一种双压盖茶叶揉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1230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揉捻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压盖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揉捻机是茶叶初制加工的一种关键设备,主要作用是通过揉捻促使叶片卷紧,便于干茶成形,并使茶叶细胞适量破坏,茶汁挤出附在叶表面,使干茶既容易冲泡,又具有一定耐泡性,提高茶叶饮用价值。目前茶叶初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传统揉捻机多为单个凹面压盖,通过传动装置、加压装置的配合,凹面压盖压向杀青或萎调后的茶鲜叶,茶鲜叶在揉捅内与揉捅内壁、莲花座下盘的多个莲花片发生摩擦,叶片发生卷紧、叶肉细胞破碎,内含物质浸出。上述传统揉捻机在使用时,存在如下问题:

当所用茶鲜叶为较嫩原料,且鲜叶的栅栏组织为1层时,采用传统揉捻机处理比较容易达到茶鲜叶卷紧成形、破碎的目的,但是对于些相对较粗老且鲜叶栅栏组织为2-3层的原料,采用传统的揉捻机就很难获得较好的揉捻效果,导致最后加工得到的红茶等发酵茶类的色泽品质、滋味品质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双压盖茶叶揉捻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压盖茶叶揉捻机,它由横臂、带针平面压盖、三角架、曲柄、出茶门、长脚、立柱、凹面压盖、手轮、莲花座下盘、电动机和基座组成;所述基座上左侧设置有两个长脚,该基座上右侧设置有电动机,两个长脚和一个电动机形成三角支撑底架;所述三角支撑底架上安装有莲花座下盘;所述莲花座下盘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出茶门;所述莲花座下盘表面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曲柄,两个曲柄上安装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上右侧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上安装有两个横臂;所述立柱上部的横臂连接有带针平面压盖;所述立柱下部的横臂连接有凹面压盖;所述立柱的底部正反面安装有两个手轮。

进一步地,所述带针平面压盖由平面压盖壳体和设置有在平面压盖壳体底面的若干压盖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压盖针为实心316L不锈钢针,压盖针的直径为1.0mm。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压盖壳体的底面上,每平方厘米压盖针的数量不低于十根。

进一步地,所述带针平面压盖和凹面压盖位于立柱的正反两面处,立柱底部的两个手轮分别对应控制相对应的带针平面压盖和凹面压盖移动升降。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压盖茶叶揉捻机,它增加一个带针平面压盖,在进行茶叶揉捻加工处理时,可针对不同嫩度的茶鲜叶原料,选择不同的压盖加压处理,或者不同的压盖加压组合处理;它比传统揉捻机处理的茶叶细胞破碎程度高,茶叶色泽、滋味品质优,尤其适用于处理叶片不易卷紧、细胞不易破碎的较粗老茶鲜叶原料。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横臂;2.带针平面压盖;21、平面压盖壳体;22、压盖针;3.三角架;4.曲柄;5.出茶门;6.长脚;7.立柱;8.凹面压盖;9手轮;10.莲花座下盘;11电动机;12.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双压盖茶叶揉捻机,它由横臂1、带针平面压盖2、三角架3、曲柄4、出茶门5、长脚6、立柱7、凹面压盖8、手轮9、莲花座下盘10、电动机11和基座12组成;所述基座12上左侧设置有两个长脚6,该基座12上右侧设置有电动机11,两个长脚6和一个电动机11形成三角支撑底架;所述三角支撑底架上安装有莲花座下盘10;所述莲花座下盘10的底面中部设置有出茶门5;所述莲花座下盘10表面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曲柄4,两个曲柄4上安装有三角架3;所述三角架3上右侧安装有立柱7;所述立柱7上安装有两个横臂1;所述立柱7上部的横臂1连接有带针平面压盖2;所述立柱7下部的横臂1连接有凹面压盖8;所述立柱7的底部正反面安装有两个手轮9。

所述带针平面压盖2由平面压盖壳体21和设置有在平面压盖壳体21底面的若干压盖针22组成。

所述压盖针22为实心316L不锈钢针,压盖针22的直径为1.0mm。

所述平面压盖壳体21的底面上,每平方厘米压盖针22的数量不低于十根。

所述带针平面压盖2和凹面压盖8位于立柱7的正反两面处,立柱7底部的两个手轮分别对应控制相对应的带针平面压盖2和凹面压盖8移动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设计由2个横臂、带针平面压盖、三角架、3个曲柄、出茶门、2个长脚、立柱、凹面压盖、2个手轮、莲花座下盘、电动机、基座组成。

本设计针对传统的揉捻机,具有以下三个技术特点:

1)在仅有一个凹面压盖的常用茶叶揉捻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带针平面压盖,所用的针为实心316L不锈钢针,针的直径为1.0mm,每平方厘米压盖针的数量不低于10。

2)带针平面压盖内针的长度为揉捅高度的4/5,通过手柄控制带针平面压盖的升降位置,带针平面压盖的针在手柄控制下刺入揉捅内茶叶,形成揉捅内茶叶机械损伤,进而促进茶叶内含物质较快浸出,可有效解决目前由于揉捻机对部分较粗老茶鲜叶细胞组织破碎不够带来的发酵茶类滋味、色泽品质问题。

3)带针平面压盖与凹面压盖位于立柱的正反两面,二者共用一个揉捅,通过两个手柄单独控制压盖的移动升降,以适应针对不同嫩度茶鲜叶处理使用不同压盖的快速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设计,它增加一个带针平面压盖,在进行茶叶揉捻加工处理时,可针对不同嫩度的茶鲜叶原料,选择不同的压盖加压处理,或者不同的压盖加压组合处理;它比传统揉捻机处理的茶叶细胞破碎程度高,茶叶色泽、滋味品质优,尤其适用于处理叶片不易卷紧、细胞不易破碎的较粗老茶鲜叶原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