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瓶式炒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1913发布日期:2018-07-10 20:55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瓶式炒干机。



背景技术:

茶叶炒干机通常是在茶叶揉捻完成后使用,揉捻过程是茶叶的初制塑型工序,茶叶炒干机的作用是利用高温加热将揉捻后茶叶中的水分蒸发,同时对茶叶进一步理条成型。现有的茶叶炒干机其滚筒为卧式的直筒结构,且成型揉筋无转角,成型效果较差;在炒干过程中,由于茶叶在滚筒内受力方向一致,导致滚筒旋转时,茶叶理条越炒越散,茶叶成型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茶叶瓶式炒干机,其采用卧式的瓶状结构滚筒,改变茶叶在滚筒内的受力方向,使茶叶在炒干时,受到筒壁挤压,使茶叶理条越炒越紧,大大提高了茶叶成型品质。

所述的茶叶瓶式炒干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壳体,壳体内设有炒干滚筒,炒干滚筒尾部设有排潮装置,炒干滚筒与动力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炒干滚筒呈卧式的瓶状结构,炒干滚筒底部设有加热装置,炒干滚筒内设有成型揉筋,炒干滚筒入口处设有拨料器。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槽体,加热槽体内设有电加热器,加热槽体与电加热器之间设有绝缘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保温层为石英砂或耐火砖。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和内壳之间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漏电保护器、配电箱、变频器和双向开关,漏电保护器与电加热器连接,双向开关控制动力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揉筋为六个,成型揉筋的高度为15-20mm。

进一步地,所述拨料器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炒干滚筒通过支重滚轮与机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底部设有移动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三个拨料器和双向开关实现炒干滚筒正转时进料,倒转时出料,使用更方便;

2、通过卧式瓶状结构的炒干滚筒与成型揉筋配合,使茶叶在滚筒内的受力方向不一致,炒干滚筒翻滚时,茶叶受到筒壁和成型揉筋的挤压,使茶叶理条越炒越紧,同时排潮装置及时将炒干滚筒内蒸汽排出,使茶叶成型效果更好;

3、加热装置与漏电保护器配合,并通过变频器实现无级变频调速,使茶叶炒干、成型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1、外壳;2、保温层;3、内壳;4、炒干滚筒;5、成型揉筋;6、排潮装置;7、移动轮;8、动力装置;9、绝缘保温层;10、电加热器;11、机架;12、加热槽体;13、支重滚轮;14、拨料器;15、配电箱;16、双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茶叶瓶式炒干机,包括机架11,机架11底部设有移动轮7,机架11上设有壳体,壳体内设有炒干滚筒4,炒干滚筒4通过支重滚轮13与机架11连接,炒干滚筒4尾部设有排潮装置6,炒干滚筒4与动力装置8连接;所述炒干滚筒4呈卧式的瓶状结构,炒干滚筒4底部设有加热装置,炒干滚筒4内设有成型揉筋5,炒干滚筒4入口处设有拨料器14;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槽体12,加热槽体12内设有电加热器10,加热槽体12与电加热器10之间设有绝缘保温层9;所述绝缘保温层9为石英砂或耐火砖,电加热器10为加热电阻丝。

所述壳体包括外壳1和内壳3,外壳1和内壳3之间设有保温层2。

如图2所示,还包括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漏电保护器、配电箱15、变频器和双向开关16,漏电保护器与电加热器10连接,双向开关16控制动力装置8。

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成型揉筋5为六个,成型揉筋5的高度为15-20mm,成型揉筋5的转角a为35°-38°,拨料器14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揉捻后的茶叶倒入炒干滚筒4的入口,通过配电箱15启动动力装置8和加热装置,双向开关16控制动力装置8带动炒干滚筒4正转,拨料器14将茶叶拨入炒干滚筒4内,茶叶在成型揉筋5和瓶状结构的炒干滚筒4内,通过翻滚挤压,使茶叶理条越炒越紧,同时排潮装置6将蒸汽排出。待茶叶炒制完成后,通过双向开关16控制炒干滚筒4反转,使拨料器14将茶叶拨出,进入下一工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