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1452发布日期:2018-09-29 00:08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碾茶生产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碾茶是抹茶的原料茶,抹茶的生产从茶叶的种植到鲜叶采摘、鲜叶处理、杀青、烘干等工艺都区别于传统的绿茶、红茶等生产工艺,抹茶初制即碾茶的生产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抹茶起源于中国,随后传入日本,在日本发扬光大,目前主要的抹茶生产地是日本,目前国内抹茶有很大的市场,生产抹茶的厂家也越来越多,但是并没有一种全自动、连续化的碾茶生产工艺,因此,各步骤往往需要独立完成,造成生产效率低,费时费力,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连续化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其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储青,将新鲜茶叶放入储青装置中储存;(2)切叶,使用切叶机对茶叶进行切叶;(3)杀青,使用蒸汽杀青机对茶叶进行杀青;(4)烘干,使用碾茶炉对茶叶进行完全烘干;(5)初次分离,依次使用梗叶分离机和风选机对茶叶进行梗叶分离,形成半成品碾茶和副茶;(6)半成品分离,使用烘干机对半成品碾茶进行烘干,并使用风选机对半成品碾茶进行分离形成碾茶成品;(7)副茶分离,使用烘干机对副茶进行烘干,并使用风选机对副茶进行分离形成碾茶成品;(8)装茶,对碾茶成品进行包装。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工艺能够对茶叶进行全自动、连续化地进行生产形成碾茶成品,本工艺通过初次分离形成半成品碾茶和副茶,再分别对半成品碾茶和副茶进行二次分离并形成碾茶成品,能够增加副茶的利用率,也能减少人工操作,还能减少副茶堆积对车间空间的占用,能够大幅节约茶叶原料,原料使用率高,防止浪费,节约成本。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所述的步骤(2)切割后茶叶被切割成3~4厘米的茶叶。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所述的步骤(2)中使用两台切叶机对茶叶进行两次切叶,第一次切叶后使用除杂机对茶叶进行第一次除杂,第二次切叶后使用筛选机对茶叶进行筛选。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第一次切叶为横切,第二次切叶为纵切。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所述的步骤(3)中,蒸汽温度在110~150℃,蒸汽压力在0.1~0.4mpa。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所述的步骤(3)完成后,使用冷却散叶装置对茶叶进行冷却散叶。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所述的步骤(4)之前,先对热风滚筒烘干机对茶叶进行初烘,热风温度控制在150~250℃,初烘后使用冷却散叶装置对茶叶进行冷却散叶。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所述的步骤(4)中,茶叶在碾茶炉中依次经过150~185℃的第一温区、120~145℃的第二温区、90~120℃的第三温区、70~100℃的第四温区。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所述的步骤(4)中,茶叶在碾茶炉中烘干时间为10~19分钟,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达到15%。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所述的步骤(4)中,使用电加热黑瓷管对茶叶进行热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工艺能够实现茶叶全自动化、连续化生产,且能提升副茶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使用的蒸汽杀青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使用的梗叶分离机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使用的风选机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使用的除杂机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筛选机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使用的冷却散叶机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使用的碾茶炉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汽杀青机;2、梗叶分离机;3、风选机;4、除杂机;5、筛选机;6、冷却散叶机;7、碾茶炉;

101、杀青机机架;102、杀青装置;103、蒸汽杀青筒;104、筛漏滚筒;105、搅拌装置;106、搅拌驱动装置;107、滚筒驱动装置;108、杀青外筒;109、杀青内筒;110、杀青机进料口;111、蒸汽进口;112、蒸汽孔;113、罩体;114、杀青机出料口;115、支撑底架;116、活动机架;117、角度调节机构连接;118、角度驱动装置;

201、分离机机架;202、床身;203、滚轮;204、分离机电机;205、分离机进料斗;206、分离机出料口;207、碾磨槽;208、导筋;

301、风选机机架;302、风选机机身;303、振动喂料器;304、风选机振动装置;305、振动槽;306、出风通道;307、梗通道;308、叶通道;309、进风通道;310、风选机进料口;311、梗出料口;312、叶出料口;313、出风口;314、进风口;315、风机;

401、除杂机底架;402、除杂机机身;403、除杂机滚筒;404、除杂机进料口;405、除杂机出料口;406、除杂机进料斗;407、出料斗;408、除杂机电机;409、导料斗;

501、筛选机机架;502、筛选机振动装置;503、筛选装置;504、筛选槽;505、振动筛网板;506、杂质腔;507、杂质出料装置;508、筛选机出料口;

601、冷却散叶装置;602、风源;603、散叶箱;604、散叶机进叶口;605、散叶机出叶口;

701、炉体;702、碾茶炉进叶口;703、出茶口;704、茶叶传动系统;705、输送网带;706、驱动电机;707、加热部件;708、排湿组件;709、排湿孔;710、第一温区;711、第二温区;712、第三温区;713、第四温区;714、电热安装板;715、电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储青,将新鲜茶叶放入储青装置中储存;(2)切叶,使用切叶机对茶叶进行切叶;(3)杀青,使用蒸汽杀青机1对茶叶进行杀青;(4)烘干,使用碾茶炉7对茶叶进行完全烘干;(5)初次分离,依次使用梗叶分离机2和风选机3对茶叶进行梗叶分离,形成半成品碾茶和副茶;(6)半成品分离,使用烘干机对半成品碾茶进行烘干,并使用风选机3对半成品碾茶进行分离形成碾茶成品;(7)副茶分离,使用烘干机对副茶进行烘干,并使用风选机3对副茶进行分离形成碾茶成品;(8)装茶,对碾茶成品进行包装。

进一步细说,步骤(2)中使用两台切叶机对茶叶进行两次切叶,第一次切叶后使用除杂机4对茶叶进行第一次除杂,第二次切叶后使用筛选机5对茶叶进行筛选,第一次切叶为横切,第二次切叶为纵切,第二次切叶后茶叶被切割成3~4厘米的茶叶。本工艺通过两次切割,两次切割方向相向,使得碾茶茶叶切割均匀且茶叶大小匀称,两次切叶之间将杂质除杂后,能够减少杂质对第二次切叶的影响,使切叶效果好,而第二次切叶后对茶叶进行筛选,能够对茶叶进一步除杂,减少茶叶中杂质的含量。

进一步细说,步骤(3)中,蒸汽温度在110~150℃,蒸汽压力在0.1~0.4mpa。

进一步细说,步骤(3)完成后,使用冷却散叶机6对茶叶进行冷却散叶。蒸汽杀青完成后,茶叶因为水分粘结在一起,经过冷却散叶机6对茶叶进行吹散和冷却,同时起到输送的作用,冷却散叶机6利用风力进行自然冷却,达到茶叶冷却和水分散失的目的。

进一步细说,步骤(4)之前,先对热风滚筒烘干机对茶叶进行初烘,热风温度控制在150~250℃,初烘后使用冷却散叶机6对茶叶进行冷却散叶。热风滚筒烘干机还能对茶叶进行补充杀青,使茶叶的杀青更加充分。冷却散叶机6对茶叶进行再次的冷却,让茶叶温度降低,同时达到进一步失水的目的。

进一步细说,步骤(4)中,茶叶在碾茶炉7中依次经过150~185℃的第一温区710、120~145℃的第二温区711、90~120℃的第三温区712、70~100℃的第四温区713,茶叶在碾茶炉7中烘干时间为10~19分钟,烘干后茶叶的含水量达到15%。

进一步细说,步骤(4)中,使用电加热黑瓷管对茶叶进行热烘。本工艺能够避免茶叶受到光污染和尾气污染,能够提升茶叶的外观和味道,提升茶叶的品质。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蒸汽杀青机1包括杀青机机架101以及设置于杀青机机架101上的杀青装置102,杀青装置102包括蒸汽杀青筒103、筛漏滚筒104、搅拌装置105,杀青机机架101上设置有搅拌驱动装置106,搅拌驱动装置106与搅拌装置105连接,且用于驱动搅拌装置105旋转,杀青机机架101上还设置有滚筒驱动装置107,滚筒驱动装置107与筛漏滚筒104连接,且用于驱动筛漏滚筒104旋转,蒸汽杀青筒103与筛漏滚筒104相抵接,搅拌装置105沿筛漏滚筒104轴芯方向设置,且贯穿蒸汽杀青筒103和筛漏滚筒104,蒸汽杀青筒103包括杀青外筒108和杀青内筒109,杀青外筒108上开设有供茶叶进入的杀青机进料口110,杀青外筒108上还开设有供蒸汽通入的蒸汽进口111,杀青内筒109的周壁上开设有多个蒸汽孔112,筛漏滚筒104的外部罩设有罩体113,筛漏滚筒104上开设有供茶叶排出的杀青机出料口114,搅拌装置105能绕轴心旋转并驱动茶叶在蒸汽杀青筒103和筛漏滚筒104中移动,杀青装置102向杀青机出料口114一侧倾斜。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梗叶分离机2包括分离机机架201、床身202以及安装于床身202内部的滚轮203,分离机机架201上安装有分离机电机204,分离机电机204可驱动滚轮203在床身202内部滚动,分离机机架201顶部的一端设置有分离机进料斗205,床身202的底部开设有分离机出料口206,滚轮203的外部套设有由筛网制成的碾磨槽207,滚轮203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筋208,导筋208与碾磨槽207之间留有间隙,导筋208在滚轮203滚动时能带动茶叶往远离分离机进料斗205的一侧移动。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风选机3包括风选机3机架以及安装于风选机3机架上的风选机3机身,风选机3机架上安装有与风选机3机身相配合的振动喂料器303,振动喂料器303包括相互连接的风选机3振动装置和振动槽305,振动槽305水平安装,风选机3机身的内部设置有连贯的出风通道306、梗通道307、叶通道308、进风通道309,出风通道306与进风通道309相互连通,梗通道307与叶通道308相互连通,风选机3机身上开设有与振动槽305连接的风选机3进料口,风选机3进料口位于梗通道307与叶通道308之间,风选机3机身的底部开设有与梗通道307相连通的梗出料口311,叶通道308呈向上弯曲的弧状,风选机3机身的底部开设有与叶通道308相连通的叶出料口312,出风通道306与梗通道307之间连通有出风口313,且出风口313开口向上,进风通道309与叶通道308之间连通有进风口314,风选机3机身内部安装有风机315,且风机315位于出风通道306与进风通道309之间,风机315用于向出风通道306供风。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除杂机4包括除杂机4底架与除杂机4机身,除杂机4机身内部安装有可轴向滚动的除杂机4滚筒,除杂机4滚筒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相互连通的除杂机4进料口与除杂机4出料口,除杂机4滚筒向除杂机4出料口一侧倾斜,除杂机4滚筒的筒壁由筛网环绕而成,除杂机4机身上安装有与除杂机4进料口相连通的除杂机4进料斗,除杂机4机身上安装有与除杂机4出料口相连通的出料斗407,除杂机4底架上安装有可驱动除杂机4滚筒滚动的除杂机4电机,除杂机4机身的底部开设有导料斗409。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筛选机5包括筛选机5机架以及分别设置于筛选机5机架的筛选机5振动装置和筛选装置503,筛选机5振动装置用于驱动筛选装置503振动,筛选装置503开设有筛选槽504,筛选槽504内设置有振动筛网板505,振动筛网板505上开设有多个筛孔,振动筛网板505与筛选槽504之间形成杂质腔506,杂质腔506连接有杂质出料装置507,筛选槽504的一端开设有筛选机5出料口。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冷却散叶机6由2~6台冷却散叶装置601拼装而成,冷却散叶装置601包括风源602和散叶箱603,散叶箱603上开设有散叶机进叶口604和散叶机出叶口605,散叶机出叶口605位于散叶箱603底部,风源602用于将茶叶从散叶机进叶口604吹至散叶箱603内部。

在上述的碾茶自动化生产工艺中,步骤(4)中使用的碾茶炉7包括炉体701,炉体701上分别开设有进叶口和出茶口703,炉体701的内部还设置有至少一组茶叶传动系统704,每组传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输送网带705,输送网带705连接有驱动电机706,茶叶传动系统704用于将茶叶从进叶口传输至出茶口703,炉体701内部还设置有加热部件707,加热部件707用于烘干输送网带705上的茶叶,炉体701内部设置有排湿组件708,炉体701的顶部还开设有排湿孔709,排湿组件708用于将炉体701内部的水汽从排湿孔709排出,炉体701内部被分割成第一温区710、第二温区711、第三温区712和第四温区713,第一温区710的温度范围为150~190℃,第二温区711的温度范围为110~150℃,第三温区712的温度范围为90~120℃,第四温区713的温度范围为60~100℃,第一温区710、第二温区711、第三温区712和第四温区713中均至少设置有一个输送网带70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各种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