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条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7677发布日期:2019-04-03 03:4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条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面条生产的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面条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面条由于烹煮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已成为人们食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面条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主要从面条的口感、外观以及营养价值方面所体现。随着面条制备的机械化进展,现有面条的制备需要很长的制作工艺流程,传统制备的烘道至少需要500m-600m,对于厂区的建设有较严的要求,而较长的烘道需要更多的水管布设,管道多,耗电多,且面粉的麦香散失的更多,营养流失的同样多,致使面条口感不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面条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以解决或改善上述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条生产系统,其包括用于容纳面粉的供货仓;供货仓通过提料斗与搅拌机连通;搅拌机上方安装有监测面粉容量的光电传感器;搅拌机通过水面混合管道与均质机连通;水面混合管道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为20°-45°,水面混合管道上端连通高压水管;均质机依次与熟化机和十道压片机连通;第一道所述压片机至第十道压片机的延压比依次降低,其第一道压片机延压厚度为15mm,第十道压片机延压厚度为0.65mm;所述第十道压片机与冷风定条室的输送上方依次安装刀头和切割刀片;冷风定条室上方均匀设置若干两叶扇,冷风定条室依次与高温高湿区、高温烘干区和散热区平行设置;所述高温高湿区顶部均匀分布有四根四进四出的热水管道;散热区与竖刀切面机连接,竖刀切面机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面头的搅拌仓;搅拌仓通过管道依次与粉碎机和供货仓连通。优选地,冷风定条室通过传送带依次与高温高湿区、高温烘干区和散热区连通。优选地,高温烘干区内均匀设有若干除湿、排潮的风机。优选地,散热区内均匀设有若干用于散热的两叶扇。优选地,水面混合管道倾斜角度为30°。优选地,高温高湿区的长度为300m-330m。优选地,热水管道的进水温度为93.2℃,出水温度为87.0℃。一种面条生产工艺,包括:s1、将容置于供货仓内的面粉泵入搅拌机内进行充分搅拌;s2、充分搅拌后的面粉与高压水分高速混合,使面粉与水充分接触混合;s3、着水充分的面粉导入均质机内与水溶合,均匀搅拌15min;s4、将颗粒面团导入熟化机内,熟化15min形成面筋网络;s5、熟化后的颗粒面团依次进入十道压片机内进行压片,导出面团薄片厚度为0.65mm;s6、将面团薄片切割成条,并将面条等距离切断;s7、将切断后的面条导入冷风定条室进行冷风定条0.5h,保持温度11.7℃、风力均匀、湿度84rh;s8、面条导入高温高湿区内,于保湿中进行烘干1h,温度32℃,湿度77rh;s9、面条导入高温烘干区除湿排潮1h,温度37.8℃,湿度67rh;s10、面条导入散热区散热0.5h,温度25.8℃,湿度65rh;s11、将烘干后的面条等距离切断、捆绑,得到面条成品;s12、收集、搅拌面条切断余留的面头,并将孔径小于100目的面头泵入粉碎机充分粉碎,粉碎后的面粉导入供货仓内,并返回步骤s1。本发明提供的面条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烘道长度为300m-330m,相比于传统的500m-600mm,极大的缩短了工厂的建设长度,减少了管道布设成本,节约电能和成本。采用比传统高出5℃的温度进行烘干,温度高、面条烘干周期短,可减少面条麦子香味的散失,更大程度的保留麦子的原香。除此,本发明的面条在保湿中烘干,使其散热均匀,可有效地减少面粉的发酵,减少酸度比,使面条表面光滑无孔,减少营养流失,面条耐煮,更筋道。面粉循环使用,收集竖刀切面机剪切后余留的面头,通过搅拌、筛选、粉碎,再次进入供货仓进行下一轮的制面,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约成本。采用至少10道压边机进行面粉的压片,每道压片机的延压比例依次减小,通过若干次的压片,可保证面条表面光滑无孔、耐煮。附图说明图1为面条生产系统厂区的结构图。其中,1、供货仓;2、提料斗;3、搅拌机;4、光电传感器;5、高压水管;6、水面混合管道;7、均质机;8、熟化机;9、压片机;10、传送带;11、冷风定条室;12、高温高湿区;13、高温烘干区;14、散热区;15、竖刀切面机;16、搅拌机;17、粉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本方案的面条生产系统,包括供货仓1,供货仓1内用于容纳精粉。供货仓1与搅拌机3通过管道连通,管道上安装有提料斗2,通过提料斗2将面粉倒入搅拌机3内进行充分搅拌。搅拌机3的顶部安装有光电传感器4,通过检测当前面粉到光电探头的距离控制提料斗2作业。设定面粉与探头的距离小于10cm时,提料斗2停止作业,停止向搅拌机3内输送面粉;当距离大于10cm时,提料斗2作业,将面粉倒入搅拌机3内;如此可避免不必要的作业,节约电能。搅拌机3通过水面混合管道6与均质机7连通,水面混合管道6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为20°-45°,优选为30°,水面混合管道6上端连通高压水管5,可喷射高压水。通过倾斜的水面混合管道6,可有效地防止管道堵塞,且能使水面均匀混合。均质机7依次与熟化机8和十道压片机9连通,均质机7与搅拌机3连通,将混合均匀的水面进行充分搅拌15min。搅拌完成后,导入熟化机8,面团在熟化机8内形成熟化15min,并形成面筋网络。熟化后的面团进入压片机9内进行压片;第一道至第十道压片机9的延压比依次降低,其中第一道压片机9延压厚度为15mm,第十道压片机9延压厚度为0.65mm;采用至少10道压边机进行面粉的压片,每道压片机9的延压比例依次减小,通过若干次的压片,可保证面条表面光滑无孔、耐煮。第十道压片机9与冷风定条室11的输送上方依次安装刀头和切割刀片,将压片按等距离切断,并用刀片切成细条。冷风定条室11上方均匀设置若干两叶扇,面条在其内进行冷风定条,作用时间为0.5h,保持温度11.7℃、风力均匀、湿度84rh。高温高湿区12内,其顶部均匀分布有四根四进四出的热水管道,其进水温度为93.2℃,出水温度为87.0℃,将面条在保湿中进行烘干1h,温度32℃,湿度77rh,可有效防止面条发酵,减少酸度比。高温烘干区13内均匀设有若干除湿、排潮的风机,面条在其内除湿排潮1h,温度37.8℃,湿度67rh。散热区14散热0.5h,温度25.8℃,湿度65rh,使面条冷却。散热区14与竖刀切面机15连接,竖刀切面机15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面头的搅拌机3,搅拌机3通过管道依次与粉碎机17和供货仓1连通。竖刀切面机15将面条切断,工人将切断的面条捆绑即可形成面条成品。而切断面条剩余的面头,通过搅拌仓16搅拌。通过100目筛网的筛选,将孔径合格的面头导入粉碎机17内进行充分搅拌。并将完成粉碎的面粉通过管道导入供货仓1内,进行下一次的面条制备。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一种面条生产工艺,包括:s1、将容置于供货仓1内的面粉泵入搅拌机3内进行充分搅拌;s2、充分搅拌后的面粉与高压水分高速混合,使面粉与水充分接触混合;s3、着水充分的面粉导入均质机7内与水溶合,均匀搅拌15min;s4、将颗粒面团导入熟化机8内,熟化15min形成面筋网络;s5、熟化后的颗粒面团依次进入十道压片机9内进行压片,导出面团薄片厚度为0.65mm;s6、将面团薄片切割成条,并将面条等距离切断;s7、将切断后的面条导入冷风定条室11进行冷风定条0.5h,保持温度11.7℃、风力均匀、湿度84rh;s8、面条导入高温高湿区12内,于保湿中进行烘干1h,温度32℃,湿度77rh;s9、面条导入高温烘干区13除湿排潮1h,温度37.8℃,湿度67rh;s10、面条导入散热区14散热0.5h,温度25.8℃,湿度65rh;s11、将烘干后的面条等距离切断、捆绑,得到面条成品;s12、收集、搅拌面条切断余留的面头,并将孔径小于100目的面头泵入粉碎机17充分粉碎,粉碎后的面粉导入供货仓1内,并返回步骤s1。通过本发明的制备系统和方法制备得到的面条,经过市质量检测得到下表: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检验结果色泽--均匀一致均匀一致水分%≤14.59.24酸度ml/10g≤4.01.90自然断条率%≤5.00.3熟断条率%≤5.00烹调损失%≤10.06.2由上表可知,质量检测的几个重要指标,本发明的面条均合格。除此,本发明的面条酸度仅为1.9,自然断条率0.3,熟断条率0,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且烹调营养损失低。本发明烘道长度为300m-330m,相比于传统的500m-600mm,极大的缩短了工厂的建设长度,减少了管道布设成本,节约电能和成本。采用比传统高出5℃的温度进行烘干,温度高、面条烘干周期短,可减少面条麦子香味的散失,更大程度的保留麦子的原香。除此,本发明的面条在保湿中烘干,使其散热均匀,可有效地减少面粉的发酵,减少酸度比,使面条表面光滑无孔,减少营养流失,面条耐煮,更筋道。面粉循环使用,收集竖刀切面机15剪切后余留的面头,通过搅拌、筛选、粉碎,再次进入供货仓1进行下一轮的制面,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约成本。采用至少10道压边机进行面粉的压片,每道压片机9的延压比例依次减小,通过若干次的压片,可保证面条表面光滑无孔、耐煮。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