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制备的高效膨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0570发布日期:2020-01-07 11:1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制备的高效膨化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饲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制备的高效膨化机。



背景技术:

水产饲料的生产工艺,例如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必不可少的需要进行膨化操作,这就需要用到膨化机,来实现加热加压、饲料颗粒膨大的效果。

现有的膨化机,其加热方式大多存在热效率差的问题,而且大批量原料涌入膨化机内,容易造成加热不足,最终膨化效果差的问题,所以市场上急需一种加热充分,以及膨化率高、膨化效果好的新型膨化机。

专利公告号为cn206880035u,公告日为2018.01.1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鱼饲料膨化机,包括内燃机、压缩筒和压缩螺旋杆,压缩螺旋杆位于压缩筒,内燃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压缩螺旋杆,所述压缩筒的外侧端设置有热腔,热腔包括进气端口和排气端口,进气端口与内燃机的尾气排放口连通,所述压缩筒包括进料端和膨化出料端,压缩筒的中心轴水平,进料端位于压缩筒的后端上部,膨化出料端位于压缩筒的前端端部。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膨化机存在缺少膨化加热不充分,以及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制备的高效膨化机,其能通过在膨化机筒体上设置膨化螺旋杆、进料管、进料斗、出料管、支撑柱、电机、电加热套单元、电机框体单元、加热环单元以及抽风管路单元的方式,达到膨化机有效进行加热加压膨化的效果。本发明具有外热式膨化结构合理有效,用电机余热对物料进行膨化前预热方式节能高效,预热结构稳定性高,方便拆装更换,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电机,以及膨化机整体热量利用率高,膨化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制备的高效膨化机,包括膨化机筒体,设置在所述膨化机筒体内的膨化螺旋杆,设置在所述膨化机筒体上的进料管,进料斗,出料管,支撑柱,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膨化螺旋杆的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膨化机筒体外侧面上并用于对待膨化物料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套单元,套在所述电机外侧的电机框体单元,套接设置在所述进料管外环面上并用于对待膨化物料进行膨化前预热操作的加热环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框体单元上并用于将所述电机运行产生的热量用于所述加热环单元处加热的抽风管路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加热套单元包括里层设有加热丝并外接电源且套在所述膨化机筒体外侧面上的加热套体,设置在所述加热套体上的进料管开孔,以及柱体开孔。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机框体单元包括自下而上套在所述电机下表面上的下层框,通过与所述下层框竖向对接方式以用于收集所述电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的上层框,设置在所述下层框和所述上层框之间并用于卡合连接和覆膜封盖的安装封闭部,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层框和所述上层框侧边板体上并用于所述电机的轴体穿过的框体开口。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机框体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侧面上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表面上并用于支撑安装所述下层框的安装柱,设置在所述下层框上的进风口,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层框上的抽风口。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封闭部包括用于在所述下层框和所述上层框相对面上分别进行卡合安装的两个环形槽体,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体上并与所述框体开口相对应的槽体开口,两侧边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层框和所述上层框相对面上并用于在所述电机框体单元伸缩调节竖向尺寸时进行封盖操作的密封膜体,设置在所述下层框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密封膜体外侧的螺接柱,设置在所述螺接柱上的螺帽,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层框下表面上且支撑在所述螺帽上并通过所述螺帽旋转顶起方式以用于提升所述上层框的框体柱,所述环形槽体外侧槽体壁上设有分别用于在所述下层框和所述上层框上进行夹紧固定的夹紧柱部。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安装封闭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帽上表面上并用于所述框体柱插接安装的安装槽,以及嵌入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底面上并用于在所述框体柱下端面上进行滚动摩擦的滚珠。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夹紧柱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体外侧槽体壁上的夹紧孔,插接设置在所述夹紧孔上的夹紧柱,设置在所述夹紧孔内环面上的轴向块,设置在所述夹紧柱环面上且开口朝外的u型槽,设置在所述夹紧柱上的柱体磁铁片,设置在所述u型槽其中一个侧边收窄槽体内并用于在所述夹紧柱旋转、所述轴向块在两个所述侧边收窄槽体之间切换并插入后与所述柱体磁铁片相互磁力吸引方式以用于向内驱动所述夹紧柱的槽体磁铁片,以及设置在所述u型槽内并用于对滑动进而切换所述侧边收窄槽体的所述轴向块提供滚动摩擦的第二滚珠。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加热环单元包括套接设置在所述进料管外环面上的环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环体上并通过插接设置所述抽风管路单元方式以用于向所述进料管内的待膨化物料进行预热操作的管孔。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抽风管路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层框上表面上的抽风机,设置在所述抽风机上并用于插在所述抽风口上的抽风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抽风机上并用于插在所述管孔上的送风管。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抽风机由外部电路独立供电。

本发明通过在膨化机筒体上设置膨化螺旋杆、进料管、进料斗、出料管、支撑柱、电机、电加热套单元、电机框体单元、加热环单元以及抽风管路单元的方式,达到膨化机有效进行加热加压膨化的效果。本发明具有外热式膨化结构合理有效,用电机余热对物料进行膨化前预热方式节能高效,预热结构稳定性高,方便拆装更换,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电机,以及膨化机整体热量利用率高,膨化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电机框体单元以及抽风管路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安装封闭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夹紧柱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夹紧柱部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夹紧柱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安装封闭部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4、5、6以及附图7所示,一种用于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制备的高效膨化机,包括膨化机筒体11,设置在所述膨化机筒体11内的膨化螺旋杆12,设置在所述膨化机筒体11上的进料管13,进料斗14,出料管15,支撑柱16,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膨化螺旋杆12的电机1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膨化机筒体11外侧面上并用于对待膨化物料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套单元1,套在所述电机17外侧的电机框体单元2,套接设置在所述进料管13外环面上并用于对待膨化物料进行膨化前预热操作的加热环单元3,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上并用于将所述电机17运行产生的热量用于所述加热环单元3处加热的抽风管路单元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17驱动所述膨化螺旋杆12,保证基本的挤压膨化效果,最终获得大黄鱼膨化配合饲料,而所述电加热套单元1用于在加压时加热,进一步提高膨化率,而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加热环单元3以及抽风管路单元4三者配合,用于将所述电机17运行产生的可观的热量输送到所述进料管13处,用于对所述进料管13内的待膨化物料进行膨化前的预热操作,这样所述电加热套单元1处的加热强度就可以适当降低,或者在加热强度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膨化率,最终达到膨化机节能高效的优点。

所述电加热套单元1包括里层设有加热丝并外接电源且套在所述膨化机筒体11外侧面上的加热套体101,设置在所述加热套体101上的进料管开孔102,以及柱体开孔1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套体101为现有电加热丝结构的套体,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料管开孔102以及柱体开孔103用于开孔安装。

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包括自下而上套在所述电机17下表面上的下层框201,通过与所述下层框201竖向对接方式以用于收集所述电机17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的上层框202,设置在所述下层框201和所述上层框202之间并用于卡合连接和覆膜封盖的安装封闭部203,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层框201和所述上层框202侧边板体上并用于所述电机17的轴体穿过的框体开口204。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6侧面上的安装板205,设置在所述安装板205上表面上并用于支撑安装所述下层框201的安装柱206,设置在所述下层框201上的进风口207,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层框202上的抽风口208。

在本实施例中,上下两个框体合拢后用于收集所述电机17运行产生的热量,并在所述抽风口208处由所述抽风管路单元4抽送并吹在所述进料管13上,用于对待膨化物料进行预热操作,所述电加热套单元1处就可以节省电能。

此外,所述安装封闭部203用于在所述下层框201与所述上层框202之间进行升降时仍然保证稳定连接和密封防热量大量发散的效果,而所述框体开口204为圆弧槽,用于电机轴穿过,保证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的安装不影响所述电机17的正常使用。

所述安装封闭部203包括用于在所述下层框201和所述上层框202相对面上分别进行卡合安装的两个环形槽体203a,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体203a上并与所述框体开口204相对应的槽体开口203b,两侧边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层框201和所述上层框202相对面上并用于在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伸缩调节竖向尺寸时进行封盖操作的密封膜体203c,设置在所述下层框201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密封膜体203c外侧的螺接柱203d,设置在所述螺接柱203d上的螺帽203e,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层框202下表面上且支撑在所述螺帽203e上并通过所述螺帽203e旋转顶起方式以用于提升所述上层框202的框体柱203f,所述环形槽体203a外侧槽体壁上设有分别用于在所述下层框201和所述上层框202上进行夹紧固定的夹紧柱部209。所述安装封闭部20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帽203e上表面上并用于所述框体柱203f插接安装的安装槽203g,以及嵌入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03g内底面上并用于在所述框体柱203f下端面上进行滚动摩擦的滚珠203h。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螺帽203e在对应的所述螺接柱203d上向上旋转时,所述上层框202高度抬升,整个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空间增大,适用于较大体积的所述电机17,反之所述螺帽203e旋转螺接部分增加、所述上层框202下落,适用于较小体积的所述电机17,最终保证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具有不影响大体积的电机安装,且空间大小合适,避免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过大后所述抽风管路单元4抽走热量进行预热的动作效率低的问题,即所述下层框201和所述上层框202组成的矩形框体略大于电机,周围侧面各留出1-3cm时为热量收集效率最佳,此外所述滚珠203h通过滚动摩擦的方式,使得所述螺帽203e以及框体柱203f之间摩擦损耗小。

所述夹紧柱部209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槽体203a外侧槽体壁上的夹紧孔209a,插接设置在所述夹紧孔209a上的夹紧柱209b,设置在所述夹紧孔209a内环面上的轴向块209c,设置在所述夹紧柱209b环面上且开口朝外的u型槽209d,设置在所述夹紧柱209b上的柱体磁铁片209e,设置在所述u型槽209d其中一个侧边收窄槽体内并用于在所述夹紧柱209b旋转、所述轴向块209c在两个所述侧边收窄槽体之间切换并插入后与所述柱体磁铁片209e相互磁力吸引方式以用于向内驱动所述夹紧柱209b的槽体磁铁片209f,以及设置在所述u型槽209d内并用于对滑动进而切换所述侧边收窄槽体的所述轴向块209c提供滚动摩擦的第二滚珠209g。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柱部209的使用方法及优点如下。

第一,所述夹紧柱部209用于夹紧所述环形槽体203a上的所述下层框201或上层框202,保证整个矩形状的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具有相对密封、结构稳定的优点,所述进风口207处进风携带热量后在所述抽风口208处送走,保证热量收集用于预热操作的整体有效性。

第二,所述夹紧柱209b初始闲置时,所述轴向块209c位于未设有所述槽体磁铁片209f的侧边收窄槽体上,此时所述u型槽209d与所述轴向块209c之间磁力吸引作用较小,忽略不计,所述夹紧柱209b可以在所述夹紧孔209a上发生一定幅度进进出出的松动,未夹紧所述下层框201或上层框202。

第三,当所述下层框201与上层框202之间的竖向高度调节至适宜时,两者就需要固定安装了,此时所述夹紧柱209b完全向外拉出,所述轴向块209c抵在设有所述第二滚珠209g的所述u型槽209d主体区域,此时所述夹紧柱209b再旋转,使得所述柱体磁铁片209e对齐所述槽体磁铁片209f,然后是较大的磁力吸引作用,固定着的所述柱体磁铁片209e将所述槽体磁铁片209f连带整个所述夹紧柱209b在内吸引,紧紧压在所述下层框201与上层框202上,最终实现所述夹紧柱部209稳定连接所述环形槽体203a和所述下层框201或上层框202的效果。

最后,所述夹紧柱209b施力向外拔出、分开所述柱体磁铁片209e与所述槽体磁铁片209f后,再旋转至初始位置,此时磁力作用减小至可忽略,所述夹紧柱209b也在所述夹紧孔209a上大幅外露且可以进进出出的松动,此时所述下层框201与上层框202即可进行拆卸操作,最终保证整个所述电机框体单元2具有空间大小灵活可调、方便拆卸,以适应电机大小,提高热量收集效果,以及安装固定后稳定性高的双重优点。

所述加热环单元3包括套接设置在所述进料管13外环面上的环体301,以及设置在所述环体301上并通过插接设置所述抽风管路单元4方式以用于向所述进料管13内的待膨化物料进行预热操作的管孔3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体301内侧为所述抽风管路单元4热风的输送出口,所述管孔302用于安装所述抽风管路单元4,待膨化的物料在所述进料管13内隔着所述进料管13的管壁接收热交换,保证膨化前的预热效果,节省加热膨化的能源,保证电机热量的回收再利用效果。

所述抽风管路单元4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层框202上表面上的抽风机401,设置在所述抽风机401上并用于插在所述抽风口208上的抽风管402,以及设置在所述抽风机401上并用于插在所述管孔302上的送风管403。所述抽风机401由外部电路独立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风机401为现有结构方式的设备,按现有连接方式布置,所述电机17运行产生的热量经过所述抽风管402输送到所述送风管403内,最终吹到所述进料管13管壁外环面上,对待膨化物料进行有效预热。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