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5819发布日期:2020-05-20 00:3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砖制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



背景技术:

茯砖茶是以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拼配、汽蒸、渥堆、压制、发花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现有技术中在茯砖茶制备时,通常采用传统手筑茯砖模具,制备茶砖时,模具内套入规格与之相适配的牛皮纸内袋,定量的茶叶经过气蒸软化后倒入模具中,一边倒一边用筑棍筑制紧实,然后将牛皮纸袋内袋封口包装,完成茶砖的筑制,待茶砖冷却后放入控温控湿的烘房中进行发花处理,发花完成后烘房升温,茶砖干燥,半成品生产完成。现有技术中用筑棍筑制茶砖时,茶砖过于紧实,如此,一方面导致后序的发花工序时,茶砖发花稳定性不好,另一方面购买者在饮茶时,茶砖不易掰散,并且现有技术中筑制茶砖时一次只能筑制一个茶砖,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用筑棍筑制的茶砖过于紧实以及生茶效率低下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制茶砖的效率高,并且制成的茶砖紧实度较低的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包括:外模具,其为顶部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外模具的底面上设有贯通设置的透气孔,所述外模具的顶部设置有卡合件,所述卡合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合件分布在所述外模具的开口的两侧;内模具,其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内模具均为上下两端具有开口的框架结构;盖板,其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盖板的大小均与所述内模具的开口大小相适应、以使所述盖板能够盖合于所述内模具的开口处,多个所述内模具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外模具内、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内模具之间设置有所述盖板,层叠设置的所述内模具中位于底部的所述内模具与所述外模具的底面设置有所述盖板,层叠设置的所述内模具中位于顶部的所述内模具的上部设置有所述盖板;压杠,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卡合件连接、以压紧位于所述外模具内的多个所述内模具。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上下均设置有开口的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外模具的底部、并与所述外模具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为锥形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横截面从上之下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周侧壁上设置有贯穿设置的贯通孔。

优选地,各个所述盖板上均设置有多个贯通设置的小孔。

优选地,多个所述小孔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中心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外模具和所述内模具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外模具和所述内模具的材料均为木质。

优选地,所述内模具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地,两个所述卡合件均包括与所述外模具固定连接、罩在所述压杠侧壁的第一卡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卡板固定连接、罩在所述压杠上部的第二卡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包括:外模具,其为顶部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外模具的底面上设有贯通设置的透气孔,外模具的顶部设置有卡合件,卡合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合件分布在外模具的开口的两侧;内模具,其数量为多个,各个内模具均为上下两端具有开口的框架结构;盖板,其数量为多个,各个盖板的大小均与内模具的开口大小相适应、以使盖板能够盖合于内模具的开口处,多个内模具依次层叠设置于外模具内、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内模具之间设置有盖板,层叠设置的内模具中位于底部的内模具与外模具的底面设置有盖板,层叠设置的内模具中位于顶部的内模具的上部设置有盖板;压杠,其两端分别与两个卡合件连接、以压紧位于外模具内的多个内模具。

使用时,先在外模具底部放置一个盖板,然后再放置一个内模具,在内模具内放置牛皮纸袋,向牛皮纸袋上放置待压制的茶叶,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放置多层待压制的茶砖后,在最上层的内模具上放置一个盖板,将压杠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卡合件连接以将外模具中的多个待压制的茶砖压紧。

如此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边向模具内倾倒茶叶边用筑棍筑制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不需要用筑棍筑制,而是通过压杠进行压制。压杠压紧盖板,盖板再压制内模具中的茶叶,盖板面积相比筑棍的面积更大能够分散对内模具中茶叶的压力,使得茶砖的紧实度降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用筑棍控制茶砖的紧实度,各个茶砖的紧实度的差异较大,本实用新型中的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中的各个内模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等,各个茶砖的紧实度一致性更高。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工人一次只能筑制一个茶砖,本实用新型中的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中,一个外模具中可以放置多个内模具,一次可以压制多个茶砖,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

外模具-1、透气孔-2、内模具-3、盖板-4、压杠-5、支撑架-6、第一卡板-7、第二卡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提供了一种压制茶砖的效率高,并且制成的茶砖紧实度较低的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其包括外模具1、内模具3、盖板4以及压杠5。如图1所示,其中,外模具1为顶部具有开口的箱体结构,在该箱体机构的底面上设有一个透气孔2,该箱体结构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卡合件,两个卡合件分别设置在箱体的开口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两个卡合件设置在开口的左右两侧而不是上下两侧。其中,内模具3的数量为多个,各个内模具3均为上下两端具有开口的框架结构,压制茶砖时,茶叶置于内模具3中,茶砖的形状和内模具3的形状一致,更换不同形状的内模具3就可以获得不同的形状的茶砖。其中,盖板4的数量为多个,各个盖板4均与内模具3的开口大小相适应,以使盖板4能够盖合在内模具3的开口处,并防止盖板4进入到内模具3中,即盖板4的横截面应大于或者等于内模具开口。各个内模具3依次层叠地放置在外模具1中,并且任意相邻的两个内模具3之间设有一个盖板4,如图1所示,层叠设置的多个内模具3中最下层的内模具3和外模具1的底板之间设有一个盖板4,层叠设置的多个内模具3中最上层的内模具3上也设置有一个盖板4。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模具3的数量为四个,一次压制4个茶砖,效率更高。其中,压杠5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卡合件卡合连接,以将外模具1中的层叠设置的多个内模具3压紧。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述的上下均是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如图1所示姿态摆放时之所指,其中,上是指图1中的上,其中,下是指图1中的下。

采用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进行压制茶砖的方法如下:

先将内模具3、外模具1、盖板4和压杠5等,通过高温蒸汽气蒸杀菌。温度为100℃~120℃,时间为5~20min;

将杀菌完成的各个零组件组装,先在外模具1底部放置一个盖板4,然后放置一个内模具3,在内模具3中放置牛皮纸袋,然后将复水后的茶叶通过蒸汽气蒸软化后,倒入到牛皮纸袋内,并将牛皮纸袋进行封口,然后重复本步骤,直至外模具1内的内模具3数量达到预定值,在最上层的内模具3上加上一个盖板4;

将压杠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合件连接,以压紧外模具1内的各个内模具3,连同模具在自然环境中冷却定型30min~120min;

茶砖定型冷却后,将内模具3及盖板4从外模具1中取出,连同内模具3、盖板4及模内茶叶一同入控温控湿的烘房中进行发酵;

茶叶发酵完成后,茶砖表面及内部金花满布,可将茶砖从内模中退出,入烘干烘房高温烘干,半成品生产完成。

如此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边向模具内倾倒茶叶边用筑棍筑制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不需要用筑棍筑制,而是通过压杠5进行压制。压杠5压紧盖板4,盖板4再压制内模具3中的茶叶,盖板4面积相比筑棍的面积更大能够分散对内模具3中茶叶的压力,使得茶砖的紧实度降低。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用筑棍控制茶砖的紧实度,各个茶砖的紧实度的差异较大,本实用新型中的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中的各个内模具3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等,各个茶砖的紧实度一致性更高。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工人一次只能筑制一个茶砖,本实用新型中的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中,一个外模具1中可以放置多个内模具3,一次可以压制多个茶砖,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能够降低传统茶砖的密度,并通过内模具3发花,保持茶砖表面微环境达到冠突散囊菌的适宜生长环境,稳定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降低杂菌污染机率,实现茶砖六面长满金花,实现最终手撕饼产品金花满布,容易掰散,方便饮用。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茯砖茶压制及发酵用模具还包括支撑架6,支撑架6为上下均设置有开口的框架结构,支撑架6设置于外模具1的底部、并与外模具1固定连接,例如,支撑架6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模具1的底部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将外模具1支撑起来,从而防止外模具1底部的透气孔2被压在底部,使得在压制茶砖的过程中,茶砖内部的水气能够从透气孔2内排出。为了增强外模具1的稳定性,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6为锥形支撑架6,支撑架6的横截面从上之下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外模具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外模具1在放置时整体更加稳定,不容易出现倾倒的问题。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架6的周侧壁上设置有贯穿设置的贯通孔。如此设置,使得外模具1内的水气从透气孔2排出后,经过支撑架6上贯通孔逸出,从而能够加快外模具1的水气排出的速度。优选地,支撑架6的四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贯通孔,从而加快支撑架6内部和外部的空气流通,空气流通时将水气带出,使得外模具1内的水气更快的排出。

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盖板4上均设置有多个贯通设置的小孔。盖板4分布有一定量的透气的小孔,使得在发花工序中,茶砖中被盖板4盖住的部分,外界的空气可以从该小孔中进入,防止由于盖板4覆盖导致空气不能进入造成发花效果不好的问题,使得茶砖外表面的发花更加均匀。由于在盖板4边缘位置,空气可以从盖板4和内模具3之间的缝隙进入,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个小孔设置在盖板4的中心位置处,以使盖板4中间部位的茶砖能够更好的发花。

一些实施例中,外模具1和内模具3的材料均为不锈钢,如此设置,经常处于湿度和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外模具1和内模具3的耐锈蚀能力更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模具1和内模具3还可以是木质的。如此设置,外模具1和内模具3的质量更轻,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卡合件均包括与外模具1固定连接、罩在压杠5侧壁的第一卡板7以及与卡板固定连接、罩在压杠5上部的第二卡板8。例如,第一卡板7可以和外模具1焊接连接,第二卡板8可以与第一卡板7焊接连接。当需要压制茶砖时,将压杠5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卡板7和第二卡板8围成的空间内,从而使压杠5固定在外模具1上并压紧外模具1内的茶砖。如图1所示,外模具1两侧的两个卡合件朝着相反的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模具1两侧的两个卡合件的朝向也可以相同。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