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螺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8766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新型螺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型螺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立式螺旋模具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中包括螺杆螺旋芯子,现有技术中的螺杆螺旋芯子的脱模主要依靠驱动装置驱动螺杆螺旋芯子转动,从而使螺杆螺旋芯子上端旋出而脱模,其脱模结构包括齿轮齿条结构和链条齿轮结构,一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齿条,由齿条驱动各个螺杆螺旋芯子下部的齿轮完成脱模;或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链条,由链条驱动各螺杆螺旋芯子下部的齿轮完成脱模。其不足之处是:结构稳定性不高,单次完成的出品量小,导致生产效率低。另外,现有的螺旋模具中的传动装置常常需要停机进行润滑,从而导致模具的维护繁琐,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高,单次完成的出品量大,生产效率高的新型螺旋模具,并且能够进行自润滑,提高生产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螺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支撑板、冷却板、固定板和成型板,所述成型板上设有冷却系统以及至少两个型腔,所述型腔内设置有螺杆螺旋芯子,所述螺杆螺旋芯子包括螺旋端与传动端,所述螺旋端位于所述型腔内,所述传动端依次穿过成型板和固定板后旋转连接于冷却板,位于固定板与冷却板之间的传动端上固定套设有行星齿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端部依次穿过支撑板和冷却板并连接有一中心齿轮,所述中心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所述中心轴上还设置有带轮,所述带轮通过传送带连接有电机,所述中心轴上还套设有对中心齿轮以及行星齿轮啮合处进行润滑的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固接于中心轴的旋转储液盘,所述旋转储液盘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有能够控制出液口启闭的旋转片,所述旋转片通过旋转运动间歇性的与所述出液口重叠或错开。
[0005]较佳的,所述旋转片固接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上设置有内齿轮,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
[0006]较佳的,所述旋转片上设有与出液口位置相对应的开口槽。
[0007]较佳的,所述旋转片上设有与出液口位置相对应的通液孔。
[0008]较佳的,所述旋转储液盘的顶部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内设有柱塞。
[0009]较佳的,所述传送带为齿形带,所述带轮为齿形带轮。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螺旋模具采用的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的传动连接方式,实现多型腔共同浇注,达到了结构稳定性高,单次完成的出品量大,生产效率高的效果。并且在中心轴上设置的润滑装置能够在其工作的时候自行对齿轮组进行润滑,无须人工进行润滑,大大减少了人工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O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新型螺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2]图2为新型螺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
[0013]图3为新型螺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三;
[0014]图4为新型螺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四;
[0015]图5为新型螺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五;
[0016]图6为新型螺旋模具中旋转储液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新型螺旋模具中旋转储液盘的剖视图A-A ;
[0018]图8为新型螺旋模具中旋转储液盘的爆炸图;
[0019]图9为新型螺旋模具中旋转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10为新型螺旋模具中旋转片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中:1.底板;2.支撑板;3.冷却板;31.进水口 ;32.出水口 ;4.固定板;5.成型板;51.型腔;52.主流道;53.分流道;54.螺杆螺旋芯子;541.螺旋端;542.传动端;61.电机;62.中心齿轮;63.行星齿轮;64.旋转储液盘;641.柱塞;642.注液口 ;643.储液腔;6431.出液口 ;644.旋转片;6441.开口槽;6442.长条槽;6443.通液孔;645.旋转轮;6451.内齿轮;65.中心轴;651.外齿轮;66.带轮;67.传送带;7.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一种新型螺旋模具,为立式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1、支撑板2、冷却板3、固定板4和成型板5,成型板5上设有冷却系统以及若干型腔51,型腔51内设置有螺杆螺旋芯子54,螺杆螺旋芯子54包括螺旋端541与传动端542,螺旋端541位于型腔51内。那么,浇注溶液由浇注口进入主流道52然后分流到各个分流道53,最后流入到各个型腔51内进行成型,然后由螺杆螺旋芯子54转动使得产品7脱模。
[0024]螺杆螺旋芯子54的传动端542依次穿过成型板5、固定板4然后连接有行星齿轮63最后旋转连接于冷却板3,底板I上设置有中心轴65,中心轴65依次穿过支撑板2和冷却板3,然后连接有一中心齿轮62,中心齿轮62与行星齿轮63啮合,中心轴65上还设置有带轮66,带轮66通过传送带67连接有电机61。优选的,传送带67为齿形带,带轮66为齿形带轮66。通过电机61转动带动中心轴65转动,然后中心齿轮62带动各个行星齿轮63转动,最终带动螺杆螺旋芯子54转动。通过采用的中心齿轮62与行星齿轮63的传动连接方式,实现多型腔51共同浇注,达到了结构稳定性高,单次完成的出品量大,生产效率高的效果。
[0025]其中,成型板5与冷却板3上的冷却系统均由进水口 31、出水口 32和内置的冷却流道构成,通过冷却系统使得成型板5的温度迅速降低,便于产品7快速成型。由于螺杆螺旋芯子54与冷却板3之间的旋转固定连接,所以在螺杆螺旋芯子54与冷却板3旋转接触的地方会有摩擦生热,而冷却板3中的冷却系统能够对此进行冷却。
[0026]中心轴65上还套设有对中心齿轮62以及行星齿轮63啮合处进行润滑的润滑装置,润滑装置包括固接于中心轴65的旋转储液盘64,旋转储液盘64内设有储液腔643,储液腔643底部设置有出液口 6431,储液腔643内设置有能够控制出液口 6431启闭的旋转片644。旋转储液盘64的顶部设有注液口 642,注液口 642内设有柱塞641。可以通过注液口642往储液腔643内注入润滑液;或者,可以通过上盖下盖螺旋连接的方式来实现旋转储液盘64的开闭,从而达到加注润滑液的目的。
[0027]其中,旋转片644固接有旋转轮645,旋转轮645上设置有内齿轮6451,中心轴65上设置有与内齿轮6451啮合的外齿轮651。旋转片644上还设有与出液口 6431位置相对应的开口槽6441。那么,通过电机61转动,带动中心轴65转动,通过内齿轮6451与外齿轮651的啮合进而使旋转轮645转动(或者旋转轮645与中心轴65直接固接,由中心轴65带动旋转轮645转动),继而带动旋转片644转动,那么开口槽6441就会间歇性的与出液口 6431重合,当开口槽6441与出液口 6431重合时,润滑液能够从开口槽6441通至出液口6431进而对中心齿轮62和行星齿轮63进行润滑;当开口槽6441与出液口 6431错开时,出液口 643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润滑液无法从出液口 6431流出。进一步的,还可以在内齿轮6451与外齿轮651之间设置多级齿轮使旋转盘达到减速的效果,避免润滑液的过多流失。该新型螺旋模具仅适用于立式模具。
[0028]另外,旋转片644上可以设有与出液口 6431位置相对应的长条槽6442或通液孔6443来代替开口槽6441。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螺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板、支撑板、冷却板、固定板和成型板,所述成型板上设有冷却系统以及至少两个型腔,所述型腔内设置有螺杆螺旋芯子,所述螺杆螺旋芯子包括螺旋端与传动端,所述螺旋端位于所述型腔内,所述传动端依次穿过成型板和固定板后旋转连接于冷却板,位于固定板与冷却板之间的传动端上固定套设有行星齿轮,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端部依次穿过支撑板和冷却板并连接有一中心齿轮,所述中心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所述中心轴上还设置有带轮,所述带轮通过传送带连接有电机,所述中心轴上还套设有对中心齿轮以及行星齿轮啮合处进行润滑的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固接于中心轴的旋转储液盘,所述旋转储液盘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储液腔内设置有能够控制出液口启闭的旋转片,所述旋转片通过旋转运动间歇性的与所述出液口重叠或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片固接有旋转轮,所述旋转轮上设置有内齿轮,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与所述内齿轮啮合的外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片上设有与出液口位置相对应的开口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片上设有与出液口位置相对应的通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储液盘的顶部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内设有柱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螺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为齿形带,所述带轮为齿形带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螺旋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该新型螺旋模具采用的中心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的传动方式来实现模具的脱模。并且在中心齿轮和行星齿轮啮合处设置有润滑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螺旋模具结构稳定性不高,单次完成的出品量小,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IPC分类】B29C45-83, B29C45-26, B29C45-32
【公开号】CN204487954
【申请号】CN201520125990
【发明人】缪杰, 缪海英
【申请人】台州市黄岩技佳模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