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老茶鲜叶提取多糖、多酚混晶工艺方法

文档序号:549464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粗、老茶鲜叶提取多糖、多酚混晶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茶多糖、茶多酚化学成份的提取技术。特别是用粗、老茶鲜叶提取多糖、多酚类粗级混晶技术。
制品茶叶品质是由复杂的有机化学成份相互混合或相互化合而构成的。品质的优劣,取决于其内在有效化学成份含量比例是否适当。粗、老茶叶因影响其品质的不利成份相对高于嫩鲜芽叶,难于制成高等级产品,而且饮用观感及口感太差。因而基本不被采用,从而使茶叶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不足全利用的五分之一。
近十年来,人们通过大量的茶多酚、茶多糖,对人体健康效应及其药理研究,证实了其对治疗、预防糖尿病、防辐射、降脂、降压、抗血栓等方面的特殊功效,进而为我国丰富的粗老茶资源开创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随着食品科技与制茶技术的进步,人们相继开发了从制品茶中分离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素粗级品及制造速溶茶的工艺方法。这些方法,全面衡量均不太成熟,有的因采用乙醚、氯仿等有毒类有机溶剂萃取,分离,提纯、工艺流程长而复杂,污染大而不安全。有的采用热水浸出、蒸馏、浓缩、有效物速出率低且损失大,最终制品的色、香味远不如同类制品茶。一方面,精品价高,另一方面,粗品性状次,难为广大消费者接受,限制了产品销售市场,又约束了工艺技术的广泛采用。
我国制茶,饮茶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茶叶制品至今仍为人类主要的饮料之一。由于茶叶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生产技术,包括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两个过程,涉及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科领域。我们沿用了数千年的制茶方法,其制品品质完全受到鲜叶品质控制,而不能通过调整制茶措施,来平衡物质内、外因素相互依存、相互抑制的条件,这就使茶叶的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只能信赖嫩芽叶,即使利用粗、老叶,也只能生产低等级,无市场的制品。传统的制茶工业生产所造成对茶叶品质的损失、破坏、反映在茶汤中的有益、有效物质溶出率较低。因而客观表明茶叶综合利用效益低下。
受传统制茶技术约束,现行茶叶生产效益仅发挥不足全利用的20%。随着现代食品、饮料科技的发展,广泛出现的各类快捷饮品、饮料,极大的冲击了茶制品市场。因此,尽快更新传统制茶技术,有效地发挥茶叶生产效益,是有益于现代社会的事情。
针对上述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加工的全新工艺技术,特别是对难利用的粗、老茶鲜叶,制成高档次保健饮品的高效益利用工艺方法。利用粗、老茶叶(包含茶梗、细枝条)品质中,茶多酚、茶多糖含量大大高于嫩鲜芽叶的优势,进行特殊的处理,去掉难饮用的苦、涩味,制成保持天然香味的速溶晶粉。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采用蒸馏水(或经去离子,超过滤处理的纯净水),啤酒、柠檬酸(食品级),乙醇(浓度)75%)作原料。其特征在于,将蒸馏水、啤酒、柠檬酸、乙醇、按比例配成两种不同的溶剂,溶剂配比比例分别为(1)B溶剂∶蒸馏水,啤酒,柠檬酸=88∶10∶2;(2)C溶剂∶乙醇,柠檬酸=97∶3。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是将已粉碎(0-20日)的鲜叶,首先配入C溶剂,固液配比为1∶4,在80-100℃温度下,真空浸出1小时,获得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墨绿色浸出液,过滤后,再配入B溶剂,固液配比为1∶3,在80-100℃温度下,真空浸出1小时,获得翠黄色含有多糖、果胶素等类的浸出液。对B溶剂真空浓缩四倍后,与C溶剂浸出液混合,然后真空回收乙醇,再对浓缩置入沸腾干燥机干燥,产出物为翠黄色粉状晶体,有油脂光泽,有令人愉快的糖香。
本发明工艺简介一、粉碎、浸出不分季节采割的粗老茶叶(包含茶梗、细枝),在农用饲料粉碎机碎至20日,按固液配比1∶4比例投入C溶剂,在连续真空提取罐中保持80-100℃温度浸出1小时,浸出时经冷凝回收器回收含有芳香型物质的乙醇回复使用。过滤出后,用一段一次洗涤液补足,按C溶剂配比,配平后,进行三次逆流(即再用作溶剂使用两次)。滤渣用C溶剂按固液比1∶2比例,大加热条件下(60-80℃),以20分钟速率,连续洗涤三次,每次洗液依次向上逆流三次(即一次洗液用做再浸出母液,二次洗液用做再一次洗剂,三次用做二次洗剂,如此逆流三次)。
过滤直接在真空浓缩提取罐中真空抽滤,直到两段浸出,洗涤结束后卸渣,滤渣干燥后可做饲料。
对第一段浸出滤渣,再按固液配比1∶3比例的B溶剂,在80-100℃温度下,真空浸出1小时后过滤,滤渣用B溶剂洗涤三次,洗液逆流三次,洗涤条件,逆流方法与上段相同。
二、浓缩、混合对用B溶剂浸出三次逆流的母液(浓度15-24%),真空浓缩四倍(温度80-100℃),浓缩时冷凝回收蒸馏水复用。当滤液浓缩减少四分之三后,与第一段三次逆流母液混合(C溶剂母液浓度8-12%),保持温度,回收乙醇,当乙醇回收量相当于投量五分之四时(非原乙醇浓度),减压排出浓缩液,经真空泵入沸腾汤中干燥,粉碎,干燥温度控制在60-80℃条件下。
三、干燥干燥采用不锈钢沸腾干燥机(带高速粉碎悬翼)中进行,干燥热源为2kg压力蒸汔。干燥为棕色油脂光泽晶粉,晶粉含42-57%茶多糖,38-53%茶多酚,总产出为鲜叶12-17%,产出物有浓烈糖香。每0.1克溶于100毫升热水(≥80℃)时,溶液为翠黄色,饮之有制茶的天然清香。
考虑到产品的不同用途,可在干燥时,利用蒸汔在干燥机底部置放如高档绿茶或特色制茶,或茉莉花等物料,对产品薰香。从而获取不同香型的产品。
使用本发明,也可以对鲜叶“渥红”或在用C溶剂浸出后,使滤渣发酵,而获取棕黄色棕红色、棕色的不同产品,其味感仍以糖香为主,多糖及酚含量不变。
使用本发明的产出物可称为茶多糖或茶多酚速晶,也可称天然速溶茶。使用本发明的产出物水溶液(或茶汤)在室温下数昼夜不变色,不沉淀,不浑浊。
本发明优点在于,提出了一种从鲜茶叶中,溶浸有效物质的无毒溶剂,解决了各类速溶茶变色和冷后浑浊问题,提供了一种直接用鲜茶叶制速溶晶粉的工艺方法。借助啤酒,柠檬酸的催化、酸促作用,最大限度地溶出茶中的有效物质,保持了茶叶的天然品质,又去除了难饮用苦、涩味。提高了茶叶物质对人体的保健,营养功用。
本发明工艺简单,适应范围广,易操作,无“三废”,无污染,使用低级原料,产出高档产品。使用本发明,从根本上革新了传统的制茶技术,缩短了传统制茶工艺流程,降低了产品成本(比较现行各种速溶茶制品)。
由于有效利用了粗、老茶叶,极大地提高了茶叶的农业生产效益。同时,由于浸出渣仍含有较高的蛋白、淀粉、纤维素,因此,可用作各类饲料。
使用本发明,极大的扩展了茶叶的利用范围,也为茶叶的深加工生产开辟了一条简捷易行,且有效的全新工艺方法。尤其是对贫困山区的茶农脱贫开拓了道路,为我国茶叶制品走出低谷,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茶叶,也适用于水果、蔬菜,中、草药等物料制速溶晶体的生产。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及溶剂,在制取其它类速溶晶体中应用,是本发明的技术延展,也属本发明范围。
权利要求
1.粗、老茶鲜叶提取多糖、多酚混晶工艺方法,其特征是将茶鲜叶粉碎(0-20目),按两种不同溶剂的两段浸出方法,首先配入c溶剂,固液配比为1∶4,在80-100℃温度下,真空浸出一小时,获得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墨绿色浸出液,过滤后,将滤渣再配入B溶剂,固液配比为1∶3,在80-100℃温度下,真空浸出一小时,获得翠黄色含有多糖、果胶素等类的浸出液,对B溶剂真空浓缩四倍后,与C溶剂浸出液混合,然后真空回收乙醇,再对浓缩液置于沸腾干燥机干燥,产出翠黄色粉状晶体,包装出厂,尾渣干燥加工成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B溶剂配方为蒸馏水∶啤酒∶柠檬酸=88∶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基特征是C溶剂配方为乙醇∶柠檬酸=97∶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B、C两种溶剂分两段进行逆流浸取,逆流洗涤的三次逆流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干燥过程中,可将香料物质置于沸腾干燥机底部料斗,借助蒸汽使香味被晶粉吸附,可制取不同香型的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B、C溶剂所用的柠檬酸为食品级,乙醇浓度应大于7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艺方法,其特征是鲜茶叶物料径C溶剂浸提后,滤渣在室温下发酵,产生香味,提取特色香型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本工艺方法也可用于植物、瓜果、蔬菜的速溶晶粉的提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粗、老茶鲜叶提取茶多糖、茶多酚混晶”的工艺方法。使用蒸馏水、啤酒、柠檬酸、乙醇混合溶剂,对粗老茶鲜叶进行分段浸提,浓缩、混合,干燥,提取茶多糖、茶多酚速溶粗晶。本发明工艺简单,提取率高。无“三废”,无污染,溶剂易回收,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制成品保留了天然茶叶的品质,色、香,且口感优于制品茶。使制品既可用作速溶保健饮料,又可用作保健食品添加剂,扩展了茶制品用途。
文档编号A23F3/00GK1176748SQ9710911
公开日1998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17日
发明者严良荣 申请人:严良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