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多糖产品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1981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桑叶多糖产品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叶多糖产品,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桑科植物桑树(Morus albail)的叶子提取的桑叶多糖产品,本发明还涉及该桑叶多糖产品的用途。
桑叶是生产蚕茧的主要原料,在我国南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采集,在蚕桑各阶段产品中也是来源最容易、资源最丰富、价格最便宜的产品。文献记载桑叶具清肝明目、利五脏、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抑制癌症等功效。但长期以来,桑叶仅主要用于养蚕,除少量作为中药外,桑叶中许多有价值的成分还没有开发出来,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提取的桑叶多糖产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桑叶多糖产品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的桑叶多糖产品,以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为原料,按下述顺序的步骤制备得到(1)用水浸泡洗去杂质,晾干后粉碎称量;(2)用有机溶剂浸泡,除去脂溶部份,然后过滤取渣去液;(3)将渣减压去有机溶剂,所得的桑粉渣用水泡,重复三至五次,过滤、取液;(4)将步骤(3)所得的滤液加入有机溶剂,搅拌后静置、分层,除去上层含叶绿素部分;(5)将步骤(4)所得的滤液脱去非糖有机物及无机盐;(6)将步骤(5)所得的滤液用酸性离子交换,再用碱性离子交换去蛋白;(7)对离交下柱液部分加氨水中和至中性,加乙醇形成红棕色沉淀物;(8)再用无水乙醇洗涤红棕色沉淀物2~3次,后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截取分子量在15000~50000道尔顿之间的多糖;(9)将步骤(8)所得液浓缩后烘干、粉碎,即得本桑叶初级多糖产品。
本发明可将上述步骤(8)的所得物进一步提纯,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分子量在15000~25000道尔顿之间的多糖,后再继续按步骤(9)所述的方法精制,得到本桑叶多糖产品。
本发明步骤(2)中所用的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丁醇、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步骤(4)中所用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或60-90°的石油醚;步骤(8)中所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为724(弱酸1D1)阳离子交换树脂或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所用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为701(弱碱330)阴离子交换树脂。
本发明步骤(5)中脱去非糖有机物及无机盐的方法为离子交换树脂、大孔树脂或离子渗折方法。
本发明桑叶多糖产品分子量在15000-25000道尔顿之间,固态呈浅棕色或浅黄色。可研制成系列具降血糖作用的保健品或食品,具有价格便宜、药效显著、食用方便等特点,提供给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保健防病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药效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部分桑叶多糖制备实例实施例1取桑科植物桑的叶子2公斤,用水浸泡1小时过滤,取叶(渣)风干粉碎后,用2倍体积水60-80℃浸泡3小时,重复5次过滤取液,80℃下减压蒸干,干物加丙酮搅拌浸泡一小时,框滤出滤液,加苯搅拌1小时,静置1小时,分层后除去上层含叶绿素部分层液,再用离子渗折法脱去非糖有机物、蛋白质、无机盐,然后用酸性和碱性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柱下液加氨水中和至中性,加乙醇沉淀出多糖,取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物三次,再用701阴离子交换树脂及724阳离子交换树脂载取分子量为15000-50000道尔顿分子量的初级多糖,再用大孔树脂、高压液相色谱分离,提纯得分子量15000-25000道尔顿的多糖。80℃下烘干,粉碎烘干物即得本发明微浅棕色桑叶多糖。
实施例2取水浸泡去杂后风干的桑叶2公斤,加水3倍,60-80℃浸泡,重复4次,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糖浆状,加丙酮及乙酸乙酯静止一小时,分层去上层含叶绿素及非多糖有机质,然后用离子渗折法去非糖及蛋白质及无机盐,然后通过阴离子、阳离子交换树脂,所得液体加氨水中和,再通过阴型701离子交换树脂、阳型724离子交换树脂得分子量为15000-50000道尔顿之间的初级多糖,呈固态、浅棕色或棕色多糖,最后用高压液相色谱提纯得15000-25000道尔顿之间的多糖。80℃下烘干,粉碎烘干物即得本发明桑叶多糖。
实施例3将水洗风干粉碎的桑叶称2公斤,用5倍水浸泡重复3次,每次过滤,滤液集中减压浓缩,加乙酸乙酯、苯分别搅拌、萃取、静止,集中萃取液。静置去含叶绿素及非糖类的有机杂质(蛋白质、甾醇物),离子交换树脂方法脱盐。离交下柱液加氨水中和至中性,加入乙醇,有沉淀物产生,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物三次,再用701阴离子交换树脂及732阳离子交换树脂载取分子量为15000-50000道尔顿之间的初级多糖,然后用高压液相色谱柱分离提纯得分子量为15000-25000道尔顿之间的多糖。用喷雾法或减压烘干法得本发明浅棕色或棕色桑叶多糖。
实施例4将本发明初级桑叶多糖与无公害乌龙茶,按1∶1比例,制备成桑叶降糖茶。其产品外观与原乌龙茶相似,味道带有桑叶特有清香,并保持茶叶原味。成人每天食用4-6g,可控制或降低血糖值。
实施例5将本发明初级桑叶多糖与甘露醇或乳糖,按1∶2比例,混合均匀后,压成颗粒,经整粒后,分装于防湿包装材料、原塑料、铝箔等,制成桑叶降糖冲剂。每天食用6-10g,可控制或降低血糖值。
第二部分 药效实验本发明提供的桑叶多糖及由桑叶多糖制备而成的桑叶降糖茶、桑叶降糖冲剂,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已经过动物实验证明,药效实验报告如下1.样品降血糖作用的桑叶多糖、桑叶降糖茶、桑叶降糖冲剂。
2.实验动物NIH纯系雄性小鼠,由广东省医用动物饲养场提供。
3.试验方法(1)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形成健康雄性小鼠,体重20-22g,绝食24小时,静脉注射链佐霉素(100mg/kg),正常饲养20天,糖尿病模型形成。
(2)形成糖尿病模型小鼠,按10只为1组,在无禁食情况下,每只腹腔分别注入2ml同等浓度(2%)桑叶多糖含量的桑叶多糖原液、桑叶降糖茶、桑叶降糖冲剂。6小时后采血测血糖值。
(3)血糖值测试按常规的葡萄糖氧化酶一过氧化物酶的方法进行。
4.测试结果(1)不同分子量桑叶多糖的降血糖效果测试采用不同工艺,获得三种分子量片段的桑叶多糖。经链佐霉素糖尿病小鼠降糖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分子量桑叶多糖降血糖效果 n=10
试验结果表明15000-25000道尔顿分子量桑叶多糖,对链佐霉素形成的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下降率最高。
(2)桑叶降糖茶降血糖效果测试桑叶降糖茶与原桑叶多糖降血糖效果比较;桑叶降糖茶适宜使用浓度的降血糖试验。结果如表2。
表2桑叶降糖茶对链佐霉素及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n=10
注*为达到正常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含桑叶多糖的桑叶降糖茶有很好的降血糖效果,在同样条件下,降糖效果保持原来水平。糖尿病模型小鼠用含2%桑叶多糖的桑叶降糖茶治疗后,血糖下降率达80%以上,治疗效果显著。
(3)桑叶降糖冲剂降血糖效果测试对几种赋型剂与桑叶多糖配制成的冲剂进行降糖效果的测试,结果如表3。
表3桑叶降糖冲剂对链佐霉素糖尿病小鼠降糖效果n=10
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赋型剂形成的桑叶降糖冲剂,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其中以采用甘露醇形成的桑叶降糖冲剂降血糖效果最好。
血糖下降率=(a-b)/(a-7.1)×100%a阳性组血糖水平b试验组血糖水平7.1无禁食正常小鼠血糖水平(7.1mmol/L)
权利要求
1.一种桑叶多糖产品,其特征在于该产品以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为原料,按下述顺序的步骤制备得到(1)用水浸泡洗去杂质,晾干后粉碎称量;(2)用有机溶剂浸泡,除去脂溶部份,然后过滤取渣去液;(3)将渣减压去有机溶剂,所得的桑粉渣用水泡,重复三至五次,过滤、取液;(4)将步骤(3)所得的滤液加入有机溶剂,搅拌后静置、分层,除去上层含叶绿素部分;(5)将步骤(4)所得的滤液脱去非糖有机物及无机盐;(6)将步骤(5)所得的滤液用酸性离子交换,再用碱性离子交换去蛋白;(7)对离交下柱液部分加氨水中和至中性,加乙醇形成红棕色沉淀物;(8)再用无水乙醇洗涤红棕色沉淀物2~3次,后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截取分子量在15000~50000道尔顿之间的多糖;(9)将步骤(8)所得液浓缩后烘干、粉碎,即得本桑叶初级多糖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多糖产品,其特征在于步骤(8)的所得物可进一步提纯,用高压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分子量在15000~25000道尔顿之间的多糖,后再继续按步骤(9)所述的方法精制,得到本桑叶多糖产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多糖产品,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用的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丁醇、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亚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多糖产品,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脱去非糖有机物及无机盐的方法为离子交换树脂、大孔树脂或离子渗折方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多糖产品,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用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苯、甲苯或60-90°的石油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多糖产品,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用的阳离子交换树脂为724(弱酸1D1)阳离子交换树脂或732阳离子交换树脂,所用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为701(弱碱330)阴离子交换树脂。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多糖产品在加工具有降血糖作用的食品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多糖产品在加工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保健品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提取的桑叶多糖产品及其用途。所说的桑叶多糖产品为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晒干后提取分离获得的有功能作用的有效部分多糖,分子量在15000-50000道尔顿之间,固态呈浅棕色或浅黄色。本发明桑叶多糖可研制成系列具降血糖作用的保健品或食品,具有价格便宜、药效显著、食用方便等特点,提供给糖尿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保健防病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C08B37/00GK1351085SQ0112997
公开日2002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7日
发明者廖森泰, 李瑞声, 邹宇晓, 郑祥明, 林卓新, 黄炳辉, 杨琼, 陈卫东 申请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