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及方法_5

文档序号:8492459阅读:来源:国知局
r>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贮青萎凋二用机与茶叶揉捻机组之间及理条杀青二用机与摊叶平台之间均设有茶叶平移输送机(12),贮青萎凋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茶叶平移输送机及茶叶提升机连接茶叶揉捻机组,理条杀青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及茶叶平移输送机连接摊叶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的贮青萎凋二用机包括封闭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多层茶叶输送带(13),茶叶输送带横向设置且其两端部呈交错状,相邻层的茶叶输送带其茶叶传送方向相反,壳体顶部的一侧设有进料口,壳体顶部的另一侧设有吹风装置(14)及与吹风装置连接的加热装置(15),吹风装置的出风口位于最上层茶叶输送带的上方,最下层茶叶输送带的一端下方设有出料口,相邻层的茶叶输送带之间均设有多个光照装置(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的光照装置靠近上层茶叶输送带设置,每个光照装置均包括若干卤素灯,卤素灯的色温为3000至4000开尔文,且该色温从上到下逐层线性递减,卤素灯与上层茶叶输送带之间设有反光装置,卤素灯下方的茶叶输送带上表面的平均光照度为1000至1500勒克斯,且该光照度从上到下逐层线性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的贮青萎凋二用机置于一恒温箱(17)内,恒温箱上设有箱内温度调节器(18),恒温箱的温度控制范围为5至40度,恒温箱上设有茶叶进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筒杀青机为两台,贮青萎凋二用机的茶叶出口通过茶叶分配机与两台滚筒杀青机相连接,两台滚筒杀青机的输出合并后连接理条杀青二用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理条杀青二用机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可以横向摆动的多条槽锅,槽锅下侧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为滚筒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烘干提香机由热风炉供热,所述热风炉包括一热交换器(19 )及一颗粒燃料燃烧机(20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其特征是:所述的颗粒燃料燃烧机包括壳体、输料系统、燃烧器及主风机(22 ),所述输料系统包括料斗(23 )及与料斗出口连接的均料绞龙(24),均料绞龙的输出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落料通道(25)与设置在均料绞龙下方的推料绞龙(26)连接,推料绞龙的输出端与燃烧器(27)相连,所述燃烧器设置在壳体外侧,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双层结构圆筒,所述圆筒的内筒(28)与外筒(29)同轴布置,内筒的后端设有后端板(30),后端板的上部设有进料孔(31),推料绞龙的输出端与进料孔连接,后端板的下部设有点火口(32),点火口的后侧设有点火装置,内筒的前端设有喷火口(33),内筒的内腔构成颗粒燃料燃烧室(34),内筒与外筒之间空腔构成送风腔(35),所述送风腔靠近内筒喷火口的前端封闭,送风腔的后端通过一进风盒(36)与所述主风机连接,内筒的筒壁上设有连通燃烧室与送风腔的送风孔(37 ),所述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机还包括控制装置及燃烧室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燃烧室温度传感器、均料绞龙、推料绞龙、点火装置及主风机。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生产线的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加工方法,通过中央控制柜对茶叶炒制设备及茶叶输送设备进行控制,其特征是:将茶叶放入茶叶提升机,茶叶提升机工作将茶叶送入贮青萎凋二用机;其中 a.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冷风萎凋3-4小时,控制冷风的温度为8-12度;开启光照装置及加热装置,热风萎凋时间2-3小时,控制热风的温度34-36度; (2)揉捻工序:完成萎凋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揉捻总时间50-65分钟,其中轻揉捻10-15分钟、加压揉捻30-35分钟、松压揉捻10-15分钟; (3)解块发酵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发酵10-15分钟,温度为36-39度; (4)回潮发酵工序:完成解块发酵工序的茶叶进入回潮发酵二用机,回潮发酵机发酵时间1-1.5小时,温度为37-40度; (5)摊叶工序:完成回潮发酵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8-12度摊叶2-3小时; (6)初烘工序:完成摊叶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20-130度,时间8-10分钟; (7)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8-12度摊叶2-3小时; (8)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10-15分钟、烘干温度100-110度; b.毛峰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摊青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摊青4-6小时,温度为12-15度; (2)杀青工序:完成摊青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60-180度,杀青时间4-6分钟; (3)理条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理条时间3-5分钟,温度为110-120 度; (4)摊凉工序:完成理条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间0.5-1小时; (5)初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10-120度,时间6-8分钟; (6)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4-6小时; (7)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5-6分钟、烘干温度95-105度; c.大宗绿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贮青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吹冷风贮青1-2小时,冷风温度为5-8度; (2)杀青工序:完成贮青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80-200度,杀青时间4-6分钟; (3)杀二青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杀二青时间3-5分钟,温度为120-130度; (4)揉捻工序:完成杀二青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揉捻总时间30-45分钟,其中轻揉捻10-15分钟、加压揉捻15-20分钟、松压揉捻5-10分钟; (5)解块滚形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解块后对茶叶进行滚形操作,滚形操作由解块发酵理条机进行,温度为80-90度,时间5-6分钟;(6)回潮工序:完成滚形工序的茶叶进入回潮发酵二用机,室温回潮0.8-1.2小时; (7)初烘工序:完成回潮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10-120度,时间6-7分钟; (8)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4-6小时; (9)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5-6分钟、烘干温度90-100度; d.黄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贮青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贮青4-6小时,温度为12-15度; (2)杀青工序:完成贮青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80-190度,杀青时间4-5分钟; (3)杀二青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杀二青时间3-5分钟,温度为110-120度; (4)闷黄工序:完成杀二青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由揉捻机对茶叶进行闷黄操作,闷黄时间30-40分钟; (5)揉捻工序:完成闷黄工序的茶叶进行揉捻操作,揉捻总时间30-45分钟,其中轻揉捻10-15分钟、加压揉捻15-20分钟、松压揉捻5-10分钟; (6)解块理条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解块后对茶叶进行理条操作,理条操作由解块发酵理条机进行,温度为90-100度,时间6-8分钟; (7)初烘工序:完成理条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00-105度,时间6-8分钟; (8)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3-5小时; (9)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6-8分钟、烘干温度105-120度; e.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萎凋工序:茶叶在贮青萎凋二用机内冷风萎凋2-3小时,冷风温度为6-8度;开启光照装置及加热装置,热风萎凋时间1-2小时,控制热风的温度35-38度; (2)杀青工序:完成萎凋工序的茶叶进入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170-180度,杀青时间4-6分钟; (3)理条工序:完成杀青工序的茶叶进入理条杀青二用机,理条时间3-4分钟,温度为70-80 度; (4)揉捻工序:完成杀二青工序的茶叶进入茶叶揉捻机组,揉捻总时间30-45分钟,其中轻揉捻5-10分钟、加压揉捻20-25分钟、松压揉捻5-10分钟; (5)解块滚形工序:完成揉捻工序的茶叶进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振动解块3-5分钟,解块后对茶叶进行滚形操作,滚形操作由解块发酵理条机进行,温度为85-90度,时间4-5分钟; (6)回潮工序:完成滚形工序的茶叶进入回潮发酵二用机,室温回潮50-60分钟; (7)初烘工序:完成回潮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初烘,烘干温度120-130度,时间6-7分钟; (8)摊凉工序:完成初烘工序的茶叶进入摊叶平台,室温摊凉时4-6小时; (9)复烘工序:完成摊凉工序的茶叶进入烘干提香机进行复烘,烘干时间5-6分钟、烘干温度95-105度。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加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的连续化生产线及方法,包括茶叶炒制设备及连接在茶叶炒制设备之间的茶叶输送设备,贮青萎凋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分别与滚筒杀青机及茶叶揉捻机组相连接,滚筒杀青机与理条杀青二用机相连,理条杀青二用机通过茶叶分配机分别与茶叶揉捻机组及摊叶平台相连接,茶叶揉捻机组与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相连接,解块发酵理条三用机与回潮发酵二用机相连接,回潮发酵二用机分别与摊叶平台及烘干提香机相连接。它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茶叶生产线及茶叶加工工艺只能加工单一茶叶品种、无法满足茶农多品种茶叶加工的问题,设备通用性高、产品质量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IPC分类】A23F3-06
【公开号】CN104814170
【申请号】CN201510113364
【发明人】苏鸿, 赵和涛, 吴利方, 洪勇, 苏和生
【申请人】杭州千岛湖丰凯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6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