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降火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4232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清热降火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清热降火茶,属于药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天气转暖,许多人动不动就容易上火,火气攻心,焦躁不安,口干舌燥、口疮、火疮等症状便出现,病菌个容易滋生,身体其他炎症也会伴随发作,使得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不仅影响人的情绪,而且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经常因紊乱的生活作息和生活习惯引起生活,短时间内的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时,也会出现火气大的现象,随着全球变暖,夏季的温度越来越高,许多人不同程度上出现口干舌燥、脾气焦躁、上火中暑等症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清热降火功效的茶叶配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50-70份,桑叶10-20份,竹叶5-8份,枣叶20-40份,大青叶10-20份。
[0005]优选的是,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55-65份,桑叶12-18份,竹叶6-7份,枣叶25-35份,大青叶12-18份。。
[0006]优选的是,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50份,桑叶10份,竹叶5份,枣叶20份,大青叶10份。
[0007]优选的是,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70份,桑叶20份,竹叶8份,枣叶40份,大青叶20份。
[0008]优选的是,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60份,桑叶15份,竹叶6份,枣叶30份,大青叶15份。
[0009]本发明中药材的功效如下:
桑叶:味苦、甘,性寒;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的功效。
[0010]竹叶:味甘、辛、单,性寒;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
[0011]枣叶:味甘,性温;
大青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清热降火茶精选玉茭子叶,桑叶,竹叶,枣叶和大青叶,多种植物叶子协同产生作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涩肠的功效。使用时用开水直接冲泡即可饮用,口感良好,无任何毒副作用,生津降火,清热解毒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1
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55份,桑叶12份,竹叶6份,枣叶25份,大青叶12份。
[0015]实施例二
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65份,桑叶18份,竹叶7份,枣叶35份,大青叶18份。。
[0016]实施例三
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菱子叶50份,桑叶1份,竹叶5份,率叶20份,大青叶10份。
[0017]实施例四
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菱子叶70份,桑叶20份,竹叶8份,率叶40份,大青叶20份。
[0018]实施例五
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菱子叶60份,桑叶15份,竹叶6份,率叶30份,大青叶15份。
[0019]本发明将常见的多个植物的叶子进行合理配伍,达到清热、化痰、理气和排毒的功效,非常适合现代上班族的冲泡饮用。
[0020]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主权项】
1.清热降火茶,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菱子叶50-70份,桑叶10-20份,竹叶5-8份,枣叶20-40份,大青叶10-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热降火茶,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55-65份,桑叶12-18份,竹叶6_7份,枣叶25-35份,大青叶12-18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热降火茶,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50份,桑叶10份,竹叶5份,枣叶20份,大青叶1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热降火茶,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70份,桑叶20份,竹叶8份,枣叶40份,大青叶20份。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热降火茶,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60份,桑叶15份,竹叶6份,枣叶30份,大青叶15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清热降火茶,属于药膳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清热降火功效的茶叶配方;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清热降火茶,包括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玉茭子叶50-70份,桑叶10-20份,竹叶5-8份,枣叶20-40份,大青叶10-20份。
【IPC分类】A23F3/34
【公开号】CN105053425
【申请号】CN201510612462
【发明人】亢秀芳
【申请人】亢秀芳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