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9849558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保健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保健茶是指那些以自然无污染的茶为基料,强化某些营养成份,或根据中医理论,加入某些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天然食物,或经过安全性评价,具有滋补保健功能或特殊疗效成分中草药,经制作而成的成品。这里所说的保健茶强调要有茶的成份,与非茶之茶是另外一回事。保健茶中所加入的成份必须是国家规定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保健茶作为饮料,它所面对的是各种不同年龄、性别、工作、体质的人群,其饮用量的多少是无法框定的。作为保健茶,人们可为解渴的需要,给人体补充水份,还应提供有用的营养物质,起到保健的作用。保健茶的剂型也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卫生、安全;其次是营养保健。因此,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必须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用茶治病的记载,对茶的保健知识,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期,早在公元前200年的西汉初期,已把茶叶作为药用。唐代以后,以茶配伍中药有所发展,宋代有药茶专著,近代保健茶更为普遍。对药茶的研究和应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0003]在古代医书中记载的单味茶和含有茶的药茶就有100多种,如《直至方论》的姜茶饮、《局方》的以川萼调散、《经验百病良方》的午时茶、《医学心悟》的治痫散等。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医学家王焘的《外治将要》在第三十一卷设有“袋荼新饮方”一节,详细地记述了药茶的制作、使用方法和主冶疾病。药王孙思邈,编著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书中载有药茶方十首.如“浩哕逆竹茹芦根茶”。到了宋代的药茶又有了发展,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中收载了许多民间的药方。明代开始,保健茶的运用更加广泛,由米棣等人编著的《普济方》专辟药茶一篇,收有药茶八首,并详细地介绍了适应症和饮用方法;《永乐大典医药集》亦有五加代茶饮的记载;李时珍《本革纲目》中附录药茶方十余首,对药茶的功用作了全面的论述。清代,药茶方的著作日益增多,如张璐的《本草逢原》、赵学敏的《本草纲日抬遗》录有药茶多首,尤以沈金鳌的《天中茶》景为著名,迄今一直运用于临床。
[0004]保健茶因富含茶叶营养成分、药效成分,加以配佐原料特定成分相结合,又同现今国际上回归大自然的思潮吻合,因而受到相当人群的欢迎。保健茶的研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提高,各种保健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纵观目前保健茶制造,不少都停留在照搬古方,或以某一茶类为原料,简单用药拼成,缺乏科学实验、检测分析,致使保健茶的声誉受到影响。
[0005]目前,国内生产的保健茶产品已有数百种,有几百个生产厂家,保健茶产品繁多;根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开发的保健茶有350多种,历史遗留下来有1000多种。对预防动脉硬化、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血脂、保护肝脏、促进发育,抗老防衰、益智健脑,健美减月巴、预防三高、明目增视等有特殊的保健效果。特别对当今时代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过度疲劳,体力透支等出现亚健康状态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例如:绞股蓝茶主要成分为绞股蓝皂苷、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钾和钙含量甚高,在对高血脂、高血压、保护肝脏方面,绞股蓝奇特的功能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0006]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我国近20 - 30年来,在茶学、医学、药学、卫生、食品以及轻工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茶叶与中草药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很有成效,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茶叶和中草药的营养成份和药效成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开发保健茶提供了理论依据。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保健茶产业的迅速发展,保健茶已成为我国一个有一定影响的产业。
[000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一方面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量的食物,另一方面,由于精粮口感较好,人们逐渐忽略了粗粮的摄入,另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进食速度也不断加快,这就很容易增加胃的负担,导致很多胃的不适症状,引起消化不良、胃胀、胃疼、恶心、反胃,现有的助消化药物,一般在饭后服用,不能改善对胃已造成的负担,治标不治本,且不同程度地具有毒副作用,影响身体的健康。而现有的健胃茶大多添加化学药品,不适合长期饮用。

【发明内容】

[0008]基于目前存在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桄榔保健茶及其生产方法,具有无脂、低热能、高纤维等特点,并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铜、铁、锌、钙、维生素、蛋白质等,一般人群均可饮用,尤其适宜体质虚弱、产后病后恢复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之人饮用,经常饮用还能起到能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
[0009]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桄榔保健茶,它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桄榔12 — 14、莱菔子6 — 8、蔓荆子2 — 4、龙胆草2 — 4、橘红珠3 — 5、苦艾8 —10、马齿苋8 —10、余甘子7 — 9。
[0010]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桄榔12、莱菔子6、蔓荆子2、龙胆草2、橘红珠3、苦艾8、马齿苋8、余甘子7。
[0011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桄榔13、莱菔子7、蔓荆子3、龙胆草3、橘红珠4、苦艾9、马齿苋9、余甘子8。
[0012 ]优选地,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数为:桄榔14、莱菔子8、蔓荆子4、龙胆草4、橘红珠5、苦艾10、马齿苋10、余甘子9。
[0013]所述桄榔保健茶的生产方法,包含了以下步骤:
步骤I)用水浸泡发酵茶,摄取茶汁,过滤,滤液浓缩冷冻去杂分离得到浓缩茶浆,所述的发酵茶采用成品黑茶或红茶,或者是碎红茶或碎黑茶;桄榔的加工:取榔树的树干,经去皮,提取髓部淀粉,晒干,磨粉而成,得到桄榔粉
步骤2)按重量份数称取莱菔子、蔓荆子、龙胆草、橘红珠、苦艾、马齿苋、余甘子,按重量加入6-8倍清水慢火煎煮I小时后过滤药液,药渣再加水2-4倍慢火煎煮I小时,再过滤,合并药液,清液加入体积I: I浓度95%的乙醇溶液,放置至沉淀完全,去除沉淀物,按体积比1:1加入步骤I的浓缩茶浆混合均匀,然后浓缩为稠膏,真空干燥后,研成粉末,按重量份数加入步骤I所得的桄榔粉,均匀混合,得到混合药粉;
步骤3)在混合药粉中加入粘合剂或润湿剂先制成软材,过筛而制成湿颗粒,湿颗粒干燥后再经过整粒而得,用包装机包装好即得成品。
[0014]本发明选取的中药原料中,各药有效成份分析:
桄榔(学名:Arenga pinnata (ffurmb.) Merr.)又名:莎木,属初生目,棕榈科乔木,莖较粗壮,高5米至10余米,叶簇生于茎顶,叶鞘具黑色强壮的网状纤维和针刺状纤维。果实近球形,直径4-5厘米,花期6月,果实约在开花后2-3年时间成熟。多生于密林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亦为园林中的观形、观叶、观果植物。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多用途的经济林树种,又是石漠化石山一种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产海南、广西及云南西部至东南部。中南半岛及东南亚一带亦产。据《本草纲目》、《海药本草》等古书记载:“桄榔粉味甘平,无毒,作饼炙食腴美,令人不饥,补益虚赢损,腰脚乏力,久服轻身辟谷。桄榔粉具有无脂、低热能、高纤维等特点,并含有铜、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去湿热和滋补之功能,对小儿疳积、发热、痢疾、咽喉炎症等有辅助治疗的功效。
[0015]莱菔子,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拉丁文名:Semen Raphani。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而稍扁,长约3mm、宽2.5mm。表面红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种脐,呈褐色圆点状突起。用放大镜观察,全体均有致密的网纹。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或黄色的种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