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甘蔗汁为载体培育桑黄生物饮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177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甘蔗汁为载体培育桑黄生物饮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以甘蔗汁为载体培育桑黄生物饮品,是用成熟的甘蔗榨成汁液并作为一种液体培养基,然后接入桑黄菌种并通过深层发酵形成另一个特色的结合体——甘蔗桑黄液体菌种饮品,具有甘蔗的营养成分,同时也还有桑黄的营养成分。所以,形成的甘蔗桑黄液体菌种饮品其营养及功效会更加突出,此使普通的甘蔗也由此增值百倍。其味道有浓郁的甘蔗香味和清谈的桑黄香味,饮品清澈透明,清澈的液体中带有黄色的菌丝或菌球,形成的甘蔗桑黄液体菌种饮品色、香、味俱全。最终产品——甘蔗桑黄液体菌种饮品的生产制备工艺,具有培育周期短、生产制备工艺简单、产品的生产效率高及稳定等特点。
【专利说明】
一种以甘蔗汁为载体培育桑黄生物饮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以甘蔗汁为载体培育桑黄生物饮品O
技术背景
[0002]甘蔗是水果中唯一的茎用水果,也是水果中含纤维(包括非膳食纤维)最多的一种水果。甘蔗汁多味甜,营养丰富,被称作果中佳品,有人称秋日甘蔗赛过参”。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水分比较多,水分占甘蔗的84%。甘蔗含糖量最为丰富,其中的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达12%。此外,甘蔗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I丐、铁等物质,如蛋白质0.2克、脂肪0.5克、I丐8晕克、憐4晕克、铁1.3晕克。另夕卜,甘蔗还含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氨基酸,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等。甘蔗的含铁量在各种水果中,雄踞“冠军”宝座。
[0003]我国古代医学家还将甘蔗列入“补益药”。中医认为,甘蔗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补肺益胃的特殊效果。甘蔗可治疗因热病引起的伤津,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甘蔗还可以通便解结,饮其汁还可缓解酒精中毒。《本草纲目》言:甘蔗性平,有清热下气、助脾健胃、利大小肠、止渴消痰、除烦解酒之功效,可改善心烦口渴、便秘、酒醉、口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
[0004]目前,甘蔗主要是用以制糖以及当做水果生食。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以甘蔗汁为载体培育桑黄生物饮品。具体包括:该饮品是用成熟的甘蔗榨成汁液并作为一种液体培养基,将甘蔗汁培养基灭菌后接入桑黄菌种,接着培育至甘蔗汁培养基长满菌丝或菌球得甘蔗桑黄生物饮品O
[0006]所述的桑黄是珍稀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可入药。它主要寄生于桑、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立木上及树干上,其主要功能为抗癌,抗纤维化,抗氧化,其治疗癌症的有效率达90%以上。桑黄在生物抗癌领域被国际公认为最具抗癌功效的真菌,其在抗癌领域中有效率排名第一,是国际医药界与保健品行业抗癌产品生产原料。这味古老的中药,名气远不如冬虫夏草,可是它的功效却不比冬虫夏草差。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桑黄多糖是从桑黄的菌丝体、子实体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研究证实,桑黄多糖具有明显免疫调节、抗癌抗肿瘤、抗氧化、降低血糖、保护肝脏等作用。
[0007]而当前制约着桑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因素主要有:(I)桑黄野生资源日益匮乏,野生桑黄资源难以恢复,致使桑黄子实体无法大量形成;(2)桑黄对环境敏感,生长期长,人工栽培难度较大。为了解决了因为野生桑黄资源的不足及人工栽培难度大导致桑黄子实体无法大量产出继而影响桑黄药源的应用问题;经过科研人员不断的研究,现在通过生物深层发酵技术开发出全新的一种桑黄产品一一桑黄菌丝体。研究表明,桑黄菌丝体的有效成分和子实体一样。通过生物深层发酵技术生产桑黄菌丝体,其生产周期短、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及稳定等特点,是人工培养桑黄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生产桑黄菌丝体所用的原料主要为粮食精料,如玉米粉、黄豆粉等,在此原料基础上添加些无机盐元素为碳、氮源,继而培养出优质价廉的桑黄菌丝体。
[0008]从相关报道中获悉,以桑黄子实体的提取物或浸出液加工成饮料、食品或药品。还开发出各种桑黄子实体经破壁后加工成超微粉末胶囊类口服产品、桑黄人工菌丝体培养物等。
[0009]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以甘蔗汁为载体制备桑黄生物饮品,技术方案中在于:以甘蔗为主要原料并制备甘蔗汁液,然后再以甘蔗汁液为培养基,将甘蔗液体培养基灭菌后接入桑黄菌种,接着培育至甘蔗液体培养基长满桑黄菌丝或菌球得甘蔗桑黄生物饮品。
[001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甘蔗原料采集及处理:采集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生长期是8个月以上、新鲜的甘蔗为原料,然后将甘蔗的叶片剥干净并清洗干净。
[0011]2、打浆:将清洗干净的甘蔗按照常规方法打成浆汁,然后把甘蔗浆汁经过过滤得到生产用甘蔗汁液。
[0012]3、制备培养基:将97%的甘蔗汁液和3%的植物淀粉一起放入液体菌种培养容器内,最后按照常规方法灭菌后得生产用液体培养基。
[0013]4、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往生产用液体培养基接入桑黄菌种,并保持菌种浮在液体培养基上面。
[0014]5、培菌:将接好种的培养容器移到培养室进行避光培养,在温度是20?23°C、相对湿度为60?65%的环境下使浮在液体培养基上面的菌种萌发出2-3厘米的菌丝,最后按照常规方法通过深层发酵培养至桑黄菌丝或菌球达到液体体积的90%以上而得甘蔗桑黄生物饮品原料。
[0015]6、成品:把长满桑黄菌丝或菌球的甘蔗桑黄生物饮品原料分装于包装瓶中得成品甘蔗桑黄生物饮品。
[0016]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出的以甘蔗汁为载体培育桑黄生物饮品其制备方法构思新颖,生产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0017]2、通过实施本发明,以甘蔗果汁为主要原料,接入桑黄菌种后再通过深层发酵形成另一个特色的结合体一一甘蔗桑黄液体菌种饮品,具有甘蔗的营养成分,同时也还有桑黄的营养成分。所以,形成的甘蔗桑黄液体菌种饮品其营养及功效会更加突出,此使普通的甘蔗也由此增值百倍。
[0018]3、通过实施本发明,以纯正甘蔗汁为原料,只添加少许的植物淀粉来增加培养基的粘稠度,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利用甘蔗的糖分作为碳源,保持甘蔗桑黄液体菌种饮品纯正、天然。其味道有浓郁的甘蔗香味和清谈的桑黄香味,饮品清澈透明,清澈的液体中带有黄色的菌丝或菌球,形成的甘蔗桑黄液体菌种饮品色、香、味倶全。
[0019]4、通过实施本发明,最终产品一一甘蔗桑黄液体菌种饮品的生产制备工艺,具有培育周期短、生产制备工艺简单、产品的生产效率高及稳定等特点。
[0020]5、通过实施本发明,最终产品一一甘蔗桑黄液体菌种饮品,由于主要原料一一甘蔗,其原料来源广,容易组织,价格低廉,产品的形成不但具有特色、新颖、营养价值高、保健效果佳等特点,而且形成的产品成本极低,加上形成的产品还具有特殊的防病、治病等食疗功能,不但是一种消闲饮品,同样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又有食疗功能的多功能保健饮料。所以,本发明不但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而且产生的经济效益亦会非常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0022]—种以甘蔗汁为载体制备桑黄生物饮品,技术方案中在于:以甘蔗为主要原料并制备甘蔗汁液,然后再以甘蔗汁液为培养基,将甘蔗液体培养基灭菌后接入桑黄菌种,接着培育至甘蔗液体培养基长满桑黄菌丝或菌球得甘蔗桑黄生物饮品。
[0023]【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甘蔗原料采集及处理:采集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生长期是8个月以上、新鲜的甘蔗为原料,然后将甘蔗的叶片剥干净并清洗干净。
[0024]2、打浆:将清洗干净的甘蔗按照常规方法打成浆汁,然后把甘蔗浆汁经过过滤得到生产用甘蔗汁液。
[0025]3、制备培养基:将97%的甘蔗汁液和3%的植物淀粉一起放入液体菌种培养容器内,最后按照常规方法灭菌后得生产用液体培养基。
[0026]4、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往生产用液体培养基接入桑黄菌种,并保持菌种浮在液体培养基上面。
[0027]5、培菌:将接好种的培养容器移到培养室进行避光培养,在温度是20?23°C、相对湿度为60?65%的环境下使浮在液体培养基上面的菌种萌发出2-3厘米的菌丝,最后按照常规方法通过深层发酵培养至桑黄菌丝或菌球达到液体体积的90%以上而得甘蔗桑黄生物饮品原料。
[0028]6、成品:把长满桑黄菌丝或菌球的甘蔗桑黄生物饮品原料分装于包装瓶中得成品甘蔗桑黄生物饮品。
【主权项】
1.一种以甘蔗汁为载体制备桑黄生物饮品,其特征在于:以甘蔗为主要原料并制备甘蔗汁液,然后再以甘蔗汁液为培养基,将甘蔗液体培养基灭菌后接入桑黄菌种,接着培育至甘蔗液体培养基长满桑黄菌丝或菌球得甘蔗桑黄生物饮品;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甘蔗原料采集及处理:采集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生长期是8个月以上、新鲜的甘蔗为原料,然后将甘蔗的叶片剥干净并清洗干净; (2)打浆:将清洗干净的甘蔗按照常规方法打成浆汁,然后把甘蔗浆汁经过过滤得到生产用甘蔗汁液; (3)制备培养基:将97%的甘蔗汁液和3%的植物淀粉一起放入液体菌种培养容器内,最后按照常规方法灭菌后得生产用液体培养基; (4)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往生产用液体培养基接入桑黄菌种,并保持菌种浮在液体培养基上面; (5)培菌:将接好种的培养容器移到培养室进行避光培养,在温度是20?23°C、相对湿度为60?65%的环境下使浮在液体培养基上面的菌种萌发出2-3厘米的菌丝,最后按照常规方法通过深层发酵培养至桑黄菌丝或菌球达到液体体积的90%以上而得甘蔗桑黄生物饮品原料; (6)成品:把长满桑黄菌丝或菌球的甘蔗桑黄生物饮品原料分装于包装瓶中得成品甘蔗桑黄生物饮品。
【文档编号】A23L2/38GK106071565SQ201610484150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发明人】黄秀英
【申请人】黄秀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