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件及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6216发布日期:2019-11-15 23:3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封闭件及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烟领域,尤指一种封闭件及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811033876.0号专利申请揭示了雾化器及电子烟,其包括雾化芯、组装所述雾化芯的第一塑胶件、第二塑胶件及套设于所述第一塑胶件外的壳体及与所述壳体扣持并包覆于所述第二塑胶件外的盖体。所述雾化芯与所述第一塑胶件之间夹持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塑胶件外围与所述壳体之间夹持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塑胶件上还设有气孔,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气孔联通的气道,所述气孔与所述气道相互对接并相互之间夹持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密封件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烟油从壳体内渗漏,而所述三个密封件均是独立设置的,需要组装至对应的零组件之间,而密封件采用硅胶材料制造,材质较软,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需要通过人工手动组装,造成,制造效率地下,且品质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渗漏、便于自动化组装的封闭件及电子雾化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封闭件,包括封闭端、自所述封闭端延伸形成的容置端、贯穿所述封闭端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端的流道及与所述流道分离设置的气道,所述气道包括贯穿所述封闭端顶端的对接气道、横向贯穿所述封闭端且与所述对接气道连通的横向气道及自所述横向气道外侧缘向所述容置端下方延伸形成的外侧气道,所述封闭件上一体成型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成型于所述容置端内的第一密封部、成型于所述封闭端顶端外侧缘的第二密封部及成型于所述对接气道内壁面上的第三密封部。

优选地,所述容置端设有容置腔,所述第一密封部成型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上,且所述第一密封部开设有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容置腔之间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的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三密封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并自所述流道的内壁面向上延伸至顶端与所述封闭端顶端处的第二密封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二密封部平行延伸与所述第三密封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封闭端顶端外缘设有封闭槽,所述封闭槽与所述对接气道之间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凹槽延伸以连接所述第二与第三密封部;所述封闭槽与所述流道之间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至所述流道顶端后通过所述第二凹槽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成型于所述容置腔内侧面的第一贴合部及成型于所述容置腔的顶面外周缘的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成型于所述封闭槽外周缘的第三贴合部;所述第三密封部包括成型于所述对接气道内壁面上的第五贴合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前述封闭件、设有储液腔与烟道的烟弹管、置入所述封闭件内的雾化芯及底座,所述雾化芯置入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雾化芯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之间夹持所述第一、第二贴各部,所述底座与所述封闭件固定所述雾化芯于二者之间,所述封闭件插入所述烟弹管内,所述封闭件的封闭槽外侧面与所述烟弹管的内壁面之间夹持所述第三贴合部,所述对接气道与所述烟道的自由端对接并夹持所述第五贴合部。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极,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进气的气孔,雾化芯包括陶瓷基体及贴装于所述陶瓷基体底部的发热体,所述陶瓷基体包括头部及自所述头部延伸形成的尾部,所述头部套入所述密封件的第一密封部内,所述电极与所述发热体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的头部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通过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开口与所述流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为多孔陶瓷,所述雾化芯可渗透烟油并产生毛细现象。

本申请将密封件一体成型于所述封闭件上,避免设置分离型硅胶需要手动组装而造成无法自动化组装的缺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雾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雾化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申请雾化装置的封闭件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雾化装置的封闭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雾化装置的雾化芯的立体图;

图7为本申请雾化装置的密封件的立体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雾化装置的雾化芯与封闭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沿图8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雾化装置包括设有烟道13与烟油腔12的烟弹管10、装入所述烟弹管10内且封闭所述烟油腔12的封闭件40、成型于所述封闭件40内的密封件60、装设于所述封闭件40下端的雾化芯30、与所述封闭件40卡扣并夹持所述雾化芯30的底座50及套设于所述底座50外围并与所述烟弹管10卡扣配合的盖体20。

所述底座50与所述盖体20可以设计成一体结构,即所述底座50直接与所述烟弹管10扣合。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所述烟弹管10包括管体11、位于所述管体11顶部的配合端14、设于所述配合端14两侧的第一卡扣部141、位于所述管体11内的储液腔12及贯通所述管体11底部的烟道13。所述烟道13顶端设有对接头131。所述对接头131的外径小于所述烟道13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烟道13位于所述储液腔12中间;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烟道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储液腔12的一侧或两侧。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封闭件40包括封闭端41及自所述封闭端41延伸形成的容置端42。所述封闭端41的顶部外缘设有封闭槽412。所述容置端42朝向所述雾化芯30方向设有容置腔44。所述封闭件40还包括在垂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封闭端41并连通至所述容置腔44的流道43及与所述流道独立且不联通至所述容置腔44内的气道45。所述气道45包括在垂直方向贯穿所述封闭端41的对接气道453、在非垂直方向贯穿所述封闭端41的横向气道451及自所述横向气道451在所述容置端42外壁向下延伸形成的外侧气道452。所述容置端42的横向外侧设有第二卡扣部421。所述封闭件40的对接气道453区别于所述流道43位置处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凹槽48。所述封闭件40的流道43的外侧延伸形成第二凹槽47。

请继续参阅图2、图3、图7所示,所述密封件60一体成型于所述封闭件40上。具体地,所述密封件60包括成型于所述容置腔44内的第一密封部61、成型于所述封闭端41顶端外缘的封闭槽412外周的第二密封部63及成型于所述封闭件40的对接气道453内壁上的第三密封部64。

所述第一密封部61包括成型于所述容置腔44内壁四周上的第一贴合部611、在垂直方向上贯通所述第一密封部61的开口613及形成于所述开口416外周且与所述容置腔44底壁贴合的第二贴合部612。所述第一贴合部611的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贴合部612的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密封部63包括贴合于所述封闭槽412外周的第三贴合部631及覆盖于所述封闭端41端缘外周的第四贴合部632。所述第三密封部64包括贴合于所述对接气道453内壁面上的第五贴合部641及开设于所述第三密封部64中间的通孔642。

所述第一密封部61与所述第二密封部63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部62,所述第一连接部62自所述沿所述流道43外侧壁向上延伸至所述流道43顶端外侧的第二凹槽47与所述第四轮贴合部632连接。所述第二密封部63与所述第三密封部64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部643,所述第二连接部643沿所述第一凹槽48延伸并连接所述第四贴合部632与所述第五贴合部641的外侧壁。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密封部61,63,64也可以是独立设置,无需通过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部62,643连接。此时,在注塑成型所述密封件60时,需要设置三个注胶点,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密封部61,63,64。此时,注塑成型模具设置相对复杂。而通过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部62,643作为硅胶液的流道,可以只设置一个注胶点即可;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62可以省略,仅保留第二连接部643,所述第二密封部63与所述第三密封部64位于同一平面,设置一个注胶点也不回影响硅胶液的流速,不会造成不饱模的情况发生。

在注塑成型时,先注塑成型所述封闭件40,等所述注塑成型件40完成注塑时,随后注塑所述密封件60时,可以部分公用注塑成型性模具;此时,仅需要对需要成型硅胶的部分去掉填充预留区的模具零件即可注入硅胶液以成型所述密封件60。

请继续参阅图3、图6所示,所述雾化芯30为多孔陶瓷,包括陶瓷基体31、贴装于所述陶瓷基体31底部的发热体32及连接于所述发热体32上的引线33。所述陶瓷基体31包括头部311及自所述头部311延伸形成的尾部312,所述头部311套入所述密封件60的第一密封部61内,所述头部311的外缘配合所述容置腔44的内壁夹持所述第一密封部61的第一贴合部611。所述头部311顶端还开设有储液槽313,所述储液槽313的外周顶面贴合所述第二贴合部612,所述储液槽313通过所述开口613与流道43连通至所述烟弹管10的储液腔12。所述储液腔12内的烟油通过流道43及开口613流入所述储液槽313内,在储液槽313内的烟油通过毛细现象经陶瓷基体31内的毛细孔渗出至所述发热体32所在的表面进行雾化。所述尾部32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头部31的横向宽度,所述发热体32延伸于所述尾部32的底面及两侧面并分别在所述底面与两侧面引出四根引线33。

所述底座50包括本体部51、自所述本体部51两侧朝向所述封闭件40延伸形成的卡接部54及成型于所述本体部51内的若干电极56。所述本体部51在垂直方向贯穿形成与所述外侧气道联通的进气孔531及若干容纳所述电极56的端子孔532。所述电极56穿越所述端子孔532并露出于所述本体部51的端面,所述引线33分别与所述电极56电性连接。所述卡接部54上设有与所述封闭件40的第二卡扣部421扣合的第三卡扣部55。所述本体部51的端面中间向上凸出形成凸出部53及位于所述凸出部53外缘凹陷的避位槽52。所述端子孔532与进气孔531均设于所述凸出部53上。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电极56朝向所述雾化芯30一端设置弹性接触部,直接以弹性接触部抵接于所述雾化芯30底面的发热体32上,此时,可以无需引线33。所述电极56设置四个以对应不同烟杆选择不同的控制程序与口味。

所述盖体20包括筒状体21、设于所述筒状体21两侧并与所述第一卡扣部141扣持的第四卡扣部23、开设于所述筒状体21的端面上的避位口22及边缘包覆部24。所述凸出部53自所述避位口22露出,所述边缘包覆部24包覆所述避位槽52,使所述凸出部53的表面与所述边缘包覆部24的表面平齐。

本申请雾化装置的制造过程如下:

存在引线33的情况:先将所述密封件60一体成型于所述封闭件40上;再将所述引线33插入所述电极56内以电性连接;再将所述雾化芯30装入所述密封件60的第一密封部61内;再将所述底座50与所述封闭件40卡扣夹持所述雾化芯30;注入烟油至所述烟弹管10的储液腔12内,将所述封闭件40、底座50及其内的雾化芯30插入所述烟弹管10内;此时,所述密封件60的第二密封部63夹持于所述封闭件40与所述烟弹管10的内壁面之间实现防渗漏;所述密封件60的第三密封部64夹持于所述烟道13端部的外壁面与所述对接气道453的内壁面之间防渗漏;最后,将所述盖体20套装于所述底座50上,且所述第四卡扣部23与所述烟弹管10的第一卡扣部141扣合。

不存在引线33的情况:此时,所述雾化芯30先与所述封闭件40内的密封件60结合,尔后再将所述底座50扣持于所述封闭件40上。

本申请雾化装置将密封件60一体成型于所述封闭件40上,避免设置分离型硅胶需要手动组装而造成无法自动化组装的缺陷;同时,所述密封件60同时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密封部61,63,64分别实现雾化芯30外周缘、封闭件60与烟弹管10及烟道13与储液腔12之间的密封,且三个密封部一体化设置,在注塑成型时一次注塑成型于所述封闭件内,成型所述密封件60时,仅需设置一个注胶点即可,降低注塑成本。

本申请电子雾化器是在所述雾化装置上接通电源,使所述电流通过所述电极56传导至所述发热体33使所述发热体33发热并雾化附着在所述雾化芯30的底面上的烟油以产生烟雾。

本申请电子烟是所述雾化装置插装于一电子烟杆上形成的,所述电子烟杆上集成有控制器、控制电路及电源等。

实施例2

请参阅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2的雾化芯包括陶瓷基体80及位于所述陶瓷基体80内部的陶瓷芯90。所述陶瓷基体80为氧化锆陶瓷,即致密性陶瓷材料,不会渗液;所述陶瓷芯90为多孔陶瓷,即陶瓷芯90内部存在孔结构,会产生毛细现象。所述陶瓷基体80包括框体81及在垂直方向贯通所述框体81的芯腔82。在制造时,先加工成型所述陶瓷基体80,再将多孔陶瓷材料填充满所述芯腔82,最后烧结多孔陶瓷材料形成所述陶瓷芯90。

本实施例2的雾化装置包括所述雾化芯及封闭件70,所述雾化芯的陶瓷基体80的外侧面一体成型于所述封闭件70上以防止漏液,无需再设置密封件。所述封闭件70为塑胶材料制成,包括外壁71及通过所述外壁71围设成的腔体72,所述陶瓷芯90的上表面露出于所述腔体72内。所述陶瓷基体80的外框体的外侧面与所述外壁71的内侧面一体注塑成型于一体。

所述陶瓷基体80需要注塑成型的外侧面需要预先进行表面处理,以在所述框体81的外侧面形成若干可以增强塑胶材质与氧化锆陶瓷之间的结合。对于所述氧化锆陶瓷外表面的处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710109397.1号专利申请,当然本申请氧化锆陶瓷外表面的处理不限于201710109397.1号专利揭示的内容,其他现有处理氧化锆陶瓷表面的技术均可采用。

实施例2所述雾化装置的制造方法如下:

s10、提供具有芯腔82的陶瓷基体80,在所述芯腔82内填充多孔陶瓷材料;

本步骤中所述陶瓷基体80为氧化锆陶瓷,硬度与密度非常大,不会渗液、碎裂。

s20、将所述陶瓷基体80及其芯腔82内的多孔陶瓷材料进行烧结成型形成位于所述芯腔82内的陶瓷芯90;

本步骤获得的陶瓷芯90内部具有微孔,所述微孔会产生毛细现象以供烟油通过;

s30、对所述陶瓷基体80的外表面进行腐蚀处理以在所述陶瓷基体80的外表面形成若干纳米孔;

本步骤在以往的专利技术文件中有揭示,主要边缘后续的注塑工艺;

s40、将经过处理的陶瓷基体80进行纳米注塑成型形成封闭件70;

所述陶瓷基体80与所述封闭件70结合面为经过s30处理的表面,即陶瓷基体80的结合面上腐蚀形成有若干纳米孔结构。

本实施例2的雾化装置通过在陶瓷基体80中间直接烧结多孔陶瓷材料的陶瓷芯90,解决了多孔陶瓷强度不够,挤压容易碎裂的技术问题;同时,陶瓷基体80采用氧化锆陶瓷直接与封闭件70成型于一体,无需再在所述封闭件70与所述陶瓷基体80之间设置密封件即可实现防渗液,同时,密封件的去除使本申请的雾化装置更便于自动化组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