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7459发布日期:2021-01-26 12:4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烟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吸烟替代品。目前陶瓷发热体被广泛用于电子烟中作为雾化组件。陶瓷发热体式雾化组件一般包括导液的多孔陶瓷体及设置多孔陶瓷体上的发热元件。目前的有些发热元件是通过冲压或激光切割等工艺形成的片状结构,发热元件设置于多孔陶瓷体的一个表面上,发热元件与多孔陶瓷体通过烧结的方式一体成型。
[0003]
然而,由于在烧结成型过程中,多孔陶瓷体会在高温烧结过程中,蒸发掉造孔剂等材料,以及本身会有化学反应等综合原因,导致多孔陶瓷体会有较大收缩,从而容易出现成型的陶瓷发热体上发热元件会有部分相对于多孔陶瓷体表面翘起的现象。发热元件翘起部分由于不与多孔陶瓷体接触,在发热元件加热过程中,烟液难以到达发热元件翘起部分上,导致翘起部分干烧,浪费能量同时会产生焦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一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组件,用于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多孔陶瓷体以及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与多孔陶瓷体通过烧结的方式一体成型,所述多孔陶瓷体包括一个雾化面,所述发热元件包括一个部分地或全部地嵌置于所述雾化面上的发热部;所述发热部呈板状,并朝向所述多孔陶瓷体内凹弯曲。
[00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朝向所述多孔陶瓷体内呈弧形弯曲。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被镂空呈s型。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平板状的第一导电部和平板状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发热部的两端。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包括一对第一固定部和一对第二固定部;该一对第一固定部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部的两相对侧边;该一对第二固定部分别垂直设置于该第二导电部的两相对侧边;该一对第一固定部和该一对第二固定部分别嵌置于所述多孔陶瓷体中。
[00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采用金属发热片通过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孔陶瓷体包括用于吸液的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中部朝向第二表面内凹形成有一个凹槽,使得该多孔陶瓷体大致呈碗型。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孔陶瓷体包括用于吸液的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的第二表面中部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内凹形成所述雾化面。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面呈与所述发热部相适配的内凹弧形。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陶瓷体包括一对挡墙,该一对挡墙分别设置于该雾化面的两相对长边上,以分别抵挡在所述发热部的两相对侧上。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陶瓷体和所述发热元件通过烧结的方式一体成型。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部分地或全部地嵌置于所述雾化面上。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部贴合于所述雾化面上。
[0018]
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0019]
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00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雾化组件在烧结成型时,陶瓷收缩会压紧发热元件的发热部,防止发热元件的发热部翘起。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进一步细分解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平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总剖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纵向剖面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是图3所示雾化器的雾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是图8所示雾化组件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0是图9所示雾化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该图省略了一些嵌置槽;
[0032]
图11是图9所示雾化组件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可用于雾化烟油、液体药物等气溶胶生成基质。该电子雾化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扁平状,其可包括雾化器1以及与该雾化器1可拆卸地连接的电池组件2,该雾化器1用于收容气溶胶生成基质并加热生成气溶胶,该电池组件2用于给雾化器1供电。如图所示,该雾化器1的下端插置于电池组件2的上端,且两者可通过磁吸的方式相结合。
[0035]
如图3所示,该雾化器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雾化单元10以及套接在该雾化单元10上的储液单元20。雾化单元10可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储液单元20可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以供应给雾化单元10。
[0036]
一同参阅图4至图7,该雾化单元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下座体11、设置于该下座体11上的雾化组件12、套设于该雾化组件12上的密封套13、设置于该下座体11上并抵压在密封套13上的上座体14以及套设在上座体14 上的套体15。上座体14抵压在密封套13上
后,将雾化组件12紧密地夹持在下座体11和上座体14之间,密封套13的存在可以实现雾化组件12与上座体14之间的密封,防止漏液;还可以使雾化组件12在水平方向上的定位更加紧密。
[0037]
下座体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基座111、立于该基座111顶面的第一支撑臂112、立设于基座111顶面且与第一支撑臂112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臂 113。雾化组件12支撑于该第一支撑臂112和该第二支撑臂113之间,其雾化面1211正对基座111,且与基座111具有一定的间隔,该间隔形成雾化腔110,用于实现气溶胶与空气的混合。
[0038]
基座111在一些实施例可呈矩形平板状,其底面内凹形成有两个容置槽 1110,以供两个磁吸元件16分别容置于其中,该磁吸元件16用于将该雾化器1与电池组件2磁吸在一起。基座111的两相对端面上还分别设有用来与储液单元20卡扣连接的卡勾1112。基座11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与雾化组件12 电性连接的两个电极柱1114,用于分别与电池组件2的正负极电连接。
[0039]
该第一支撑臂112和该第二支撑臂1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板状。第一支撑臂112和第二支撑臂113的内侧面还设有分别凹陷形成有收容槽1122、 1132,以供上座体14的嵌套部142嵌置于其中。收容槽1122、1132形成于第一支撑臂112和第二支撑臂113的上半部,并分别在第一支撑臂112和第二支撑臂113上形成有台阶1126、1136。雾化组件12的两端分别搭接在台阶1126、 1136上。第一支撑臂112和第二支撑臂113的顶端外侧还分别设有用于与上座体14卡扣的卡合部1122、11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112和第二支撑臂113呈左右对称设置,以方便组装;也即组装时,组装人员可以不用先分辨那端是左,那端是右。
[0040]
下座体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u型的进气槽结构114和u型的出气槽结构115,进气槽结构114和出气槽结构115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臂112 和第二支撑臂113的外侧,并均水平向外延伸。该第一支撑臂112上形成有将进气槽结构114与雾化腔110相连通的通孔1120,该第二支撑臂113上形成有将出气槽结构115与雾化腔110相连通的通孔1130,以引入空气将雾化腔110中的烟气带走;通孔1120、1130分别位于收容槽1122、1132的下方。
[0041]
上座体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的主体部141、由主体部141的底面中部向下伸出的嵌套部142以及由主体部141的底面右端部向下伸出的第二进气通道143。该嵌套部142呈环形,其容置于下座体111的第一支撑臂112和第二支撑臂113之间的收容槽1122、1132中,并套设在密封套13 外围。上座体14还包括两个由主体部141的顶面延伸至底面的液体通道144、形成于侧壁上的环绕右侧液体通道144且与第二进气通道143相连通的槽道 145以及与槽道145相连通的第二出气通道146,第二出气通道146由上座体 14的顶面中部贯穿连通至槽道145。上座体14的顶面左端还向下凹陷形成两个定位孔147,以与套体15相配合,起到定位和防呆的功能。上座体14还包括向下伸出的卡勾148,以勾扣在下座体11上。
[0042]
套体1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硅胶套,其可包括顶壁151、由顶壁151周缘向下延伸的环状第一挡壁152以及分别自第一挡壁152的两端向下伸出的两个u型第二挡壁153和154。顶壁151上形成有两个进液孔155以及一个套体出气通道156,该两个进液孔155分别与上座体14的两个液体通道144 对应,该套体出气通道156插设于上座体14的第二出气通道146中,与第二出气通道146相连通。第一挡壁152用于包覆在上座体112的主体部141的侧壁上,覆盖在侧壁上的槽道145,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形上座体连接通道。第二挡壁153和154分
别覆盖在下座体111的进气槽结构1114和出气槽结构1115 上,与第一支撑臂1112和第二支撑臂115一道分别形成密闭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一出气通道。左侧第二挡壁153上形成有一个第一进气孔157,该第一进气孔157用于与外界环境相连通,以将空气引入该第一进气通道。该第一出气通道与第二进气通道143相连通。套体15的顶壁151底面的左端向下伸出有两个定位柱158,以分别与上座体14的两个定位孔147配合,主要是为了让套体15左侧的第一进气孔157能够准确地位于上座体112和下座体111的组合体的左侧,保证其与第一进气通道是连通的,起到防呆功能。
[0043]
储液单元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带有出气口210的壳体21以及设置于壳体21中且与该出气口210相连通的气流管道22。该壳体21包括储液部 211以及与该储液部211相连接的套接部212,该储液部211与该气流管道22 之间形成有储液腔23,该储液腔23包括一个出液口230,该套接部212连接于该出液口230的周缘,用于紧密地套接在雾化单元10上。套接部212的内壁面与储液部21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一个台阶213,该台阶213抵靠在雾化单元10的顶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套接部212与该储液部211一体成型。出气口210处可以被设置呈扁平的喇叭状作为吸嘴。
[0044]
该气流管道22由出气口210朝出液口230延伸,且末端延伸至套接部212 内,插置在套体15的出气孔156中,进而与该第二出气通道146相连通。该套接部212的左右两侧上还设有第二进气孔2120,其中左侧的第二进气孔 2120与套体15的第一进气孔157相连通,从而可以让壳体21外部的空气进入套体15与下座体11形成的第一进气通道内。优选地,壳体21整体呈对称设置,以方便组装;因为,如果只有一侧有第二进气孔2120,工人组装时需要增加第二进气孔2120是否与第一进气孔157处于同一侧的判断步骤。该套接部212的左右两侧内壁面上还形成有卡槽2122,以分别与下座体111的卡勾1112相配合,让壳体21与下座体111能够方便地卡扣在一起。
[0045]
雾化器1组装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0046]
(1)先将密封套13套在雾化组件12上;
[0047]
(2)将密封套13和雾化组件12的组合体塞到上座体14的嵌套部142 中;
[0048]
(3)再将上座体14盖在下座体11上,让上座体14的让雾化组件的卡勾148卡扣到下座体11的卡合部1122、1132上,实现上座体14 与下座体11的卡扣连接;同时让雾化组件12的电极引线与下座体 11上的电极柱1114电性连接;
[0049]
(4)再将套体15套接到上座体14上,完成雾化单元10的组装;
[0050]
(5)最后将倒着塞入装有烟液的储液单元20的套接部212中,顶面与台阶213相抵,封堵住储液腔23的出液口230,并让下座体11的卡勾1112卡入套接部212的卡槽2122中,实现雾化器1的组装,组装非常方便快捷。
[0051]
由此,空气在雾化器1中流动路径如图7的箭头所示:空气首先通过第二进气孔2120及第一进气孔157进入到第一进气通道,然后再通过通孔1120 进入雾化腔110与气溶胶混合。气溶胶空气混合物再通过通孔1130进入第一出气通道,然后进入第二进气通道143。再进入环形上座体连接通道,然后进入第二出气通道1466。最后进入气流管道22,最后经由出气口210排出雾化器1。储液腔23中的烟液则依次经过套体15的进液孔155和上座体14的液体通道144,进入到雾化组件12的凹槽120中,与吸液面接触,实现液体的导送。
[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气孔2120的位置高于雾化腔110,此种设置可以较好地防
止正常使用状态下泄漏烟液从第二进气孔2120处流出。雾化器1 整个气流通道底部呈大致u型,位于雾化腔110位置的气流方向与雾化组件 12的雾化面1211平行,更加容易带走雾化面1211雾化的烟气。
[0053]
如图8至图11所示,雾化组件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吸取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多孔陶瓷体121以及结合于该多孔陶瓷体121上、以将多孔陶瓷体121吸取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的发热元件122。
[0054]
该多孔陶瓷体1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大致呈长方体状,其包括用于吸液的第一表面1211以及与该第一表面1211相对的第二表面1212,该第一表面 1211中部朝向第二表面1212内凹形成有一个凹槽1210,使得该多孔陶瓷体121大致呈碗型。多孔陶瓷体121大致呈碗型一方面整体的高度足够高,方便于雾化组件12的安装以及密封套115的设置;另一方面,保证吸液面到雾化面1211的距离足够近,以在方便安装时,又保证了雾化效果。
[0055]
凹槽1210的内表面形成多孔陶瓷体121的吸液面,凹槽1210可以增加吸液面积,方便气溶胶生成基质的传输。该多孔陶瓷体121的第二表面1212 中部朝向第一表面1211内凹的形成一个横截面呈弧形的雾化面1213,以供发热元件122容置于其中,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可以理解地,多孔陶瓷体121并不局限于呈长方体状,其也可以呈圆柱状等其他适合的形状。
[0056]
多孔陶瓷体1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一对挡墙1214,该一对挡墙 1214分别设置于该雾化面1213的两相对长边上,以进一步抵挡发热元件122,防止雾化组件12在成型过程中发热元件122在翘起。
[0057]
发热元件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金属发热片通过冲压等方式一体成型,其可包括平板状的第一导电部1221、平板状的第二导电部1223以及位于第一导电部1221和第二导电部1223之间的弧形板状发热部1222,该弧形板状发热部1222部分地或全部地嵌置于多孔陶瓷体121的雾化面1213上,以在烧结成型过程中,多孔陶瓷体收缩时,会压紧发热元件,防止发热部1222 翘起。优选地,该发热部1222被镂空呈s型,以提升方便热阻的分布。
[0058]
发热元件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一对第一固定部1224和一对第二固定部1225;该一对第一固定部1224呈片状,并分别垂直设置于第一导电部 1221的两相对侧边;该一对第二固定部1225呈片状,并分别垂直设置于该第二导电部1222的两相对侧边。该一对第一固定部1224和该一对第二固定部 1225分别嵌置于该多孔陶瓷体121中,以让发热元件122与多孔陶瓷体121 的结合更加紧固。
[00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