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伞结构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668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伞结构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类,特别涉及一种折伞结构的改良。
常见的折伞在收伞时,其伞尾骨仍向上折收,藉以缩小其收合后的体积,该结构的折伞为使开伞时能呈现完整的伞布弧度,以及收伞时的确实收折,必须在其副伞骨22的外端另枢接有一活动块23,而与伞尾骨14的内端相枢接,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藉活动块23的角度变化,提供伞具的应用,此种结构较为复杂,在制造及组装上不便,且容易产生故障,仍有待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常见的折伞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折伞结构的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折伞结构的改良,主要是设以一弹性支骨连设于伞支骨的外端及伞尾骨的内端,于收伞时可形成大的弧度,便于收伞,而开伞时,提供向上的弹力,使第三伞骨形成上曲弧形,以有效展开伞布,不仅制造及组装方便,而且不易出现故障。
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图1为常见折伞结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开伞平面图。
图3为图1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开伞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收伞平面结构示意图。
1为上巢、11为第一伞骨、12为第二伞骨、13为第三伞骨、14为伞尾骨、2为活动巢、21为伞支骨、22为副支骨、23为活动块、3为弹性支骨、4为扣环。
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从上巢1向外依序延伸的第一伞骨11、第二伞骨12、第三伞骨13及伞尾骨14,其伞支骨21的内端是枢接于活动巢2,而外端则枢接于第二伞骨12与第三伞骨13间的结合部121;另设有一弹性支骨3,使其内端结合于伞支骨21的外端处,与结合部121具有一小段间距,其外端则结合于伞尾骨14的内端,另于第三伞骨13适当处设有一凹部131,提供组合一扣环4,以扣合三弹性支骨3贴于第三伞骨13的下侧。
如附图5及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藉由弹性支骨3的弹性作用,在开伞时如附图5所示,具有完整的上弧面,而于收伞时,如附图6所示,具有收折的空间,而在弹性支骨3的弯弧度下,使伞具可完全的收合。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与组装便利、不易发生故障,具有良好经济性。
权利要求1.一种折伞结构的改良,包括有从上巢(1)向外依序延伸的第一伞骨(11)、第二伞骨(12)、第三伞骨(13)及伞尾骨(14),其伞支骨(21)的内端是枢接于活动巢(2)、而外端则枢接于第二伞骨(12)与第三伞骨(13)间的结合部(121),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弹性支骨(3),使其内端结合于伞支骨(21)的外端处,与结合部(121)具有一小段间距,其外端则结合于伞尾骨(14)的内端,另于第三伞骨(13)适当处设有一凹部(131),组合一扣环(4),以扣合三弹性支骨(3)贴于第三伞骨(13)的下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折伞结构的改良,包括从上巢(1)向外延伸的第一伞骨(11)、第二伞骨(12)、第三伞骨(13)及伞尾骨(14),伞支骨(21)内端枢接于活动巢(2),外端枢接于第二伞骨(12)与第三伞骨之间的结合部(121),其线设有一弹性支骨(3),其内端结合于伞支骨(21)的外端处,与结合部(121)具有一小段间距,其外端则结合于伞尾骨(14)的内端,另在第三伞骨(13)适当处设有一凹部(131),组合一扣环(14)。其借由弹性支骨连设于伞支骨的外端及伞尾骨的内端,在收伞时可形成较大的弧度,便于收伞,而开伞时,则提供向上的弹力,使第三伞骨形成上曲弧形,以有效展开伞布,其藉简化的结构可达到便利而实用的功效。
文档编号A45B19/00GK2489628SQ012299
公开日2002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9日
发明者郭世鑫 申请人:郭世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