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拉链的转换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201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拉链的转换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拉链的转换元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 如救生衣或救生我等可充气装置的可容易爆开的拉链的转换元 件。
背景技术
在许多应用中,穿救生衣是为了向穿着救生衣的人提供浮 力。例如,从事水上运动的人或乘船旅行的人在旅行期间或如 果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穿救生衣。通过如气袋或发泡聚苯乙烯 垫块等低密度材料提供救生衣的浮力。为了使救生衣提供足够 的浮力,救生衣需要包含足够体积的浮力材料,该浮力材料不 可避免地使救生衣体积庞大。这种庞大体积可妨碍穿着救生衣 的人的运动。因此,通常使用放气时小型、需要时可以充气的 可充气救生衣。类似地,已知提供一种可以在甲板上(on- deck) 储藏、当把它们抛下水时可以充气的可充气救生筏。
图l示出可充气救生衣的一个例子。救生衣101包括织物外 层103和可充气内胎105。折叠织物外层103以形成前板107和背 板109,通过钩-环表面粘扣件113和115 (见插图)环绕救生衣 101的外周缘111可拆卸地接合该前一反107和该背板109。这样形 成可以穿着而不会妨碍使用者的运动的小型的、较薄的制品。
当展开救生衣101时,通过拉绳117来触发压缩气体罐(未随着内胎105充气,内胎 105推靠外层103的前一反107和背板109以强制打开环绕救生衣 101的周缘111延伸的表面粘扣件113和115。在4吏内胎105完全充 气几秒钟之后,使表面粘扣件113和115沿其长度自始至终打开, 并且充气的内胎105超过救生衣101的周缘111突出。
利用钩-环表面粘扣件可拆卸地接合外层103的前板107和 背板109的缺点是每次使内胎105充气以及使钩-环表面粘扣件 113和115分离时,由于钩和环的磨损和石皮坏,两个表面粘扣件 113和115之间的粘附力减小。此外,由于该救生衣101通常用在 海洋环境中,所以钩-环表面粘扣件经常与可以使制成表面粘扣 件的材料劣化的水接触,由此降低了钩-环表面构件在 一 段时期 后的有效性,需要定期更换表面粘扣件。
对于本申请,使用表面粘扣件的另一个缺点是当在喷射 到救生衣上的水可能结冰的严寒条件下使用该救生衣时可能发 生危险。如果水在表面粘扣件的接合处结冰,则将妨碍两个表 面的分离。^口果用^口4立锁'(zip fastener )等4i4连(slide fastener ) 代替钩-环表面粘扣件,则可以克服这些缺点。然而,由于与救 生衣中的表面粘扣件操作的方式不同,传统的拉链不能在其长 度上的某点处突然打开,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拉链来代替 该表面粘扣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括可充气构件和罩 的可充气装置,通过可容易爆开的拉链环绕被放气的可充气构 件紧闭该盖。优选地,在充气构件的力的作用下,拉链沿其长 度自动完全地打开。
该装置可以是可充气救生衣、救生筏、可充气床以及用于保护臀部和其它身体部分的身体保护装置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可容易爆开的拉链,其包 括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和拉头,每一个链条均由带和安装在带 的边缘上的第 一 联接元件组成,拉头被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链 条上并且可沿着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的联接元件滑动,以随着 拉头从拉链的底部向拉链的顶部移动,使联接元件接合,其中, 在沿着拉链的第一位置处,将一个或两个链条布置成当沿与第 一位置处的联接元件所处的平面大致垂直的第 一方向在第 一位 置处施加拉开力时,使邻近第一位置的联接元件脱离。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拉链的转换元件,所 述拉链包括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和拉头,每一个链条均由带以 及安装在带的边缘上的联接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所述拉头被 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链条上并且可沿着所述第一链条和所 述第二链条的所述联接元件滑动,以随着所述拉头从所述拉链 的底部向所述拉链的顶部移动,使所述联接元件接合,所述转 换元件的面向所述^立4连的顶部的 一 侧向所述拉头呈现 一 表面, 当使所述拉头朝所述拉链的下部移动时,随着所述拉头与所述 转换元件接触,该表面使所述转换元件偏转而离开所述拉头的 引导柱。
从以下的"i兌明和附图中,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选特征将 是明显的。


下面将参照附图借助于例子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l示出已知的局部剖视的可充气救生衣;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拉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拉链;图4a和图4b是形成图3中的拉链的 一部分的 一对改进的联 接元件的立体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拉链;
图6示出包括图2中的拉链的可充气救生衣;
图7示出包括图2、图3、图5、图15或图16中的拉链的可充 气救生筏;
图8示出在图2、图3、图5或图16中的拉链的上端使用的临 时端止;
图9示出在图2、图3、图5或图16中的拉链上使用的锁定联 接元件;
图IO和图11示出在图2、图3、图5或图16中的拉链上使用的 改进的插入销;
图12、图13和图14示出本发明的包含本发明的拉链的实施
例;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种类型的拉链的 示意性剖视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 个实施例的拉链; 图17示出图16中的拉链的改进的元件的立体图;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拉链; 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拉链;以及 图20是图19中的拉链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 一 实施例的拉链1 。拉链1包括第一 链条3、第二链条5和拉头19。链条3和5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带4 和联接元件15。联接元件15被安装在每一个带4的相对边缘1该插入销7被装配到安装在第二链条5的邻近联接元件15的下端 13处的保持盒11中。拉头19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链条5的联接元 件15上。拉头19可以在位于联接元件15的底端的保持盒11和位 于联接元件15的顶端的端止21之间沿联接元件15滑动。当拉头 19邻近保持盒11时,插入销7通过拉头19插入到保持盒11中,并 且拉头19可以沿两组联接元件15移动以使相对的联接元件15接 合。至此说明的构造在拉链的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
在第一位置处,存在沿拉链1的长度的弱化区域23,已经从 每一个链条3和5中去除两个联接元件15以在拉链1的邻近的联 接元件15之间留出间隙25。
间隙25用作沿拉链1长度的弱点。传统的拉链能够经受住沿 与带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施加的力。当施加该力时,相对的 联接元件保持接合,并且拉链不会爆开,除非施加非常大的力。 然而,对于本发明的拉链l,如果沿与拉链的平面,特别是与元 件15所在的平面垂直的方向在第 一位置23处向拉链l施加力,则 邻近间隙25的联接元件15不能经受住该力,并且这些联接元件 15将脱离,拉链将开始沿拉链l的长度剥离(unpeel)。
在第 一链条3上,已经从联接元件15的远离插入销7的顶端 去除了许多联接元件15,以完全露出带4的边缘17上的绳31,使 得第一链条3上的联接元件15的总长度比第二链条5上的联接元 件15的总长度小。换一种方式来说,第二链条5的联接元件15 和端止21超过第一链条3的联接元件15地延伸。优选地是,设置 从第一链条3去除的联接元件15的数量使得当拉头19位于第二 链条5上的抵接端止21的拉头19最高位置时,第一链条3上的顶 部联接元件27的一部分布置在拉头19中。拉头19中的该顶部联 接元件2 7的存在防止了当用拉头19抵接端止21关闭拉链1时链 条3和5在该位置处分离。然而,该配置不会防止当拉链突然打开时链条3和5的分离,并且还可以提供如下所述的用于爆开拉 链的弱化区域。
如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那样,正常使用时,在拉头19的带4 通过的一侧中存在狭缝(未示出)。绳31的高度比狭缝的高度大, 使得当拉头19位于其最高位置时,绳31不能向拉头19的侧向自 由移动。然而,绳31不至于太高使得如果施加适当的力也不能 从拉头19中拉出绳31。
该拉《连1的联接元件15祐:模制为本申请人出售的VISLON (商标)类型的塑料元件。然而,可以用如金属元件或线圏元 件等其它联接元件代替这种类型的元件。
如图6所示,拉链l被安装到救生衣的外周缘lll以代替图1 所示的表面粘扣件。链条3和5中的每一个均被缝合或熔接到前 板107和背板109的相对的边缘中的一个。拉链几乎完全环绕周 缘lll延伸,从图6所示的点A到点B。从而,拉链的带4的下端9 和13将位于点A,而带4的上端29和32将位于点B (或者反之亦 然)。可以以与稍后将要借助于例子进一 步说明的方式类似的方 式将拉链l安装到其它可充气装置的罩。
使用时,将拉头19移动到第二链条5的下端13,使得拉头19 抵接保持盒ll。使插入销7通过拉头19插入保持盒11中。拉头19 沿拉链1转移到拉链1的上端29,由此随着拉头19沿拉链1移动, 使相对的联接元件15接合。当拉头19移过间隙25时,拉头19继 续使超过间隙25的相对的联接元件15接合。 一旦拉头19到达拉 链1的上端29,所有相对的联接元件15将被接合,拉头19将位于 第二链条5的端止21处的其最高位置。在该位置,第一链条3的 边缘17上没有接合元件15,而被安装到第一链条3的边缘17上的 绳31位于拉头19内。由于绳31的高度比狭缝的高度大,所以绳 31不能向拉头19的侧向自由移动,而是当施加预定的力时将从拉头19滑出。如果第一链条3上的顶部联接元件27的一部分被布 置在拉头19中,则该顶部联接元件27用于防止链条3和5的分离。 在其它实施例中,绳31可以是细的,使得绳31可以从拉头19自 由移出,或者也可以没有绳。
当使图6中的救生衣101'充气时,随着可充气的胎膨胀,沿 与带的元件15所在的平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对拉链l施力。当该力 被施加到联接元件中的存在间隙25的第 一弱化区域23时,拉链l 中的邻近间隙25的那些联接元件15将被向外推,并且将彼此脱 离,拉链1的其它联接元件15自始至拉链1的端部9、 13和29剥开 (peel apart )。 一旦拉链的接合元件15已经在拉链1的顶部29处 打开,绳31被强制从拉头19拉出。对于上述具有细绳的选择性 实施例,绳将/人4立头19滑出。如上所述,如果第一《连条3上的顶 部联接元件27的一部分被布置在拉头19中,则在绳31被强制从 拉头19拉出之前,该顶部联接元件27被从拉头19拉出。
如此,当使救生衣(或其它可充气装置)的内胎充气时, 拉链l将沿其长度完全打开。第一链条3的顶端32与拉头19的完 全分离具有另 一个优点 一旦为随后使用作准备而使救生衣放 气,则拉头19净皮容易地移动到第二链条5的下端13,由此使拉链 1可再次使用并且加快了重新使用救生衣所需要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已经从每一个链条3和5中去除或省略两个 联接元件15。本发明不限于该数量的联接元件的间隙,并且在 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去除或省略更多或更少的联接元件15,该 联接元件15将影响当施力时拉链爆开的容易程度。可以通过试 验容易地确定被去除的联接元件的数量。此外,可以从仅一个 链条上去除或省略联接元件。
在另 一个实施例中,救生衣可以沿其长度以间隙25的形式 具有两个或多个弱化区域23。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救生衣沿其长度可以不具有间隙2 5 ,但是可以通过强制使第 一 链条3远离第
二链条5和拉头19而在拉头19所处的顶端开始剥开动作。
此外,可以卩吏用两个拉《连1。拉《连的下端可以分别位于图6 中的点A和点B,而^立链的上端彼此邻近地布置在;故生衣罩(life jacket cover)的颈部区域上,位于图6中点C。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拉链1'。拉链l'具有与 图2中的拉链1相同的总体结构。这两个拉链之间的不同之处在 于与图2中的拉链1不同,图3中的拉链1'在第一位置23处不具 有间隙25。而是,代替间隙25,存在许多改进的联接元件30, 该联接元件30在沿与带4所处的平面垂直的方向的力的作用下 爆开。在本申请人的对应的英国申请号0414935.7的申请中更详 细地说明了该改进的联接元件30的结构,并且如下所述,在图 4a和图4b中示出了该改进的联接元件30的结构,该专利申请通 过引用包含于此以供参考。
标准(未改进)形式的模制塑料元件具有被模制到拉链的 带的边缘上的主体、从该主体延伸的颈部以及位于颈部的外端 上的头部。颈部在头部和主体之间形成窄的或者腰状的区域。 联接元件的头部被装配到相对的拉链的带上的两个邻近的联接 元件的颈部之间,以防止联接元件在元件的平面中的分离。邻 近元件的颈部设置肩部,并且该肩部与相对的元件的头部中的 槽协作来限制拉链的头部的平面运动之外的运动。
图4a和图4b示出改进的模制联接元件30。改进的联接元件 30的上主体头部38搁在邻近的元件30的肩部46上,从而抵抗任 何向内的力(即图4a所示的向下)。然而,鼻部44在相对的联接 元件30的肩部46之间移动,因此,较难4氐抗向外的力(图4a所 示的向上)。此外,鼻部44不与相对的联接元件30接合。鼻部44 位于肩部46之间,并且如果使拉链的链绕拉链平面中与联接元件15和30成横向的线巻曲或巻起,则该鼻部44限制该拉链的链 的弯曲。
从而,在保持拉《连1'的从一个方向看时的一致外观的同时, 在改进的联接元件3 0处设置可以剥开拉链的弱点,可以使该列 接合元件仅沿一个方向更容易地弯曲。此外,可以利用拉头以
普通方式开闭拉链r。
在可选"t奪的实施例中,将头部38成形为与鼻部44类似的形 状。该联接元件沿两个方向都可以容易地弯曲。
使用的改进的元件30的数量取决于用于打开拉链的期望的 力。优选设置一连串至少3个邻近元件, 一个带4上一个元件, 而另一个带4上两个元件,更优选设置至少4个元件30。
还可以与元件中的间隙25结合地设置改进的联接元件30。 从而,如在图2的实施例中那样,通过省略或去除元件15来形成 间隙25,而且在一个或两个带4上的紧邻间隙25的端部的元件是 改进的元件30。
图16和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拉链l"和
r"'。拉链r'和r'"与图2中的拉链i具有相同的总体结构。拉链 r'和r'"与图2中的拉链i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沿带4的大半边 缘i7延伸的联接元件i5之外,图16和图18中的拉链r'和r"'还具
有引导元件33和33'以及转换元件34。
特别地,图16中的拉链1"在第一位置23处(图2中联接元件 15中存在间隙2 5的位置)和在联接元件15的远离插入销7的顶端 24处(图2中联接元件的顶端24处没有联接元件的位置)具有沿 带4的边缘17延伸的引导元件33;并且如下所述,在每一个位置 23和24处,在每一个带4上的引导元件33的最下部和联接元件15 之间具有转换元件34。
与图3涉及的上述联接元件15不同,图16中的引导元件33不具有颈部和头部,也就是说,它们仅由平面图是矩形的主体
组成。由于引导元件33不具有颈部和头部,所以引导元件33不 能与相对的引导元件33或联接元件15接合。在图16的实施例中, 在第一链条3上存在12个引导元件33,在第二链条5上存在13个 相对的引导元件33。
图18中的拉链r'〃具有引导元件33',该引导元件33'具有三 角形头部39,使得相对的引导元件33'在彼此之间装配,而不会 彼此接合。这些引导元件33'相对于图16中的引导元件33的优点 在于使相对的元件33'之间的间隙减小,由此阻止在相对的元 件33'之间插入如手指等物体,否则这可能导致在第一位置23处 的拉链的损坏或过早打开。此外,在制造过程中,引导元件将 有助于防止一连串元件中的间隙的错误检测,该检测通常用于
这些引导元件33和33'的用途是当拉头19沿拉链r'和l'"'的 带4不接合的那些部分移动时,引导拉头19。当拉头19沿拉链1〃 和r'"从第 一位置23下方的联接元件15向第 一位置23上方的联 接元件15移动时,在拉头19移动通过该第一位置23时,拉头19 不会与带4脱轨,并且容易与第一位置23上方的联接元件15再接 合。如图16和图18所示,这在第一位置23越过大量的引导元件 33和33'延伸时尤其有利。如果这些引导元件33和33'不存在,则 存在拉头19将与带4脱轨的危险,或者难以对齐位于第一位置23 上方地紧接第一位置23的相对的联接元件15。
在图16和图18的实施例中,在端止21的区域中,在每一个 带4上的一列联接元件15的顶部24处存在矩形引导元件33。在第 一链条3的顶部存在一个引导元件28 ( 33 ),而在第二链条5的顶 部存在两个相对的引导元件33。优选地,设置第一链条3的顶部 处的引导元件33的位置使得当拉头19处于第二链条5的抵接端止21的其最高位置时,第 一链条3上的顶部引导元件28的 一部分 被布置在拉头19中。
如图2的第 一 实施例那样,拉头19中的该顶部引导元件28
的存在防止了当用抵接端止2i的拉头19关闭拉链r'和r'"时链
条3和5在该位置处的分离。然而,该配置不会防止当拉链r'和 l'"'突然打开时链条3和5的分离,并且还可以设置如图2所述的 用于爆开拉链r'和l'"'的弱化区域。此外,在链条3和5的顶端24 处利用引导元件33代替联接元件15,使得当链条3和5上的相对 的引导元件33彼此不接合时,第 一链条3更容易地从拉头19释 放,因此,使第一链条3从拉头19移出的阻力比使用联接元件15 的情况小。
在图16中,在沿拉链l"的长度的两个位置处存在转换元件 34,换句话说,在联接元件15的第一位置23和顶端24中的每一 个处,在每一个带4上的引导元件33的最下部和联接元件15之间 具有转换元件34。在图18中,仅在联接元件15的顶端24处具有 转换元件34。
传统的拉头19由通过引导柱连接的上片(安装柱位于该上 片上)和下片构成。引导凸缘从上片和下片的每一个纵向边缘 延伸以在引导凸缘和引导柱之间限定引导通道。如现有技术中 已知的那样,引导通道的尺寸与联接元件的尺寸匹配;设定引 导通道的截面积使得能够在其中紧贴地装配联接元件。
对于传统的拉链,拉头中的链条部分限定Y形,也就是说, 链条在拉头的下方接合并且在拉头的上方脱离。当拉头移向链 条的下部时,随着链条被拉入引导通道并超过引导柱,使进入 拉头的接合的联接元件脱离。
如上所述,矩形引导元件33和联接元件15的不同之处在于 联接元件15具有颈部和头部,而引导元件33仅具有主体。这意味着矩形引导元件33在从带4的边缘17向外延伸的方向上比联 接元件15短,并且在拉头的引导通道中存在足够的空间以容纳 这些引导元件33。对于具有如上所述的引导元件33的拉链,当 拉头19沿这些引导元件33向下移动时拉头上方的链条之间的角 度很可能比当拉头沿联接元件15移动时链条之间的角度小。该 减小的角度意味着从下方接近引导柱的联接元件15比如果在靠 近引导柱的引导通道中存在联接元件15的情况下更少地分离。 因此,当拉头向下从引导元件33向其下方的联接元件15移动时, 拉头的引导柱可能无法跳过联接元件15的端部,并且可能被绊 在引导元件33下方的紧接引导元件33的联接元件15的颈部中, 这阻止了进一步向拉链的下部拉拉头。
为了防止拉头19在联接元件15上的这种故障,在图16和图
18中的拉链r'和r'"上存在能够使拉头沿拉链r'和r'"平滑地 向下移动的转换元件34。在图16和图18中的拉链r'和r'"上的下
每一个链条3和5上存在转换元件34,而在图16中的拉链l"上的
个链条3和5上存在另 一个转换元件34。转换元件提供面向拉头 引导柱的凸轮表面,引导柱可以在该凸轮表面上滑动以防止引 导柱在元件上的故障。
如从图17可以看到的那样,转换元件34在面向拉链r'和r"'
的顶端24的一侧35不具有突起,并且转换元件34呈现朝向引导
柱的大致凸面,使得当拉头i9向拉链r'和r'"的下部移动时,拉
头19的引导柱将与转换元件34的面向拉链l"和的顶端24的 一侧35接触,并且将转换元件34向外推以通过该转换元件34。 因此,在转换元件34上不会绊住拉头19,并且可以超过转换元 件34容易地推动拉头19以便于拉链l"和l'"'的继续脱离。优选地,面向拉链1〃和r'〃的顶端24的 一 侧3 5的端部37远离 拉链1 "和1 '"'的顶端24向下成角度,以向该侧提供如图17所示的 凸形,从而使拉头19的引导柱轻松通过转换元件34,并促进链 条3和5在该点的分离。
转换元件的形状可以变化以适合邻近的联接元件,并且相 对的带上的转换元件不必相同。
在图18的拉链1'"'中,由于最下方的引导元件33'的三角形 头部39设置用于推靠拉头19的引导柱以推开引导元件33',使得 可以容易地超过引导元件33'推动拉头19以便于拉链1 '"'继续脱 离的斜面,所以在下部引导元件33'和上部联接元件15之间的第 一位置23处不存在转换元件34。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能在带4的第一位置23和顶端24中的仅 一个位置存在引导元件33、 33'和/和转换元件34。例如,转换 元件34可以代替位于间隙25下方紧接间隙25的联接元件15,而 被安装在图2中的拉链1的每一个链条3和5上。
图16和图18中的拉链r'和r'"以及具有引导元件33和/或转 换元件34的上述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一种拉链可以代替图2中 的拉链1而安装到救生衣101'。
当图2、图3、图16或图18中的拉链l、 l'、 l"和l'"'被关闭 时,并且在使救生衣充气之前,存在以下可能由于正常使用 时的粗处理(rough handling)导致拉链l、 l'、 r'和l'"'将开始 剥开。
根据图5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如片(flap) 51等增强物可 以布置在图2中的拉链1的间隙25上、图3中的拉链1 '的改进元件 30上或者图16和图18中的拉链r'和l'"'的第一位置23上。该片51 有助于通过增大使邻近改进元件或缺少元件的元件脱离所需要 的力并且通过保护该区域不会由于可能导致过早打开的其它物体发生故障来阻止拉链过早爆开。类似地,片53可以布置在拉
链1的顶端以防止拉头19所在位置的拉链过早打开。如图5所示 可以通过在每一个带4使用钩-环表面粘扣件来安装片51和53。 在另 一个实施例中,片51和53可以被安装到救生衣101'的前板
107和背板i09,当拉链i、 r、 r'和r"'处于关闭位置时,该片 5l和53在区域23或拉头i9处横过拉链i、 r、 r'和r'"布置,以 抑制拉链i、 r、 r'和r〃'在该点的分离。当胎i05充气时,月台的
膨胀克服了钩和环扣件以及在弱化区域2 3和/或拉头19处打开 拉链的阻力。可选择地是,可以使用如EP-1468622 - A所述的 如易碎的或可分开的链(link)等其它类型的增强物。该链包 括通过局部熔化长条形带4的邻近区域以接合长条形带4而形 成的链;包括通过胶合、缝合或熔接以桥接长条形带4之间的间 隙的 一 块如塔夫绸带等带的链;包括使例如阳部和阴部等第一 部分和第二部分互锁的按扣(snap fastener )的链,其中这些部
垂直。可选择地是,可以使用粘接带来覆盖这些部分。优选增 强物应该是可以再次使用的。
图19和图20示出为了防止拉链的过早分离的另 一个配置。 除了在第一位置23处的引导元件33'的上方和下方使用锁定元 件41之外,这些图中的拉链l'""与图18中的拉链l'"'相同。在拉 链r〃〃的每一个链条3和5上均存在两个锁定元件41。每一个锁 定元件41具有两个结合元件的大致形状(具有两个头部),从而 可以限制形成锁定元件41的两个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拉链r'"'的每一侧上的元件的头部的形状
是不同的。图20是拉链r'"'的后视图,其中,锁定元件41的头 部的后部具有与联接元件15的形状类似的头部和颈部,使得可 以接合相对的锁定元件41。如从图19可以看到的那样,与引导元件33'类似,锁定元件41的前部具有三角形形状。锁定元件41 的头部的这些前部不互相接合。锁定元件41的头部具有不同的 前部和后部,以防止锁定元件41的平面外的脱离。在其它实施 例中,锁定元件的头部的前部和后部可以是相同的4妻合类型, 锁定元件还包4舌防止平面外脱离的肩部。
为了 4妻合相对的锁定元件41,必须向每一个锁定元件41施 加足够的力以使锁定元件41弯曲,从而允许在锁定元件41的头 部之间插入相对的元件的头部。类似地,为了脱离相对的锁定
元件41,必须^f吏每一个锁定元件弯曲,以允许相对的元件的头 部从锁定元件41的头部之间移除。
对于图19和图20中的拉链r'"',当开闭拉链r'"'时,尽管
需要增大的力来开闭锁定元件41,但是可以通过沿链条3和5的 元件移动拉头19以普通的方式开闭锁定元件41。当如图所示关 闭图19和图20中的拉链时,可以通过向第一位置23施力来突然 打开拉链,该力足够大以使锁定元件41脱离。如此,图19和图 20中的拉链r'"'可以抵抗拉链的过早打开。
图7示出具有由通过图2、图3、图5或图15至图20实施例的 拉链1 ~ 1 "〃'接合的两个半部155和157形成的蚌壳式罩153的救 生筏151 。增强物5l被安装到罩的半部155和157以增强拉链1 ~ r'"'中的弱化区域23 (图中不可见)。当救生我151被抛入水中 时,救生我自动充气,以解开或打破弱化区域23处的增强物151
并且爆开拉链i ~ r'"'。
图8示出用于图2、图3、图5或图16中的拉链的临时端止61。 临时端止61具有从带4向外延伸以阻止拉头19进一步向拉链1、 1 '和1 "的联4妄元件15上方移动的销63 。销63向带4的上方和下方 突出。布置销63使得如果向拉头19施加增大的力,则拉头19移 动通过销63。使用时,通过使拉头19从拉链1、 r和r'的底部9、13向拉链1、 l'和r'的顶端29移动,直到销63下方的最高位置来
正常地关闭拉链i、 r和r'。当使装置充气时,拉链i、 r和r' 从间隙25或改进的联接元件30剥离,并且当拉链i、 r和r'的打
开到达拉头19时,充气胎的力推动拉头19通过销63使得拉头19
第一链条3与拉头i9脱离,由此沿拉链i、 r和r'的长度完全打 开拉链i、 r和r'。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那样,可以使用如可变 形的端止等其它的临时端止。临时端止可以被额外地或者可选
择地安装到第二链条上的与图8所示的临时端止61的位置类似
的位置,并且具有相同的效果。
67。锁定元件67^皮装配到:f关接元件15的^i的顶部的下方,也就 是说,在锁定元件67的上方存在联接元件15。
使用时,当拉头i9沿联接元件i5的链朝向拉链i、 r和r'的顶端29移动时,^立头19通过锁定元件67,由此4妻合锁定元件 67,并且通向联接元件15的链的顶部直到由端止21限定的最高 位置。在该位置处,拉头19不再与第一链条3接合,并且锁定元 件67 —起保持链条3和5的顶部29。当拉链l、 r和r'爆开时,联 接元件15朝向锁定元件67脱离,强制使锁定元件67分开,并且 拉链沿其长度方向完全打开。
图IO和图11示出被装配在第一链条3的下端9的改进的插入 销7'和7"。改进插入销7'和7"使得当拉链1、 r和r'沿其长度爆
开并且拉链i、 r和r'的打开到达拉链i、 r和r'的下端9时,插
入销7'和7"容易地从保持盒11上拆离。
图IO中的插入销7'具有圆形的下外角部69和切掉的内缘71
即面向第一链条3的带4的边缘。当拉链i、 r和r'爆开时,插入
销7'的顶端73离开被安装到保持盒11的盒销75移动,也就是说,插入销7'的顶端73移向左侧,并且与切掉的内缘71结合的圆弧 状下外角部6 9使插入销7'容易地从保持盒11移出。
在图ll中,插入销7〃比图10中的插入销7'短,并且该缩短 具有与图10中的插入销的圆形的下外角部69类似的效果,也就 是说,当拉链l、 1'和1〃爆开时,插入销7〃容易从保持盒11出来。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个实施例的第二种类型的拉链
r〃的示意性剖视图。拉链r〃由从纸面连续向外延伸的互锁的阳
构件201和阴构件203组成。阳构件201具有箭头形头部205。阴 构件203的头部207具有矩形轮廓,并且在面向阳构件201的外壁 211的中央具有开口 209。开口 209的高度h比阳构件201的箭头形 头部205的高度H小。阳构件201的头部205和/或外壁211可弹性 变形,使得箭头形头部205可以通过开口 20W皮插入到阴构件203 的头部207的腔213中。通过外壁211防止阳构件201的头部205 退出腔213。
利用沿阳构件201和阴构件203移动的拉头(未示出)来关 闭拉链1"'。当拉头在一个方向上沿构件201和203移动时,拉头 将阳构件201的箭头形头部205通过开口 209推入阴构件203的头 部207中,以使阳构件201和阴构件203接合,并且当拉头沿另一 个方向移动时,通过使箭头形头部205容易通过开口 209向外移 动来使构件201和203脱离。
在第 一位置处改进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例的拉链l'",使得 可以从阴构件203中拉出箭头形头部205。通过减小头部205的高 度H和/或通过增大开口 209的高度h来改进拉链l"'。可以在沿拉
链r,'的多于一个的位置处改进该拉链r"。在第二位置处改进拉
链l"'从而减小阳构件201或阴构件203中的一个的高度,使得拉 头分别从阳构件201或阴构件203脱离。可以使用具有连续延伸
的构件的其它拉链,例如,具有阳构件和阴构件的拉链,该阳构件具有双头部,该阴构件具有8字形轮廓的头部,并且在内壁 和夕卜壁中具有开口 。
上述拉链i ~ r'"'理想地适合于如图6中的救生衣ior或图7 中的救生我151等可充气装置。除了在可充气装置上使用拉链
i ~ r'"'之外,还可以在如帐篷开口 (图12)、结合隔墙(图13 )、
睡袋(图14)和具有可能偶尔需要突然打开的结合处的其它设
备等其它应用中使用拉链i ~ r'"'。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改进的联接元件30、间隙25、 片51和53以及端止63的使用和构造将取决于包括应用、类型、 尺寸、制成拉链的材料以及用于爆开拉链的力等许多因素,并 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确定适合于每种应用的构造,以在 确保拉链在需要时爆开但不会过早地打开之间提供平衡。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各种变型将是明显的,并且 期望所用变型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拉链的转换元件,所述拉链包括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和拉头,每一个链条均由带以及安装在所述带的边缘上的联接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所述拉头被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链条上并且可沿着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的所述联接元件滑动,以随着所述拉头从所述拉链的底部向所述拉链的顶部移动,使所述联接元件接合,所述转换元件的面向所述拉链的顶部的一侧向所述拉头呈现一表面,当使所述拉头朝所述拉链的下部移动时,随着所述拉头与所述转换元件接触,该表面使所述转换元件偏转而离开所述拉头的引导柱。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拉链的转换元件,其特征在 于,面向所示拉链的顶部的所述一侧具有凸出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拉链的转换元件,所述拉链包括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和拉头,每一个链条均由带以及安装在带的边缘上的联接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所述拉头被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链条上并且可沿着所述第一链条和所述第二链条的所述联接元件滑动,以随着所述拉头从所述拉链的底部向所述拉链的顶部移动,使所述联接元件接合,所述转换元件的面向所述拉链的顶部的一侧向所述拉头呈现一表面,当使所述拉头朝所述拉链的下部移动时,随着所述拉头与所述转换元件接触,该表面使所述转换元件偏转而离开所述拉头的引导柱。本发明在所述转换元件上不会绊住所述拉头,并且可以超过所述转换元件容易地推动所述拉头以便于所述拉链的继续脱离。
文档编号A44B19/24GK101422287SQ20081017843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日
发明者M·戴维斯, 明石俊次, 高泽成吉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