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负弓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减震负弓鞋包括鞋帮、鞋垫、鞋外底及鞋中底组成;中底与外底的后跟之间还贯通设置有减震缓冲垫;鞋外底外侧脚掌的一.五跖趾关节连线部位设有斜状节能槽和放射状易折节能槽;鞋外底外侧脚后跟设有后跟减震圈,自鞋外底外侧脚掌至脚后跟处设有S形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槽;鞋外底还分布有若干钮状止滑扣;本实用新型采用负弓结构设计理念及节能槽设计理念,一方面确保了足弓的骨骼可以上下弹动,有利于促进足弓的发育和足部的自由伸展和自然发育;另一方面,增大了跖趾关节的活动度,减少足底前掌,跖趾部位,运动曲跷时的体能消耗,可以使蹬离的运动更加灵活,蹬伸更加积极有力。
【专利说明】减震负弓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鞋类,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具有保护脚部足弓健康发育的减震负弓鞋。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制鞋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鞋在人体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通过材料学、运动生物力学、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对运动鞋进行设计和改造,提高人体动作效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0003]人类通过长期进化过程中,足弓是随着直立行走的需要逐步演化而来的,足弓结构由低到高逐步形成,足弓对于人体的运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4]目前,公知的健康机能鞋垫都是采用正弓鞋垫理论支撑脚部足弓不会塌下,防止扁平足的论理;而且都是通过正弓鞋垫对脚部足弓位置进行顶位,形成压迫;而压迫位置正好是脚底血管、神经组织等密集的位置,只有通过反复行走运动、刺激足弓上下弹性运动,足弓才能更加健康发育;正弓鞋垫严重限制足弓上下弹性运动,对脚部足弓和足底血管、神经组织等发育有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正弓鞋垫对脚部足弓位置顶制、压迫及传统鞋底花纹断沟线设计与足部运动、行走姿态不相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近似裸足概念,根据足弓形态特征,设计出一种足部得到自由伸展、自然发育的减震负弓鞋。
[0006]减震负弓鞋分别从鞋子的外底、中底及内底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鞋子外底根据脚部的生理构成,并结合运动生理力学共同设计;通过研究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当足部运动时,足部分别完成:足后跟着地阶段-足中部支撑-前足蹬伸的过程,足后跟着地压力沿着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进行压力变为作用力,前移转化为前足蹬伸时的引力,同时完成工作能量的转化,减少体能消耗;同时依据足底解剖学中的骨骼结构和神经系统、血管系统组织分布特征,脚掌部位的一.五跖趾部位连线处设置为节能槽(俗称断沟槽)和放射状易折节能槽,有效增大了跖趾关节的活动度,减少足底前掌,跖趾部位,运动曲跷时的体能消耗,可以使蹬离的运动更加灵活,蹬伸更加积极有力。
[000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减震负弓鞋,包括鞋帮、鞋垫、鞋外底及鞋中底组成;所述中底与外底的后跟之间还贯通设置有减震缓冲垫;鞋外底外侧脚掌的一.五跖趾关节连线部位设有斜状节能槽和放射状易折节能槽;鞋外底外侧脚后跟设有后跟减震圈,自鞋外底外侧脚掌至脚后跟处设有S形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槽;鞋外底还分布有若干钮状止滑扣。
[0008]所述鞋垫正面的足弓处设有凹限面,该凹限面定义为负弓面。
[0009]所述中底的后跟处设有减震缓冲垫孔,该孔的尺寸与减震缓冲垫尺寸相当。
[0010]所述的减震缓冲垫表面上设有若干柱状凸起,减震缓冲垫是由弹性橡胶材料构成。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负弓结构设计理念及节能槽设计理念,一方面确保了足弓的骨骼可以上下弹动,有利于促进足弓的发育和足部的自由伸展和自然发育;另一方面,增大了跖趾关节的活动度,减少足底前掌,跖趾部位,运动曲跷时的体能消耗,可以使蹬离的运动更加灵活,蹬伸更加积极有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底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底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鞋垫结构示意图。
[0017]下列为图中各标识的具体名称:1鞋帮、2鞋外底、3鞋中底、4鞋垫、5柱状凸起、6减震缓冲垫、21放射状易折节能槽、22斜状节能槽、23 S形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槽、24后跟减震圈、25钮状止滑扣、31减震缓冲垫孔、41凹限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至图4所示,减震负弓鞋,包括鞋帮1、鞋垫4、鞋外底2及鞋中底3组成;所述鞋中底3与鞋外底2的后跟之间还贯通设置有减震缓冲垫6。
[0019]鞋外底2外侧脚掌的一.五跖趾关节连线部位设有斜状节能槽22和放射状易折节能槽21,斜状节能槽22和放射状易折节能槽21增大了跖趾关节的活动度,减少足底前掌,跖趾部位,运动曲跷时的体能消耗,可以使蹬离的运动更加灵活,蹬伸更加积极有力。
[0020]鞋外底2外侧脚后跟设有后跟减震圈24,自鞋外底2外侧脚掌至脚后跟处设有S形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槽23,当足部运动时,足后跟着地阶段-足中部支撑-前足蹬伸的过程,足后跟着地压力沿着足底S形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槽23进行压力变为作用力,前移转化为前足蹬伸时的引力,同时完成工作能量转化,减少体能消耗。
[0021 ] 鞋外底2还分布有若干钮状止滑扣25。
[0022]鞋垫4正面的足弓处设有凹限面41,该凹限面41定义为负弓面。
[0023]鞋中底3的后跟处设有减震缓冲垫孔31,该孔的尺寸与减震缓冲垫6尺寸相当。
[0024]减震缓冲垫6表面上设有若干柱状凸起5,减震缓冲垫6是由弹性橡胶材料构成;减震缓冲垫6缓慢弯曲后,进行回弹缓慢直立的过程形成对足后跟形成蹬力和作用力,可以缓和、吸收减震、释放助力,形成前足蹬伸的作用力和动力,将人体运动压力、重心压力的冲击力通过对鞋子功能设计转化为蹬伸的作用力和助力,起到能量回收作用;减少因鞋跟过硬设计、运动冲击压力对足踝关节的损伤及防止内脏及大脑的损伤,起着减震弹簧的作用。
[0025]本实用新型减震负弓鞋具有缓冲时间更长,缓冲更加充分,蹬伸时间缩短,蹬伸动作更加积极有力,充分说明其减震和助力的效果较好,这种效果在人体的走、跑、跳动作中增加舒适度和减少疲劳感,促使足弓的健康发育。
【权利要求】
1.减震负弓鞋,包括鞋帮、鞋垫、鞋外底及鞋中底组成;其特征在于:中底与外底的后跟之间还贯通设置有减震缓冲垫;鞋外底外侧脚掌的一.五跖趾关节连线部位设有斜状节能槽和放射状易折节能槽;鞋外底外侧脚后跟设有后跟减震圈,自鞋外底外侧脚掌至脚后跟处设有S形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槽;鞋外底还分布有若干钮状止滑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负弓鞋,其特征在于:鞋垫正面的足弓处设有凹限面,该凹限面定义为负弓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负弓鞋,其特征在于:中底的后跟处设有减震缓冲垫孔,该孔的尺寸与减震缓冲垫尺寸相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负弓鞋,其特征在于:减震缓冲垫表面上设有若干柱状凸起,减震缓冲垫是由弹性橡胶材料构成。
【文档编号】A43B7/32GK203388334SQ201320415093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2日
【发明者】侯景国 申请人:福建省南安市帮登鞋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