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其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帽体及采用金属制成的防护罩,其中,所述帽体包括主壳体及帽沿,所述主壳体具有顶壁、侧壁及容置空间,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透气槽和第二透气槽,进一步,所述主壳体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外端口位于所述外螺纹的螺牙之间,以与所述第一透气槽左右错开,所述主壳体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防护罩设有第三透气孔;所述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的透气性好且具有防尘功效。
【专利说明】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行业,具体涉及一种矿井安全帽。
【背景技术】
[0002]安全帽是下矿井必不可少的装备,然而,戴着安全帽于潮湿且闷热的矿井中极其不舒适,尤其对于长期处于井下作业的作业人员更是如此,鉴于此,业界有在安全帽的下周缘上安装有小型电风扇,但仍不能解决安全帽内部的透气性且结构复杂,因此,业界有将安全帽上开通气孔,然,井下空气的粉尘很容易自通气孔落入安全帽中,粘附于井下人员的头皮上极其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它不但透气性好且防尘。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其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帽体及采用金属制成的防护罩,其中,所述帽体包括主壳体及帽沿,所述主壳体具有顶壁、侧壁及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容置空间,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透气槽,所述第一透气槽向上贯穿所述主壳体的顶壁设置,所述第一透气槽向下贯穿所述帽沿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透气槽,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防护罩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进一步,于所述主壳体的侧壁贯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外端口位于所述外螺纹的螺牙之间,以与所述第一透气槽左右错开,于所述主壳体的顶壁贯设有第二透气孔,于所述防护罩的侧壁开设有第三透气孔,安装时,所述防护罩的内螺纹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螺纹配合,所述防护罩的下缘与所述帽沿抵接,所述防护罩与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三透气孔和所述第一透气孔上下错开。
[0005]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其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帽体及采用金属制成的防护罩,其中,所述帽体包括主壳体及帽沿,所述主壳体具有顶壁、侧壁及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容置空间,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透气槽,所述第一透气槽向上贯穿所述主壳体的顶壁设置,所述第一透气槽向下贯穿所述帽沿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透气槽,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防护罩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进一步,于所述主壳体的侧壁贯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外端口位于所述外螺纹的螺牙之间,以与所述第一透气槽左右错开,于所述主壳体的顶壁贯设有第二透气孔,于所述防护罩的侧壁开设有第三透气孔,安装时,所述防护罩的内螺纹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螺纹配合,所述防护罩的下缘与所述帽沿抵接,所述防护罩与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三透气孔和所述第一透气孔上下错开,进而,所述容置空间经由所述第一透气槽、所述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及所述第三透气孔与外界连通,因而,所述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的透气性好,于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透气槽,以增加所述容置空间内部空气之间的流动性,此外,粉尘因重力作用不易自所述第一透气槽进入,自所述第三透气孔进入的粉尘在所述主壳体的侧壁及所述外螺纹的螺牙的阻挡、以及自身的重力双重作用下,会自所述第一透气槽的下端出来,因而,所述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具有防尘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的分解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的帽体的侧视示意图;
[000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的组合示意图。
[0010]附图标号说明
[0011]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100
[0012]帽体I
[0013]主壳体11
[0014]容置空间111
[0015]第一透气槽112
[0016]第二透气槽113
[0017]第一透气孔114
[0018]外螺纹的螺牙115
[0019]第二透气孔116
[0020]帽沿12
[0021]防护罩2
[0022]第三透气孔21
[0023]空腔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它不但透气性好且防尘。
[0026]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100,其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帽体I及采用金属制成的防护罩2,其中,所述帽体I包括主壳体11及帽沿12,所述主壳体11具有顶壁(未标号)、侧壁(未标号)及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容置空间111,所述主壳体11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透气槽112,所述第一透气槽112向上贯穿所述主壳体11的顶壁设置,所述第一透气槽112向下贯穿所述帽沿12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1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透气槽113,所述主壳体11的侧壁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防护罩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进一步,于所述主壳体11的侧壁贯设有第一透气孔114,所述第一透气孔114的外端口位于所述外螺纹的螺牙115之间,以与所述第一透气槽112左右错开,于所述主壳体11的顶壁贯设有第二透气孔116,于所述防护罩2的侧壁开设有第三透气孔21,安装时,所述防护罩2的内螺纹与所述主壳体11的外螺纹配合,所述防护罩2的下缘与所述帽沿12抵接,所述防护罩2与所述主壳体11的顶壁之间形成空腔3,所述第三透气孔21和所述第一透气孔114上下错开。
[0027]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100,其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帽体I及采用金属制成的防护罩2,其中,所述帽体I包括主壳体11及帽沿12,所述主壳体11具有顶壁、侧壁及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容置空间111,所述主壳体11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透气槽112,所述第一透气槽112向上贯穿所述主壳体11的顶壁设置,所述第一透气槽112向下贯穿所述帽沿12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1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透气槽113,所述主壳体11的侧壁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防护罩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进一步,于所述主壳体11的侧壁贯设有第一透气孔114,所述第一透气孔114的外端口位于所述外螺纹的螺牙115之间,以与所述第一透气槽112左右错开,于所述主壳体11的顶壁贯设有第二透气孔116,于所述防护罩2的侧壁开设有第三透气孔21,安装时,所述防护罩2的内螺纹与所述主壳体11的外螺纹配合,所述防护罩2的下缘与所述帽沿12抵接,所述防护罩2与所述主壳体11的顶壁之间形成空腔3,所述第三透气孔21和所述第一透气孔114上下错开,进而,所述容置空间111经由所述第一透气槽112、所述第一透气孔114、所述第二透气孔116及所述第三透气孔21与外界连通,因而,所述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100的透气性好,于所述主壳体11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透气槽113,以增加所述容置空间111内部空气之间的流动性,此外,粉尘因重力作用不易自所述第一透气槽112进入,自所述第三透气孔21进入的粉尘在所述主壳体11的侧壁及所述外螺纹的螺牙115的阻挡、以及自身的重力双重作用下,会自所述第一透气槽112的下端出来,因而,所述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100具有防尘功效。
[002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气且防尘矿井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帽体及采用金属制成的防护罩,其中,所述帽体包括主壳体及帽沿,所述主壳体具有顶壁、侧壁及与人体头部相匹配的容置空间,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透气槽,所述第一透气槽向上贯穿所述主壳体的顶壁设置,所述第一透气槽向下贯穿所述帽沿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上开设有第二透气槽,所述主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防护罩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进一步,于所述主壳体的侧壁贯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外端口位于所述外螺纹的螺牙之间,以与所述第一透气槽左右错开,于所述主壳体的顶壁贯设有第二透气孔,于所述防护罩的侧壁开设有第三透气孔,安装时,所述防护罩的内螺纹与所述主壳体的外螺纹配合,所述防护罩的下缘与所述帽沿抵接,所述防护罩与所述主壳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第三透气孔和所述第一透气孔上下错开。
【文档编号】A42B3/00GK203467752SQ20132053200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周建君, 袁圣祥 申请人:湖南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