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684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运动与健康。鞋主要由鞋面和鞋底构成,鞋子是否舒适,首先取决于鞋底,因为鞋底是鞋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

鞋底一般会有一些防滑的突起,形状各异,由于人们穿着习惯的不同,会造成鞋底前侧、两侧或后侧磨损较快,磨损后不仅影响穿着的舒适度,还会影响鞋的防滑效果,给穿着者带来一定的困扰。这种磨损有时是因为穿着者的脚型和走路习惯造成的,长期这样走下去,会形成习惯,特别是青少年,如果一旦形成习惯,就无法再改正过来,造成终身的生理伤害。

发明人提出过一个技术方案,是关于一种防崴脚气垫鞋,气囊体安装在气囊室内,气囊室的外表面下部与地面直接接触,如果气囊室被磨坏磨平后,气垫鞋便会因为鞋底的一点小小的磨损,无法再正常使用,这样会使用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鞋底结构,通过在鞋底安装可拆卸的防磨垫块,形成模块化的鞋底结构,在防磨垫块出现磨损后,可以替换新的防磨垫块,解决了目前由于鞋底磨损后造成穿着者走路姿态变形和走路不便,甚至形成不良走路习惯,以及需要频繁更换新鞋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块化鞋底结构,包括鞋底以及设置在该鞋底上的至少一个突起,该突起在靠近地面的底部安装有与该突起适配且可拆卸的防磨垫块。

进一步地,该防磨垫块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防磨垫片和设在该防磨垫片的外围且与该防磨垫片相连的固定翼片,该防磨垫块通过该固定翼片可拆卸地固定在该突起上。

进一步地,该突起的外表面与该固定翼片的内表面其中之一上设有卡扣,另一上设有卡槽,该卡扣可拆卸地扣合固定在该卡槽中。

进一步地,该突起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该固定翼片的内表面上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该外螺纹呈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该突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该第一突起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一防磨垫块,该第二突起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二防磨垫块,该第一防磨垫块的防磨垫片的厚度大于该第二防磨垫块的防磨垫片的厚度,或者该第一防磨垫块的防磨垫片的耐磨性能大于该第二防磨垫块的防磨垫片的耐磨性能。

进一步地,该防磨垫片的底面设有防滑条或防滑钉。

进一步地,该突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该突起之间通过凹陷相互间隔,每个突起在底部安装有与该突起适配且可拆卸的防磨垫块。

进一步地,多个该突起仅设在该鞋底的后跟部位。

进一步地,多个该突起同时分布在该鞋底的后跟部位和前掌部位。

进一步地,该突起内设有气囊室,该气囊室中设有气囊体,该气囊室和该气囊体可拉伸和压缩。

进一步地,每两个该突起在该鞋底的左右方向上分布设置呈一排,位于每排的两个该突起内的气囊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为一体。

进一步地,该模块化鞋底结构还包括设在该鞋底上的鞋垫,该鞋垫的下表面设有容纳该连接管的连接管槽。

进一步地,该鞋底的上表面设有容纳该连接管的连接管槽。

进一步地,该气囊体连接有通气口,该通气口用于向该气囊体内充入气体或者将该气囊体内的多余气体排出。

进一步地,该模块化鞋底结构还包括用于检测该气囊体内气压的气压传感器。

进一步地,该模块化鞋底结构还包括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用于将该气压传感器检测到的该气囊体内的气压发送至穿着者的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该模块化鞋底结构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与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相连,该控制器根据穿着者的使用状态或者路面状况,给出该气囊体内的建议气压值并将该建议气压值通过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发送至该穿着者的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该模块化鞋底结构还包括自带的充气装置,该气囊体需要充气时,通过该充气装置为该气囊体进行充气。

进一步地,该充气装置为手动充气装置且包括充气按钮,通过操作该充气按钮为该气囊体进行手动充气。

进一步地,该充气装置为自动充气装置,该模块化鞋底结构还包括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和控制器,该控制器与该充气装置及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相连,在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充气控制指令时,该控制器控制该充气装置为该气囊体进行自动充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鞋底结构,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鞋底安装可拆卸的防磨垫块,形成模块化的鞋底结构,在防磨垫块出现磨损后,可以替换新的防磨垫块,及时对人脚的行走姿态进行微调,延缓对鞋底的磨损,延长鞋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目前由于鞋底磨损后造成穿着者走路姿态变形和走路不便,甚至形成不良走路习惯,以及需要频繁更换新鞋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问题。

进一步地,通过在该鞋底结构内设置气囊室和气囊体构成减震系统,使鞋底结构具有较好的缓冲减震效果,当每排的两个气囊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时,还可以在踩到不平整路面时有效防止崴脚的出现。

进一步地,通过在该鞋底结构内设置气压传感器、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和充气装置,可以随时掌握该气囊体内的气压状况,还可以随时根据穿着者的需要为该气囊体进行充气或放气,进而方便对该气囊体的硬度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鞋底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a至图3e为图2中沿III-III线的不同实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鞋底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鞋底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沿VII-VII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鞋底结构的鞋垫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的鞋底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沿XI-XI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b为图11的不同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鞋底结构的鞋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的鞋底结构的自动充气原理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鞋底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请参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的鞋底结构包括鞋垫11和鞋底12,该鞋底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突起120,该突起120在靠近地面的底部安装有与该突起120适配且可拆卸的防磨垫块13。该鞋垫11设在该鞋底12上,但是根据实际情况,该鞋垫11也可以省略。

图3a至图3e为图2中沿III-III线的不同实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图3a至图3e,该防磨垫块13包括与地面接触的防磨垫片131和设在该防磨垫片131的外围且与该防磨垫片131相连的固定翼片132,该防磨垫块13通过该固定翼片132可拆卸地固定在该突起120上。具体地,该突起120的形状不限,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该防磨垫块13的形状与该突起120相适配,该防磨垫块13可拆卸地安装在该突起120靠近地面的底部上。该防磨垫块13安装在该突起120上的方式不限,例如包括卡接、扣合、螺纹连接、螺丝锁紧等,只要能实现该防磨垫块13相对于该突起120可拆卸即可。

例如,请参图3a,该突起120的外表面与该固定翼片132的内表面其中之一上设有卡扣14,另一上设有卡槽15,该卡扣14可拆卸地扣合固定在该卡槽15中。在本实例中,在该突起120的外表面设有卡扣14,在该固定翼片132的内表面设有卡槽15,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该固定翼片132的内表面设有卡扣14,在该突起120的外表面设有卡槽15。

请参图3b,该突起120的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16,该固定翼片132的内表面上设有内螺纹17,该内螺纹17与该外螺纹16呈螺纹配合,实现将该防磨垫块13可拆卸地安装在该突起120上。

请参图3c与图3d,该突起1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突起120a和第二突起120b,该第一突起120a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一防磨垫块13a,该第二突起120b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二防磨垫块13b,其中该第一防磨垫块13a的防磨垫片131的厚度大于该第二防磨垫块13b的防磨垫片131的厚度(如图3c);或者该第一防磨垫块13a的防磨垫片131的耐磨性能大于该第二防磨垫块13b的防磨垫片131的耐磨性能(如图3d),此时,该第一防磨垫块13a可以采用与该第二防磨垫块13b不同的材料制成,使该第一防磨垫块13a具有比该第二防磨垫块13b更优异的耐磨性能。鉴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走路习惯,有的人可能存在一侧的鞋底磨损比另一侧更快,本实例中在磨损较快的一侧安装具有更厚或者耐磨性能更好的防磨垫块,可确保两侧的磨损程度趋于一致,有效缓解两侧磨损不一致的问题。

请参图3e,该防磨垫块13在防磨垫片131的底面设有防滑条133,该防滑条133也可以用防滑钉替代,以增强该防磨垫块13的防滑性能,或者将一双普通的鞋改造成适合运动的鞋,例如高尔夫球鞋。

该防磨垫块13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材质,例如金属、合成塑料、橡胶等,以应对不同的各种运动环境。

该突起1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该突起1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该突起120之间通过凹陷19相互间隔开,每个突起120在底部安装有与该突起120适配且可拆卸的防磨垫块13。各个突起120之间通过该凹陷19隔开,使各个突起120可以各自独立地与地面支撑和压缩。

[第二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鞋底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图4中的鞋底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7为图6中沿VII-VII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图4至图7,本实施例中,该突起120内设有气囊室121,该气囊室121中设有气囊体21,该气囊室121和该气囊体21可拉伸和压缩。气囊室121和气囊体21可以设置在一部分的该突起120内或者设置在所有的该突起120内,通过在该突起120内设置气囊室121和气囊体21,可以有效提升鞋底结构的缓冲减震效果,而且将气囊体21设置在气囊室121内,相较于气囊室121,气囊体21出现泄漏的几率大大减小,即便鞋垫11与鞋底12之间因为结合不紧密导致气囊室121漏气,也不会影响气囊体21工作。由于该气囊室121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拉伸和压缩,本实施例中该防磨垫块13的高度不能过高,一般略高于该气囊室121的底面,因此相较于上述第一实施例,该防磨垫块13的高度做得小些。

[第三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鞋底结构的鞋垫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的鞋底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沿XI-XI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图8至图11,本实施例中,每两个该突起120在该鞋底12的左右方向(图中X方向)上分布设置呈一排,位于每排的两个该突起120内的气囊体21之间通过连接管22连通为一体。具体地,沿着该鞋底12的前后方向(图中Y方向)上可以设置多排突起120,每排的两个突起120沿着该鞋底12的左右方向上分布设置,每排的两个突起120内的气囊体21通过连接管22连通为一体。

在日常的运动中,由于路面不平整,当鞋踩到地面的石头或者运动时踩到别人的脚,鞋底会发生一定角度的翻转,这样的话会使运动鞋的穿着者发生脚踝扭伤或骨折,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崴脚。通过在鞋底12的突起120内设置互相连通的气囊体21,可以防止发生向左侧翻转或向右侧翻转的崴脚现象。

图12a至图12b为图11的不同工作状态示意图,其中图12a为两个突起内的气囊体在正常压缩时的示意图,图12b为两个突起内的气囊体在踩到不平路面时的示意图,在平地上时,左右两个气囊体21所承受的载荷基本相同,两个气囊体21的气压也基本相同,变形也基本一致,如图12a所示。当鞋底12一侧的气囊室121外踩到石头等异物30时,该侧的气囊室121被压缩,进而该气囊室121内的气囊体21被压缩,由于两侧的两个气囊体21是连通的,为了保证两侧气囊体21内的气压相同,被压缩一侧的气囊体21内的气体通过连接管22流向另一侧,另一侧的气囊体21膨胀,膨胀后带动另一侧的气囊室121拉伸,该侧的气囊室121对地面进行作用,形成与鞋底12侧翻趋势相反的扭矩,进而阻止鞋底12侧翻,使鞋底12保持了相对的平衡,从而有效防止崴脚。

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1所示,鞋垫11的下表面设有连接管槽112,用于容纳连通两个气囊体21的连接管22。由于鞋垫11的下表面与鞋底12的上表面是适配的,在鞋垫11的下表面设置连接管槽112可以容纳连接管22,并且无需在鞋底12上开槽,可以提高鞋底12的强度。

[第四实施例]

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的鞋底结构的鞋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请参图13至图14,本实施例中,鞋底12的上表面设有连接管槽122,用于容纳连通两个气囊体21的连接管22。通过在鞋底12的上表面设置连接管槽122,这样可以使气囊体21的安装更加便捷,保证连接管22的放置更加方便,无需尺寸匹配。

[第五实施例]

图1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请参图15,本实施例中,多个该突起120仅设在该鞋底12的后跟部位12a,鞋底12的前掌部位12b未设置有该突起120。位于该后跟部位12a的多个该突起120沿着该鞋底12的左右方向上排列成多排(图中示意了两排突起120)。每个突起120内设置有气囊室121和气囊体21,而且每排的两个突起120内的气囊体21之间还可以通过连接管22连通为一体。本实施例较为适合于带有后跟的气垫鞋。

[第六实施例]

图1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请参图16,本实施例中,多个该突起120同时分布在该鞋底12的后跟部位12a和前掌部位12b。位于该后跟部位12a和该前掌部位12b的多个该突起120沿着该鞋底12的左右方向上排列成多排(图中示意了六排突起120)。每个突起120内可以设置有气囊室121和气囊体21,而且每排的两个突起120内的气囊体21之间还可以通过连接管22连通为一体。本实施例较为适合于平板气垫鞋,可以将脚底受力分散至整个鞋底12,改善整个鞋底的受力情况。

[第七实施例]

图1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图17,本实施例中,位于突起120内的气囊体21还连接有通气口23,该通气口23用于向该气囊体21内充入气体。这样穿着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气囊体21进行充气,例如散步时需要气囊较软,而走草地等较软的底面时,则需要气囊较硬,该通气口23方便穿着者对气囊体21的气压进行调整。当该气囊体21需要充气时,可利用打气筒或电动气泵(图未示)从该通气口23中向该气囊体21内充入气体;另外当需要主动降低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时,可通过细长硬物(如铁丝或牙签)插入该通气口23对该气囊体21进行放气,从而方便地调整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5psi-25psi之间变化。

[第八实施例]

图1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图18,本实施例中,该鞋底结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气囊体21内气压的气压传感器41。该气压传感器41可以直接设置在该气囊体21内,也可以设置在该气囊体21外但与该气囊体21连通,以检测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

进一步地,该鞋底结构还包括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42,用于将该气压传感器41检测到的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发送至穿着者的移动终端50(如图20所示),使穿着者可方便地了解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状况,并在需要时,人们可以通过该通气口23对该气囊体21进行充气,或者通过该通气口23对该气囊体21进行放气。

进一步地,该鞋底结构还包括自带的充气装置43,当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不足时,通过鞋体自带的该充气装置43为该气囊体21进行充气,从而可以随时调整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和硬度,以避免需要随身携带打气筒或电动气泵所带来的烦恼。

本实施例中,该充气装置43为手动充气装置且包括充气按钮431,通过操作该充气按钮431为该气囊体21进行手动充气。具体地,该手动充气装置还包括第一气管432、第二气管433、设置在该第一气管432内的第一阀门434和设置在该第二气管433内的第二阀门435。该第二气管433连通在该充气按钮431与该气囊体21之间,该第一气管432连通该第二气管433与外界环境。该充气按钮431具有弹性,在需要对该气囊体21进行充气时,按压该充气按钮431使其压缩,此时位于该第一气管432内的第一阀门434关闭,位于该第二气管433内的第二阀门435开启,该充气按钮431在按压时推动气体经由该第二气管433进入该气囊体21内。当松开该充气按钮431时,位于该第一气管432内的第一阀门434开启,位于该第二气管433内的第二阀门435关闭,外界环境的空气经由该第一气管432进入该充气按钮431内,使该充气按钮431膨胀回复至按压前的状态。如此,通过多次按压该充气按钮431,可实现为该气囊体21进行手动充气。本实施例中,该充气按钮431从该鞋底结构的侧面露出,可以依靠人的手指按压进行充气,但不限于此,该充气按钮431也可以设置在位于脚底部位,通过人在行走时脚底不断踩压该充气按钮431实现充气。

[第九实施例]

图19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鞋底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的鞋底结构的自动充气原理的模块示意图,请参图19至图20,本实施例中,该鞋底结构还包括控制器44,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42还用于接收从该移动终端50发送的充气控制指令。该充气装置43为自动充气装置,该自动充气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436,该气体发生器436可以采用小型或微型气体发生器,可采取通过化学反应等方式来产生气体。该气体发生器436可直接设置在该气囊体21内,也可设置在该气囊体21外并通过导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入该气囊体21内。

该控制器44与该充气装置43及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42相连,当穿着者需要为该气囊体21充气时,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50下发充气控制指令,在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42接收到该移动终端50发送的充气控制指令时,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42将该充气控制指令传送给该控制器44,该控制器44控制该气体发生器436产生气体,从而实现为该气囊体21进行自动充气,直至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达到规定值。因此,通过采用自动充气装置,可以根据穿着者的需要自动改变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以调整该气囊体21的硬度。

本实施例中,在该通气口23还可以设置电控的密封阀门231,该密封阀门231与该控制器44相连。当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和硬度过高,需要主动降低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时,穿着者可以通过该移动终端50下发放气控制指令,在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42接收到该移动终端50发送的放气控制指令时,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42将该充气控制指令传送给该控制器44,该控制器44控制该密封阀门231打开,通过该通气口23排出该气囊体21内的多余气体,直至该气囊体21内的气压达到规定值。

本实施例中,该控制器44还可以根据穿着者的使用状态或者路面状况,给出该气囊体21内的建议气压值并将该建议气压值通过该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42发送至穿着者的移动终端50,根据接收到的建议气压值和该气囊体21内的当前气压值,穿着者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是需要对该气囊体21进行充气还是放气。

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鞋底结构,可以运用在运动鞋、篮球鞋、跑步鞋、休闲鞋或皮鞋等各种鞋体上。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鞋底结构,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鞋底安装可拆卸的防磨垫块,形成模块化的鞋底结构,在防磨垫块出现磨损后,可以替换新的防磨垫块,及时对人脚的行走姿态进行微调,延缓对鞋底的磨损,延长鞋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目前由于鞋底磨损后造成穿着者走路姿态变形和走路不便,甚至形成不良走路习惯,以及需要频繁更换新鞋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的问题。

进一步地,通过在该鞋底结构内设置气囊室和气囊体构成减震系统,使鞋底结构具有较好的缓冲减震效果,当每排的两个气囊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时,还可以在踩到不平整路面时有效防止崴脚的出现。

进一步地,通过在该鞋底结构内设置气压传感器、无线发射与接收模块和充气装置,可以随时掌握该气囊体内的气压状况,还可以随时根据穿着者的需要为该气囊体进行充气或放气,进而方便对该气囊体的硬度进行调整。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