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中底贴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039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中底贴底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中底贴底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底,特别是运动鞋,为了追求更加完美的缓震支撑性能,往往需要多重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中底、缓震垫、大底等在各自的指定贴合位置相互堆叠贴合。而现有的设备大多借助人工进行贴合,制造成本高且由于人工制造的缘故,具有多重底层结构的鞋底在贴合过程中的定位往往不能够精准,容易造成鞋底不够美观以及影响鞋底设计的缓震、支撑性能,甚至由于支撑位置不准确,还将会带来容易崴脚等安全隐患。

而目前的自动化生产线中的中底贴底机结构复杂,机器使用成本高且稳定性能不够,并且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缺少对整个生产流程的精准整合,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中底贴底机,以解决现有的贴底工序人工成本高、能耗高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中底贴底机,包括复数个贴底系统,相邻的贴底系统首尾相连设置。每一上述贴底系统均包括至少两条平行排布且同向传输的传送带、供料装置、三维识别装置、喷胶装置、干燥箱以及贴底机械手。上述供料装置邻近上述传送带首端设置,供料装置用于将物料转运至传送带。传送带由首端至尾端依次装配有上述喷胶装置、上述干燥箱以及上述贴底机械手,喷胶装置用于在传送带的物料上喷涂胶水,干燥箱内设有复数个沿传送带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干燥管,贴底机械手用于将一传送带上的物料翻转后与另一传送带上的物料贴合。上述三维识别装置分别与该喷胶装置、该贴底机械手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

每一上述贴底系统均包括平行排布且同向传输的主传送带以及副传送带。相邻的该贴底系统的上述主传送带头尾相连设置,位于上述中底贴底机首端的第一贴底系统的主传动带首端设有一上述供料装置。每一贴底系统的上述贴底机械手均设于上述副传送带的尾端。

上述贴底机械手尾端设有一吸附平台,该吸附平台邻近上述副传送带尾端设置且吸附平台的吸附面所在平面与副传送带的传送表面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设置。

上述喷胶装置以及与该喷胶装置配合设置的上述三维识别装置设于同一上述传送带上方。

一种自动化中底贴底机还包括一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上述传送带、上述供料装置、上述三维识别装置、上述喷胶装置、上述贴底机械手以及每一上述干燥管相连,控制机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控制:

Ⅰ.控制供料装置为该传送带供料,然后启动传动带;

Ⅱ.通过与该喷胶装置配合设置的该三维识别装置进行定位,当物料进入喷胶装置喷胶范围后,启动喷胶装置在物料预定位置进行胶水的喷涂;

Ⅲ.通过与该喷胶装置配合设置的该三维识别装置以及传送带的传送距离计算喷涂有步骤Ⅱ胶水的物料的位置,并控制相应位置的该干燥管对步骤Ⅱ中喷涂的胶水进行预干燥处理,在该物料离开后依次关闭干燥管;

Ⅳ.通过与该贴底机械手配合设置的三维识别装置对经过上述干燥箱的物料进行定位以及形态识别后启动贴底机械手对物料进行贴合,然后通过传送带输出贴合后的物料。

上述干燥管沿传送带宽度方向延伸设置,该干燥管为紫外UV汞灯管或者为远红外石英加热管。

每一上述干燥管均配设有一聚光罩,聚光罩与上述喷胶装置在物料上喷涂胶水形成的喷胶面配合设置。

上述聚光罩在上述传送带上的照射面的宽度为上述喷胶面宽度的1.5倍至2倍,该宽度为沿传送带长度方向上的延伸距离。

相邻的上述干燥管的间隔距离与上述供料装置、上述喷胶装置以及上述传送带配合设置。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发明通过贴底机械手与三维识别装置的配合设置,实现了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中底、大底以及二者之间附设的各种缓震垫等的自动化贴合,贴合过程快捷、精准,用最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贴底过程的自动化生产,减少了人工成本以及增加了由于精准定位带来的鞋底贴合工艺的进步,从而增加了通过本发明生产的鞋底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本发明的喷胶装置与三维识别装置的配合设置,实现了自动化喷胶的同时,实现了鞋底的多层结构之间贴合的喷胶面与用胶量的自动化控制,保证了粘贴的牢固性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胶水的浪费,并且可以减少传统工艺中对熟练工人的需求,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本发明通过控制机构对干燥箱内复数根干燥管的独立控制,实现了在中底贴底机诸如供料间隔、更换不同种类物料等没有连续作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三维识别装置、传送带以及控制机构的协同作用,令干燥管随着传送带带着物料移动依次开启有需要的干燥管并关闭物料通过后的干燥管。该种设置方式减少了干燥箱内不必要的能量浪费,降低了本发明的贴底机的使用能耗,更加节能环保。

第四,本发明通过控制机构对干燥箱内复数根干燥管的独立控制,可具体控制每个物料完成胶水干燥工序需要启动的干燥管的数量以及功率,实现了中底贴底机的柔性生产需求,只需对控制机构进行参数的设置而不用调整硬件即可实现不同的胶水、物料的粘合,增加了本发明的贴底机的适用性,降低了本发明的贴底机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中底贴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中底贴底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中底贴底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使用本发明的中底贴底机生产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发明的中底贴底机生产的鞋底的后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局部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局部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局部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6、图7,一种自动化中底贴底机,包括复数个贴底系统,相邻的贴底系统首尾相连设置。本实施例优选为两个贴底系统,即第一贴底系统1a与第二贴底系统1b。每一上述贴底系统均包括至少两条平行排布且同向传输的传送带、供料装置3、三维识别装置4、喷胶装置5、干燥箱6、贴底机械手7以及控制机构。本实施例优选为每一贴底系统均包括一主传送带2a与一副传送带2b两条传送带,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与副传送带2b均附设有一供料装置3,第二贴底系统1b的主传送带2a的首端与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的尾端相连,即第二贴底系统1b的主传送带2a的进料端与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的出料端相连,第二贴底系统1b的副传送带2b的首端附设有一供料装置3。上述供料装置3包括一物料堆叠平台31与一物料转运机构32,物料堆叠平台31可升降设置,物料转运机构32可旋转设置,物料转运机构32尾端附设有真空吸附盘,供料装置3用于将物料转运至传送带。

参考图1、图2、图3、图6、图7,传送带由首端至尾端依次装配有上述喷胶装置5、上述干燥箱6以及上述贴底机械手7,喷胶装置5用于在传送带的物料上喷涂胶水,贴底机械手7用于将一传送带上的物料翻转后与另一传送带上的物料贴合。上述三维识别装置4分别与该喷胶装置5、该贴底机械手7配合设置。喷胶装置5可以仅设于主传送带2a或者副传送带2b上方,也可以主传送带2a与副传送带2b上方均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将要生产的成品鞋底的结构与粘贴工艺需求自主选择。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第一贴底系统1a的副传送带2b与第二贴底系统1b的主传动带上设置喷胶装置5。每一喷胶装置5的前端的喷胶装置5所在传动带上方均配设有一三维识别装置4。喷胶装置5均为三轴喷胶装置5。在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与第二贴底系统1b的副传动带首端与供料装置3之间均配设有物料感应装置33,物料感应装置33用于定位进入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与第二贴底系统1b的副传动带的物料。物料感应装置33可以为三维识别装置4或者传感器或者带有传感器的压合辊。本实施例优选选用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压合辊。第二贴底系统1b的主传送带2a尾端设有一出料装置,出料装置优选地参考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压合辊的物料感应装置33设置。

继续参考图1、图2、图3、图6、图7,每一副传送带2b尾端均设有一贴底机械手7,每一贴底机械手7前端的主传送带2a以及副传送带2b上方均配设有三维识别装置4,该种设置用于对主传送带2a与副传送带2b上的两种物料的两种形态进行识别,从而控制贴底机械手7进行精准贴合。贴底机械手7尾端为一吸附平台71,吸附平台71采用真空吸附结构。吸附平台71的初始状态都是邻近副传送带2b尾端且吸附平面与邻近的副传送带2b的传送平面重合设置。

参考图2、图3、图8、图9,上述干燥箱6内设有复数个沿传送带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的干燥管61,干燥管61沿传送带宽度方向延伸设置,该干燥管61为紫外UV汞灯管或者为远红外石英加热管,本实施例优选为紫外UV汞灯管。每一上述干燥管61均配设有一聚光罩62,聚光罩62在上述传送带上的照射面的宽度为上述喷胶装置5在物料上喷涂胶水形成的喷胶面宽度的1.5倍至2倍,该宽度为沿传送带长度方向上的延伸距离。相邻的上述干燥管61的间隔距离与上述供料装置3、上述喷胶装置5以及上述传送带配合设置。相邻的上述干燥管61的间隔设置,将干燥箱6内大致分为复数个与每个物料进入传送带相应间隔的工位。干燥管61优选地设于设有喷胶装置5的传送带上方。控制机构与传送带、供料装置3、三维识别装置4、喷胶装置5、贴底机械手7以及每一干燥管61相连。

参考图1、图2、图3、图6、图7、图8、图9,结合图4、图5中的鞋底对本发明的中底贴底机的控制机构的控制进行简要阐述。该鞋底包括中底81、缓震件82以及大底83。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的供料装置3为该主传动带供应上述大底83,第一贴底系统1a的副传送带2b的供料装置3为该主传动带供应上述缓震件82,第二贴底系统1b的副传送带2b的供料装置3为该主传动带供应上述中底8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的供料装置3与副传送带2b的供料装置3启动,为所在传送带供料,控制机构通过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的物料感应装置33以及第一贴底系统1a的副传送带2b首端的三维识别装置4收集两条传送带的进料信息。

b.控制机构通过第一贴底系统1a的副传送带2b首端上方的三维识别装置4进行定位,结合该副传送带2b的传送速度的控制,当物料进入喷胶装置5喷胶范围后,启动喷胶装置5在物料预定位置进行胶水的喷涂。

c.控制机构结合步骤b的信息与该副传送带2b的传送速度识别带有胶水的物料进入干燥箱6的位置,并依次启动相应工位的干燥管61。当连续生产的时候,可依照不同的胶水喷涂量以及胶水种类需要的干燥时间,合并相邻的干燥工位或者不启动干燥箱6首端或者尾端的干燥管61,当传送带的物料有有中断的情况,可以依次启用物料经过的工位的干燥管61,在该物料离开后依次关闭干燥管61,保持仅开启有需要的干燥管61,更加节能环保。

d.控制机构通过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与副传送带2b尾端的三维识别装置4识别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与副传送带2b上的物料的位置,通过调整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的传送速度,使得二者都进入贴合机械手的工作工位,即该缓震件82进入位于初始位置的贴底机械手7的吸附平台71,而该大底83位于与该缓震件82相对应位置。缓震件82进入吸附平台71后,贴底机械手7启动并吸附缓震件82,而后贴底机械手7翻转然后将缓震件82与大底83压合。由于该大底83与缓震件82贴合面相对水平面为倾斜状态,所以该贴底机械手7以与该倾斜面垂直的角度进行压合。

e.压合后,第一贴底系统1a的贴底机械手7回复初始位置,第一贴底系统1a的主传送带2a将半成品运往与之相连的第二贴底系统1b的主传送带2a的首端。

f.参照第一贴底系统1a的控制,第二贴底系统1b将半成品与上述中底81贴合。区别在于二者喷胶装置5设置的传送带不同,但是控制方法可以互相参照。

g.成品鞋底从第二贴底系统1b的主传送带2a尾端的出料装置进入成品箱。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