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气囊气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5131阅读:2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胶气囊气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硅胶气囊气垫。



背景技术:

目前,气囊结构的气垫类产品因重量轻、舒适性好等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市场销售且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气囊类气垫产品基本都设置了充气装置,当气囊气垫因长期使用导致漏气而内瘪后可以通过充气装置使其恢复功用,但是这样的产品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容易损坏。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无充气结构的气囊类气垫产品基本选用气密性好的橡胶或其他材料制备,尽量降低气囊内气体的渗出,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但即使气囊材料的气密性再好,随着时间的延伸、使用时的重压等因素都会使气囊缓慢漏气,这类产品漏气后气囊内瘪而不能回弹,从而使得产品失去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因为此缺陷的存在,导致此类无充气结构的气囊气垫产品使用寿命短,且因在使用过程中品质不断下降等原因而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自充气硅胶气囊气垫公开号:104323683A”完美地解决了气囊漏气的问题。其原理是通过保持硅胶气囊内外部的压强相同,利用硅胶的透气性好,回弹性好的特点来达到自充气的目的。但因气囊内压强为常压,所以 气囊的支撑力与回弹力都是在气囊受压后,通过内部压强增大来提供,因此气囊的支撑性与回弹性仍然不足,特别是体积较大的气囊,此缺点更加明显;故此,现有的硅胶气囊设计不能应用于类似于鞋垫或鞋底等需要高支撑性,高回弹性的产品。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备高回弹性、高支撑性的硅胶气囊气垫。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硅胶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所述的基板1一侧设有若干独立并凸起的上层硅胶气囊2,所述的上层硅胶气囊2的壁厚为0.3mm~3mm,所述的上层硅胶气囊2的内部还设有发泡硅胶体3。

如上所述的硅胶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的另一侧设有若干独立并凸起的下层硅胶气囊4,所述的上层硅胶气囊2与下层硅胶气囊4相通,并且所述的下层硅胶气囊4的壁厚为0.3mm~3mm,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设在上层硅胶气囊2和下层硅胶气囊4内。

如上所述的硅胶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的另一侧设有若干独立并凸起的下层硅胶气囊4,所述的下层硅胶气囊4与上层硅胶气囊2之间设有使二者隔开独立的隔离部5,所述的下层硅胶气囊4的壁厚为0.3mm~3mm,所述的下层硅胶气囊4内设有发泡硅胶体3。

如上所述的硅胶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部5与基板1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

如上所述的硅胶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与上层硅胶气囊2的气囊壁粘结固定。

如上所述的硅胶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与上层硅胶气囊2、下层硅胶气囊4的气囊壁粘结固定。

如上所述的硅胶气囊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的闭孔率大于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上层硅胶气囊和下层硅胶气囊内设有发泡硅胶体,在制造过程中是在大的上层硅胶气囊和下层硅胶气囊内注入发泡硅胶,让发泡硅胶在上层硅胶气囊和下层硅胶气囊内进行发泡,填满整个硅胶气囊,通过这个方法就把上层硅胶气囊和下层硅胶气囊分隔成无数的小气囊,在硅胶气囊受到外力按压时,外部的上层硅胶气囊和下层硅胶气囊提供保护,让整个硅胶气囊内的空气无法溢出,在硅胶气囊内部形成保护性压强,因硅胶气囊内部压强均匀,硅胶气囊内部的因发泡形成的无数小气囊的气囊壁不会因为所受压力的提升而破损导致漏气若无外部的硅胶气囊壁提供压强保护,发泡硅胶体的气囊壁受压时极易损坏导致漏气。因此上层硅胶气囊和下层硅胶气囊内部的无数小气囊内的空气无法自由流通,受压后微小变形即可形成很大的回弹力与支撑力,且发泡硅胶体本身就具备很高的回弹性,远优于不发泡硅胶,故此整体硅胶气囊 的回弹性与支撑性显著提升。并且利用硅胶材质的高回弹与低气密性让整体气囊具备自充气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硅胶气囊气垫,包括基板1,所述的基板1一侧设有若干独立并凸起的上层硅胶气囊2,所述的上层硅胶气囊2的壁厚为0.3mm~3mm,所述的上层硅胶气囊2的内部还设有发泡硅胶体3。

在制造过程中,在大的上层硅胶气囊2内注入发泡硅胶,让发泡硅胶在上层硅胶气囊2内进行发泡形成发泡硅胶体3,从而填满整个上层硅胶气囊2。发泡硅胶体3具有无数个小气囊,因此通过这个方法就把上层硅胶气囊2分隔成无数的小气囊,在硅上层硅胶气囊2受到外力按压时,外部的上层硅胶气囊2提供保护,让整个上层硅胶气囊2内的空气无法溢出,在上层硅胶气囊2内部形成保护性压强,因上层硅胶气囊2内部压强均匀,上层硅胶气囊2内部的因发泡形成的无数小气囊的气囊壁不会因为 所受压力的提升而破损导致漏气若无外部的上层硅胶气囊2的气囊壁提供压强保护,发泡硅胶体3的气囊壁受压时极易损坏导致漏气。因此上层硅胶气囊2内部的无数小气囊内的空气无法自由流通,受压后微小变形即可形成很大的回弹力与支撑力,且发泡硅胶体3本身就具备很高的回弹性,远优于不发泡硅胶,故此整体硅胶气囊的回弹性与支撑性显著提升。并且利用硅胶材质的高回弹与低气密性让整体气囊具备自充气功能。

所述的上层硅胶气囊2的壁厚低于0.3mm时,硅胶的回弹性不足,无法做到自充气,而且对内部压强的保护性不够。若上层硅胶气囊2的壁厚大于3mm时,气囊壁太厚,失去轻量化的特性。在上层硅胶气囊2内部填充发泡硅胶的原因是发泡硅胶本身的回弹性非常优异,高回弹发泡硅胶的弹力系数大于60%,完全满足产品的设计功能。

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与上层硅胶气囊2的气囊壁粘结固定,让上层硅胶气囊2内部的发泡硅胶体3与硅胶气囊壁紧密粘结,无法移动。则上层硅胶气囊2内部的空气流更稳定,无法流动,能提供更高的支持力与回弹性。

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的闭孔率大于50%。发泡硅胶体3的闭孔率决定了整体硅胶气囊的支撑性与回弹性,原则上闭孔率越高支撑回弹性越强。实验验证,发泡硅胶体3的闭孔率超过50%为宜。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硅胶气囊气垫,包括基板1,所述的基板1一侧设有若干独立并凸起的上层硅胶气囊2,所述的上层硅胶 气囊2的壁厚为0.3mm~3mm,所述的上层硅胶气囊2的内部还设有发泡硅胶体3。所述的基板1的另一侧设有若干独立并凸起的下层硅胶气囊4,所述的下层硅胶气囊4与上层硅胶气囊2之间设有使二者隔开独立的隔离部5,所述的下层硅胶气囊4的壁厚为0.3mm~3mm,所述的下层硅胶气囊4内设有发泡硅胶体3。

此实施例中硅胶气囊气垫与实施例1中硅胶气囊气垫的不同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的两侧均设置了硅胶气囊上层硅胶气囊2和下层硅胶气囊4,而且,上层硅胶气囊2与下层硅胶气囊4通过隔离部5隔开独立,在制造中,发泡硅胶被分别注入上层硅胶气囊2和下层硅胶气囊4内进行发泡而形成发泡硅胶体3,从而将上层硅胶气囊2和下层硅胶气囊4分隔成无数小气囊,达到显著提升气囊气垫回弹性与支撑性的目的。另外,上层硅胶气囊2和下层硅胶气囊4因隔开而非连通,能够提供更高的回弹与支撑性,性能更优良。

所述的隔离部5与基板1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因此,上层硅胶气囊2和下层硅胶气囊4共用同一块基板1,支撑结构更稳定。

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与上层硅胶气囊2、下层硅胶气囊4的气囊壁粘结固定。

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的闭孔率大于50%。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硅胶气囊气垫,包括基板1,所述的基板1一侧设有若干独立并凸起的上层硅胶气囊2,所述的上层硅胶气囊2的壁厚为0.3mm~3mm,所述的上层硅胶气囊2的内部还设有发 泡硅胶体3。所述的基板1的另一侧设有若干独立并凸起的下层硅胶气囊4,所述的上层硅胶气囊2与下层硅胶气囊4相通,并且所述的下层硅胶气囊4的壁厚为0.3mm~3mm,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设在上层硅胶气囊2和下层硅胶气囊4内。上层硅胶气囊2和下层硅胶气囊4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大的硅胶气囊,在其内注入发泡硅胶而形成发泡硅胶体3,因此,将一个大的硅胶气囊分隔成了无数的小气囊,达到显著提升气囊气垫回弹性与支撑性的目的。而且,上层硅胶气囊2和下层硅胶气囊4共用同一块基板1,支撑结构更稳定。

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与上层硅胶气囊2、下层硅胶气囊4的气囊壁粘结固定。

所述的发泡硅胶体3的闭孔率大于5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