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除尘鞋和该鞋底或除尘鞋的清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6805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除尘鞋和该鞋底或除尘鞋的清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鞋底及鞋子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除尘鞋和该鞋底或除尘鞋的清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鞋类均为包覆式或密封式结构,鞋子在存放过程中或者由于穿着者袜子携带原因,往往在鞋子的内腔积聚较多的尘埃杂物,这是由于路面上的尘埃落在鞋内里,步行时足底跖肌与趾肌运动时与鞋子产生摩擦起热作用、起到静电吸附效应使尘埃累积在鞋子前端部。期间,由于穿着者步行、运动,更而被鞋帮包裹着足部加快足部流汗、汗水湿气被包围着足部而难于散发到鞋外,进而形成鞋内的温室效应,鞋子内形成湿、闷、热的环境,使足部出汗皮肤湿润,足部所蒸发出的汗水与鞋内尘埃、皮肤脱落的角质屑、袜子的棉屑与杂物等被粘住或吸附在脚的表面上、脚趾与脚趾之间的缝隙上、袜子上、鞋中底的表面上及鞋帮的内表面上,甚至形成尘埃颗粒子降落在汗水潮湿范围成为湿粘状态而贴合附着物上与皮肤的表面上,导致鞋内肮脏环境及温室效应更容易滋生真菌、霉菌并容易导致穿着者产生脚气病,危害穿着者的脚部健康。

为此,鞋内的尘埃、微小颗粒、杂物对穿着者的脚部健康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本发明人认为清除鞋内的尘埃杂物对穿着者的脚步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及具有该鞋底的除尘鞋和该鞋底或除尘鞋的清洁方法,它结合穿着者脚部对鞋中底的踩踏效果进而实现将鞋内的尘埃杂物带到气流集尘密封腔内。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内底面上设有鞋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内底面与鞋中底之间设有气流集尘密封腔,鞋中底上开有连通气流集尘密封腔的气流通孔,气流集尘密封腔通过气流通孔与外界连通,所述气流集尘密封腔为在受压时通过气流通孔向外喷射气流、而在受压后的复原过程中通过气流通孔将外界气流虹吸到气流集尘密封腔的腔体,被虹吸到气流集尘密封腔内的气流在气流集尘密封腔内产生杂物沉淀现象,实现将鞋子内腔的尘埃杂物等由气流带到气流集尘密封腔内,使得鞋子内腔形成一个无尘空间。

进一步来说,上述的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所述气流集尘密封腔内设有阻流凸起,鞋中底支承在阻流凸起上。

进一步来说,上述的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所述鞋底本体的内底面设有若干相互连通的聚尘沉淀下凹部,鞋中底贴合在鞋底本体的内底面上,聚尘沉淀下凹部相互连通构成气流集尘密封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该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在具体的制备过程中,鞋中底上的气流通孔可为下述的三种设置方式:

(1)、所述气流通孔设置在鞋中底的前端部。

(2)、所述气流通孔设置在鞋中底的中部。

(3)、所述气流通孔同时设置在鞋中底的前端部及后跟部,被虹吸到气流集尘密封腔内的气流通过鞋中底的前端部及后跟部形成对流气流。

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的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所述鞋底本体的内底面与鞋中底之间设有隔层板,所述气流集尘密封腔包括设置在鞋中底与隔层板之间的气流集尘腔密封上腔及设置在隔层板与鞋底本体的内底面之间的气流集尘腔密封下腔,所述气流通孔与气流集尘腔密封上腔连通,所述气流集尘腔密封上腔与气流集尘腔密封下腔通过设置在隔层板的过渡气流孔相互连通。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的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通过气流通孔往气流集尘密封腔输入清洁剂或高压气流,清洁剂或高压气流将沉淀积聚在气流集尘密封腔内的杂物溶解或吹离,随后通过气流通孔对气流集尘密封腔进行负压抽吸,实现将气流集尘密封腔内的杂物向外排出。

另外,基于上述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也公开了一种除尘鞋,它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及与所述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连接的鞋帮。

进一步来说,对于上述除尘鞋,本发明还给出了它的清洁方法:先通过气流通孔往气流集尘密封腔输入清洁剂或高压气流,清洁剂或高压气流将沉淀积聚在气流集尘密封腔内的杂物溶解或吹离,随后通过气流通孔对气流集尘密封腔进行负压抽吸,实现将气流集尘密封腔内的杂物向外排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具有呼吸换气功能的鞋垫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在鞋底本体的内底面与鞋中底之间设有气流集尘密封腔,鞋中底上开有连通气流集尘密封腔的气流通孔,随着穿着者的脚部对鞋中底的踩踏动作,进而对气流集尘密封腔施加压力,气流集尘密封腔受压,腔内的气流通过气流通孔向外排出而喷向鞋子内腔,对粘附在鞋子内腔的尘埃杂物产生吹动搅混的效果,而当穿着者抬脚时,气流集尘密封腔将复原,腔内产生负压效果,气流集尘密封腔通过气流通孔对鞋子内腔产生虹吸作用,将鞋子内腔的尘埃吸入气流集尘密封腔,尘埃由于粘附了一定的水份,被虹吸到气流集尘密封腔内的气流在气流集尘密封腔内产生杂物沉淀现象,若鞋内的湿度很低时或干燥时,尘埃与颗粒子更易于受气流携带搬迁至气流集尘密封腔内,实现将鞋子内腔的尘埃杂物带到气流集尘密封腔内,使得鞋子内腔形成一个无尘空间。

(2)本发明所述的气流集尘密封腔,由于在受压时通过气流通孔向外喷射气流,期间还可达到干爽脚部的效果,提高穿着者的穿着舒适感。

(3)本发明结构简单,只需在鞋底本体的内底面与鞋中底之间设有气流集尘密封腔,鞋中底上开有连通气流集尘密封腔的气流通孔,即配合穿着者的踩踏和抬脚动作实现鞋子内腔的除尘效果,同时还可干爽脚部,制造方便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6为附图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6的a部放大图。

附图8为本发明所述通过聚尘沉淀下凹部相互连通构成气流集尘密封腔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剖面图。

附图10为图9的b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的清洁方法示意图。

附图中:1-鞋底本体;2-内底面;3-鞋中底;4-气流集尘密封腔;5-气流通孔;6-阻流凸起,7-聚尘沉淀下凹部;8-前端部;9-中部;10-后跟部;11-隔层板;12-过渡气流孔;13-气流集尘腔密封上腔;14-气流集尘腔密封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所述的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鞋底本体1包括有内底面2和外地面,外地面即与地面接触的底面,内底面2即与外底面相反的一面,其作为鞋子穿着者脚部的直接下压受力面。鞋底本体1的内底面2上设有鞋中底3,鞋中底3也称中底或中板,其材料一般为硬质纸板或纤维板或玻纤板或碳纤板或其他板材等,鞋中底3是与鞋帮(鞋面)缝合或钉合胶粘贴在一起,再放置在鞋底本体1的内周边缘粘合或缝合。

为了解决鞋子内腔积尘的问题,本发明在鞋底本体1的内底面2与鞋中底3之间设有气流集尘密封腔4,在本实施例中,气流集尘密封腔4可以布满整个鞋底本体1的内底面2与鞋中底3之间的区间,而在本实施例以外,气流集尘密封腔4可以局部设置在鞋底本体1的内底面2与鞋中底3之间的区间。鞋中底3上开有连通气流集尘密封腔4的气流通孔5,气流集尘密封腔4通过气流通孔5与外界连通,这里所述的外界是指鞋子的内腔。气流集尘密封腔4为在受压时通过气流通孔5向外喷射气流、而在受压后的复原过程中通过气流通孔5将外界气流虹吸到气流集尘密封腔4的腔体,即该气流集尘密封腔4在受压或卸压过程中是可以实现腔内气流的喷出或虹吸。

在本实施例中,随着穿着者的脚部对鞋中底3的踩踏动作,进而对气流集尘密封腔4施加压力,气流集尘密封腔4受压,腔内的气流通过气流通孔5向外排出而喷向鞋子内腔,对粘附在鞋子内腔的尘埃杂物产生吹动搅混的效果,而当穿着者抬脚时,气流集尘密封腔4将复原,腔内产生负压效果,气流集尘密封腔4通过气流通孔5对鞋子内腔产生虹吸作用,将鞋子内腔的尘埃吸入气流集尘密封腔4,尘埃由于粘附了一定的水分,被虹吸到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的气流在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产生杂物沉淀现象,实现将鞋子内腔的尘埃杂物随同流动的气流被带到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使得鞋子内腔形成一个无尘空间,若鞋内的湿度很低时或干燥时,尘埃与颗粒子更易于受气流携带搬迁至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其即实现通过流动的气流集尘的本质所在。

在此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述气流集尘密封腔4之所以是密封的腔体,结合上述的分析可知,只有密封的腔体情况下,才能实现而当穿着者抬脚时,气流集尘密封腔4复原,腔内产生负压效果,气流集尘密封腔4通过气流通孔5对鞋子内腔产生虹吸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气流通孔5设置在鞋中底3的前端部8,即与脚部的前掌相应的部分,一般来说,鞋子前掌部位一般是积尘较多。期间,气流通孔5的设置数量不宜过多,过多的气流通孔5不宜上述的气流喷射或虹吸效果,一般为一到两个为好,设置两个为最佳,被虹吸到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的气流自鞋中底3的前掌部分进入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随后流向鞋子后跟部10。

进一步来说,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提高尘埃杂物在气流集成密封腔内的沉淀效果,在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设有阻流凸起6,鞋中底3设置在阻流凸起6上,尘埃连同气流进入到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阻流凸起6可以对气流和尘埃杂物起到有效的阻挡效果与支承作用,被阻挡的尘埃杂物更容易沉淀在流集尘密封腔的底部。

实施例2: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稍有不同的是气流通孔5是设置在鞋中底3的中部9,即穿着者脚部的弓部位置,期间,被虹吸到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的气流自鞋中底3的中部9进入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随即前后分流到鞋子前掌部和后跟部10,实现气流的分流效果,期间,由于气流通过鞋中底3的中部9进入气流集尘密封腔4,无论使用者对前掌部分或对后跟部10分进行踩踏,均能够实现将气流集尘密封腔4向外喷射出去,该结构对更能提高使用者的脚部干爽效果。另外地,本实施例的结构更适用于扁平脚使用者,由于脚部的弓部扁平结构,其行走过程中,扁平足的足弓位置必将是对气流通孔5的踩踏密封和松开,可以更好的造就气流集尘密封腔4的虹吸效果,进而也有较好的集尘效果。

实施例3:

参见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稍有不同的是气流通孔5同时设置在鞋中底3的前端部8及后跟部10,被虹吸到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的气流通过鞋中底3的前端部8及后跟部10形成对流气流,气流在是从鞋子的前掌部分和后跟部10分相互流通,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交替对前掌和后跟部10分进行踩踏,气流交替地从鞋中底3的前端部8及后跟部10喷射而出,期间,每一个位置的气流喷射也必将带有虹吸空气现象,例如对后跟部10的踩踏时,既实现气流从前掌的气流通孔5喷射而出,而因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必然是具有足够的空气量,所以,前掌部分的气流通孔5也同时具有吸入气流的效果,为此,使用者在行走过程中交替对前掌和后跟部10分进行踩踏,鞋中底3的前端部8及后跟部10同时具有喷射气流和吸入气流的现象,使得被吸入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的尘埃杂物发生窜流现象更为明显,尘埃杂物被阻流凸起6阻挡后更容易沉淀在气流集尘密封腔4体内。

期间,作为气流集尘密封腔4的另一种结构体现形式,鞋底本体1的内底面2设有若干相互连通的聚尘沉淀下凹部7,鞋中底3设置在鞋底本体1的内底面2上,聚尘沉淀下凹部7相互连通构成气流集尘密封腔4,如图8所示。

实施例4:

参见图9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3基本一致,稍有不同的是:该实施例的气流集尘密封腔4是双层腔体结构,具体是在鞋底本体1的内底面2与鞋中底3之间设有隔层板11,气流集尘密封腔4包括设置在鞋中底3与隔层板11之间的气流集尘腔密封上腔13及设置在隔层板11与鞋底本体1的内底面2之间的气流集尘腔密封下腔14,所述气流通孔5与气流集尘腔密封上腔13连通,所述气流集尘腔密封上腔13与气流集尘腔密封下腔14通过设置在隔层板11的过渡气流孔12相互连通。

被虹吸到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的气流可自由的进入气流集尘腔密封上腔13或气流集尘腔密封下腔14,气流集尘腔密封上腔13或气流集尘腔密封下腔14均设置有上述的阻流凸起6,气流在气流集尘腔密封上腔13和气流集尘腔密封下腔14内产生杂物沉淀现象,大大增大了鞋底的集尘空间,集成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的清洁方法,参照图11所示,具体是:先通过气流通孔5往气流集尘密封腔4输入清洁剂(例如是酒精或化学清洁粉)或高压气流,清洁剂或高压气流将沉淀积聚在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的杂物溶解或吹离,随后通过气流通孔5对气流集尘密封腔4进行负压抽吸,实现将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的杂物向外排出。

另外,基于上述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也公开了一种除尘鞋,它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及与所述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连接的鞋帮。进一步来说,对于上述除尘鞋,它的清洁方法和上述的虹吸式自洁除尘鞋底的清洁方法一致:先通过气流通孔5往气流集尘密封腔4输入清洁剂或高压气流,清洁剂或高压气流将沉淀积聚在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的杂物溶解或吹离,随后通过气流通孔5对气流集尘密封腔4进行负压抽吸,实现将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的杂物向外排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鞋底本体1的内底面2与鞋中底3之间设有气流集尘密封腔4,鞋中底3上开有连通气流集尘密封腔4的气流通孔5,随着穿着者的脚部对鞋中底3的踩踏动作,实现腔内的气流通过气流对粘附在鞋子内腔的尘埃杂物产生吹动搅混的效果,而当穿着者抬脚时,气流集尘密封腔4通过气流通孔5对鞋子内腔产生负压虹吸作用,将鞋子内腔的尘埃吸入气流集尘密封腔4,实现将鞋子内腔的尘埃杂物带到气流集尘密封腔4内,使得鞋子内腔形成一个无尘空间,期间,本发明结构简单,还可使鞋内里达到干爽的效果,使鞋内有一个清洁卫生环境与提高穿着者的穿着舒适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