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3311阅读:2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形拉链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物配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隐形的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被广泛引用在各个领域。目前人们的衣物拉链主要是用带可以相互咬合的齿的拉链来起到连接和封闭的作用的。齿状的拉链应用在衣物上容易划伤衣服,以及伤害到使用者。

市面上出现塑料的拉链,塑料的拉链通常包括拉头和拉条两部分组成,拉条采用凸件和凹件相互卡接方式结合,凸件和凹件都穿入到拉头中,通过拉头来控制拉链整体的开合。塑料的拉链由于其材料的特点,被做的体积较大,难以做到隐形,用在衣物上时美观度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形拉链,该种拉链被缝合到衣物上时,拉链闭合状态下整体是趋于隐形状态的,使用的衣物上面缝合度高,且美观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隐形拉链,包括凹件、凸件和拉头,所述凹件表面具有至少两条的第一凸条,且任意两相邻凸条之间具有凹陷的配合间隙;

凸件凹陷形成有卡槽,卡槽内具有与第一凸条卡接匹配的第二凸条;

拉头呈具有空腔的上升楔形设置,其两端分别为可分离凹件和凸件的开口端和可压合凹件与凸件的闭口端,空腔内设有一锁合片将拉头分成上部件和下部件,锁合片对应上部件的一面设有与配合间隙的数量相适配的分离隔片;

上部件设有供第一凸条穿入的第一侧开口,下部件设有供第二凸条穿入的第二侧开口,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均与开口端和闭口端贯通构成开闭拉链的通道,上部件背向下部件的一面设有牵引件;

凹件和凸件被分别配置于不同侧的连接片上时,牵引件所在面为暴露面。

进一步的,该拉链被配置于衣物右侧时,凹件与衣物靠近左侧的片状衣物连接,凸件与靠近右侧的片状衣物连接,第一侧开口朝向衣物左侧所在侧,第二侧开口朝向衣物右侧所在侧。

该拉链被配置于衣物左侧时,凹件与衣物靠近右侧的片状衣物连接,凸件与靠近左侧的片状衣物连接,第一侧开口朝向衣物右侧所在侧,第二侧开口朝向衣物左侧所在侧。

所述凹件具有压合条和用于连接至布料的连接片,所述至少两条的第一凸条组合成压合条,压合条设置在连接片的一端面的靠近边缘位置,一限位凸条设于远离连接片边缘的第一凸条的一侧,限位凸条与该第一凸条间具有供第二凸条卡入的限位间隙。

所述锁合片靠近开口端设置,且该锁合片由开口端至闭口端的长度小于或等于上部件的一半长度。

所述锁合片呈与空腔形状相适配的楔形设置,所述分离隔片靠近开口端设置,分离隔片在锁合片上由开口端朝向闭口端延伸。

每第一凸条远离凹件表面的一端设有正向倒勾,每一第二凸条远离凸件表面的一端设有可与正向倒勾卡勾连接的反向倒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件和凸件之间通过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之间的卡接,从而保证拉链连接物之间的牢固度;拉头设置成上升楔形,从而使得拉头具有大开口端和小开口的端面,大开口的端面能够方便安装入凹件和凸件,小开口的端面能够起到压合凸件至凹件的作用,锁合片上面设置分离隔片能够在人们拉动拉头时插入到配合间隙内,从而快速准确的将第二凸条分离出配合间隙内,方便人们开闭拉链;同时凹件和凸件的结合作为拉条的主要组成,不会划伤人们,也不会刮坏衣物;第一凸条是在凹件的表面形成的,因而凹件未设置有第一凸条的面是平整的,而第二凸条是在凸件上面凹陷形成的,从而使得凹件未突出设置第二凸条的一面是具有凸出的弧度的,因而是不平整的;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通过拉头卡和了之后,牵引件所在面作为暴露面,与第一凸条的平整的面是同一侧,从而使得拉链被缝合到衣物上时,是平整的面,不会有明显的拉链痕迹,从而使得拉链闭合状态下整体是趋于隐形状态的,使用的衣物上面缝合度高,且美观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隐形拉链实施例的凹件和凸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形拉链实施例的拉头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形拉链实施例的拉头的开口端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形拉链实施例的拉头的闭口端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隐形拉链被配置于衣物右侧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隐形拉链被配置于衣物左侧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凹件;11、连接片;12、第一凸条;13、限位凸条;14、配合间隙;2、凸件;21、第二凸条;3、拉头;31、上部件;32、下部件;33、锁合片;331、分离隔片;34、第二侧开口;35、第一侧开口;4、牵引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隐形拉链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隐形拉链,包括凹件1、凸件2和拉头3,所述凹件1表面具有至少两条的第一凸条12,且任意两相邻凸条之间具有凹陷的配合间隙14;

凸件2凹陷形成有卡槽,卡槽内具有与第一凸条12卡接匹配的第二凸条21;

拉头3呈具有空腔的上升楔形设置,其两端分别为可分离凹件1和凸件2的开口端和可压合凹件1与凸件2的闭口端,空腔内设有一锁合片33将拉头3分成上部件31和下部件32,锁合片33对应上部件31的一面设有与配合间隙14的数量相适配的分离隔片331;

上部件31设有供第一凸条12穿入的第一侧开口35,下部件32设有供第二凸条21穿入的第二侧开口34,第一侧开口35和第二侧开口34均与开口端和闭口端贯通构成开闭拉链的通道,上部件31背向下部件32的一面设有牵引件4;

凹件1和凸件2被分别配置于不同侧的连接片11上时,牵引件4所在面为暴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件1和凸件2之间通过第一凸条12和第二凸条21之间的卡接,从而保证拉链连接物之间的牢固度;拉头3设置成上升楔形,从而使得拉头3具有大开口端和小开口的端面,大开口的端面能够方便安装入凹件1和凸件2,小开口的端面能够起到压合凸件2至凹件1的作用,锁合片33上面设置分离隔片331能够在人们拉动拉头3时插入到配合间隙14内,从而快速准确的将第二凸条21分离出配合间隙14内,方便人们开闭拉链;同时凹件1和凸件2的结合作为拉条的主要组成,不会划伤人们,也不会刮坏衣物;第一凸条12是在凹件1的表面形成的,因而凹件1未设置有第一凸条12的面是平整的,而第二凸条21是在凸件2上面凹陷形成的,从而使得凹件1未突出设置第二凸条21的一面是具有凸出的弧度的,因而是不平整的;第一凸条12和第二凸条21通过拉头3卡和了之后,牵引件4所在面作为暴露面,与第一凸条12的平整的面是同一侧,从而使得拉链被缝合到衣物上时,是平整的面,不会有明显的拉链痕迹,从而使得拉链闭合状态下整体是趋于隐形状态的,使用的衣物上面缝合度高,且美观性强。

如图1所示,所述凹件1具有压合条和用于连接至布料的连接片11,所述至少两条的第一凸条12组合成压合条,压合条设置在连接片11的一端面的靠近边缘位置,一限位凸条13设于远离连接片11边缘的第一凸条12的一侧,限位凸条13与该第一凸条12间具有供第二凸条21卡入的限位间隙。

如图3和图4所示,两个第一凸条12设置在连接片11的边缘(图中示出的是截面图,日常使用中是长条状),这样连接片11未设置第一凸条12的一面是平整的平面,限位凸条13和两第一凸条12三者之间构成两个配合间隙14;凸件2对应第一凸条12的数量凹陷设置两个第二凸条21,且两个第二凸条21可与配合间隙14相适配的卡接。

如图3中所示,凹件1和凸条安装至拉头3之后,从拉头3的开口端示出拉条和拉头3之间为相互配合关系,限位凸条13和两第一凸条12三者之间构成两个配合间隙14,两个分离隔片331分别处于两个配合间隙14里面,第二凸条21由于有锁合片33的格挡,对应着配合间隙14相向着设置。

如图2进一步的,所述锁合片33靠近开口端设置,且该锁合片33由开口端至闭口端的长度小于或等于上部件31的一半长度。这样拉头3在开闭凹件1和凸件2时,能有较好的距离来调度和控制凹件1和凸件2在拉头3行进到何种位置时打开或者关闭。

为了让锁合片33开闭凹件1和凸件2时更加方便,所述锁合片33呈与空腔形状相适配的楔形设置,所述分离隔片331靠近开口端设置,分离隔片331在锁合片33上由开口端朝向闭口端延伸。楔形的锁合片33具有一个较小的端部,该端部可以较为方便灵活的插入到凹件1和凸件2之间,进而通过其上面设置的分离隔片331来有效的将第一凸件2和第二凸件2相互分离开。

如图1所示,每第一凸条12远离凹件1表面的一端设有正向倒勾,每一第二凸条21远离凸件2表面的一端设有可与正向倒勾卡勾连接的反向倒勾。拉链都是采用塑料制成,其具有较大的形变量,故而正向倒勾和反向倒勾之间能够相互卡勾连接,从而让凹件1和凸件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更加稳定,缝合在衣物上时,衣物的封闭性更高。

拉链在使用在衣物的中间,作为衣物的主要封闭座用时,第一侧开口35和第二侧开口34的朝向无论左右都可以的,但是在人们将本实用新型的隐形拉链用在衣物的左侧或者右侧口袋时,就需要注意朝向了。

如图5所示,拉链除了被用作衣物的闭合之外,还通常被用作闭合衣物上的口袋之用,该拉链被配置于衣物右侧口袋时,凹件1与衣物靠近左侧的片状衣物连接,凸件2与靠近右侧的片状衣物连接,第一侧开口35朝向衣物左侧所在侧,第二侧开口34朝向衣物右侧所在侧。

如图6所示,该拉链被配置于衣物左侧口袋时,凹件1与衣物靠近右侧的片状衣物连接,凸件2与靠近左侧的片状衣物连接,第一侧开口35朝向衣物右侧所在侧,第二侧开口34朝向衣物左侧所在侧。

由图5和图6两实施例不难看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隐形拉链时,其不仅仅被限定用在衣物上,还可以用在登上包,潜水服等其他需要拉链隐形的物件上,只要其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左右手的习惯打开的,都应当按照此种方式,装在右侧,为方便右手使用的,按照图5的安装方式,装在左侧,为了方便左手使用的,按照图6的安装方式。

由于第一侧开口35是用来连接凹件1的,且凹件1未设置第一凸条12的一侧面是平整的,且相对来说是处于上部的,为了方便手直接插入到衣物的侧边口袋内,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拉链被使用在衣物某一侧的侧口袋上时,第一侧开口35应当朝向与该侧的反向,这样在拉链处于部分拉开状态时,凹件1和凸件2的连接片11是呈现上下错落状态的,人们的手能够更加方便的插入到打开的衣物侧口袋中(裤子的侧口袋同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