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工劳保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5628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工劳保鞋。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力工作环境具有较大的触电风险性,电力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必须穿戴防触电的劳保用品。现有电工的劳保鞋主要是橡胶鞋;橡胶鞋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透气性较差,容易导致脚部起水。

另外,现阶段,针对高压电的漏电检测主要是采用高压检测仪器;但实际上,电工工作人员在近高压区工作时,只会抽点进行检测,很少使用仪器对每个工作点进行检测,因而很容易忽视部分高压触电风险区,导致电弧触电或跨步电压触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电工劳保鞋透气性差,易导致脚部起水:另外,现有高压检测仪器不便于实时检测工作点的高压环境,容易忽视部分高压触电风险区,导致电弧触电或跨步电压触电。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工劳保鞋,包括:鞋筒1和鞋底2,鞋筒1的底部与鞋底2密封胶接,鞋筒1和鞋底2为绝缘橡胶材质;

特征在于:鞋底2包括脚掌区21和脚跟区22,脚掌区21设置有第一腔体211,脚跟区22设置有第二腔体221,第一腔体211内填充有具有透气性的高弹性海绵212,第一腔体211的上部分布有出气孔213,出气孔213与鞋筒1内空间联通,第二腔体221的设置有块状干燥剂222,块状干燥剂222均匀分布有通孔223,块状干燥剂222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在第二腔体221内,第一腔体211与第二腔体221通过气道23连通,气道23内安装气流单向阀24,气流单向阀24的气流方向为由第二腔体221向第一腔体211;

所述鞋底2的脚掌区21底面设置有第一接触极3,鞋底2的脚跟区22底面设置有第二接触极4,鞋底2的侧面镶嵌有蜂鸣器5,蜂鸣器5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6连接第一接触极3和第二接触极4。

进一步优化,所述鞋筒1的内层面还覆盖有纱网层11,用于增强鞋内的气流流通性,并提升接触的舒适度。

进一步优化,所述脚掌区21的上部面还分布有凸出214。凸出214可使脚掌面与出气孔213存在间隙,避免脚掌面堵住出气孔213,同时可增大第一腔体211的踩压形变量,从而增大气流量。

工作原理:由于脚掌区21和脚跟区22分别设置有第一腔体211和第二腔体221,当脚掌区21被踩压时,第一腔体211内气体被压入到鞋内;当脚跟区22被踩压,脚掌区21处于松懈状态,第一腔体211发生恢复形变,从第二腔体221吸入气体;同时,由于第二腔体221内有块状干燥剂222,鞋内潮湿气体在循环过程中被干燥,从而能保持鞋内干爽。

另外,由于鞋底2 设置有第一接触极3和第二接触极4,当鞋体处在泄漏的高压电附近时,第一接触极3与第二接触极4之间存在电势差,当其电势差达到一定值时,可驱动蜂鸣器5工作,从而达到高压警报的作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工劳保鞋,能实现鞋内空气循环,并将鞋内的湿气吸入到干燥剂中,达到干爽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工劳保鞋无需电源,能实时检测电场环境,并对强电场环境进行报警,预防电弧触电或跨步电压触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垂直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鞋筒、11为纱网层、2为鞋底、21为脚掌区、211为第一腔体、212为高弹性海绵、213为出气孔、214为凸出、22为脚跟区、221为第二腔体、222为块状干燥剂、223为通孔、23为气道、24为气流单向阀、3为第一接触极、4为第二接触极、5为蜂鸣器、6为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进一步说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 1所示):

一种电工劳保鞋,包括:鞋筒1和鞋底2,鞋筒1的底部与鞋底2密封胶接,鞋筒1和鞋底2为绝缘橡胶材质;

所述鞋底2包括脚掌区21和脚跟区22,脚掌区21设置有第一腔体211,脚跟区22设置有第二腔体221,第一腔体211内填充有具有透气性的高弹性海绵212,第一腔体211的上部分布有出气孔213,出气孔213与鞋筒1内空间联通,第二腔体221的设置有块状干燥剂222,块状干燥剂222均匀分布有通孔223,块状干燥剂222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安装在第二腔体221内,第一腔体211与第二腔体221通过气道23连通,气道23内安装气流单向阀24,气流单向阀24的气流方向为由第二腔体221向第一腔体211;

所述鞋底2的脚掌区21底面设置有第一接触极3,鞋底2的脚跟区22底面设置有第二接触极4,鞋底2的侧面镶嵌有蜂鸣器5,蜂鸣器5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6连接第一接触极3和第二接触极4。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具体说明,所述鞋筒1的内层面还覆盖有纱网层11,用于增强鞋内的气流流通性,并提升接触的舒适度。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具体说明,所述脚掌区21的上部面还分布有凸出214。凸出214可使脚掌面与出气孔213存在间隙,避免脚掌面堵住出气孔213,同时可增大第一腔体211的踩压形变量,从而增大气流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