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充气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4202阅读:1536来源:国知局
新型充气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充气服。



背景技术:

今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充气式服装,如充气夹克,充气外套,充气救生衣等,这些服装虽然可充气,但是夹克无法对手臂提供保暖;传统的充气外套穿着很肿胀,传统的充气外套一般包括外套主体和袖体,但是外套主体和袖体的充气室通常不相连通,二者需要分别设置充气装置,因此其制造成本较高,也加工制造过程较为繁琐,且使用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气室进行分别充气也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方便,使用方便且具有保暖功能的新型充气服。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充气服,包括衣服本体,所述衣服本体包括两块结构相同且裁剪成相同形状和大小的贴合布,所述贴合布包括复合在一起的面料和兼具热熔结合且防漏气的特性的薄膜,两块所述贴合布的边缘通过各自的所述薄膜热熔结合在一起,形成闭环的结合边缘,于两块所述贴合布之间形成充气室,所述衣服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充气室相连通的充气嘴;而且,两块所述贴合布的面料和薄膜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两块所述贴合布对应于所述充气室的部位分别设置有多个相对应的闭环区域,两块所述贴合布的各相对应的闭环区域通过各自的所述薄膜热熔结合在一起,形成多个闭环的结合部,该结合部形成有与所述充气室不相连通的封闭区域。

所述充气嘴具有密封盖,所述充气嘴与所述贴合布的连接端与所述贴合布之间通过热熔结合在一起。

所述衣服本体设有至少一条的所述结合边缘。

各所述结合部形状和/或者大小各异,多个所述结合部相对于所述衣服本体的不同部位的分布密度各异。

所述衣服本体为上衣,包括前胸部分、后背部分和两袖部分,所述衣服本体上设置一个所述充气嘴,所述上衣的面料和薄膜的相应的各部分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充气服,充气嘴对充气室的充气简单且密封性好。充完气后,衣服本体内形成空气隔层,具有保暖作用,有效阻止人体内的热量往外散逸。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设有结合部,结合部所形成的封闭区域与充气室不相连通,因此,充气后,结合部所形成封闭区域不会胀大,使得衣服的外形更美观,穿着者操作灵活,与传统技术相比,避免衣服本体充气后过度胀大,影响美观性性还影响穿着者操作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仅设置一个充气嘴,充气简单,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贴合布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充气室未图示);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充气后结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封闭区域-A; 封闭区域-B;

充气室-C; 贴合布-a;

面料-a1; 薄膜-a2;

衣服本体-1; 前胸部分11

后背部分-12; 两袖部分-13;

充气嘴-2; 结合边缘-31;

结合部-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充气服,本实施例以充气上衣为例,如图1~图5所示,包括衣服本体1,衣服本体1上设有充气嘴2。衣服本体1包括两块结构相同且裁剪成相同形状和大小的贴合布a,贴合布a包括复合在一起的面料a1和薄膜a2,两块贴合布a的边缘通过各自的薄膜a2热熔结合在一起,形成闭环的结合边缘31,于两块贴合布a之间形成充气室C,充气嘴2与该充气室C相连通。衣服本体1包括前胸部分11、后背部分12和两袖部分13。面料a1和薄膜a2相应的各部分(即前胸部分11、后背部分12和两袖部分13)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充气服还可制成裤子等常见的衣服结构,在此不予限定。

面料a1采用各种常见的纤维面料,薄膜a2兼具热熔结合和防漏气的特性,可为聚酯型TPU或者聚醚型TPU等材质。较佳的,薄膜a2采用聚醚型TPU,聚醚型TPU不易溶于水,延展性好,不易龟裂,不易变形,且耐低温,使用寿命更长。聚醚型TPU具有透气微孔,且该透气微孔不影响聚醚型TPU的密封性。在8~12小时内,聚醚型TPU均能保持充气室C的密封性,防止漏气。较佳的,两块贴合布a热熔结合操作采用高周波冲压技术予以完成,密封性好。以薄膜a2与面料a1相贴合的侧面为内侧面,与内侧面相对的一侧面为外侧面。两块结构相同的贴合布a的薄膜a2的外侧面相互热熔结合在一起,此热熔结合并非全面性结合在一起,因此,两块贴合布a的薄膜a2的外侧面之间形成密封的充气室C。两块贴合布a对应于充气室C的部位(即下述封闭区域A)分别设置有多个相对应的闭环区域,两块贴合布a的各相对应的闭环区域通过各自的薄膜a2热熔结合在一起,形成多个闭环的结合部32。该结合部32形成有与充气室C不相连通的封闭区域B。这样,两块贴合布a因结合边缘31及多个结合部32而热熔结合在一起。结合部32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优选为圆形。结合边缘31呈闭环状,为两块贴合布a的外边缘相结合的印痕,即冲压痕迹。结合部32均匀分布于结合边缘31所形成的封闭圈的封闭区域A(即上述两块贴合布a对应于充气室C的部位)内,结合部32呈闭环状。多个结合部32相间分布于结合边缘31的封闭区域A内。结合边缘31和结合部32均为两块贴合布a的薄膜a2的热熔结合处,具有密封隔离作用,结合边缘31的封闭区域A内、外,以及各结合部32所形成的的封闭区域B内、外的气体不相流通。而两块贴合布a的非热熔结合处(除了结合边缘31和结合部32),即各结合部32之间,以及各结合部32与结合边缘31之间相互连通。充气嘴2的一端相连通连接于充气室C的任意位置,另一端则设有以可开启和闭合的方式盖合于充气嘴2上的密封盖,打开密封盖即可对充气室C进行充气。需要说明的是,各结合部32之间因充气而胀大,而结合部32的封闭区域B内部则因气体无法流通进入而保持原型,即未胀大,这样,贴合布a呈凹凸面型。

本实用新型中,结合边缘31的宽度和数量可依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一般情况下,结合边缘31的宽度越大则两贴合布a之间的热熔结合更紧密,即二者之间的充气室C密封效果更好;为了增加热熔结合的密封性,还可平行设置复数条结合边缘31。此外,各结合部32的形状和/或大小,以及多个结合部32相对于衣服本体1的不同部位的分布密度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如两袖部分13的结合部32规格更大且分布密度更大,这样,对应于两袖部分13的充气室C相对变小,即充气后胀大程度较小,可提高穿着者手臂操作的灵活性。

充气嘴2与薄膜a2的制成材料相同,采用聚醚性TPU或者聚酯型TPU。且充气嘴2与贴合布a的连接端与贴合布a之间通过热熔结合在一起,较优的,热熔结合操作采用高周波冲压技术予以完成,密封性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衣服本体1的两块贴合布a的非热熔结合处相互连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设置一个充气嘴2即可对充气室C进行充气,并完成衣服本体1的充气。充气嘴2设于衣服本体1上任意方便吹气的位置,且不影响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充气服,充气嘴2对充气室C的充气简单且密封性好。充完气后,衣服本体1内形成空气隔层,具有保暖作用,有效阻止人体内的热量往外散逸。且本实用新型包括两袖部分13,与充气夹克相比可增加保暖性。同时,本实用新型设有结合部32,结合部32所形成的封闭区域B与充气室C不相连通,因此,充气后,结合部32所形成的封闭区域B不会胀大,使得衣服的外形更美观,穿着者操作灵活,与传统技术相比,避免衣服本体1充气后过度胀大,影响美观性还影响穿着者操作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仅设置一个充气嘴2,充气简单,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成本降低。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