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8102发布日期:2018-12-22 08:0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换气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靴。

背景技术

鞋子内部换气不良。长时间穿着鞋会导致闷脚而使穿着者不舒服,甚至可能导致足癣。因此提出一种换气靴配置成在鞋底设置泵室,并且通过穿着者在行走期间施加在鞋上的重量以及由于弯曲引起的负载变化而压缩泵室,以便空气释出到脚趾并达成鞋内部的换气。

在所提出的配置中,泵室设置在厚鞋跟部分。与外部空气连接的进气通道的开口设置在与穿着者的脚跟相对应的区域中,并且排气通道的开口设置在脚趾周围所在区域中。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分别通过止回阀与泵室连接。通过踩下换气靴来压缩泵室,以便泵室中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释放到脚趾周围。通过抬起换气靴来恢复泵室,以便在泵室中提供负压并将空气通过进气通道吸入泵室。这配置是为达成鞋内部的换气。

比对文件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0327a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先前技术配置的换气靴需要止回阀设置在泵室和进气通道之间以及泵室和排气通道之间,并且配置成允许空气仅单向流入和流出。止回阀通过在鞋后跟使用一般球阀或类似物来配置。因此,止回阀结构复杂且过重。

止回阀使用在经常暴露于弯曲,强负荷和磨损的位置,并且需要显著减小厚度。提出的止回阀尚未满足这类要求。已公开的一种配置使用簧片阀用于止回阀(如日本特开2004-181113a所公开)。所提出的止回阀仅是桌面计划,并未付诸实际使用。

此外,在包括所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前技术配置中,设置在鞋后跟部分的泵室通过管子与止回阀的内部连接。这在泵室的高度方向需要大的尺寸,因此增加了换气靴的鞋底厚度。止回阀和管子有大量接缝需要密封。这种接缝可能会分开和破裂。另外,管子在鞋底延伸,这会妨碍穿着者走路时弯曲鞋底。这导致诸如泵室压缩不足的问题。

如上所述,尚未开发最佳阀结构作为换气靴的止回阀。已经提出各种换气靴,但仅作为桌面计划,并且未上市。

为了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气靴,其能够使鞋内部充分换气并且适合于实际使用。

解决问题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气靴,其包括鞋面,鞋底,以及配置在鞋内部进行换气的换气装置。换气装置包括:进气通道,设置成与外部空气连通;排气通道,设置成在脚趾位置附近通向鞋底表面并且配置成将空气释出到鞋内部;进气止回阀设置成与进气通道连通,并且排气止回阀设置成与排气通道连通;以及设置在鞋底的泵室,伴随着踩踏受到压缩并将泵室内部积聚的空气通过排气止回阀从排气通道送到鞋内部,并且伴随着踩踏结束而恢复并通过进气止回阀从进气通道吸入空气。进气止回阀和排气止回阀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主表面部分,有开/合孔形成其中,以及薄的挠性材料制成的阀组件,其一端支持在支撑构件用以从内侧覆盖开/合孔,并且配置成从外部向开/合孔施加气动压力,以便阀组件向内变形以打开开/合孔。鞋底通过层叠多个鞋底板所形成,并且泵室形成在鞋底板之间的扁平腔室。阀安装孔形成在鞋底内部,以便在其中放置相应的止回阀。每个止回阀插入阀安装孔中,以便开/合孔定位在垂直方向。进气止回阀设置成使开/合孔的外部与连接鞋内部的进气通道连通,并且开/合孔的内部与泵室连通,以及排气止回阀设置成使开/合孔的外部与泵室连通,并且开/合孔的内部与排气通道连通。

开/合孔的内侧表示其上支持阀组件的一侧,并且开/合孔的外侧表示其上未支持有阀组件的一侧。

在本方面的换气靴中,当泵室伴随着行走而受压缩时,压缩通过排气止回阀的开/合孔对阀主体产生影响,用以打开开/合孔并使空气流入阀空间。然后空气通过排气通道并释放到脚趾周围。当泵室的弯曲伴随鞋的踩踏结束而放开时,泵室回到平板状形状。这增加了泵室的容积并在泵室中提供负压。因此,进气止回阀的阀空间成为负压。这通过进气通道对开/合孔产生影响用以打开阀组件,使外面的空气通过鞋内部流入泵室。这使得鞋内部持续换气。

在上述方面的换气靴中,止回阀具有整体结构,包括有支撑构件和阀组件,支撑构件具有主表面部分,在其中形成开/合孔,并且阀组件具有一端由支撑构件支持用以打开开/合孔。止回阀通过安装在鞋底以与进气通道或排气通道连通而轻易并入换气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进气止回阀和排气止回阀中的每一个可包括扁平开口壳体,其配置为为支撑构件,包括主表面部分和设置与主表面部分连续的侧表面部分,在其内部形成阀空间,并且在主表面部分形成开/合孔,并且阀组件的一端支持在开口壳体中用以从内侧覆盖开/合孔。

在本方面的换气靴中,阀空间由开口壳体周围的侧表面部分界定范围。开口壳体的外形与阀安装孔匹配能使止回阀稳定地支持在阀安装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进气止回阀和排气止回阀中的每一个包括扁平开口壳体,阀组件设置成从内侧覆盖开/合孔,以及盖子配置用以覆盖开口壳体的开口表面,并且开口壳体与盖子界定阀空间。盖子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连通孔。进气止回阀设置成使开/合孔与进气通道连通,并且使连通孔与泵室连通。排气阀设置成使开/合孔与泵室连通,并且使连通孔与排气通道连通。

在本方面的换气靴中,阀空间由开口壳体和盖子包围并界定范围以构成整体。这个组合结构的止回阀易于操作且安装在底板中形成的阀安装孔上,容易形成换气装置。开口壳体和盖子有效地保护阀组件免于行走造成的冲击。因此本配置具有绝佳耐久性的优点。

在上述方面的换气靴中,可通过阀组件的一端放置在开口壳体和盖子的侧表面部分之间来支持阀组件。通过这种组装可轻易地固定阀组件。阀组件的一端可垂直折叠以形成折叠边缘,并且可通过将折叠边缘放置在开口壳体的侧表面部分与盖子的侧表面部分之间来支持阀组件的一端。这折叠边缘牢固地固定阀组件。

适用于本发明的换气靴的止回阀需要数毫米的极薄厚度且具有高抗冲击性。本配置提供用于换气靴的止回阀,其容易制造,尺寸小且触感小,并且使阀组件牢固地支持住且性能稳定。因此这达成一种换气靴,不是桌面计划而是可行的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放入进气止回阀的阀安装孔和放入排气止回阀的阀安装孔形成在一个中间鞋底板的后跟位置,中间鞋底板垂直放置在其他鞋底板之间。进气止回阀插入阀安装孔中,使开/合孔的外侧放置在上方位置。排气止回阀插入阀安装孔中,使开/合孔的外侧放置在较低位置。在鞋底板之间形成的泵室设置成通过延伸到止回阀的下部的共同路径,与进气止回阀的开/合孔从内侧连通,并且与排气止回阀的开/合孔从外侧连通。

在本方面的换气靴中,两个止回阀设置成在鞋跟上方的鞋跟位置彼此相邻,鞋跟在鞋中是最坚固的,不太可能受到变形力道的影响。本配置抑制相应止回阀的损坏并且强化整个换气靴的耐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鞋底通过层叠多个鞋底板所形成,并且泵室在鞋底板之间形成的扁平腔室。阀安装孔形成在其它鞋底板之间垂直放置的中间鞋底板中以具有厚度大约等于相应止回阀的厚度,并且用以在其中放入相应的止回阀。进气止回阀插入阀安装孔中,以使开/合孔与连接鞋内部的进气通道连通,并且使连通孔与泵室连通,并且排气止回阀插入阀安装孔中,以使开/合孔与泵室连通,并且使连通孔与排气通道连通。

在本方面的换气靴中,阀安装孔形成在中间底板中的一个,并将止回阀安装在这阀安装孔上。通过层叠鞋底板可轻易配置换气装置。

换气靴包括所有需要换气的鞋子,如男鞋,女鞋,运动鞋,安全鞋,靴子,橡胶靴和高尔夫球鞋。

发明效果

鞋底通过层叠多个鞋底板而配置,并且泵室是在鞋底板之间形成扁平形状。阀安装孔形成在中间鞋底板中,中间鞋底板在垂直方向放置在其他鞋底板之间,并且通过支撑构件构成整体的止回阀安装在阀安装孔中。这使鞋底的厚度减小并且允许换气靴的尺寸减小,同时增加泵室的容积。因此本配置能使鞋主体的内部充分换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以纵剖视图描绘换气靴;

图2是以立体图描绘应用本发明的换气靴;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鞋底;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内鞋底板;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中间鞋底板;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下鞋底板;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外鞋底板;

图8是以立体分解图描绘止回阀v1和v2的第一实施例;

图9是以俯视图描绘止回阀v1和v2;

图10是以底视图描绘止回阀v1和v2;

图11是以纵剖视图描绘作为进气止回阀v1使用的第一实施例;

图12是以纵剖视图描绘作为排气止回阀v2使用的第一实施例;

图13是由图1的x-x看去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以纵剖视图描绘换气靴;

图1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以纵剖视图描绘换气靴;

图16是根据第四实施例以纵剖视图描绘换气靴;

图17是根据第五实施例以纵剖视图描绘换气靴;

图18是由图17的y-y看去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第五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内鞋底板;

图20是根据第五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间隔件;

图21是根据第五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第一下鞋底板;

图22是根据第五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第二下鞋底板;

图23是根据第五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外鞋底板;

图24是由图23的z-z看去的剖视图;

图25是根据第六实施例以俯视图描绘下鞋底板;

图26是根据第六实施例以纵剖侧视图描绘下鞋底板;

图27是以俯视图描绘止回阀v1和v2的第二实施例;

图28是以纵剖视图描绘作为进气止回阀v1使用的第二实施例;

图29是以纵剖视图描绘作为排气止回阀v2使用的第二实施例;

图30是以纵剖视图描绘作为进气止回阀v1使用的第三实施例;及

图31是以纵剖视图描绘作为排气止回阀v2使用的第三实施例。

附图标记说明

30换气靴

31鞋面

32鞋底

34鞋内部

37,570,600下鞋底板(中间鞋底板)

38,580外鞋底板

152,157阀安装孔

205a,205b开/合孔

206a,206b连通孔

201,301开口壳体(支撑构件)

202盖子

305a,305b开/合孔

401平板(支撑构件)

405a,405b开/合孔

572,573阀安装孔

l1进气通道

l2排气通道

p泵室

v1进气止回阀

v2排气止回阀

t阀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换气靴30包括鞋面31,鞋底32和用于鞋内部34换气的换气装置。

鞋跟33设置在鞋底32的鞋跟部分。换气靴30还包括:内鞋底板35,其与脚的后面接触;中间鞋底板36,其放置在内鞋底板35下方并设置成与内鞋底板35层叠;下鞋底板37,其放置在中间鞋底板36下方并设置成与中间鞋底板36层叠;外鞋底板38,其放置在下鞋底板37下方并且设置成与下鞋底板37层叠。内鞋底板35至外鞋底板38相应到本发明构成鞋底32的鞋底板。

换气靴30的鞋内部34是被鞋面31和鞋底32围绕,并形成在鞋面31与内鞋底板35之间。内鞋底板35,中间鞋底板36,下鞋底板37和外鞋底板38由弹性材料如橡胶或软合成树脂制成,并通过黏合剂或类似物接合起来以形成鞋底32。

换气靴30配备有换气装置,配置用以吸进外面空气通过鞋内部34并将空气释放到鞋内部34的脚趾侧。以下说明这换气装置。

换气装置形成为通向鞋内部34的后端部分,并且包括:进气通道l1,配置成从鞋内部34吸入空气;排气通道l2,形成为在鞋内部34的脚趾位置附近通向鞋底表面并配置成将空气释放到鞋内部34;以及泵室p,配置成将通过进气通道l1吸入的空气送到排气通道l2。

进气通道l1包括:多个开口,或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是三个开口148a至148c,其依换气靴30的宽度方向形成在内鞋底板35的后端部分;以及多个进气路径,或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是三个进气路径151a至151c,其形成在中间鞋底板36的后端部分以与相应的开口148a至148c并与泵室p连通。开口148a至148c和进气路径151a至151c与紧邻其下方设置的进气止回阀v1连通,以形成进气通道l1并吸入空气。

排气通道l2包括:多个开口,或更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是四个开口149a至149d,其依换气靴30的宽度方向形成在内鞋底板35的前端部分;多个排气路径,或更具体地,是四个排气路径155a至155d,其依宽度方向形成在中间鞋底板36的前端部分;以及排气引导路径156形成在下鞋底板37的前端部分。开口149a至149d和排气路径155a至155d与排气引导路径156和紧邻其下方设置的排气止回阀v2连通,以形成排气通道l2并释放空气。

如上所述,换气装置包括泵室p,其通过在下鞋底板37(其是中间鞋底板)与外鞋底板38之间形成空间而配置,进气阀安装孔152形成在下鞋底板37的后端部分以与进气路径151a至151c连通,进气止回阀v1放置在阀安装孔152中,排气阀安装孔157形成在下鞋底板37的前端部分以与排气引导路径156连通,并且排气止回阀v2是放置在阀安装孔157中。

如图7所示,泵室p通过形成凹处而配置,该凹处具有足够宽的面积并具有大约数毫米的深度,留下外鞋底板38的上表面周边部分,并使下鞋底板37紧密附贴在外鞋底板38上。泵室p包括设置在后端的连接端口163以与进气阀安装孔152连通,以及设置在前端的连接端口164以与排气阀安装孔157连通。突起的间隔件38a和38b形成在外鞋底板38中,使其上表面设置成与外鞋底板38的上表面齐平。另外,在泵室的连接端口163与突起间隔件38a之间的区域161a中,以及泵室的突起间隔件38a与38b之间的区域161b中,设置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构件38c和38d,例如用在外鞋底板38与下鞋底板37之间的接合。突起间隔件38a和38b以及缓冲构件38c和38d用以抑制下鞋底板37的形状因换气靴30长期使用而老化劣化。

可通过改变凹处的面积,深度等来增加泵室p的容积。这进一步增加释放到鞋内部34或从鞋内部34的外面吸入的空气量。

以下说明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8至12所示,进气止回阀v1或排气止回阀v2包括阀组件t,开口壳体201和紧密适合开口壳体201的盖子202。开口壳体201配置作为本发明的支撑构件。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具有完全相同结构并且是上下颠倒的设置。

开口壳体201包括主表面部分f和侧表面部分w,侧表面部分w设置成与主表面部分f是连续的,并且形成为具有一个表面敞开的薄的扁平盒状形状。开/合孔205a或205b形成在主表面部分f中,以作为受控制打开和关闭的空气入口。盖子202同样包括主表面部分和侧表面部分,侧表面部分配置成与主表面部分是连续的,并且形成为具有一个表面敞开的薄的扁平盒状形状。连通孔206a或206b形成在主表面部分中以作为空气出口。开/合孔205a或205b和连通孔206a或206b设置成彼此偏离中心。当开/合孔205a或205b打开时,阀组件t不关闭连通孔206a或206b。这种配置使空气能够平顺地流动。阀组件t是放置在开口壳体201中,以使阀组件t的外角与开口壳体201的内角对齐。盖子202是插入开口壳体201中,并且插入且固定阀组件t的边缘。这形成了止回阀,其内部具有阀空间(在开/合孔205a或205b的内侧)。开口壳体201与盖子202通过黏着或通过铆接而互相接合以互相构成整体。

如图8所示,阀组件t由厚度约0.03毫米的薄金属板或合成树脂板所形成,使其后端弯曲以提供折叠边缘200。将折叠边缘200放置在壳体侧表面与盖子侧表面之间,不使用阀组件t的固定装置也能支持住阀组件t,并且能使阀组件t轻易组装到开口壳体201上。

进气止回阀v1安装在进气阀安装孔152上,以使开/合孔205a放置在上侧,并且连通孔206a放置在下侧,如图11所示。开/合孔205a的外侧与进气通道l1(绘示在图1)连通,并且连通孔206a与泵室p连通(绘示在图8)。

安装排气止回阀v2以使开/合孔205b放置在下侧,连通孔206b放置在上侧,如图12所示。开/合孔205b与泵室p(绘示在图7),并且连通孔206b的外侧与排气通道l2连通。

在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中,开口壳体201和盖子202由如金属或合成树脂的高强度材料制成,并且阀组件t由薄的挠性材料如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

当泵室p的内部压力成为比鞋内部34的压力低(变为负压)时,进气止回阀v1打开以通过进气通道l1将鞋内部34的空气吸入泵室p。当泵室p的内部压力成为比鞋内部34的压力高时,排气止回阀v2打开以通过排气通道l2释放泵室p中的空气。

如上所述,止回阀v1或v2配置成阀空间由开口壳体201和盖子202定范围,并使阀组件t固定到开口壳体201以构成整体。这个组合结构的止回阀v1或v2易于操作,并且安装在鞋底板中形成的阀安装孔,容易形成换气装置。开口壳体201和盖子202有效地保护阀组件t免于行走造成的冲击。因此,这个配置具有绝佳耐用的优点。止回阀v1或v2的高度为2至3毫米并且占用空间小。

开/合孔205a或205b与连通孔206a或206b互相偏离中心的设置不会造成阀组件t在打开开/合孔205a或205b时关闭连通孔206a或206b,并借此使空气能够平顺地流动。此外,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具有完全相同结构。因此,通过选择上侧和下侧,每个止回阀可用于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中的任一个。

以下说明鞋内部34的换气结构。

在换气靴30中,换气装置将鞋内部34外面的空气吸进鞋内部34中,使空气循环,并将空气释放到鞋内部34的外面。然而,穿着换气靴的穿著者的脚与鞋面31的内圆周表面和内鞋底板35的表面紧密接触,导致鞋内部34换气不良。结果,这无法将鞋内部34外面的空气吸进鞋内部34中,无法使鞋内部34的空气循环,并且无法将鞋内部34的空气充分地释放到鞋内部34的外面。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和图13所示,具有凹槽数组的薄片80施加在从鞋面31的开口部分31a到脚趾部分31b的背面,施加在后跟部分31c和侧部分31d的背面,并且施加在内鞋底板35的表面。这形成换气路径41,使鞋内部34与外面空气连通。通过换气路径41在鞋内部34和外面空气之间的连通使空气能够在鞋内部34充分地循环,同时使鞋内部34的空气能够充分地释放到鞋内部34的外面,并且使鞋内部34外面的空气能够充分地吸入鞋内部34中。

该配置使得鞋内部34的里面与外面通过第一至第三换气路径41至43(绘示在图1)互相连通。因此,这使空气能够在鞋内部34充分地循环,同时使鞋内部34的空气能够充分地释放到鞋内部34外面,并且使鞋内部34外面的空气能够充分地吸入鞋内部34中。

根据本实施例,具有凹槽数组的薄片80例如可以通过皮革加工以形成预定间距的梯形并在皮革背面涂上合成树脂来形成。

如上所述,进气通道l1配置成通过鞋内部34与外面空气连通。不像先前技术是在鞋跟33或类似部分形成开口,这种配置不会造成雨水通过开口渗透的问题且适合实际使用。

以下说明换气靴30的操作。

当穿着换气靴30的穿著者踏出一脚步时,穿着者的整个重量是施加在地面上的另一只脚上,抬高脚跟并站立在脚趾上。这个动作压缩并弯曲鞋底32并造成下鞋底板37与外鞋底板38在泵室p中互相靠近。这相应地压缩泵室p以具有增高的压力。然后,气动压力从排气止回阀v2的开/合孔205b施加到阀组件t,以便向内按压阀组件t,如图12由点划线所绘示。这打开开/合孔205b以打开排气止回阀v2,使泵室p中的空气排出到排气通道l2,并通过开口149a至149d释放到鞋内部34。在这种状态下,进气止回阀v1是关闭的。

当穿着者使正踩踏的脚着地并踩踏另一只脚时,另一只脚的换气靴30与地面分离以使鞋底32返回到扁平状态。这个动作释放泵室p的压缩并使下鞋底板37与外鞋底板38彼此分离。这相应地使泵室p恢复成具有负压。然后如图11中的点划线所示向内按压进气止回阀v1的阀组件t,这打开进气止回阀v1并使鞋内部34的空气从开口148a至148c吸入,并且在图1所示箭头的方向通过进气通道l1和进气止回阀v1送到泵室p。这导致鞋内部34外面的空气被吸入鞋内部34中。在这种状态下,排气止回阀v2是关闭的。

当穿着者依上述方式交替地踩踏双脚而行走时,空气通过进气通道l1吸入泵室p中并通过排气通道l2释放到鞋内部34。这持续地进行鞋内部34的换气。

根据本实施例,鞋内部34外面的空气从鞋面31的上边缘吸入鞋内部34并从鞋面31的上边缘释放到鞋内部34的外面。为要吸入鞋内部34外面的空气,因此不需要在换气靴30的鞋面31,鞋底32或类似处形成例如用于吸气的孔和用于排气的孔。这不会伴随着鞋内部34的换气而引起雨水渗入鞋内部34的问题。

突起间隔件38a和38b是在换气靴30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当穿着者走路时,突起间隔件38a和38b用以防止干扰内鞋底板35,中间鞋底板36,下鞋底板37和外鞋底板38的弯曲。这个配置使泵室p的容积能充分地改变。

缓冲构件38c和38d是设置在泵室p中。当鞋底32在行走期间因穿着者的重量受到压缩并弯曲时,造成下鞋底板37与外鞋底板38在泵室p中互相接近并接着返回到扁平状态,缓冲构件38c和38d用以在泵室p中快速恢复并互相分开下鞋底板37与外鞋底板38。这确保鞋内部34的换气。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进气止回阀v1放置在脚跟ar11的后方,并且排气止回阀v2是放置在脚趾ar12的前方。这种排列在行走期间防止负荷施加在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上并且损坏它们。这个配置因此增强换气靴30的耐用性。这个排列也不会使进气止回阀v1或排气止回阀v2抵靠在脚上并防止穿着者感到不适。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是用相同的参考数字符号表示。有关第一实施例的有利效果的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由相同组件达成的有利效果。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以纵剖视图描绘换气靴。

根据本实施例,鞋底32包括:内鞋底板235,作为第二鞋底板,其与脚的后面接触;中间鞋底板236,作为第一鞋底板,其放置在内鞋底板235下方并设置成与内鞋底板235层叠;下鞋底板237,其放置在中间鞋底板236下方并设置成与中间鞋底板236层叠;以及外鞋底板238,其放置在下鞋底板237下方并设置成与下鞋底板237层叠。

泵室p形成在内鞋底板235与中间鞋底板236之间。进气止回阀v1的连通孔206a设置成通过第一至第三进气引导路径253,254和255与泵室p连通。排气止回阀v2的开/合孔205b设置成通过第一至第三排气引导路径256,257和258与泵室p连通。

泵室p通过使内鞋底板235变形而在内鞋底板235与中间鞋底板236之间形成一空间,具有足够宽的面积并且具有大约数毫米的深度。在泵室p具备有缓冲构件238c和238d,由如橡胶海绵的弹性材料制成,用以施加在内鞋底板235与中间鞋底板236之间。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组件是用相同的参考数字符号表示。有关于各别实施例的有利效果的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由相同组件达成的有利效果。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以纵剖视图描绘换气靴。

根据本实施例,鞋底32包括:内鞋底板235,作为第二鞋底板,其与脚的后面接触;下鞋底板237,作为第一鞋底板,其放置在内鞋底板235下方并设置成与内鞋底板235层叠;以及外鞋底板238,其放置在下鞋底板237下方并设置成与下鞋底板237层叠。泵室形成在内鞋底板235与下鞋底板238之间。

泵室p通过形成凹处而配置,该凹处具有足够宽的面积并具有大约数毫米的深度,留下下鞋底板237的上表面周围部分,并且使内鞋底板235紧密附贴在下鞋底板237上。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相同的组件是用相同的参考数字符号表示。有关各别实施例的有利效果的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由相同组件达成的有利效果。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以纵剖视图描绘换气靴。

根据本实施例,鞋底32包括:内鞋底板235,其与脚的后面接触;下鞋底板237,其放置在内鞋底板235下方并且设置成与内鞋底板235层叠;以及外鞋底板238,其放置在下鞋底板237下方并且设置成与下鞋底板237层叠。泵室p形成在内鞋底板235与下鞋底板237之间。

以下参考图17至24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是用相同的参考数字符号表示。有关第一实施例的有利效果的说明适用于本发明由相同组件达成的有利效果。

图17是以纵剖视图描绘换气靴。

根据本实施例,鞋底32包括:内鞋底板530,其与脚的后面接触;铺板540,其放置在内鞋底板530下方并与内鞋底板530层叠;第一下鞋底板560,其放置在铺板540下方并通过鞋面31的折叠部分550与铺板层叠;第二下鞋底板570,其放置在第一下鞋底板560下方并与第一下部鞋底板560层叠;以及外鞋底板580,其放置在第一下鞋底板570下方并与第二下鞋底板570层叠。第一下鞋底板560与外鞋底板580设置成覆盖第二下鞋底板570的开口571,并借此形成泵室p。鞋跟33从下方固定到外鞋底板580的鞋跟部分。第一下鞋底板560,第二下鞋底板570和外鞋底板580层叠为鞋底板以形成鞋底32。

参考图18至24说明各个鞋底板的结构。

图19所示的内鞋底板530具有多个开口531和多个开口532,开口531形成在相应到脚趾位置的前部作为排气口,多个开口532形成在后部作为进气口。

与内鞋底板530层叠的铺板540放置在折叠部分550上以形成鞋面31。如图18所绘示,铺板540具有开口541和开口542,开口541位于开口531下方并与开口531对齐,开口542位于开口532下方并与开口532对齐。

如图18所绘示,通过折叠部分550的厚度在折叠部分550的内侧形成连接开口551a和551b。连接开口551a和551b通过分隔膜部分552互相隔开,分隔膜部分是形成在鞋跟部分附近,与折叠部分550具有相同厚度。连接开口551a设置成与排气止回阀v2的连通孔206b在连接开口551a的鞋跟侧上连通。连接开口551a延伸到前部以放置在开口531和541下方并与开口531和541相对。如图20所绘示,具有与折叠部分550相同厚度的薄板状间隔件555放置在这个连接开口551a中。

在间隔件555的周围形成连通路径553(绘示在图18和图20),并且在前部的连接开口551a通过这个连通路径553与开口531和541连通。此外,在后部的连接开口551b位于进气止回阀v1的开/合孔205上方以与开/合孔205连通。这个间隔件555形成这样形状不会关闭前部中的开口531和541并朝向开口531和541延伸。这个间隔件555用以维持连通路径553的高度不受压缩。

在图21绘示,排气连接孔561和进气连接孔562分别形成在第一下鞋底板560的鞋跟部分的前部和后部。排气连接孔561设置成与排气止回阀v2的连通孔206b对齐,并且进气连接孔562设置成与进气止回阀v1的开/合孔205a对齐。

如图22所绘示,作出泵室p的开口571由足底拱形部分形成,朝向作为中间鞋底板的第二下鞋底板570的趾部。紧密安装有排气止回阀v2的矩形阀安装孔572形成在第二下鞋底板570的鞋跟部分的前部。紧密安装有进气止回阀v1的矩形阀安装孔573形成在鞋跟部分的后部。第二下鞋底板570的厚度等于相应止回阀v1和v2的厚度,并且设定为约2至4毫米。

在图23和图24绘示,共享路径581形成在外鞋底板580的后半部分的上表面。这个公共路径581形成为细长凹槽,具有前端到达第二下鞋底板570的开口571,并且具有后部穿过阀安装孔572和573下方。两个缓冲构件582接合到第二下鞋底板前半部的上表面。缓冲构件582设置成放置在开口571中并且具有板厚度大致等于第二下鞋底板570的板厚度。通过用第一下鞋底板560覆盖开口571的上表面侧,以及用外鞋底板580覆盖开口571的下表面侧,形成泵室p具有由开口571屏蔽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缓冲构件582用以协助压缩的泵室恢复原状。

下鞋底板560和570以及外鞋底板580由弹性材料如橡胶或软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通过黏合剂或类似物互相接合以作为鞋底板并形成鞋底32。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

根据以上实施例,间隔件555,第一下鞋底板560和第二下鞋底板570分开形成并互相接合,但也可以整体地模制。

图25和图26绘示整体配置。与上述相应组件具有类似功能的相同组件由相同的参考数字符号表示,并且省略其说明。

作为中间鞋底板的下鞋底板600具有凹槽形状的开口571,并且在其下表面形成排气阀安装孔572和进气阀安装孔573。排气连接孔561和进气连接孔562是形成在阀安装孔572和573的正上方。突起间隔件555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以突出下鞋底板600的上表面。外鞋底板580是放置在这个下鞋底板600的下表面,并且具有开口571的空间作为泵室p。这种由间隔件555,第一下鞋底板560和第二下鞋底板570构成的整体配置使构成鞋底的层状鞋底板的数目减少并且使结构简化。

以下根据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说明换气功能。

泵室p通过垂直分割开口571而配置,在行走期间穿着者的体重施加到泵室p而弯曲并压缩泵室p。压缩的空气流过共享路径581,压开排气止回阀v2的开/合孔205b的阀组件t,并且从连通孔206b流出去。接着压缩的空气通过排气通道l2,包括排气连接孔561,连接开口551a和开口531和541,并且从开口531朝向脚趾的下表面排出。

随后当鞋子从地面分离以释开泵室p的压缩时,泵室p返回到平板状形状。这增加泵室p的容积并在泵室p提供负压。因此,阀空间通过共享路径581和进气止回阀v1的连通孔206a变为负压。然后使阀组件t向下拉开,并且在鞋跟部分的干燥空气通过进气通道l1(包括进气连接孔562,连接开口551b以及开口532和542)而流入泵室p中。

通过泵室p的压缩伴随下一步行步骤,干燥的空气朝向鞋内部34中的脚趾的下表面排出。这进行鞋内部34的连续换气。脚趾之间的动作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动作,并且省略其说明。

根据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止回阀v1与v2设置成在鞋跟33上方的鞋跟位置中互相邻近,鞋跟33是鞋中最强的并且不太可能受到变形力的影响。这种配置抑制止回阀v1和v2受到损坏,并提高整个换气靴的耐用性。

排气止回阀v2可以放置在足弓部分中,例如,在图7绘示的突起间隔件38a与缓冲构件38c之间,在突起间隔件38a与缓冲构件38d之间,或者在排气通道l2的正下方。在本配置中,没有负载施加到排气止回阀v2,使排气止回阀v2不会损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止回阀v1和v2的第二实施例。

图27是俯视图,图28是以剖视图描绘作为进气止回阀v1使用的第二实施例,图29以剖视图描绘作为排气止回阀v2使用的第二实施例。

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并且包括:开口壳体301,形成薄的扁平盒状形状,其下表面敞开,并且其包括主表面部分f和周围侧面部分w;阀组件t;固定构件303,其通过黏合剂或类似物固定到开口壳体301上,并且其设置成将阀组件t的一个边缘压靠在开口壳体301的后面上,借此固定阀组件t。在开口壳体301的主表面部分f形成开/合孔305a或305b作为空气入口。这个开口壳301配置为本发明的支撑构件。

如图28所示,进气止回阀v1以开口壳体301的开口表面朝下,插入进气阀安装孔152中(绘示在图1)。这在开口壳体301内部形成阀空间。在进气止回阀v1中,开/合孔305a的外部与进气通道l1(绘示在图1)连通,并且阀空间的下部(开/合孔305a的内部)与泵室p连通。

如图29所示,排气止回阀v2以开口壳体301的开口表面朝上,插入排气阀安装孔157中。这在开口壳体301的内部形成阀空间。在排气止回阀v2中,开/合孔305b的外部与泵室p连通,并且阀空间的上部(开/合孔305b的内部)与排气通道l2连通。

根据本实施例,进气止回阀v1与排气止回阀v2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止回阀上下颠倒设置可用于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中的任一个。通过将阀组件t固定到开口壳体301上以构成整体,并且将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安装到鞋底板中形成的阀安装孔572和573,可以容易地配置换气装置。阀空间由开口壳体301的圆周上的侧表面部分w界定。开口壳体301的外部形状与阀安装孔572和573相配以使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能稳固地支持在阀安装孔572和573中。而且这还具有组件数量少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止回阀v1和v2的第三实施例。

图30是以剖视图描绘作为进气止回阀v1使用的第三实施例,图31是以剖视图描绘作为排气止回阀v2使用的第三实施例。

止回阀v1或v2由平板401,阀组件t以及窄板间隔件403和404所配置。在平板401的一侧边缘上,阀组件t通过黏合剂或类似物固定在平板401与间隔件403之间。间隔件404通过黏合剂或类似物固定在平板401的另一侧端上,以与阀组件t的另一边缘相对。阀空间形成在间隔件403和404的内侧以允许阀组件的操作。另外,作为空气入口的开/合孔205a和205b形成在平板401中。这个平板401配置为本发明的支撑构件。

如图30所绘示,当止回阀作为进气止回阀v1使用时,平板401以其背面(开/合孔205a的内部)朝下插入进气阀安装孔中,以便在下部形成阀空间。阀空间与泵室p连通,并且开/合孔205a与进气通道l1连通。

如图31所绘示,当止回阀作为排气止回阀v2使用时,平板以其背面(开/合孔205b的内部)朝上插入到排气阀安装孔中,以便在上部形成阀空间。阀空间与排气通道l2连通,并且开/合孔205b与泵室连通p。

通过将阀组件t固定到平板401上以构成整体,并且将进气止回阀v1和排气止回阀v2安装到鞋底板中形成的阀安装孔,可以容易地配置换气装置。这具有结构简单并且易于制造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