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压底贴合效果的制鞋压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3514发布日期:2018-10-02 18:0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鞋压底机,尤指一种提升压底贴合效果的制鞋压底机。



背景技术:

鞋子于制作过程中,会利用粘着剂令鞋底与鞋面粘结成一鞋子,或是令大底(业界俗称)粘结中底(业界俗称)形成一鞋底。而这些粘结过程中,为令二者的粘接得以较为紧密,会利用一种俗称制鞋压底机的机械,对该鞋面提供由上而下的压制力,同时对该鞋面及该鞋底的侧面提供侧向压制力,如此来让该鞋面与该鞋底得以形成紧密粘接。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466781“软质材料贴合结构装置”,该专利指出:“主要包括有动力组、贴合组与锁扣组所构成,该动力组可提供启闭贴合组以及对贴合组的内、外舱进行抽真空之用,而所述的贴合组,主要设有上盖与下壳,该上盖内具有挠性的上贴合片与上外舱,该下壳内则具有挠性的下贴合片与下外舱,且上、下贴合片之间则形成有内舱,继该上盖与下壳可通过一锁扣组来扣合,凭借的,该系通过以挠性材质所制成的上、下贴合片,在内舱达到一预定负压时能紧密地密合待贴合的两个软性物件上,使两个物件在预定时间内能够紧密的贴合,该加工过程不易破坏软性物件的表面,更不易造成变形,因此成品合格率高,具产业利用价值者。”

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人的实务经验,此种抽真空方式难以应用在制鞋压底机,其原因是鞋体制造过程中须通过外界施以较大力量,才得以有效令鞋面粘结鞋底、或是中底粘结大底,而上述专利并无法有效提供较大的压力对鞋体进行压着,使得整体贴合效果不佳,也因此,本实用新型者认为此种问题实有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压底贴合效果的制鞋压底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升压底贴合效果的制鞋压底机,其特征是包括:

一压合单元:该压合单元包括一顶部具有一开口的壳体,在该开口罩设一可挠曲的垫体,且该垫体具有一向内凹陷以供放置鞋体的凹陷部,沿该壳体内环壁设有一第一凸环;该壳体内设一推杆,该推杆一端穿过该凸环,该垫体、该壳体侧壁、该凸环及该推杆共同框围出一第一容室,该推杆另一端端面设有一盲孔,沿该推杆外环侧设有一唇环,该唇环、该凸环、该推杆以及该壳体侧壁共同框围出一第二容室,该唇环、该壳体侧壁以及该壳体底壁共同框围出一第三容室,且该第一容室、第二容室以及第三容室互不相通;该压合单元还包括一杆体,该杆体的一端固设于该壳体底壁,该杆体的另一端填设于该盲孔内,且该杆体轴向设有一与该盲孔相通的贯孔;该压合单元还包括一分别与该第二容室及该第三容室相通的第二供压单元、及一与该贯孔相通的第一供压单元,该第二供压单元可供对该第二容室或该第三容室提供压力,该第一供压单元可供对该贯孔提供压力;

一下压单元:设于该压合单元上方,该下压单元包括一压板及一动力连接该压板的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可供带动该压板往该凹陷部压着。

所述提升压底贴合效果的制鞋压底机,其中,还设有:

一与该第一容室相通的第三供压单元,该第三供压单元可供对该第一容室提供压力;

一与该第一容室相通的泄压单元,该泄压单元可供对该第一容室进行泄压。

所述提升压底贴合效果的制鞋压底机,其中:在该第一供压单元、该第二供压单元及该第三供压单元各设一压力控制单元,各压力控制单元可供分别控制各供压单元,以供各供压单元内的压力值满足一预设值之内

所述提升压底贴合效果的制鞋压底机,其中:沿该凹陷部底壁周缘设至一环沟,以供相对界定出一可供放置鞋体的平台。

所述提升压底贴合效果的制鞋压底机,其中:该凹陷部朝向鞋体的一侧设有一凸粒层。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该压板往该垫体进行压着,再配合该第二供压单元、及该第一供压单元分别对该贯孔、该第三容室输送油体,使得该推杆获得二股向上的推力往该第一容室推动,使得该垫体具有充足的推力,由下而上顶推该鞋体(如中底与大底结合而成的鞋底,或是鞋底与鞋面所结合而成的鞋子),以产生较佳的压着效果,进而提升整体的贴合效果,不仅如此,对于该鞋体的环侧,同样提供相当不错的压着效果,以令本实用新型得以改善现有制鞋压底机的压着力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合单元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合单元作动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合单元作动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合单元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合单元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凸粒层实施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合单元各元件连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鞋体;1机台本体;11框口;2压合单元;20油箱;21壳体;211凸环;22垫体;221环沟;222平台;223凸粒层;224凹陷部;23推杆;231盲孔;232唇环;24第一容室;25第二容室;26第三容室;27杆体;271贯孔;28第二供压单元;281第二压力感测器;282第二压力控制器;29第一供压单元;291第一压力感测器;292第一压力控制器;29A第三供压单元;29B第三压力感测器;29C泄压单元;29D第三压力控制器;3下压单元;31压板;32动力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凭借图式的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与实施例,俾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提升压底贴合效果的制鞋压底机,本实用新型主要系通过压力来推动各元件作动,该压力可为油压或液压,以下说明书系以油压作为主要实施例,包括:

一机台本体1:

请参阅图1配合图4或图7所示,该机台本体1具有一空间且于前侧开设一框口11,操作者可供将一鞋体A由该框口11置入后述的压合单元2内进行压底。其中,本说明书所指的鞋体A可为鞋子的局部或整体构造,例如图4所示,为业界俗称之中底与大底结合而成,也可如同图7所示,为鞋底与鞋面的结合。

一压合单元2:

请参阅图3配合图4、及图6所示,该压合单元2包括一顶部具有一开口的壳体21,在该开口罩设一可挠曲的垫体22,且该垫体具有一向内凹陷以供放置鞋体的凹陷部224,沿该壳体21内环壁设有一第一凸环211。值得一提的是,该垫体22较佳系实施为:沿该凹陷部224底壁周缘设至一环沟221,以供相对界定出一可供放置鞋体A的平台222,爰此,当该垫体22受油体推挤而挤压该鞋体A时,得以对该鞋体A的环侧提供较佳压着、贴合效果。

此外,请再配合参阅图6、图8所示,为对该鞋体A的底面具有较佳的压着效果,在该凹陷部224朝向鞋体A的一侧设有一凸粒层223,利用凸粒对鞋体A底面的止滑沟槽提供压力,可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压着效果。而该凸粒层223的实施态样可以如同图6所示,是将复数凸粒布设于该平台222顶面,在压着过程中会因为该垫体22产生形变,使得各凸粒会随之移动,而更能深入至各止滑沟槽内对该鞋体A进行压着;又或者该凸粒层223的实施态样可以是如同图8所示,将各凸粒装入于袋体中再铺设于该垫体22朝向该鞋体的一侧。举凡令该垫体22具有复数凸粒以供对该鞋体A进行压著者,均为本说明书所指的凸粒层223。且,该凸粒层223内的各凸粒较佳系软韧材质所制,以避免压着过程中对鞋体A造成负面影响。

该壳体21内设一推杆23,该推杆23一端穿过该凸环211,该垫体22、该壳体21侧壁、该凸环211、及该推杆23共同框围出一第一容室24,且该第一容室24填设油体,请再配合图4所示,该推杆23可朝向该第一容室24进行往返移动,以推挤该第一容室24内的油体,进而通过该垫体22可挠曲的特性,令该垫体22随鞋体A的轮廓变形而压着该鞋体A环侧、及底面。

该推杆23另一端端面设有一盲孔231,沿该推杆23外环侧设有一唇环232,该唇环232、该凸环211、该推杆23、该壳体21侧壁共同框围出一第二容室25,该唇环232、该壳体21侧壁、该壳体21底壁共同框围出一第三容室26。

该压合单元2还包括一一端固设于该壳体21底壁的杆体27,该杆体27的另一端填设于该盲孔231内,且该杆体27轴向设有一与该盲孔231相通的贯孔271。

请再配合参阅图9所示,该压合单元2更包括一分别与该第二容室25及该第三容室26相通的第二供压单元28、及一与该贯孔271相通的第一供压单元29,该第一供压单元29可供将油体输送至该贯孔271内,同样系以增加该贯孔271内压力为主要目的,该第二供压单元28可供将油体输送至该第三容室26驱迫该推杆23,令该推杆23对该第一容室24内部的油体增压,进而驱动该垫体22具有较大施力以压着该鞋体A。

一下压单元3:

请参阅图1配合图2所示,该下压单元3设于该压合单元2上方,该下压单元3包括一压板31、及一动力连接该压板31的动力单元32,该动力单元32可供带动该压板31往该平台222压着。

请参阅图6配合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于压着鞋体A时,系通过该第一供压单元29将油体往该贯孔271内输送,同一时间,该第二供压单元28也会将该油体往该第三容室26输送,以产生二股向上推动的推力,令该油体更有效率的推动该推杆23向上移动,以挤压该第一容室24内的油体,进而驱动该垫体22具有较大施力以压着该鞋体A。接着,该第一供压单元29会停止作动,此时,该第二供压单元28会将油体改往该第二容室25输送,通过推动该唇环232而带动该推杆27向下移动,以完成对鞋体A进行一次压着的程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第一供压单元29与该第二供压单元28的作动起始时间较佳具有一时间差,而该时间差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一般而言较佳实施例为:该第一供压单元29优先于该第二供压单元28进行作动,因此,当该第一供压单元29先开始作动时,该推杆23仅受到一股向上推力,令该压合单元2先对该鞋体A进行定位,之后,该第二供压单元28再开始作动,过程中该第一供压单元29保持作动状态,以令该推杆23获得二鼓向上推力以对该鞋体A进行压合。而此时间差的优点有二:1当该鞋体A的定位效果不佳时,可即时令本实用新型停止动作,以避免该鞋体A损坏。2该鞋体A先进行定位再压合,可提升整体的压合效果。

爰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的构造,可产生二股向上推力,使得该垫体22产生较大的推力由下往上顶推该鞋体A,以提供较佳的压着贴合力,同时,该垫体22对于该鞋体A的环侧,也同样提供相当不错的压着贴合效果,爰此,本实用新型可解决背景技术所述不足之处。

又,为配合该鞋体A大小,以提供相对应最佳压合效果,需对该凹陷部224的大小进行调整,为此,请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实施为:更设一与该第一容室24相通的第三供压单元29A,该第三供压单元29A可供将油体输送至该第一容室24内,以增加该第一容室24内的压力;一与该第一容室24相通的泄压单元29C,该泄压单元29C可供将该第一容室24内的油体排出,以降低该第一容室24内的压力。爰此,当该鞋体A的尺寸较小时,可通过该第三供压单元29A对该第一容室24进行填充油体,当该第一容室24内部压力上升后会挤压该凹陷部224,使该凹陷部224缩小后匹配该鞋体A的尺寸;同理,当该鞋体A的尺寸较大时,则通过该泄压单元29C进行泄油,因该第一容室24内压力减少后该凹陷部224的空间变大,使该凹陷部224可匹配大尺寸的鞋体A。如图9所示,该第一供压单元29、该第二供压单元28、及该第三供压单元29A较佳实施例系共用一油箱20。

又,为避免各供压单元28、29、29A提供过大压力,而造成该压合单元2不良的影响,请参阅图6配合图1所示,该压合单元2可以实施为:分别于该第一供压单元29、该第二供压单元28、及该第三供压单元29A各设一压力控制单元,各压力控制单元可供分别以自动或手动,控制各供压单元的输出压力,以下系介绍调压方式。于该第一供压单元29设有一第一压力感测器291及一第一压力控制器292、于该第二供压单元28设有一第二压力感测器281及一第二压力控制器282,于第三供压单元29A可供设有一第三压力感测器29B及一第三压力控制器29D,各感测器281、291、29B可供分别侦测各供压单元28、29、29A的输出压力,并以仪表呈现侦测结果,一旦压力超过预设值,操作人员可以手动方式操作各压力控制单元282、292、29D,以进行压力的调控。

此外,本说明书的图式系呈现二组压合单元2、二组下压单元3,本说明书仅取其中之一进行说明,具体实施时的数量不限于上述,也可为三以上。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