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1652发布日期:2020-01-14 23:1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行李箱,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登机的智能电动行李箱。



背景技术:

登机箱是专门用于登机者随身携带并可携带至飞机乘客舱的行李箱。根据航空运输的登机规定,登机箱的三边(长、宽、高)尺寸之和通常不超过115cm。登机者通常将20~22寸的行李箱作为登机箱使用,该用于登机的行李箱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36~42cm、22~26cm、50~56cm,此三边尺寸为行李箱的轮廓尺寸,即三边的最大尺寸(包含轮子的尺寸)。实践中,即使行李箱的三边之和略大于115cm,也不会影响登机者将行李箱携带至飞机乘客舱。若登机者携带的行李箱的三边尺寸之和超过125cm时,则需要通过飞机的货物舱进行托运。

电动行李箱包括箱体、动力轮、电池、用以驱动动力轮转动的电机、与电机信号连接的电机控制装置以及与电机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的操控器。使用者骑坐于箱体上,通过操作操控器可以轻松的移动电动行李箱,以节省体力。其中,动力轮的数量为两个,通过两个动力轮的转速差可实现电动行李箱的转向。

生产厂家将电动行李箱的驱动结构应用于登机行李箱并组装为电动登机箱时,需要考虑到两个动力轮的安装结构,以及三边尺寸之和不超过125cm的要求。其中:若两个动力轮的轮距过窄,登机者骑坐于该登机电动行李箱转向时,容易导致重力过于集中并偏向其中一侧的动力轮,使得另一侧的动力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过小,进而另一侧的动力轮容易发生溜滑的现象,影响电动登机箱的转向,严重时使得电动登机箱失去横向稳定性,发生向左或向右的侧倾现象;若两个动力轮的轮距过宽,虽然增加了电动登机箱的横向稳定性,但是容易导致转向半径增加,降低转向灵活性,同时势必会减少箱体长度和/或箱体高度;箱体长度过短则会降低箱体的纵向稳定性,导致箱体向前或向后倾倒;箱体高度过矮则会影响双腿的弯曲舒适度。另外,箱体高度过高则会增加重心的高度,降低电动行李箱的运行稳定性。

因此,生产厂家在研发过程中,对于电动登机箱的两个动力轮安装结构还有待改善,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携带登机且具有较好转向性能的智能电动行李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动行李箱,该智能电动行李箱的长度l+宽度w+高度h≤1250mm,所述智能电动行李箱包括可供用户骑坐的箱体、安装在箱体上的两个动力轮以及用以分别控制两个动力轮转动的控制系统;所述两个动力轮左右并列设置于箱体上,该两个动力轮的轮距b为175~245mm。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适用于登机的智能电动行李箱安装有两个动力轮,登机者可以骑行于该智能电动行李箱。两个动力轮的轮距b为175~245mm,智能电动行李箱转向时,登机者的重力可以均匀分布于两个动力轮,避免任一动力轮与地面发生打滑现象,有利于智能电动行李箱转向,亦增加了智能电动行李箱的横向稳定性;同时,该智能电动行李箱能够满足三边尺寸之和不超过125cm的要求,登机者可以将智能电动行李箱携带至飞机的乘客舱,方便于随身携带。

优选的,所述智能电动行李箱的长度l+宽度w+高度h≤1150mm,所述两个动力轮的轮距b为175~225mm。

优选的,每一所述动力轮的宽度d为50~60mm。

优选的,所述两个动力轮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d小于或等于箱体的宽度w’。

优选的,所述两个动力轮安装在箱体的后侧;智能电动行李箱还包括安装在箱体前侧的万向轮,万向轮从动于所述动力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外壁凹设有供用户脚踩的脚踏部。

优选的,所述脚踏部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

优选的,智能电动行李箱还包括安装在箱体上的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所述箱体的外壁凹设有安装左脚踏板的左凹槽以及安装右脚踏板的右凹槽。

优选的,所述左凹槽凹设于箱体左侧壁与箱体前侧壁的边缘结合部,所述右凹槽凹设于箱体右侧壁与箱体前侧壁的边缘结合部;每一所述脚踏板均包括供用户脚踩的踩踏部和连接箱体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箱体;所述踩踏部跟随连接部围绕转轴转动,并可转动至凹槽外侧或转动至凹槽内侧。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信息处理器,所述控制器被用户握持于手中;所述控制器有线或无线信号连接于信息处理器,所述信息处理器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动力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前侧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后侧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3中e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前侧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后侧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脚踏板连接于箱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脚踏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10a为实施例二中两脚踏板转动至箱体前侧的示意图;

图10b为实施例二中两脚踏板转动至箱体前侧并向侧边倾斜的示意图;

图10c为实施例二中两脚踏板分别转动至箱体左侧边和右侧边的示意图;

图10d为实施例二中两脚踏板转动至箱体内侧,并隐藏于凹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动行李箱,该智能电动行李箱的长度l+宽度w+高度h≤1250mm,并能够满足登机尺寸最大限度的要求。登机者不仅可以骑行于该智能电动行李箱,还可以将智能电动行李箱携带至飞机的乘客舱,方便于随身携带。

本实施例中,智能电动行李箱包括可供用户骑坐的箱体1、安装在箱体上的动力轮2、用以控制动力轮2转动的控制系统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于箱体1的电池。电池为充电电池或干电池。电池电连接于动力轮2、控制系统及箱体上其他电子设备并提供工作电力。可拆卸结构的电池方便于智能电动行李箱在登机安检时随时拆卸以顺利通过安检。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信息处理器。控制器信号连接于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器连接于动力轮2。动力轮2采用为轮毂电机车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动力轮2亦可以为减速电机连接车轮的结构。用户骑坐于箱体上通过手部操控控制器,将运行指令经信息处理器处理后转换成驱动动力轮转动的电信号。用户骑行于该智能电动行李箱,可以节省体力,亦提高了用户体验。

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外壁凹设有供用户脚踩的脚踏部4。通过脚踏部4支撑用户的脚部,提高了用户骑行时的舒适性。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该脚踏部4通过模具在制作箱体1时一次模塑浇铸成型,使得脚踏部4与箱体1结构融为一体,无拼接,提高了箱体1结构的牢固性。具体的,该脚踏部4呈自外壁端面向内凹设的凹槽结构。脚踏部4趋近于箱体底端,以提供腿部舒适的摆放姿态。脚踏部4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脚踏部4(左侧脚踏部)设置于箱体1的左侧壁和前侧壁的边缘结合部,另一个脚踏部4(右侧脚踏部)设置于箱体1的右侧壁和前侧壁的边缘结合部。脚踏部4具有供用户脚踩的脚踏支撑面41,方便于用户踩踏。该脚踏支撑面41自后方向前下方倾斜延伸,以满足人体坐立时,适应脚部的自然摆放姿态。脚踏支撑面41上凸设有防滑纹(图中未示出),增加用户脚部与脚踏部4之间的摩擦力。用户坐骑于箱体1时,两脚相应的放置于左侧脚踏部和右侧脚踏部。左侧脚踏部和右侧脚踏部呈相对称的弧形凹槽结构。该弧形凹槽的槽体结构相当于支撑箱体1的肋板构件,该肋板构件结合于箱体1的边缘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箱体1的结构牢固性。每一脚踏部4至少支撑用户的部分脚部,例如:脚前部、脚中部或脚后跟,使得脚踏部4满足支撑用户脚部的同时,亦能够相对增加箱体1的储藏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以增加凹槽的尺寸,以增加脚踏部4与脚部的接触面积。

另一实施例中,脚踏部的数量为一个,该脚踏部设置于箱体的前侧壁。该脚踏部呈自箱体前侧壁向内凹设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左右贯穿于箱体。当然,该凹槽结构亦可以凹设于前侧壁的部分端面。用户坐骑于箱体时,两脚均放置于该脚踏部。

另一实施例中,脚踏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脚踏部分别设置于箱体前侧壁的左侧和右侧。每一脚踏部呈自箱体前侧壁向内凹设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凹设于前侧壁的部分端面。两个凹槽结构左右并列设置。用户坐骑于箱体时,两脚相应的放置于两个脚踏部。

另一实施例中,脚踏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脚踏部分别设置于箱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两个脚踏部分别为左侧脚踏部和右侧脚踏部。左侧脚踏部呈自箱体左侧壁向内凹设的凹槽结构,右侧脚踏部呈自箱体右侧壁向内凹设的凹槽结构,两个凹槽结构相对称设置。用户跨骑于箱体时,两脚相应的放置于左侧脚踏部和右侧脚踏部。

参阅图1、图2及图4,本实施例中,动力轮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动力轮2均安装在箱体1的后侧且左右并列设置于箱体上。左侧动力轮和右侧动力轮位于同一轴线。智能电动行李箱还包括安装在箱体前侧的万向轮3,万向轮3从动于动力轮2转动。万向轮3的数量可以一个或者两个。智能电动行李箱通过两个动力轮2的转速差实现转向。另外,将动力轮2安装在箱体后侧,万向轮3安装在箱体前侧,在智能电动行李箱移动时不会发生箱体摆动现象,增加智能电动行李箱运行时的方向稳定性。

参阅图2及图4,本实施例中,每一动力轮2的宽度d为50~60mm。当然,动力轮2的宽度亦可以根据智能电动行李箱的设计需要采用为20mm、30mm、40mm、70mm等。两个动力轮的轮距b为175~245mm。此轮距b根据登机行李箱的三边尺寸而设计,避免了轮距过窄或轮距过宽带来的缺陷问题。登机者骑坐于智能电动行李箱转向时,登机者的重力可以均匀分布于两个动力轮2,避免任一动力轮2与地面发生打滑现象,有利于智能电动行李箱转向,具有较好的转向性能,亦增加了智能电动行李箱的横向稳定性。该用于登机的智能电动行李箱的三边尺寸增加时,轮距b亦会相应增加;同理,三边尺寸减小时,轮距b亦会相应减小。反之,轮距b变化时,智能电动行李箱的三边尺寸亦会发生相应变化。当然,组装智能电动行李箱时,亦可以根据不同的轮距选用不同宽度的动力轮,以最大限度的增加轮距。

两个动力轮2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d=轮距b+。智能电动行李箱的长度l+宽度w+高度h≤1250mm。智能电动行李箱的长度l为智能电动行李箱前后方向的最大长度。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宽度w为智能电动行李箱左右方向的最大宽度。其中: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宽度w取决于两个动力轮2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d和箱体1的宽度w’的两者之一。当两个动力轮2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d小于或等于箱体1的宽度w’时,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宽度w为箱体1的宽度w’;当两个动力轮2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d大于箱体1的宽度w’时,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宽度w为两个动力轮2的两端面之间的距离d。智能电动行李箱的高度h为智能电动行李箱上下方向的最大高度(包括动力轮2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适用于登机的智能电动行李箱能够满足登机尺寸最大限度的要求。当两个动力轮2的轮距b发生变化时,智能电动行李箱的长度l、宽度w及高度h亦会相应发生变化,如下表所示。表中数值的单位为毫米(mm)。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附表中列举了轮距b采用为175mm、185mm、195mm、205mm、215mm、225mm、235mm、245mm时,智能电动行李箱相应的长度l、宽度w、高度h的尺寸参考数值,并非对智能电动行李箱三边尺寸的限制。上述各个轮距b的数值为175~245mm中具有代表性质的轮距数值,当轮距b采用为178mm、183mm、198mm、207mm、238mm等数值时,智能电动行李箱的长度l、宽度w及高度h亦会相应发生变化。同时,克服了智能电动行李箱的长度过长、高度过高或高度过矮的问题;增加智能电动行李箱的相应宽度时亦避免了轮距过窄或轮距过宽带来的缺陷问题。

另外,本发明考虑到国际上不同航空公司的运输规定有所不同,以及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规定,为进一步满足智能电动行李箱的登机尺寸规定,智能电动行李箱的长度l+宽度w+高度h≤1150mm,两个动力轮的轮距b为175~225mm,以在乘坐不同航空公司的飞机时应对不同的运输规定,并满足登机要求,提高登机者的使用智能电动行李箱的体验。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被用户握持于手中。控制器有线信号连接于信息处理器。控制器上设有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加速及减速的控制按钮。用户骑坐于箱体1时,通过手部操控控制器实现智能电动行李箱的运行。当然用户亦可以不骑坐于箱体1,通过手握控制器操控智能电动行李箱运行的同时,伴随智能电动行李箱一起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器亦可以安装在箱体1顶壁上,方便于用户骑坐于箱体1时通过手部操控,实现智能电动行李箱的运行。或者,箱体1上安装有转向把手,转向把手上下贯穿箱体,转向把手的底端连接转向轮,转向把手的上端安装控制器,该控制器上设有前进、后退、加速及减速的控制按钮,用户转动转向把手实现智能电动行李箱的转向。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亦可以为遥控器、手机或平板电脑。其中,遥控器通过红外信号无线连接于信息处理器;手机或平板电脑通过蓝牙无线连接于信息处理器。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控制方式控制智能电动行李箱运行,可以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加娱乐性。手机或平板电脑安装有控制软件,亦可以显示智能电动行李箱的各项运行参数。

参阅图1、图3及图5,本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相对配合的左盖体11和右盖体12。左盖体11设有环形的左箍体13,右盖体12设有环形的右箍体14。通过左箍体13和右箍体14的相互配合,方便于箱体组装左盖体11和右盖体12。右箍体14环设有卡槽16,左箍体13环设有卡持于卡槽16中的限位块15。左盖体11和右盖体12相互盖合时,左箍体13可卡接于右箍体14,通过卡槽16和限位块15的相互卡合,可以进一步的增加箱体1的结构牢固性,增强箱体1的抗压性能和负载性能。优选的,左箍体13和右箍体14采用为铝合金。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塑性好,耐腐蚀性等优点。

实施例二

参阅图6及图7,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供用户脚踩的凹槽结构部安装有脚踏板。

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左侧部安装有左脚踏板,箱体1的右侧部安装有右脚踏板。每一脚踏板4均包括供用户脚踩的踩踏部41和连接箱体的连接部42。踩踏部41上凸设有防滑纹(图中未示出),增加用户脚部与踩踏部41之间的摩擦力。连接部42套接于一转轴43的外周,并通过转轴43可转动地连接于箱体1。该转轴43垂直于箱体1的底端面。脚踏板4的踩踏部41跟随连接部42围绕转轴43水平转动。其中,左脚踏板位于箱体1的左侧壁与前侧壁的边缘拐角处,左脚踏板可转动至箱体前侧和箱体左侧。右脚踏板位于箱体1的右侧壁与前侧壁的边缘拐角处,右脚踏板可转动至箱体前侧和箱体右侧。

本实施例中,箱体左侧壁与箱体前侧壁的边缘结合部凹设有左凹槽,左凹槽可以容纳左脚踏板。左脚踏板安装于左凹槽内,且左脚踏板围绕转轴43转动时,可转动至左凹槽外侧或转动至左凹槽内侧。箱体右侧壁与箱体前侧壁的边缘结合部凹设有右凹槽,右凹槽可以容纳右脚踏板。右脚踏板安装于右凹槽内,且右脚踏板围绕转轴43转动时,可转动至右凹槽外侧或转动至右凹槽内侧。两个脚踏板4趋近于箱体底端,以提供腿部舒适的摆放姿态。智能电动行李箱运行时,将左脚踏板突出于左凹槽外,以及右脚踏板突出于右凹槽外,用户踩踏于两个脚踏板4,方便于脚部摆放;智能电动行李箱停止运行时,将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相应的隐藏于左凹槽内和右凹槽内,方便于用户将智能电动行李箱进行储藏,且不会额外增加储藏空间,有利于收纳。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左凹槽和右凹槽亦可以相互贯通为一整体结构的凹槽,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均安装在该整体结构的凹槽内。该整体结构的凹槽贯穿箱体,通过模具分别制作箱体1的左盖体和右盖体时一次模塑浇铸成型,该凹槽结构能作为箱体的加强结构件,进一步提高箱体的结构牢固性。

参阅图8及图9,本实施例中,每一凹槽5的底壁设有多个限位槽。脚踏板4上设有可分别定位于多个限位槽的限位块44。限位块44设置于脚踏板4相对凹槽底壁的端面上。安装脚踏板4的转轴43套接有压缩弹簧45,压缩弹簧45位于脚踏板4的上侧。用户提动脚踏板4向上施力使得压缩弹簧45收缩,并使得限位块44脱离于当前限位槽,脚踏板4转动至其他限位槽的位置时,用户停止施力,脚踏板4通过压缩弹簧45的伸展力并限位于其他相应的限位槽。

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每一凹槽5的底壁设有第一限位槽51、第二限位槽52、第三限位槽53和第四限位槽54。如图10a所示,限位块44定位于第一限位槽51时,脚踏板4的踩踏部41限位于箱体的前侧,方便于用户将双脚摆放于箱体前侧;如图10b所示,限位块44定位于第二限位槽52时,脚踏板4的踩踏部41限位于箱体的前侧并向侧边倾斜,方便于用户将双脚摆放于箱体前侧并向侧边倾斜;如图10c所示,限位块44定位于第三限位槽53时,脚踏板4的踩踏部41限位于箱体的侧边,方便于用户将双脚分别摆放于箱体的两侧;如图10d所示,限位块44定位于第四限位槽54时,脚踏板4的踩踏部41隐藏于凹槽5内并限位于箱体内侧,方便于用户将智能电动行李箱进行储藏,且不会额外增加储藏空间。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两个第四限位槽54,使得脚踏板4隐藏于凹槽5内时具有两个限位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脚踏板4隐藏于凹槽5内时,为方便用户将脚踏板4转动至凹槽5外侧,脚踏板4的连接部42上设有转动把柄46,该转动把柄46相对踩踏部41位于转轴43的另一侧,转动把柄46有利于用户转动脚踏板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