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3527发布日期:2020-12-11 19:1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表带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带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表带与表盘可拆卸连接,例如表带与表盘通过弹性针等卡接件进行连接,从而当表带受到损坏而需要维修与更换时,用户能够将表带拆离于表盘。然而,用于连接表带与表盘的弹性针等卡接件拆装难度较大,使得表带与表盘的拆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披露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解决可穿戴设备中的表带与表盘拆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表盘,开设有安装槽以及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插接孔,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开设有卡接槽;

表带,包括主体部以及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弹性体以及设于所述弹性体外表面的卡接块,所述卡接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以及

插接组件,能够活动穿设于所述插接孔和所述安装槽,以使所述插接组件通过所述弹性体带动所述卡接块进入所述卡接槽,并使得所述弹性体积蓄弹性力;所述弹性体释放弹性力时能够带动所述卡接块退出所述卡接槽。

相关技术中,在拆装表带与表盘时,用户需要用指甲拨动拨片,以带动弹性针等卡接件运动,用户在拆装过程中伴随有手指疼痛感,指甲容易受到损坏,操作过程比较繁琐,用户体验感较差。在本申请的可穿戴设备中,由于插接组件能够活动穿设于插接孔和安装槽,使得插接组件能够通过弹性体带动卡接块进入卡接槽并积蓄弹性力,弹性体释放弹性力时能够带动卡接块退出卡接槽,从而用户能够通过手指或工具直接作用于插接组件以实现插接组件的横向滑动,来达到卡接块进出卡接槽以完成表带与表盘的拆装的目的。如此,不会对指甲产生损坏,能够提升表带与表盘的拆装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开设有避让槽,所述插接组件能够活动穿设于所述避让槽,以使所述插接组件带动所述弹性体撑开和收拢;当所述弹性体撑开时,所述卡接块进入所述卡接槽,当所述弹性体收拢时,所述卡接块退出所述卡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的槽壁设置有凸起,所述插接组件包括插杆以及套设于所述插杆的抵接件,所述插杆能够活动穿设于所述避让槽,并使得所述抵接件可移动地与所述凸起相抵接和相脱离;当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凸起相抵接时,所述抵接件撑开所述弹性体以使得所述卡接块进入所述卡接槽,当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凸起脱离时,所述弹性体收拢并带动所述卡接块退出所述卡接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包括抵接面以及连接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避让槽的槽壁的过渡面,所述抵接面平行于所述插杆的移动方向,所述过渡面与所述插杆的移动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抵接件与所述凸起抵接的过程中,所述抵接件能够由所述过渡面运动至所述抵接面,且所述抵接件能够由所述抵接面运动至所述过渡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包括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插杆能够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皆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安装槽顺次连通,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值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值;所述插接组件包括与所述插杆相对两端连接的第一杆帽和第二杆帽,所述第一杆帽和所述第二杆帽活动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杆帽和所述第二杆帽皆能够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交界面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帽与所述插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杆帽与所述插杆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杆帽与所述插杆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杆帽与所述插杆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内嵌设有弹片,所述弹性体能够依靠所述弹片的弹性力而撑开和收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的材料包括皮革、橡胶、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披露了一种表带,以解决可穿戴设备中的表带与表盘的拆装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表带,包括:

主体部;以及

卡接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弹性体以及设于所述弹性体外表面的卡接块,所述弹性体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表带的宽度方向,所述避让槽的槽壁设置有凸起。

上述表带可以用于与可穿戴设备中的表盘实现的可拆卸连接,包括上述表带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提升表带与表盘的拆装效率,改善用户体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包括抵接面以及连接所述抵接面与所述避让槽的槽壁的过渡面,所述抵接面平行于所述表带的宽度方向,所述过渡面与所述表带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内嵌设有弹片,所述弹性体能够依靠所述弹片的弹性力而撑开和收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可穿戴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另一视角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可穿戴设备的右视图;

图5为沿图4中剖面线ⅱ-ⅱ的表盘与表带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中,卡接块进入卡接槽时沿图1中剖面线ⅲ-ⅲ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中,卡接块退出卡接槽时沿图1中剖面线ⅲ-ⅲ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以手表(包括智能手表和机械手表)为例对可穿戴设备10进行说明,所述可穿戴设备10包括表盘100、表带200以及连接表盘100和表带200的插接组件300。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10也可以为智能手环、智能臂环等可穿戴设备10,在此不作限定。

图1作为一实施例示意了表盘100的一侧通过插接组件300与表带200可拆卸连接的表现形式,当然,表盘100的另一相对侧也可以通过插接组件300与另一根表带200可拆卸连接,在两根表带200的共同配合作用下实现用户对手表等可穿戴设备10的佩戴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表盘100开设有安装槽110以及与安装槽110连通的插接孔120,安装槽110可以开设于表盘100的侧周面100a,插接组件300能够穿设插接孔120和安装槽110。在一实施例中,插接孔120包括沿表带2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孔121和第二插接孔122,插接组件300顺次穿设第一插接孔121、安装槽110和第二插接孔122。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10的槽壁开设有卡接槽111。在一实施例中,卡接槽111环绕安装槽110的槽壁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表带200包括主体部210以及与主体部210的端部连接的卡接部220,主体部210能够弯折以供用户将主体部210佩戴于手腕,卡接部220安装于安装槽110内,并能够在插接组件300的作用下固定于安装槽110内,从而实现表带200与表盘100的可拆卸装配。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卡接部220包括弹性体221以及卡接块222,弹性体221与主体部210的端部连接,弹性体221可与主体部210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弹性体221与主体部210的材料可以为皮革、橡胶、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卡接块222设于弹性体221的外表面221a,卡接块222可与弹性体221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插接组件300能够活动穿设于插接孔120和安装槽110,以使插接组件300通过弹性体221带动卡接块222进入卡接槽111,并使得弹性体221积蓄弹性力,此时卡接部220在插接组件300的作用下固定于安装槽110内。在插接组件300活动穿设于插接孔120和安装槽110的过程中,弹性体221能够释放弹性力,此时弹性体221带动卡接块222退出卡接槽111,卡接部220能够拆离于安装槽110。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4和图5,弹性体221开设有避让槽2211,避让槽22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插接组件300的移动方向。在一实施例中,插接组件300的移动方向平行于表带200的宽度方向。避让槽2211可以理解为u形槽。插接组件300能够活动穿设于避让槽2211,以使插接组件300带动弹性体221向外撑开和向内收拢。当弹性体221向外撑开时,弹性体221外表面221a的卡接块222能够进入卡接槽111,当弹性体221向内收拢时,弹性体221外表面221a的卡接块222能够退出卡接槽111。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体221内嵌设有弹片223,弹片223可以为金属片。在一实施例中,弹片223为u形结构。弹性体221能够依靠弹片223的弹性力而撑开和收拢,弹片223能够维持弹性体221的外形轮廓,增加弹性体221的弹性势能,以助于弹性体221更好地安装于安装槽110。当然,弹性体221内也可以不嵌设弹片223,例如当弹性体221的材质为皮革、橡胶、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时,弹性体221依然可以撑开和收拢。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3,避让槽2211的槽壁设置有凸起2212,插接组件300包括插杆310以及套设于插杆310的抵接件320,抵接件320可与插杆210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连接。如图6所示,插杆310能够活动穿设于避让槽2211,以通过抵接件320与凸起2212的抵接而撑开弹性体221,并使得卡接块222能够在弹性体221的带动下进入卡接槽111(参考图5)。如图7所示,抵接件320与凸起2212脱离时,弹性体221收拢并能够带动卡接块222退出卡接槽111(参考图5)。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和图7,凸起22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2212沿避让槽22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抵接件320的数量为多个且与凸起2212的数量相等,抵接件320沿插杆31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8所示,凸起2212包括抵接面2212a以及连接抵接面2212a与避让槽2211的槽壁之间的过渡面2212b,抵接面2212a平行于插杆310的移动方向(也即平行于避让槽2211的延伸方向),过渡面2212b与插杆310的移动方向倾斜设置(也即倾斜于避让槽2211的延伸方向)。在一实施例中,过渡面2212b与插杆310的移动方向的夹角φ为30°-60°。在一实施例中,过渡面2212b与插杆310移动方向的夹角φ为45°。在抵接件320与凸起2212抵接的过程中,过渡面2212b与插杆310移动方向的倾斜设置能够促进抵接件320由过渡面2212b运动至抵接面2212a,从而节省用户推拉插接组件300的驱动力,且抵接件320还能够由抵接面2212a运动至过渡面2212b。当抵接件320由过渡面2212b运动至抵接面2212a而与抵接面2212a抵接时,弹性体221受到抵接件320的抵接力而向外撑开,卡接块222进入卡接槽111。

在上述可穿戴设备10中,由于插接组件300能够活动穿设于插接孔120和安装槽110,使得插接组件300能够通过弹性体221带动卡接块222进入卡接槽111并积蓄弹性力,弹性体221释放弹性力时能够带动卡接块222退出卡接槽111,从而用户能够通过手指或工具直接作用于插接组件300以实现插接组件300的横向滑动,来达到卡接块222进出卡接槽111以完成表带200与表盘100的拆装的目的。如此,不会对指甲产生损坏,能够提升表带200与表盘100的拆装效率,改善用户体验。另外,当卡接槽111环绕安装槽110的槽壁设置时,弹性体221的外表面221a能够通过卡接块222与卡接槽111卡固配合,此时,卡接部220能够完全插入安装槽110内并可以避免卡接部220与安装槽110的槽壁之间的缝隙,优化了装配后的表带200与表盘100的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插杆310能够活动穿设于第一插接孔121和第二插接孔12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插接孔121和第二插接孔122皆包括第一通孔1201和第二通孔1202,第一通孔1201、第二通孔1202、安装槽110顺次连通,且第一通孔1201的尺寸值大于第二通孔1202的尺寸值。插接组件300包括与插杆310相对两端连接的第一杆帽330和第二杆帽340,第一杆帽330和第二杆帽340活动设于第一通孔1201,且第一杆帽330和第二杆帽340皆能够与第一通孔1201和第二通孔1202的交界面1203抵接。

在上述可穿戴设备10中,由于第一杆帽330和第二杆帽340活动设于第一通孔1201,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手指或工具推压第一杆帽330和第二杆帽340中的一者,使插杆310在避让槽2211内移动,从而插杆310上的抵接件320能够与避让槽2211的槽壁上的凸起2212抵接和脱离,实现弹性体221外表面221a的卡接块222能够进出卡接槽111的目的。由于第一通孔1201和第二通孔1202的交界面1203对第一杆帽330和第二杆帽340具有限位作用,从而可以避免插杆组件300在使用时从插接孔120和安装槽110内脱离。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抵接件320与凸起2212抵接而使得卡接块222在弹性体221的作用下进入卡接槽111时,第一杆帽330和第二杆帽340的外表面300a与表盘100的侧周面100a平齐,以维持表盘100形状的完整性,提升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杆帽330与插杆320一体成型,第二杆帽340与插杆320可拆卸连接。如此,当需要拆卸或更换插接组件300时,首先将第二杆帽340拆离于插杆320,然后再将一体成型的第一杆帽330和插杆320从第一插接孔121内抽出即可。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杆帽330和第二杆帽340也可以皆与插杆320可拆卸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