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拉链及其应用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3524发布日期:2020-12-11 19:1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发光拉链及其应用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拉链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具有导光性的光纤丝制作的发光拉链以及使用该拉链的应用品。



背景技术:

拉链是人们的生活中常见的产品,特别是在服装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为了满足人们对服装多样化的要求,发光拉链慢慢被应用到各种服装或其它用品上,例如通过在衣服上设置发光拉链,大大提高了服装在黑暗环境下的辨识度。但目前的发光拉链技术还是存在较多不足,传统的发光拉链是把条状的发光二极管通过粘合或扣合固定到拉链的编织带上,再通过连接在所述发光二极管上的电源以及控制开关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打开与关闭;但这种发光拉链的发光二极管安装简陋稳定性差,并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尺寸太大极不美观。后来人们对发光拉链进行了改进,在公告号为cn20228661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纤导光式拉链改良结构,使用光纤条材料编织成面状体形态的光纤构件,再把该面状体形态的所述光纤构件贴靠结合于织带表面,在织带端部设置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经所述光纤构件的光纤条传输从而产生一面状体形态的发光区域。这种发光拉链通过使用光纤构件替换所述发光二极管,虽然在减小了拉链的体积提高拉链的美观性,但这种改良导光式拉链的加工工序复杂,所述光纤构件的导光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面对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拉链的发光效果,简化拉链的加工制造工序,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光拉链,包括发光链带、布置在所述发光链带内侧的链牙以及用于扣合所述链牙的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链带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位于所述发光链带中央区域的至少部分经线是能够散光和导光的化学纤维;还包括结合基体,所述结合基体中设置有发光体,所述发光链带的尾端部结合到所述结合基体上,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前后对应地布置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导光隧道从而能够让所述发光体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导光隧道传导到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

其中,布置在所述发光链带内侧的链牙,一方面,是指所述链牙布置在所述发光链带的一个侧边区域上,另一方面,所述发光链带内侧为布置所述链牙的一侧,而与所述发光链带内侧相对的另外一侧为所述发光链带的外侧,链带的内侧和外侧之间的区域就是链带的中央区域,所述发光链带的外侧主要用于连接拉链应用品。

其中,能够散光和导光的化学纤维,是一种能够透光的化学纤维,光线从所述化学纤维的一端进入后能够在所述化学纤维中传导到另一端,同时在所述化学纤维中传导的部分光线也能够从所述化学纤维外表面散射出来,这使整条所述化学纤维形成发光的效果。

另外,所述发光链带中央区域,是指从合横截面方向看所述发光链带的内侧与外侧之间沿经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个区域,这样,至少所述发光链带中央区域的经线是能够散光和导光的化学纤维,这样能够保证在链带的内侧安装链牙以及在链带的外侧缝制织物掩盖后,所剩余的所述中央区域属于外露部分,能够散光和导光的化学纤维能够将光线扩散出来从而提高所述拉链的辨识度。

其中,所述发光链带的尾端部,是指所述发光链带在经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其中一端,所述发光链带的尾端用于与所述结合基体相结合,故所述发光链带的尾端是由所述结合基体的位置而定。

其中,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前后对应地布置,是指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是沿一个方向前后布置,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是所述发光链带的光导入端,而所述发光体具有光线投射端,为了让所述发光链带取得较好的发光效果,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的光线投射端相对布置,这样,所述发光体所发出的光线就能够从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进入到所述发光链带中。

其中,所述导光隧道,是指布置在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之间的通道空间,所述导光隧道用于让所述发光体所发出的光线传导到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为了让所述发光体所发出的光线尽量多地传导到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所述导光隧道是由不透光或半透光的材料所围成,例如形成在所述结合基体上的壳体、连接套管或胶带等;而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之间是保留有一定的距离,这样使得从所述发光体所发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地平行射到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有利于所述发光链带的发光区域亮度较为均匀。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第一方面,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前后对应地布置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导光隧道,使所述发光体所发出的光线能够尽量多的以基本平行方向射向所述发光链带尾端的端部,不但大大提高了所述发光链带的整体亮度,还使所述发光链带的发光亮度更为均匀,使所述发光拉链整体上发光效果更好、辨识度更高;第二方面,用于散光和导光的所述化学纤维是以编织的形式和纬线一起布置在所述发光链带上,这不但使所述发光链带能够直接与所述链牙相结合,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简化了所述拉链的加工工序,而且也让所述发光链带在能够保持一般编织布带的厚度与柔软性的基础上具有散光和发光的性能;第三方面,至少在所述发光链带的中央区域布置用于散光和导光的所述化学纤维,这样既不影响所述发光链带与所述链牙或其它拉链应用品的结合,也保证所述发光链带的发光部位布置在显而易见的位置。

为了能够让所述发光体能够发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发光拉链还包括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结合基体中并电信号连接所述发光体;或者是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结合基体之外而通过电线连接到所述结合基体并电信号连接所述发光体。其中,所述储能电池是所述发光体的能源供给来源,所述发光体与所述结合基体通过电信号连接后,所述储能电池能够给所述发光体提供能源从而让所述发光体发出光线,进而让所述发光链带发光;但所述储能电池的设置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当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结合基体时,所述结合基体内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少连接导线以及提高所述发光拉链的一体化效果;当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结合基体之外时,所述储能电池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发光体,这有利于所述储能电池的拆装以及更换。

为了使所述发光体的能源提供形式多样化以及提高所述储能电池的利用率,还包括有充电电路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电路中的usb插接口,所述储能电池电信号连接到所述充电电路。其中,所述usb插接口是能够连接外部电源的接口,这样,外部电源能够通过所述usb插接口以及充电电路向所述储能电池补充电能,或者外部电源在给所述储能电池充电的同时也能够向所述发光体供电并让所述发光体发出光线。

控制所述发光体发光的设置方式是多样的,其中就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发光拉链还包括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发光体通过电信号连接,通过操作所述控制开关的连通或断开从而实现控制所述发光体发光或关闭。这种设置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也便于使用者的控制,在需要使用时才连通开关控制所述发光体发光。

第二种设置方式为,还包括有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感知所述拉链外部信号并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所述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所述发光体发光。所述传感器可以是震动型传感器。这样通过所述控制器和震动传感器能够很好地实现所述控制器自动控制开关所述发光体;其次所述传感器还可以是光感、热感或声控型传感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纬线是普通的尼龙纤维丝或植物纤维丝,所述发光链带的内侧和外侧边缘通过纬线锁边。其中,所述尼龙纤维丝可以是透明的纤维丝,有利于让经向布置的所述光纤纤维所发出的光线向外透出;这样,所述发光链带在通过所述纬线锁边后,能够大大提高所述发光链带在纬线方向上的连接强度,让所述发光链带更好地实现连接所述链牙以及拉链应用品。

由于单层的所述发光链带的连接强度可能不能满足某些应用要求,故此在不影响所述发光链带发光效果的基础上希望尽可能地提高所述发光链带的连接强度,以下列举两种基本的加强处理方式:

第一种处理方式,所述发光链带是通过单层带折弯而成的双层结构,所述链牙布置在所述单层带的转弯区域。其中,所述发光链带是通过单层带折弯而成的双层结构,是指把单层的所述发光链带进行折弯后所形成的具有双层结构的所述发光链带,而且,为了保证所述发光链带能够达到较好的发光效果,所述发光链带沿所述发光链带的经向延伸方向折弯,这样,通过折弯处理后的所述发光链带不但不影响其发光效果,还能够大大增强所述发光链带的连接强度。

第二种处理方式,所述发光拉链还包括一层非发光的普通链带,所述普通链带叠合在所述发光链带的下方,所述链牙同时固定在两层链带的内侧边缘。其中所述普通链带本身虽然导光性能较差但却具有很好的连接强度,这样,所述发光链带叠合在所述普通链带上再与所述链牙结合,两层链带与所述链牙的连接强度更好,而且所述发光链带的发光效果也不受影响。

一种拉链应用品,包括缝接部位;所述发光拉链结合到所述缝接部位,所述链带的中央区域位于所述链牙与所述缝接部位之间。其中,所述缝接部位是设置在所述拉链应用品上的用于与所述发光拉链相结合的部位,在所述发光拉链的发光链带与所述缝接部位能够通过缝接方式结合在一起;通过所述发光拉链上的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发光拉链发光,从而使缝接有所述发光拉链的所述拉链应用品具有发光部位,大大提高所述拉链应用品的辨识度。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所述发光拉链以及应用所述发光拉链的拉链应用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所述发光拉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所述发光拉链的控制元件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所述发光拉链轴侧方向结构示意图,显示两层链带结构;

图4是所述发光链带的结构示意图,显示经线与纬线的交织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发光拉链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4所示,所述发光拉链包括发光链带1、链牙2以及用于扣合所述链牙2的拉头3;其中,所述链牙2布置在所述发光链带内侧13,而与所述发光链带内侧13相对的另外一侧为所述发光链带外侧14,所述发光链带外侧14则主要用于连接拉链应用品,通过拉动所述拉头3能够使布置于两条所述发光链带内侧13上的链牙2相互扣合或分离。其中,所述发光链带1是由经线11和纬线12交织而成,所述发光链带1呈扁平状,而相互交织的所述经线11与纬线12整体呈垂直布置;所述经线11和纬线12是人造纤维丝或天然纤维丝,其中所述经线11就包括具有良好散光和导光性能的化学纤维111以及其它非发光普通人造纤维丝,至少在位于所述发光链带1中央区域10的部分经线11是能够散光和导光的化学纤维111;而所述纬线12为普通的纤维丝,通过把能够散光和导光的所述化学纤维111作为经线布置在所述发光链带1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主要外露条形区域即所述中央区域10中,从当其被缝制到织物上后,该区域的所述化学纤维111所发的光线,能够很好地提高所述发光链带1的辨识度。

所述发光拉链还包括结合基体4,所述结合基体4中设置有发光体5,所述发光链带1的尾端部结合到所述结合基体4上,其中,所述发光链带1的尾端部是指所述发光链带1经向方向上两个端部中与所述结合基体4相连接的端部,所述发光链带1的尾端部形成平整的端面从而形成利于让光线导入的端面。所述发光链带1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5前后对应地布置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导光隧道40从而能够让所述发光体5所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导光隧道40传导到所述发光链带1尾端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体5是led灯,所述发光体5的一端为光线投射端51,另一端为发光体连接端52。其中,所述发光链带1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5前后布置,为了让所述发光链带1取得较好的发光效果,所述发光链带1的尾端部所形成的端面与所述发光体5的光线投射端51相对布置,这样,所述发光体5所发出的光线就能够直接射向所述化学纤维111的端部并通过所述化学纤维111的引导从而让所述发光链带1发光。同时,为了让所述发光体5发出的光能够尽量多地照射在所述发光链带1的端部,如图1所示,在所述发光链带1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5之间还设置有连接套管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套管6具包括内层不透明的内套管61以及套接于所述内套管61外部的外连接套62,所述内套管61用于套在所述发光体5以及发光链带1尾端部,同时所述内套管61内形成了连接所述发光体5与所述发光链带1尾端的端部的连接导光隧道40,所述发光体5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导光隧道40射向所述化学纤维111的端部,所述内套管61既具有一定的连接作用也大大减少光线的散失;而所述外连接套62在包裹住所述内套管61的同时还向两端延伸,并且通过缝接工艺与所述发光链带1的尾端部连接在一起,这样,通过所述连接套管6很好地把所述发光体5与所述发光链带1连接并保护起来。为了使得从所述发光体5所发出的光线能够尽可能均匀地射到所述发光链带1尾端的端部,所述发光链带1尾端的端部与所述发光体5的光线投射端51之间是预留有一定的距离,当把这个距离设定在3毫米~10毫米之间时,所述发光链带1整体能够达到较好的亮度,同时发光效果也较为均匀。

其中,所述发光链带内侧13用于设置所述链牙2,而所述发光链带外侧14用于连接拉链用品,所述发光链带1成为连接所述链牙2以及拉链用品的连接构件,这就要求所述发光链带1具有一定的连接强度,为此所述发光链带1的所述纬线12是普通的尼龙纤维丝或植物纤维丝,所述发光链带内侧13和所述发光链带外侧14的边缘通过纬线12锁边。经过锁边的所述发光链带1在纬线12的方向上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有利于连接所述链牙2以及拉链应用品。而为了不影响所述发光链带1上沿经向布置的能够导光的所述化学纤维111的发光效果,所述纬线12使用透明的纤维丝。

由于单层所述发光链带1的连接强度有限,需要在不影响所述发光链带1发光效果的基础上在某些实际应用中需要尽可能地提高所述发光链带1的连接强度,以下以两种基本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发光链带1是通过单层带折弯而成的双层结构,所述链牙2布置在所述单层带的转弯区域。通过折弯后的所述发光链带1由于连接层数增加使连接能力也成倍增加,而所述链牙2布置在转弯区域,一方面是为了让所述链牙同时连接两层链带从而增强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所述发光链带1的折弯区域处于所述发光链带内侧,其边缘较为平整与美观,适合作为外露的一边。另外,为了保证所述发光链带1能够达到较好的发光效果,所述发光链带1是沿所述发光链带1的经线11延伸方向折弯。

第二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发光拉链还包括一层非发光的普通链带1’,所述普通链带1’叠合在所述发光链带1的下方,所述链牙2同时固定在两层链带的内侧边缘。其中所述普通链带1’本身具有很好的连接强度,所述发光链带1叠合在所述普通链带上再与所述链牙2结合,不但加工简便,而且在提高链带连接强度的基础上所述发光链带1的发光效果也不受影响。

为了能够让所述发光体5能够发光,所述发光拉链还包括储能电池7,其中,所述储能电池7是所述发光体5的能源供给来源,所述发光体5与所述结合基体4通过电信号连接后,所述储能电池7能够给所述发光体5提供能源从而让所述发光体5发出光线。但所述储能电池7的设置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以下以两种具体的设置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一种设置方式,所述储能电池7设置在所述结合基体4中并电信号连接所述发光体5,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所述结合基体4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少连接导线从而减少所述结合基体4的体积。另一种设置方式,所述储能电池7设置在所述结合基体4之外而通过电线连接到所述结合基体4并电信号连接所述发光体5,同时,在所述连接电线上还设置有易于装拆的连接扣71,这有利于所述储能电池7的拆装以及更换。

为了使所述发光体5的能源提供形式多样化以及提高所述储能电池7的利用率,还包括有充电电路73以及设置在所述充电电路73中的usb插接口72,所述储能电池7电信号连接到所述充电电路73。其中,所述usb插接口72是能够连接外部电源的接口,这样,外部电源能够通过所述usb插接口72以及充电电路73向所述储能电池7补充电能,或者外部电源在给所述储能电池7充电的同时也能够向所述发光体5供电并让所述发光体5发光。

所述发光体5发光是可以控制的,以下以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发光体5与所述储能电池7的之间的连接线上串接有控制开关8,通过控制所述控制开关8的连通与断开从而实现控制所述发光体5的发光与关闭。这种控制方式通过使用者控制,控制方式较为灵活,例如在阴暗或需要提高辨识度的环境,可以人为地打开所述控制开关8从而让所述发光拉链发光。

第二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发光拉链中还包括有控制器41和震动传感器42,所述震动传感器42用于感知所述拉链的震动并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41,所述控制器41用于响应所述震动传感器42的反馈信号控制所述发光体5发光。通过所述控制器41和震动传感器42能够很好地实现在所述发光拉链震动时所述发光链带1自动发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还可以是光感、热感或声控型传感器。

如图1所示,是所述发光拉链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两条所述发光链带1的尾端部共同连接在一个所述结合基体4上,通过同一所述发光体5照射两条所述发光链带1,这适合用于闭尾拉链。而在实际使用时,当所述发光拉链为开尾拉链时,可以在两条所述发光链带1的尾端部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结合基体4,通过不同的发光体5照射其所对应的所述发光链带1。

一种拉链应用品,包括缝接部位(图中未示出);所述发光拉链结合到所述缝接部位,所述链带1的中央区域10位于所述链牙2与所述缝接部位之间。其中,所述缝接部位是设置在所述拉链应用品上的用于与所述发光拉链相结合的部位,所述发光拉链的发光链带1与所述缝接部位能够通过缝接方式结合在一起;通过所述发光拉链上的控制开关8或控制器7能够控制所述发光拉链发光,从而大大提高所述拉链应用品的辨识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