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带头和压板的配合结构、鞋带袢打孔对折方法和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273519发布日期:2020-12-11 19:09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拨带头和压板的配合结构、鞋带袢打孔对折方法和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鞋子制造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拨带头和压板的配合结构、鞋带袢打孔对折方法和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鞋子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其每年的销售量庞大,而鞋子的零部件也在跟着潮流的变化,而不断地改进与变化。具有捆绑鞋带设计的鞋子是最为常见的设计,其占鞋子市场的份额亦为最大,将捆绑鞋带系起来,需要在鞋帮上安装鞋带扣,用于捆绑鞋带的固定与穿设。传统的鞋带扣为金属材质,一方面金属为不可再生资源,且如今金属消费速度过快,如何减少金属的消费速度成为难题;另一方面,金属的购买与加工的成本高昂,不利于降低鞋子的生产成本。针对上述现状,鞋子上逐渐采用布料材质的鞋带袢来代替金属材质的鞋带扣。

制作鞋带袢时,需要先将布带对折,然后将对折的布带的开口端如图1所示缝合在鞋面1’上使之形成鞋带袢2’,鞋带袢2’的对折孔用于穿设鞋带3’。在传统的工艺中,鞋带袢2’的处理和加工工序较多,通常由人工把布带切好,然后由人工在打枣车上对折,最后再由人工在画好线的鞋面1’上按位置缝合,使布带最终形成鞋子上的鞋带袢2’。此传统工艺自动化程度低,合格率低,工人劳动强度高,且生产效率低,不利于降低鞋子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拨带头和压板的配合结构,通过所述拨带头和压板之间的结构配合,避免所述拨带头在将鞋带袢拨向鞋面一侧时,对所述压板造成干涉,使得结构上也更加紧凑、节省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鞋带袢打孔对折方法和加工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拨带头和压板的配合结构,包括拨带头和压板,其中

所述压板上开设有与鞋面上的鞋带袢相对应的袢区槽孔以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拨带头的避让槽孔,所述袢区槽孔与所述避让槽孔相邻且两者之间设有隔梁;

所述拨带头包括避让部以及设置于所述避让部上的拨带部,所述避让部具有呈上下贯穿结构的第一避让区以及呈水平开口结构的第二避让区;

所述拨带部可穿过所述避让槽孔到达所述压板下方,当所述拨带部在所述压板下方平移至所述袢区槽孔的下后方时,所述隔梁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区内,且所述袢区槽孔对准所述第二避让区。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部包括位于竖直平面上依次头尾相接的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第三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和第三连接体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和第三连接体共同围出所述第一避让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体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拨带部和第三连接体位于水平平面上且相连接,所述拨带部和第三连接体共同围出所述第二避让区。

一种鞋带袢打孔对折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拨带头和压板的配合结构中,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压板将送来的鞋面松开;

在鞋面上制作带孔并在带孔内插入对折的布带形成鞋带袢前,所述拨带头的拨带部穿过所述避让槽孔到达所述压板下方,然后平移至所述袢区槽孔的下后方,以使所述隔梁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区内,所述袢区槽孔对准所述第二避让区;

在鞋面上制作带孔并在带孔内插入对折的布带形成鞋带袢后,所述拨带头的拨带部从所述袢区槽孔的下后方平移至所述避让槽孔内以将鞋面上插入的鞋带袢往一侧拨倒,同时压住拨倒的鞋带袢,以保持鞋带袢的拨倒状态;

所述压板将鞋面重新压紧,同时也将往一侧拨倒的鞋带袢压住;

所述拨带头的拨带部穿过所述避让槽孔到达所述压板上方;

所述压板重新将鞋面压紧。

进一步地,在鞋面上制作带孔并在带孔内插入对折的布带形成鞋带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打孔刀从所述压板的袢区槽孔和所述拨带头的第二避让区穿过,以插入到鞋面与所述袢区槽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带孔;

顶针从与所述打孔刀相对的另一侧将布带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面上的鞋带袢。

进一步地,在鞋面上制作带孔并在带孔内插入对折的布带形成鞋带袢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打孔刀从所述压板的袢区槽孔和所述拨带头的第二避让区穿过前,压头依次从所述压板的袢区槽孔和所述拨带头的第二避让区穿过,以压紧鞋面的带孔外围。

进一步地,在鞋面上插入鞋带袢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顶针从与所述打孔刀相对的另一侧将布带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面上的鞋带袢后,所述压头依次从所述拨带头的第二避让区和所述压板的袢区槽孔穿过,以松开鞋面的带孔外围。

进一步地,在鞋面上插入鞋带袢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顶针将布带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面上的鞋带袢前,送带轮辊向所述顶针处输送预定长度的布带,以使布带被输送至鞋面下方,然后切刀将所述顶针和送带轮辊之间的布带切断。

一种鞋带袢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鞋面送料机将鞋面送至鞋带袢打孔对折机,所述鞋面送料机包括一压板,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包括一拨带头;

采用上述的鞋带袢打孔对折方法在鞋面上制作带孔并在带孔内插入对折的布带形成鞋带袢;

所述鞋面送料机将鞋面从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处送至缝纫机头处;

所述缝纫机头将鞋面和插入的鞋带袢缝合在一起,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在鞋面上加工完预定数量的鞋带袢。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配合结构通过所述拨带头和压板之间的结构配合,避免所述拨带头在将鞋带袢拨向鞋面一侧时,对所述压板造成干涉,使得结构上也更加紧凑、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鞋子上鞋带袢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鞋带袢加工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鞋面送料机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鞋带袢打孔对折机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鞋带袢打孔对折机的另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送带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针板、打孔刀和顶针之间的工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打孔装置和压料装置之间的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压板、打孔刀、压头和拨带头之间的工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拨带头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拨带头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拨带头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鞋带袢加工方法的步骤框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鞋带袢打孔对折方法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鞋带袢加工设备,包括:

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用于在鞋面4上制作带孔并将布带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带袢;

缝纫机头2,用于将鞋面4和插入的鞋带袢缝合在一起;

鞋面送料机3,用于带动鞋面4在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和缝纫机头2之间进行移动。

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鞋面4装入所述鞋面送料机3上,然后启动机器后,该鞋带袢加工设备开始工作,所述鞋面送料机3先带动鞋面4移动至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处,以供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在鞋面4上制作带孔并将布带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带袢,接着带动插入有鞋带袢的鞋面4移动至所述缝纫机头2处,以供所述缝纫机头2将鞋面4和插入的鞋带袢缝合在一起,如此往复直至在鞋面4上加工完预定数量的鞋带袢,最后该鞋带袢加工设备停止工作,操作人员取下鞋面4,以替换新的鞋面4或将鞋面4转至另一边继续加工鞋带袢。

该鞋带袢加工设备包括于水平平面设置的一缝合台面100,所述缝纫机头2和鞋面送料机3均设置于所述缝合台面100上,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部分设置于所述缝合台面100上,部分设置于所述缝合台面100下。

如图3所示,所述鞋面送料机3包括:

夹持装置31,用于夹持模板组件5,所述模板组件5内装入有鞋面4;

压紧装置32,用于压紧所述模板组件5的表面;

移动装置33,用于带动所述夹持装置31和压紧装置32在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和缝纫机头2之间进行移动;

所述夹持装置31和压紧装置32均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33上。

其中,所述移动装置33为一平面移动装置,可带动所述夹持装置31和压紧装置32在所述缝合台面100上沿相垂直的两个轴向进行平移。

所述夹持装置31包括夹持驱动机构311以及连接于所述夹持驱动机构311上的模板夹手312,所述夹持驱动机构311驱动所述模板夹手312夹持或松开所述模板组件5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驱动机构311采用可调气缸,在具体实现时,所述夹持驱动机构311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动力装置,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限定于此。

所述压紧装置32包括压紧驱动机构321以及连接于所述压紧驱动机构321上的压板322,所述压紧驱动机构321驱动所述压板322压紧或松开所述模板组件5的表面,所述压板322将所述模板组件5压紧在所述缝合台面100上,或者,所述压紧装置32还包括与所述压板322相对设置的载板,所述压板322将所述模板组件5压紧在所述载板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驱动机构321采用可调气缸,在具体实现时,所述压紧驱动机构321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动力装置,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限定于此。

如图13所示,该鞋带袢加工设备的工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101:所述鞋面送料机3的夹持装置31夹持所述模板组件5的一侧以及所述鞋面送料机3的压紧装置32压紧所述模板组件5的表面,所述模板组件5内装入有鞋面4;

s102:所述鞋面送料机3的移动装置33带动所述夹持装置31和模板夹紧装置进行移动,以将鞋面送至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处;

s103: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在鞋面4上制作带孔并将布带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带袢;

s104:所述鞋面送料机3的移动装置33带动所述夹持装置31和模板夹紧装置从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处移动至所述缝纫机头2处;

s105:所述缝纫机头2将鞋面4和插入的鞋带袢缝合在一起,重复步骤s102-s105直至在鞋面4上加工完预定数量的鞋带袢;

s106:所述鞋面送料机3的压紧装置32和夹持装置31松开所述模板组件5。

如图4和5所示,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包括固定于所述缝合台面100上的机架10、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送带装置12、打孔装置13和对折插入装置15,其中

所述送带装置12,用于将布带6输送至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内;

所述打孔装置13和对折插入装置15,于所述送带装置12的前方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打孔装置13用于在鞋面4上制作带孔,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用于将布带6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带袢。

当所述鞋面送料机3将装入有鞋面4的模板组件5移动至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处时,鞋面4位于所述打孔装置13和对折插入装置15之间;所述鞋面送料机3的压紧装置32在鞋面4到达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处后先松开所述模板组件5,直到需要将插入有鞋带袢的鞋面4带离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处前,才重新夹紧所述模板组件5。

如图14所示,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的工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201:所述送带装置12向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内输送预定长度的布带6,以使布带6被输送至鞋面4下方;

s203:所述打孔装置13在鞋面4上制作带孔;

s205: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将布带6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带袢。

在插入带孔后,鞋带袢的对折端位于鞋面4的上方,而开口端则仍然留在鞋面4的下方,其位于鞋面4上的对折孔用于穿设鞋带。

所述送带装置12包括引带机构121、送带驱动机构122以及相对设置的主动轮辊123和从动轮辊124,所述主动轮辊123和从动轮辊124设置于所述引带机构121的后方;所述主动轮辊123连接于所述送带驱动机构122,所述送带驱动机构122驱动所述主动轮辊123进行转动,所述从动轮辊124由于布带6的摩擦力而被动跟随转动;所述主动轮辊123和从动轮辊124之间的布带6被向前输送至所述引带机构121内,经由所述引带机构121的引导而进入到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带驱动机构122采用步进电机,在具体实现时,所述送带驱动机构122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动力装置,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限定于此。

如图6所示,所述引带机构121包括底板1211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1211上且相对距离可调的两个可调部1212,所述底板1211和两个可调部1212之间围出与布带6的带宽相适应的送带槽以容置输送中的布带6;两个可调部1212均包括第一连接件1212a和第二连接件1212b,两个可调部1212的第一连接件1212a上均开设有沿带宽走向的调节长孔并在所述调节长孔内通过螺钉或螺丝与所述底板1211相连接,两个可调部1212的第二连接件1212b之间通过带旋钮的调节旋杆1213相连接。

在依据布带6的带宽调节两个可调部1212之间的相对距离时,先拧松所述调节长孔内通过螺钉或螺丝,然后通过扭动所述调节旋杆1213上的旋钮以调节两个可调部1212之间的相对距离,最后拧紧所述调节长孔内通过螺钉或螺丝即可。

两个可调部1212的第二连接件1212b在相对的一侧上均设置有限距柱1217,用于限制两个可调部1212之间的最小相对距离。

所述送带装置12还包括一弹力压带组件125,所述从动轮辊124转动连接于所述弹力压带组件125上,并在所述弹力压带组件125的弹力作用下压向所述主动轮辊123,以与所述主动轮辊123一同夹紧布带6。

所述弹力压带组件125包括固定件1251、活动件1252、转动件1253、连接轴1254和连接弹簧1255,所述从动轮辊124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件1252上,所述连接弹簧1255连接于所述固定件1251和活动件1252之间;所述连接轴1254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1252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件1251后与所述转动件125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1253具有第一转向和第二转向,其位于所述第一转向上与所述固定件1251相接触的外缘接触点和转动点之间的长度大于其位于所述第二转向上与所述固定件1251相接触的外缘接触点和转动点之间的长度,当所述转动件1253被转动至第一转向指向所述固定件1251时,所述转动件1253对所述连接轴1254的拉力增大,所述活动件1252在所述连接轴1254的拉力作用下带动所述从动轮辊124往所述固定件1251的方向移动,以方便操作人员开机前放入布带6的头部,当所述转动件1253被转动至第二转向指向所述固定件1251时,所述述转动件1253对所述连接轴1254的拉力减小,所述活动件1252在所述连接弹簧1255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所述从动轮辊124往所述主动轮毂123的方向移动,以夹紧已放入的布带6的头部。

所述弹力压带组件12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弹簧1255内的弹簧轴,所述弹簧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件1252上,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固定件1251内。

所述打孔装置13包括打孔驱动机构131以及连接于所述打孔驱动机构131上的打孔刀132,所述打孔驱动机构131驱动所述打孔刀132上下移动,并在向下移动时刺穿鞋面4上的预定位置以形成带孔;所述打孔刀132并在完成打孔后立即向上移动复位。

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包括针板151、顶出驱动机构152以及连接于所述顶出驱动机构152上的顶针153;所述针板151用于承载鞋面4,开设有与所述顶针153以及所述打孔装置13的打孔刀132相对应的针孔1511;所述顶出驱动机构152驱动所述顶针153上下移动,并在向上移动时顶住布带6的中间,以将布带6的中间从所述针孔1511处顶出,使得布带6在通过所述针孔1511时形成对折并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带袢;所述顶针153在插入鞋带袢后立即向下移动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孔驱动机构131和顶出驱动机构152均采用可调气缸,在具体实现时,所述打孔驱动机构131和顶出驱动机构152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动力装置,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限定于此。

所述打孔装置13在鞋面4上制作带孔时,所述打孔刀132向下移动刺穿鞋面4形成带孔后,也会伸入到所述针孔1511内。

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的针板151设置于所述送带装置12的引带机构121的前方。如图7所示,所述针板151开设有第一直槽1512和第二直槽1513,所述第一直槽1512和所述第二直槽1513相交;所述第一直槽1512和第二直槽1513的一端均与所述针板151的外部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直槽1512连通至外部的一端与所述送带装置12的送带槽相接,以容置所述送带装置12输送来的布带6,所述第二直槽1513连通至外部的一端朝向所述顶出驱动机构152,以容置连接于所述顶出驱动机构152上的顶针153;所述顶针153容置于所述第二直槽1513内,且可沿所述第二直槽1513内跨所述第一直槽1512和针孔1511之间移动并缩进伸出所述针孔1511,以顶住容置于所述第一直槽1512内的布带6的中间,然后将布带6的中间从所述针孔1511处顶出,使得布带6在通过所述针孔1511时形成对折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带袢;所述第二直槽1513的另一端与所述针孔1511相连通。

当所述送带装置12向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内输送预定长度的布带6后,布带6进入到所述针板151的第一直槽1512内,且布带6的中间对准所述第二直槽1513。

所述针板151的第二直槽1513被所述第一直槽1512分为折带槽1513a和针槽1513b,所述折带槽1513a与所述针孔1511相连通,所述顶针153容置于所述针槽1513b内;当所述顶针153向上移动以将位于所述第一直槽1512内的布带6的中间顶入所述折带槽1513a内时,布带6在所述折带槽1513a内形成对折,接着被继续向上移动的顶针153从所述针孔1511处顶出,进而插入到与所述针孔1511相对应的带孔内。

所述针板151还开设有废料腔1514,所述废料腔1514与所述第一直槽1512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废料腔1514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直槽1512中未被所述顶针153顶出的废带,比如布带6在人工上料时被切断的首段头部;所述废带腔1514通过其一侧的取料通道连通至外部,操作人员将手指从取料通道伸入到所述废带腔1514内即可将里面废带取出。

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切带装置16,所述切带装置16设置于所述送带装置12和对折插入装置15之间,用于将位于所述送带装置12和对折插入装置15之间的布带6切断。

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的工作流程在所述送带装置12向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内输送预定长度的布带6后、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将布带6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带袢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4:所述切带装置16将位于所述送带装置12和对折插入装置15之间的布带6切断。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带装置16设置于所述送带装置12的下方,视具体结构而定,所述切带装置16也可设置于所述送带装置12的上方。

所述切带装置16包括切带驱动机构161以及连接于所述切带驱动机构161上的切刀162,所述切带驱动机构161驱动所述切刀162上下移动,并在向上移动时切断布带6;所述切刀162在切断布带6后立即向下移动复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带驱动机构161采用可调气缸,在具体实现时,所述切带驱动机构161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动力装置,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限定于此。

如图6所示,所述送带装置12在其引带机构121的底部(即底板1211沿送带方向的前端)开设有与所述切带装置16的切刀162相对应的刀孔1211a,所述切带装置16的切刀162向上移动时从所述刀孔1211a处伸入到所述引带机构121内将布带6切断。

所述引带机构121还包括与所述刀孔1211a相对应的刀板块1214,所述刀板块1214弹性压合在所述送带槽(两个可调部1212的第一连接部1212a)上,用于抵住所述送带槽内的布带6并与所述切刀162一同挤压切断布带6。

所述引带机构121还包括与所述底板1211相对设置的顶盖1215,所述刀板块1214通过压合弹簧1216与所述顶盖1215连接,以在所述压合弹簧1216的压合弹力作用下压合在所述送带槽(两个可调部1212的第一连接部1212a)上。

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压料装置14,所述压料装置14与所述打孔装置13同侧设置,用于压紧鞋面4的带孔外围。具体的,所述压料装置14可将鞋面4的带孔外围压紧于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的针板151上或者压紧于所述工作台面100上,视所述针板151和工作台面100之间的上下位置而定。

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的工作流程在所述打孔装置13在鞋面4上制作带孔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2:所述压料装置14压紧鞋面4的带孔外围。

所述压料装置14包括压料驱动机构141以及连接于所述压料驱动机构141上的压头142,所述压料驱动机构141驱动所述压头142上下移动,所述压头142在向下移动时将鞋面4的带孔外围压紧于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的针板151或缝合台面100上。

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的工作流程在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将布带6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带袢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6:所述压料装置14将鞋面4的带孔外围松开。

所述压头142在向上移动复位时将鞋面4的带孔外围从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的针板151或缝合台面100上松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料驱动机构141采用可调气缸,在具体实现时,所述压料驱动机构141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动力装置,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限定于此。

优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打孔装置13设置于所述压料装置14的压头142上,以同步跟随所述压头142移动,可减小所述打孔装置13的驱动行程。

如图8所示,所述压头142包括容置部1421和压料部1422,所述压料驱动机构141和压料部1422沿移动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容置部1421的前后两端上,所述压料部1422内开设有与所述容置部1421的内部相连通的刀槽1423;所述打孔装置13设置于所述容置部1421内,且所述打孔刀132可通过所述刀槽1423缩进伸出所述压料部1422。

所述容置部1421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体1424,所述连接体1424与所述压料驱动机构141相连接,所述容置部1421沿移动方向的后端(即朝向所述压料驱动机构141的一端)上设有一固定部1425,所述打孔装置13通过所述打孔驱动机构131固定于所述固定部1425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部1421由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425和压料部1422之间的两根柱体构成,两根柱体位于所述打孔装置13的相对两侧上。

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拨带装置17,所述拨带装置17与所述打孔装置13同侧设置,用于将插入带孔内的鞋带袢往一侧拨倒。

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的工作流程在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将布带6以对折方式插入到带孔内形成鞋带袢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207:所述拨带装置17将插入带孔内的鞋带袢往一侧拨倒。

所述拨带装置17包括拨带驱动机构171以及设置于所述拨带驱动机构171上的拨带头172,所述拨带驱动机构171驱动所述拨带头172上下移动和水平移动。

具体的,如图14所示,所述拨带装置17的工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鞋面送料机3的压板322将送来的模板组件5松开后、所述压料装置14的压头142和所述打孔装置13的打孔刀132分别下降压紧鞋面4的带孔外围和刺穿鞋面形成带孔前,所述拨带装置17的拨带头172从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132的前方下移至下前方,然后从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132的下前方平移至下后方;

在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的顶针153将布带6以对折方式插入到鞋面4的带孔内形成鞋带袢后,所述拨带装置17的拨带头172从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132的下后方平移回下前方,以将插入到带孔内的鞋带袢往一侧拨倒,同时压住拨倒的鞋带袢,以保持鞋带袢的拨倒状态(即步骤s207);

在所述鞋面送料机3的压板322将所述模板组件5重新压紧、同时也将往一侧拨倒的鞋带袢压住后,所述拨带装置17的拨带头172从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132的下前方上移回前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带驱动机构171采用两个可调气缸,一个可调气缸负责驱动所述拨带头172上下移动,另一个可调气缸负责驱动所述拨带头172水平移动,在具体实现时,所述拨带驱动机构171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动力装置,本案的保护范围不应限定于此。

如图9所示,所述压板322上开设有与鞋面4上的鞋带袢相对应的袢区槽孔3221以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拨带装置17的拨带头172的避让槽孔3222,所述袢区槽孔3221与所述避让槽孔3222相邻且两者之间设有隔梁3223;当所述压板322压紧所述模板组件5的表面时,鞋面4上用于制作鞋带袢的袢区从所述压板322的袢区槽孔3221中露出,以供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和缝纫机头2在露出的袢区中加工鞋带袢。

如图10-12所示,所述拨带头172包括避让部1721以及设置于所述避让部1721上的拨带部1722,所述避让部1721上具有用于避让所述压板322的隔梁3223的第一避让区1721a以及用于避让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132的第二避让区1721b;所述第一避让区1721a呈上下贯穿结构,所述第二避让区1721b呈水平开口结构。

当所述拨带头172位于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132的前方时,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132位于所述拨带部1722的后方;当所述拨带头172下移至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132的下前方时,所述拨带部1722穿过所述压板322的避让槽孔3222到达所述压板322的下方;当所述拨带头172平移至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的下后方时,所述第二避让区1721b对准所述压板322的袢区槽孔3221,且所述压板322的隔梁3223位于所述第一避让区1721a内;当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132穿过所述袢区槽孔3221以分别压紧鞋面4的带孔外周和刺穿鞋面4形成带孔时,所述压头142和打孔刀432也穿过所述第二避让区1721b。

所述避让部1721包括位于竖直平面上依次头尾相接的第一连接体1721c、第二连接体1721d和第三连接体1721e,所述第一连接体1721c和第三连接体1721e上下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体1721c、第二连接体1721d和第三连接体1721e共同围出所述第一避让区1721a。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体1721c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连接体1721e的长度。

所述避让部1722位于水平平面上且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体1721e,所述连接部1722和第三连接体1721e共同围出所述第二避让区1721b。

当所述鞋面送料机3将插入有鞋带袢的鞋面4带走时,鞋带袢位于鞋面4下方的开口端会被所述针板151或工作台面100拨向另一侧,所述缝纫机头2将鞋面4和鞋带袢的开口端缝合在一起。

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料架装置11,所述料架装置11设置于所述送带装置12的后方,用于放置成卷的布带6以向所述送带装置12提供所需的布带6。

所述机架10可以为一整体化元件,也可以由多个元件组装形成,所述机架10的设计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能,可根据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中各个装置的具体形状及位置关系而设计成不同形状和结构,因此不对所述机架10的具体形状和结构做详细介绍。

本实施例中,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的料架装置11、送带装置12、对折插入装置15和切带装置16均设置于所述缝合台面100的下方,且如图3所示,所述缝合台面100在对应于所述对折插入装置15的针板151上的针孔1511处开设有对应的副针孔101,而所述鞋带袢打孔对折机1的打孔装置13、压料装置14和拨带装置17均设置于所述缝合台面100的上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