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污防泼水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1396发布日期:2020-10-17 00:3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污防泼水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污防泼水手套。



背景技术:

手套最早见于公元前六世纪的《荷马史诗》,古希腊人与印度人或中东人一样,是用手抓饭吃的,但不同的是,古希腊人在抓饭之前,要戴上特制的手套,也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餐具,由此而生。

手套为覆盖手部之物,分五指或仅有拇指孔,用各种材料(如皮革、毛线、橡胶等)制成,主要有保暖、装饰、防护等作用,大都用于防寒或防护,手套是重要的手部保暖或劳动保护用品,也有装饰用的,当初它的产生并不是为了实用,只是到近代,它才成了寒冷地区保温必备之物,或是医疗防菌、工业防护用品。

手套被广泛使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材质做成的手套功能不一样,被运用于不同的领域,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手套大都都是纺织棉制作,用了几天就渐渐变脏变黑,而遇水浸湿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既不耐脏也没有防水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抗污防泼水手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污防泼水手套。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抗污防泼水手套,包括掌套、袖口、指套、油毛毡、聚酯纤维套、抗污机构和防水机构,所述掌套位于袖口和指套之间,并且袖口和指套与掌套均固定连接,所述油毛毡设置于掌套与指套的外壁,油毛毡与掌套和指套均固定连接,所述聚酯纤维套设置于油毛毡的外壁,并且聚酯纤维套与油毛毡可拆卸连接,所述抗污机构包括六组吸污组件,其中五组吸污组件分别设置于掌套与指套之间的聚酯纤维套外壁上,每组抗污组件包括第一魔术贴、矩形棉袋、活性炭面料、防污棉盖和第一外罩,所述呈矩形状的第一魔术贴设置于掌套位的聚酯纤维套一侧,所述外罩设置于第一魔术贴的顶部,第一魔术贴与聚酯纤维套和外罩均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棉袋位于第一魔术贴的中部,所述活性炭面料位于矩形棉袋内部,活性炭面料与矩形棉袋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污棉盖设置于矩形棉袋的顶部,所述防水机构包括第二魔术贴、圆形棉袋、高吸水性树脂棉和第二外罩,所述呈圆形状的第二魔术贴底部固定设置于掌套位的聚酯纤维套另一侧,并且第二魔术贴的顶部与第二外罩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棉袋位于第二魔术贴的中部,高吸水性树脂棉位于圆形棉袋内。

优选的,所述聚酯纤维套的手掌位一侧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棉袋位于矩形槽的中部,并且矩形棉袋与聚酯纤维套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面料上设有吸污孔,所述防污棉盖与第一外罩上均设有进污孔,并且防污棉盖与矩形棉袋呈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罩的顶部设有第一拉带,第一拉带与第一外罩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形棉袋与第二外罩之间设有透水棉盖,所述透水棉盖与圆形棉袋可拆卸连接,所述聚酯纤维套的手掌位另一侧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棉袋位于圆形槽的中部,并且圆形棉袋与聚酯纤维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吸水性树脂棉与圆形棉袋可拆卸连接,并且高吸水性树脂棉上设有方形孔,所述透水棉盖与第二外罩上均设有透水孔,并且透水棉盖与第二外罩边缘均设有一个拉环。

优选的,所述袖口外壁上设有绑紧组件,绑紧组件包括固定带、矩形环、拉伸带和若干按钮,所述固定带和拉伸带对称设置于袖口外壁的两侧,并且固定带一端和拉伸带一端均与袖口固定连接,所述若干按钮均匀固定设置于拉伸带的外壁上,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套设在矩形环的一侧,拉伸带的另一端穿过矩形环的另一端与若干按钮均卡接。

优选的,所述靠近防水机构的聚酯纤维套一侧设有第二拉带,所述第二拉带位于防水机构和绑紧组件之间,第二拉带与聚酯纤维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五个指套位的聚酯纤维套一侧均设有若干防滑条,所述若干防滑条与聚酯纤维套均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首先将手通过袖口伸入手套内至手指伸至指套顶端,将拉伸带穿过矩形环,根据手腕大小通过按钮将手套绑至在手腕上,当有灰尘污粒附着在手套上时,灰尘污粒通过第一外罩上的进污孔进入矩形槽内,从而灰尘污粒附着在防污棉盖上,顺着防污棉盖上的进污孔进入内部,从而被活性炭面料吸附,当需要更换活性炭面料时,手动利用第一拉带配合第一魔术贴将第一外罩撕下,因防污棉盖与矩形棉袋为可拆卸连接,将防污棉盖拆下,将内部活性炭面料取出进行更换,同时可清洗第一外罩和防污棉盖,达到局部清洗的目的,另外五组吸污组件原理相同,当手套浸水后,水通过第二外罩上的透水孔进入圆形槽内,从而水流至透水棉盖上,顺着透水棉盖上的透水孔进入内部,从而被高吸水性树脂棉吸收,当需要更换高吸水性树脂棉时,手动利用拉环配合第二魔术贴将第二外罩撕下,因透水棉盖与圆形棉袋为可拆卸连接,再利用拉环将透水棉盖拆下,将内部高吸水性树脂棉取出进行更换,同时也可清洗透水棉盖和第二外罩,达到局部清洗的目的,当需要拆下聚酯纤维套清洗更换时,手动利用第二拉带将聚酯纤维套取下,方便快捷,每个指套位的聚酯纤维套均设有若干防滑条增大摩擦,便于操作拾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手伸入手套内并绑紧,即可操作使用并抗污防水,同时便于更换内部活性炭面料和高吸水性树脂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极大提高了手套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抗污机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机构拆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绑紧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掌套1、袖口2、指套3、油毛毡4、聚酯纤维套5、抗污机构6、防水机构7、吸污组件8、第一魔术贴9、矩形棉袋10、活性炭面料11、防污棉盖12、第一外罩13、第二魔术贴14、圆形棉袋15、高吸水性树脂棉16、第二外罩17、矩形槽18、吸污孔19、进污孔20、第一拉带21、透水棉盖22、圆形槽23、方形孔24、透水孔25、拉环26、绑紧组件27、固定带28、矩形环29、拉伸带30、按钮31、第二拉带32、防滑条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参照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抗污防泼水手套,包括掌套1、袖口2、指套3、油毛毡4、聚酯纤维套5、抗污机构6和防水机构7,所述掌套1位于袖口2和指套3之间,并且袖口2和指套3与掌套1均固定连接,所述油毛毡4设置于掌套1与指套3的外壁,油毛毡4与掌套1和指套3均固定连接,所述聚酯纤维套5设置于油毛毡4的外壁,并且聚酯纤维套5与油毛毡4可拆卸连接,所述抗污机构6包括六组吸污组件8,其中五组吸污组件8分别设置于掌套1与指套3之间的聚酯纤维套5外壁上,每组抗污组件包括第一魔术贴9、矩形棉袋10、活性炭面料11、防污棉盖12和第一外罩13,所述呈矩形状的第一魔术贴9设置于掌套1位的聚酯纤维套5一侧,所述外罩设置于第一魔术贴9的顶部,第一魔术贴9与聚酯纤维套5和外罩均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棉袋10位于第一魔术贴9的中部,所述活性炭面料11位于矩形棉袋10内部,活性炭面料11与矩形棉袋10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污棉盖12设置于矩形棉袋10的顶部,所述防水机构7包括第二魔术贴14、圆形棉袋15、高吸水性树脂棉16和第二外罩17,所述呈圆形状的第二魔术贴14底部固定设置于掌套1位的聚酯纤维套5另一侧,并且第二魔术贴14的顶部与第二外罩17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棉袋15位于第二魔术贴14的中部,高吸水性树脂棉16位于圆形棉袋15内,手通过袖口2伸入手套内至手指伸至指套3顶端,将拉伸带30穿过矩形环29,根据手腕大小通过按钮31将手套绑至在手腕上,当有灰尘污粒附着在手套上时,灰尘污粒通过第一外罩13上的进污孔20进入矩形槽18内,从而灰尘污粒附着在防污棉盖12上,顺着防污棉盖12上的进污孔20进入内部,从而被活性炭面料11吸附,当需要更换活性炭面料11时,手动利用第一拉带21配合第一魔术贴9将第一外罩13撕下,因防污棉盖12与矩形棉袋10为可拆卸连接,将防污棉盖12拆下,将内部活性炭面料11取出进行更换,同时可清洗第一外罩13和防污棉盖12,达到局部清洗的目的,另外五组吸污组件8原理相同,当手套浸水后,水通过第二外罩17上的透水孔25进入圆形槽23内,从而水流至透水棉盖22上,顺着透水棉盖22上的透水孔25进入内部,从而被高吸水性树脂棉16吸收,当需要更换高吸水性树脂棉16时,手动利用拉环26配合第二魔术贴14将第二外罩17撕下,因透水棉盖22与圆形棉袋15为可拆卸连接,再利用拉环26将透水棉盖22拆下,将内部高吸水性树脂棉16取出进行更换,同时也可清洗透水棉盖22和第二外罩17,达到局部清洗的目的,当需要拆下聚酯纤维套5清洗更换时,手动利用第二拉带32将聚酯纤维套5取下,方便快捷,每个指套3位的聚酯纤维套5均设有若干防滑条33增大摩擦,便于操作拾取。

所述聚酯纤维套5的手掌位一侧设有矩形槽18,所述矩形棉袋10位于矩形槽18的中部,并且矩形棉袋10与聚酯纤维套5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面料11上设有吸污孔19,所述防污棉盖12与第一外罩13上均设有进污孔20,并且防污棉盖12与矩形棉袋10呈可拆卸连接,当灰尘污粒通过第一外罩13上的进污孔20进入矩形槽18时,灰尘污粒顺着防污棉盖12上的进污孔20进入至矩形棉袋10内部,从而被矩形棉袋10内部的活性炭面料11吸收,防污棉盖12和矩形棉袋10设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内部的活性炭面料11进行更换。

所述第一外罩13的顶部设有第一拉带21,第一拉带21与第一外罩13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拉带21与第一外罩13固定连接,手动拉起第一拉带21,第一拉带21带动第一外罩13往外拉,从而将第一魔术贴9撕开,便于更换内部的活性炭面料11,同时便于第一外罩13的清洗。

所述圆形棉袋15与第二外罩17之间设有透水棉盖22,所述透水棉盖22与圆形棉袋15可拆卸连接,所述聚酯纤维套5的手掌位另一侧设有圆形槽23,所述圆形棉袋15位于圆形槽23的中部,并且圆形棉袋15与聚酯纤维套5固定连接,当水穿过第二外罩17顺着透水孔25进入圆形槽23,落入至透水棉盖22上,顺着透水棉盖22,水进入圆形棉袋15内部,从而水被高吸水性树脂棉16吸收。

所述高吸水性树脂棉16与圆形棉袋15可拆卸连接,并且高吸水性树脂棉16上设有方形孔24,所述透水棉盖22与第二外罩17上均设有透水孔25,并且透水棉盖22与第二外罩17边缘均设有一个拉环26,高吸水性树脂棉16与圆形棉袋15设为拆卸连接,便于对高吸水性树脂棉16的更换,透水孔25的目的顺导水进入圆形棉袋15内部被高吸水性树脂棉16吸收,拉环26的设置于便于将透水棉盖22和第二外罩17撕开,既便于更换内部的高吸水性树脂棉16,有便于透水棉盖22和第二外罩17的清洗。

所述袖口2外壁上设有绑紧组件27,绑紧组件27包括固定带28、矩形环29、拉伸带30和若干按钮31,所述固定带28和拉伸带30对称设置于袖口2外壁的两侧,并且固定带28一端和拉伸带30一端均与袖口2固定连接,所述若干按钮31均匀固定设置于拉伸带30的外壁上,固定带28的另一端固定套设在矩形环29的一侧,拉伸带30的另一端穿过矩形环29的另一端与若干按钮31均卡接,固定带28的一端与聚酯纤维套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矩形环29的一侧固定套设连接,通过将拉伸带30的一端穿过矩形环29的另一侧,拉伸带30通过自身设置的若干按钮31进行固定绑紧,可随意调节手腕尺寸大小。

所述靠近防水机构7的聚酯纤维套5一侧设有第二拉带32,所述第二拉带32位于防水机构7和绑紧组件27之间,第二拉带32与聚酯纤维套5固定连接。手动通过第二拉带32将聚酯纤维套5取下,便于聚酯纤维套5的整体清洗,方便快捷。

所述五个指套3位的聚酯纤维套5一侧均设有若干防滑条33,所述若干防滑条33与聚酯纤维套5均固定连接,防滑条33的设置于为了增大摩擦力,使得戴上手套使用时,抓取物不易滑落。

工作原理:将手通过袖口2伸入手套内至手指伸至指套3顶端,将拉伸带30穿过矩形环29,根据手腕大小通过按钮31将手套绑至在手腕上,当有灰尘污粒附着在手套上时,灰尘污粒通过第一外罩13上的进污孔20进入矩形槽18内,从而灰尘污粒附着在防污棉盖12上,顺着防污棉盖12上的进污孔20进入内部,从而被活性炭面料11吸附,当需要更换活性炭面料11时,手动利用第一拉带21配合第一魔术贴9将第一外罩13撕下,因防污棉盖12与矩形棉袋10为可拆卸连接,将防污棉盖12拆下,将内部活性炭面料11取出进行更换,同时可清洗第一外罩13和防污棉盖12,达到局部清洗的目的,另外五组吸污组件8原理相同,当手套浸水后,水通过第二外罩17上的透水孔25进入圆形槽23内,从而水流至透水棉盖22上,顺着透水棉盖22上的透水孔25进入内部,从而被高吸水性树脂棉16吸收,当需要更换高吸水性树脂棉16时,手动利用拉环26配合第二魔术贴14将第二外罩17撕下,因透水棉盖22与圆形棉袋15为可拆卸连接,再利用拉环26将透水棉盖22拆下,将内部高吸水性树脂棉16取出进行更换,同时也可清洗透水棉盖22和第二外罩17,达到局部清洗的目的,当需要拆下聚酯纤维套5清洗更换时,手动利用第二拉带32将聚酯纤维套5取下,方便快捷,每个指套3位的聚酯纤维套5均设有若干防滑条33增大摩擦,便于操作拾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