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积可变的多功能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3472发布日期:2020-08-28 17:2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积可变的多功能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箱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体积可变的多功能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

市面上的行李箱大小,一般是根据航空公司(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随身登机箱(手提行李)及托运箱(寄舱行李)尺寸规定为标准。因此市面上的行李箱尺寸大小都是统一的,用户出行时根据携带个人物品来选择行李箱,如果需要携带的物品较多,只能要么选择较大的行李箱、要么选择携带多个行李箱、要么选择减少个人物品的携带,这样给用户的旅途带来了许多不便;市面上已有的行李箱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无法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调节箱体尺寸大小,尤其航空公司对随身登机箱及托运箱尺寸采用规定的标准,进一步给旅途增加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体积可变的多功能行李箱。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市面上已有的行李箱无法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调节箱体尺寸大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积可变的多功能行李箱,包括箱体、拉杆、伸缩夹紧装置和行走装置;其中,

所述箱体包括箱底壳、箱顶壳、折叠部和折叠门;所述箱底壳上端与所述折叠部下端连接;所述折叠部上端与所述箱顶壳下端连接;所述折叠部折叠后形状为波浪型;所述折叠部正面设置所述折叠门;所述箱体背部左右对称设置一组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用于所述行李箱进行行走;所述箱体背部设置所述拉杆;所述箱体左右对称设置一组伸缩夹紧装置;所述伸缩夹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箱体进行展开和收缩。

工作时,通过伸缩夹紧装置拉伸展开折叠部,进而箱体尺寸变大,进而使得储物空间变大;通过伸缩夹紧装置压缩折叠部折叠,进而箱体尺寸变小,进而使得储物空间变小;通过拉伸或压缩箱体折叠部,进而实现箱体尺寸变化,进而满足用户对不同尺寸的行李箱的需求;在保证有足够的储存空间的情况下又能够尽量的缩小行李箱的尺寸,进而便于用户的携带和托运。

优选的,所述伸缩夹紧装置包括一号伸缩固定板、二号伸缩固定板、一号滑块、二号滑块、一号齿轮、二号齿轮、一号齿条、二号齿条、剪叉机构、弹性布、断电刹车电机;所述一号伸缩固定板与所述二号伸缩固定板、所述一号滑块与所述二号滑块、所述一号齿轮与所述二号齿轮、所述一号齿条与所述二号齿条均关于剪叉机构对称设置;所述一号伸缩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箱顶壳右侧;所述一号伸缩固定板靠近所述箱顶壳一侧设置滑块槽和齿条安装槽;所述一号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块槽的远离所述箱体一侧;所述一号滑块上固定安装所述断电刹车电机;所述断电刹车电机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与所述一号齿条啮合;所述一号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齿条安装槽内;所述剪叉机构一端的一支连杆的端部与一号齿轮转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一端的另一支连杆的端部与所述一号伸缩固定板铰接;所述二号伸缩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箱底壳右侧;所述弹性布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一号伸缩固定板的外表面;所述弹性布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二号伸缩固定板的外表面。

工作时,通过断电刹车电机转动带动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与一号齿条啮合作往复直线运动,带动剪叉机构纵向伸展或压缩,剪叉机构的一端通过一号伸缩固定板与箱顶壳固定连接在一起,剪叉机构的另一端通过二号伸缩固定板与箱底壳固定连接在一起,进而带动箱顶壳与箱底壳运动,进而带动折叠部展开或压缩,进而实现箱体体积变大或缩小;带动断电刹车电机与一号滑块在滑块槽内滑动;当断电刹车电机断电时断电刹车电机直接锁死,断电刹车电机不再转动,进而剪叉机构不再纵向伸展或压缩,进而实现箱体的锁紧。

优选的,所述折叠部外表面两折痕之间覆盖条状薄板。

通过在折叠部外表面设置条状薄板,进而在运输或行走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对行李箱的刮伤,同时又能够提高行李箱的抗冲击能力,进而防止行李箱内物品损坏。

优选的,所述箱体前部设置贯穿所述折叠部并延伸到所述箱顶壳顶部的门框;所述折叠部处门框两侧设置折叠导槽;所述箱顶壳处门框两侧设置导向槽;所述折叠门在所述折叠导槽和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所述箱底壳底部设置折叠门收纳槽;所述折叠门收缩在所述收纳槽内。

工作时,通过伸缩夹紧装置拉伸展开折叠部,进而带动折叠导槽展成直通槽,进而折叠门沿着折叠导槽进入导向槽,进而实现箱体封闭;箱顶壳内的折叠门平铺在导向槽内部,通过伸缩夹紧装置压缩折叠部,同时带动折叠导槽折叠,进而折叠导槽中的折叠门跟随着折叠导槽折叠,进而折叠门无法在折叠导槽内滑动,进而箱顶壳导向槽内的折叠门也无法在导向槽内滑动,进而实现折叠门锁紧;这种锁紧行李箱的方式不需要另外采取锁紧操作,仅仅通过在收缩箱体体积的过程中自动完成折叠门的锁紧,因此这种锁紧行李箱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同时相比较普通密码行李箱,解决了密码行李箱需要牢记密码的烦恼。

优选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连接板、一号摆动杆、二号摆动杆、支撑板、限位顶紧机构、一号转动轮、二号转动轮、行走带、行走电机、支架、万向轮;所述一号摆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上端铰接;所述一号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上端铰接;所述二号摆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下端铰接;所述二号摆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中部铰接;所述一号摆动杆与所述二号摆动杆平行;所述一号摆动杆与所述二号摆动杆通过所述限位顶紧机构锁死;所述支撑板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转动轮;所述支撑板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二号转动轮;所述一号转动轮与二号转动轮之间通过行走带连接;所述行走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端;所述一号转动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行走电机转轴上;所述支撑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所述万向轮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下端。

通过解锁限位顶紧机构,进而实现一号摆动杆围绕一号摆动杆的一端与连接板上端铰接处旋转,二号摆动杆围绕二号摆动杆的一端与连接板下端铰接处旋转,进而使得行走装置下移;在此过程中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限位顶紧机构,实现行走装置的无极可调,进而实现箱体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调;当雨天时,用户通过解锁限位顶紧机构升高行走装置,进而升高箱体距离地面的距离,进而用户可以提着行李箱行走,进而实现避免行李箱在雨天被溅上污渍。

优选的,所述限位顶紧机构包括一号旋转块、二号旋转块、一号顶杆、二号顶杆、旋转轴;所述一号旋转块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一号旋转块设置一号矩形滑槽;所述一号顶杆在所述一号矩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所述二号旋转块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二号旋转块设置二号矩形滑槽;所述二号顶杆在所述二号矩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所述一号顶杆端部与所述二号顶杆端部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悬空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的腰型槽内。

用户通过按压一号顶杆和二号顶杆的铰接处,进而使得一号顶杆和二号顶杆进行摆动,同时带动一号旋转块和二号旋转滑块在支腿上旋转,通过一号顶杆和二号顶杆接触并顶紧一号摆动杆和二号摆动杆,当一号顶杆和二号顶杆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进而限位顶紧机构形成死点,进而达到固定锁死行走装置的目的,进而实现行走装置能够保持调节后的状态,进而瞒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用户通过拉动一号顶杆和二号顶杆的铰接处,进而一号顶杆端部和二号顶杆端部离开一号摆动杆和二号摆动杆,进而达到解锁限位顶紧机构,进而实现行走装置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一号摆动杆靠近所述支撑板一端和所述二号摆动杆靠近所述支撑板一端均覆盖橡胶层。

通过在一号摆动杆靠近支撑板一端和二号摆动杆靠近支撑板一端设置橡胶层,橡胶层被限位顶紧机构挤压变形,进而橡胶层具有防滑和防松的作用,进一步保证行走装置能够保持调节后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行李箱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支撑、卡扣、扭簧;所述连接板下端铰接在所述箱体下端靠近所述拉杆一侧;所述连接板右表面上端覆盖一层减震物;所述连接板通过锁紧装置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连接板中部设置凸台;所述凸台设置弧形槽;所述锁紧支撑一端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支撑另一端与所述卡扣上端铰接;所述锁紧支撑铰接端设置限位平面;所述锁紧支撑铰接端下方设置圆弧面;所述卡扣铰接端设置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平面贴合;所述限位凸起可以沿着所述圆弧面旋转滑动。

当需要使用行走装置时,用户通过推动卡扣,卡扣的下端围绕铰接处旋转,进而卡扣下端在弧形槽内表面滑动,进而卡扣离开弧形槽,进而锁紧装置解锁;用户提着行李箱上楼梯时,通过行走电机转动带动行走带转动,用户可以更加舒适的提着行李箱上楼梯,进而节省了人力与时间;当行走装置与箱体之间垂直时,用户站在连接板上,行走装置前进进而实现骑行;当不需要行走装置时,用户通过转动行走装置,进而连接板围绕铰接处旋转,进而行走装置接触并推动卡扣,使得卡扣进入弧形槽内,在扭簧的力的作用下卡扣回到初始状态,进而锁紧装置自动锁紧,进而无需人工进行锁紧,进而行走装置锁紧快捷方便省时省力。

通过在连接板右表面上端覆盖一层减震物,当锁紧装置自动锁紧时,经过减震物的缓冲,进而减轻了连接板与箱体之间的碰撞;当解锁行走装置时,用户用力按压连接板,进而使卡扣下端与弧形槽之间互相挤压力减小,进而为解锁锁紧装置提供便利,方便人工解锁;通过减震物使得卡扣下端与弧形槽之间互相挤压力增大,进而使卡扣下端与弧形槽接触更加紧实,进一步保证行走装置能够保持锁紧后的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中通过伸缩夹紧装置拉伸展开折叠部,进而箱体尺寸变大,进而使得储物空间变大;通过伸缩夹紧装置压缩折叠部折叠,进而箱体尺寸变小,进而使得储物空间变小;通过拉伸或压缩箱体折叠部,进而实现箱体尺寸变化,进而满足用户对不同尺寸的行李箱的需求;在保证有足够的储存空间的情况下又能够尽量的缩小行李箱的尺寸,进而便于用户的携带和托运。

2.本发明中通过断电刹车电机转动带动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与一号齿条啮合作往复直线运动,带动剪叉机构纵向伸展或压缩,剪叉机构的一端通过一号伸缩固定板与箱顶壳固定连接在一起,剪叉机构的另一端通过二号伸缩固定板与箱底壳固定连接在一起,进而带动箱顶壳与箱底壳运动,进而带动折叠部展开或压缩,进而实现箱体体积变大或缩小;带动断电刹车电机与一号滑块在滑块槽内滑动;当断电刹车电机断电时断电刹车电机直接锁死,断电刹车电机不再转动,进而剪叉机构不再纵向伸展或压缩,进而实现箱体的锁紧。

3.本发明中当需要使用行走装置时,用户通过推动卡扣,卡扣的下端围绕铰接处旋转,进而卡扣下端在弧形槽内表面滑动,进而卡扣离开弧形槽,进而锁紧装置解锁;用户提着行李箱上楼梯时,通过行走电机转动带动行走带转动,用户可以更加舒适的提着行李箱上楼梯,进而节省了人力与时间;当不需要行走装置时,用户通过转动行走装置,进而连接板围绕铰接处旋转,进而行走装置接触并推动卡扣,使得卡扣进入弧形槽内,在扭簧的力的作用下卡扣回到初始状态,进而锁紧装置自动锁紧,进而无需人工进行锁紧,进而行走装置锁紧快捷方便省时省力。

4.本发明中通过解锁限位顶紧机构,进而实现一号摆动杆围绕一号摆动杆的一端与连接板上端铰接处旋转,二号摆动杆围绕二号摆动杆的一端与连接板下端铰接处旋转,进而使得行走装置下移;在此过程中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限位顶紧机构,实现行走装置的无极可调,进而实现箱体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调;当雨天时,用户通过解锁限位顶紧机构升高行走装置,进而升高箱体距离地面的距离,进而用户可以提着行李箱行走,进而实现避免行李箱在雨天被溅上污渍。

5.本发明中通过在一号摆动杆靠近支撑板一端和二号摆动杆靠近支撑板一端设置橡胶层,橡胶层被限位顶紧机构挤压变形,进而橡胶层具有防滑和防松的作用,进一步保证行走装置能够保持调节后的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行李箱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伸缩夹紧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行李箱正面的轴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折叠门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中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锁紧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箱体1、箱底壳11、箱顶壳12、导向槽121、折叠部13、折叠导槽131、条状薄板(132)、折叠门14、拉杆2、伸缩夹紧装置3、一号伸缩固定板31、滑块槽311、齿条安装槽312、二号伸缩固定板32、一号滑块33、二号滑块34、一号齿轮35、二号齿轮36、一号齿条37、二号齿条38、剪叉机构39、弹性布30、断电刹车电机300、行走装置4、包括连接板41、凸台411、弧形槽412、减震物413、一号摆动杆42、二号摆动杆43、支撑板44、橡胶层441、限位顶紧机构45、一号旋转块451、二号旋转块452、一号顶杆453、二号顶杆454、旋转轴455、一号转动轮46、二号转动轮47、行走带400、行走电机48、支架49、万向轮40、锁紧装置5、锁紧支撑51、限位平面511、圆弧面512、卡扣52、限位凸起521、扭簧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体积可变的多功能行李箱,包括箱体1、拉杆2、伸缩夹紧装置3和行走装置4;其中,

所述箱体1包括箱底壳11、箱顶壳12、折叠部13和折叠门14;所述箱底壳11上端与所述折叠部13下端连接;所述折叠部13上端与所述箱顶壳12下端连接;所述折叠部13折叠后形状为波浪型;所述折叠部13正面设置所述折叠门14;所述箱体1背部左右对称设置一组行走装置4;所述行走装置4用于所述行李箱进行行走;所述箱体1背部设置所述拉杆2;所述箱体1左右对称设置一组伸缩夹紧装置3;所述伸缩夹紧装置3用于控制所述箱体1进行展开和收缩。

工作时,通过伸缩夹紧装置3拉伸展开折叠部13,进而箱体1尺寸变大,进而使得储物空间变大;通过伸缩夹紧装置3压缩折叠部13折叠,进而箱体1尺寸变小,进而使得储物空间变小;通过拉伸或压缩箱体1折叠部13,进而实现箱体1尺寸变化,进而满足用户对不同尺寸的行李箱的需求;在保证有足够的储存空间的情况下又能够尽量的缩小行李箱的尺寸,进而便于用户的携带和托运。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伸缩夹紧装置3包括一号伸缩固定板31、二号伸缩固定板32、一号滑块33、二号滑块34、一号齿轮35、二号齿轮36、一号齿条37、二号齿条38、剪叉机构39、弹性布30、断电刹车电机300;所述一号伸缩固定板31与所述二号伸缩固定板32、所述一号滑块33与所述二号滑块34、所述一号齿轮35与所述二号齿轮36、所述一号齿条37与所述二号齿条38均关于剪叉机构39对称设置;所述一号伸缩固定板31固定连接在所述箱顶壳12右侧;所述一号伸缩固定板31靠近所述箱顶壳12一侧设置滑块槽311和齿条安装槽312;所述一号滑块33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块槽311的远离所述箱体1一侧;所述一号滑块33上固定安装所述断电刹车电机300;所述断电刹车电机300的转轴上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轮35;所述一号齿轮35与所述一号齿条37啮合;所述一号齿条37固定连接在所述齿条安装槽312内;所述剪叉机构39一端的一支连杆的端部与一号齿轮35转动连接;所述剪叉机构39一端的另一支连杆的端部与所述一号伸缩固定板31铰接;所述二号伸缩固定板32固定连接在所述箱底壳11右侧;所述弹性布30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一号伸缩固定板31的外表面;所述弹性布30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二号伸缩固定板32的外表面。

工作时,通过断电刹车电机300转动带动一号齿轮35转动,一号齿轮35与一号齿条37啮合作往复直线运动,带动剪叉机构39纵向伸展或压缩,剪叉机构39进的一端通过一号伸缩固定板31与箱顶壳12固定连接在一起,剪叉机构39进的另一端通过二号伸缩固定板32与箱底壳11固定连接在一起,进而带动箱顶壳12与箱底壳11运动,进而带动折叠部13展开或压缩,进而实现箱体1体积变大或缩小;带动断电刹车电机300与一号滑块33在滑块槽311内滑动;当断电刹车电机300断电时断电刹车电机300直接锁死,断电刹车电机300不再转动,进而剪叉机构39不再纵向伸展或压缩,进而实现箱体1的锁紧。

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折叠部13外表面两折痕之间覆盖条状薄板132。

通过在折叠部13外表面设置条状薄板132,进而在运输或行走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对行李箱的刮伤,同时又能够提高行李箱的抗冲击能力,进而防止行李箱内物品损坏。

如图1、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箱体1前部设置贯穿所述折叠部13并延伸到所述箱顶壳12顶部的门框;所述折叠部13处门框两侧设置折叠导槽131;所述箱顶壳12处门框两侧设置导向槽121;所述折叠门14在所述折叠导槽131和导向槽121内滑动连接;所述箱底壳11底部设置折叠门14收纳槽;所述折叠门14收缩在所述收纳槽内。

工作时,通过伸缩夹紧装置3拉伸展开折叠部13,进而带动折叠导槽131展成直通槽,进而折叠门14沿着折叠导槽131进入导向槽121,进而实现箱体1封闭;箱顶壳12内的折叠门14平铺在导向槽121内部,通过伸缩夹紧装置3压缩折叠部13,同时带动折叠导槽131折叠,进而折叠导槽131中的折叠门14跟随着折叠导槽131折叠,进而折叠门14无法在折叠导槽131内滑动,进而箱顶壳12导向槽121内的折叠门14也无法在导向槽121内滑动,进而实现折叠门14锁紧;这种锁紧行李箱的方式不需要另外采取锁紧操作,仅仅通过在收缩箱体1体积的过程中自动完成折叠门14的锁紧,因此这种锁紧行李箱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同时相比较普通密码行李箱,解决了密码行李箱需要牢记密码的烦恼。

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行走装置4包括连接板41、一号摆动杆42、二号摆动杆43、支撑板44、限位顶紧机构45、一号转动轮46、二号转动轮47、行走带400、行走电机48、支架49、万向轮40;所述一号摆动杆4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41上端铰接;所述一号摆动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44上端铰接;所述二号摆动杆4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41下端铰接;所述二号摆动杆4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44中部铰接;所述一号摆动杆42与所述二号摆动杆43平行;所述一号摆动杆42与所述二号摆动杆43通过所述限位顶紧机构45锁死;所述支撑板44上端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转动轮46;所述支撑板44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二号转动轮47;所述一号转动轮46与二号转动轮47之间通过行走带400连接;所述行走电机48固定连接在支撑板44上端;所述一号转动轮46固定连接在所述行走电机48转轴上;所述支撑板44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架49;所述万向轮40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49下端。

通过解锁限位顶紧机构45,进而实现一号摆动杆42围绕一号摆动杆42的一端与连接板41上端铰接处旋转,二号摆动杆43围绕二号摆动杆43的一端与连接板41下端铰接处旋转,进而使得行走装置4下移;在此过程中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限位顶紧机构45,实现行走装置4的无极可调,进而实现箱体1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调;当雨天时,用户通过解锁限位顶紧机构45升高行走装置4,进而升高箱体1距离地面的距离,进而用户可以提着行李箱行走,进而实现避免行李箱在雨天被溅上污渍。

如图1、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限位顶紧机构45包括一号旋转块451、二号旋转块452、一号顶杆453、二号顶杆454、旋转轴455;所述一号旋转块451与所述支撑板44铰接;所述一号旋转块451设置一号矩形滑槽;所述一号顶杆453在所述一号矩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所述二号旋转块452与所述支撑板44铰接;所述二号旋转块452设置二号矩形滑槽;所述二号顶杆454在所述二号矩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所述一号顶杆453端部与所述二号顶杆454端部通过旋转轴455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455的悬空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44上的腰型槽内。

用户通过按压一号顶杆453和二号顶杆454的铰接处,进而使得一号顶杆453和二号顶杆454进行摆动,同时带动一号旋转块451和二号旋转滑块452在支腿上旋转,通过一号顶杆453和二号顶杆454接触并顶紧一号摆动杆42和二号摆动杆43,当一号顶杆453和二号顶杆454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进而限位顶紧机构45形成死点,进而达到固定锁死行走装置4的目的,进而实现行走装置4能够保持调节后的状态,进而瞒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用户通过拉动一号顶杆453和二号顶杆454的铰接处,进而一号顶杆453端部和二号顶杆454端部离开一号摆动杆42和二号摆动杆43,进而达到解锁限位顶紧机构45,进而实现行走装置4的调节。

如图7所示,所述一号摆动杆42靠近所述支撑板44一端和所述二号摆动杆43靠近所述支撑板44一端均覆盖橡胶层441。

通过在一号摆动杆42靠近支撑板44一端和二号摆动杆43靠近支撑板44一端设置橡胶层441,橡胶层441被限位顶紧机构45挤压变形,进而橡胶层441具有防滑和防松的作用,进一步保证行走装置4能够保持调节后的状态。

如图1、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行李箱还包括锁紧装置5;所述锁紧装置5包括锁紧支撑51、卡扣52、扭簧53;所述连接板41下端铰接在所述箱体1下端靠近所述拉杆2一侧;所述连接板41右表面上端覆盖一层减震物413;所述连接板41通过锁紧装置5与所述箱体1连接;所述连接板41中部设置凸台411;所述凸台411设置弧形槽412;所述锁紧支撑51一端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支撑51另一端与所述卡扣52上端铰接;所述锁紧支撑51铰接端设置限位平面511;所述锁紧支撑51铰接端下方设置圆弧面512;所述卡扣52铰接端设置限位凸起521;所述限位凸起521与所述限位平面511贴合;所述限位凸起521可以沿着所述圆弧面512旋转滑动。

当需要使用行走装置4时,用户通过推动卡扣52,卡扣52的下端围绕铰接处旋转,进而卡扣52下端在弧形槽412内表面滑动,进而卡扣52离开弧形槽412,进而锁紧装置5解锁;用户提着行李箱上楼梯时,通过行走电机48转动带动行走带400转动,用户可以更加舒适的提着行李箱上楼梯,进而节省了人力与时间;当行走装置4与箱体1之间垂直时,用户站在连接板41上,行走装置4前进进而实现骑行;当不需要行走装置4时,用户通过转动行走装置4,进而连接板41围绕铰接处旋转,进而行走装置4接触并推动卡扣52,使得卡扣52进入弧形槽412内,在扭簧53的力的作用下卡扣52回到初始状态,进而锁紧装置5自动锁紧,进而无需人工进行锁紧,进而行走装置4锁紧快捷方便省时省力。

通过在连接板41右表面上端覆盖一层减震物413,当锁紧装置5自动锁紧时,经过减震物413的缓冲,进而减轻了连接板41与箱体1之间的碰撞;当解锁行走装置4时,用户用力按压连接板41,进而使卡扣52下端与弧形槽412之间互相挤压力减小,进而为解锁锁紧装置5提供便利,方便人工解锁;通过减震物413使得卡扣52下端与弧形槽412之间互相挤压力增大,进而使卡扣52下端与弧形槽412接触更加紧实,进一步保证行走装置4能够保持锁紧后的状态。

工作时,通过断电刹车电机300转动带动一号齿轮35转动,一号齿轮35与一号齿条37啮合作往复直线运动,带动剪叉机构39纵向伸展或压缩,剪叉机构39进的一端通过一号伸缩固定板31与箱顶壳12固定连接在一起,剪叉机构39进的另一端通过二号伸缩固定板32与箱底壳11固定连接在一起,进而带动箱顶壳12与箱底壳11运动,进而带动折叠部13展开或压缩,进而实现箱体1体积变大或缩小;进而实现箱体1尺寸变化;当断电刹车电机300断电时断电刹车电机300直接锁死,断电刹车电机300不再转动,进而剪叉机构39不再纵向伸展或横向压缩,进而实现箱体1的锁紧,进而实现了锁定箱体1尺寸,进而满足用户对不同尺寸的行李箱的需求,在保证有足够的储存空间的情况下又能够尽量的缩小行李箱的尺寸,进而便于用户的携带和托运;通过伸缩夹紧装置3拉伸展开折叠部13,进而带动折叠导槽131展成直通槽,进而折叠门14沿着折叠导槽131进入导向槽121,进而实现箱体1封闭;箱顶壳12内的折叠门14平铺在导向槽121内部,通过伸缩夹紧装置3压缩折叠部13,同时带动折叠导槽131折叠,进而折叠导槽131中的折叠门14跟随着折叠导槽131折叠,进而折叠门14无法在折叠导槽131内滑动,进而箱顶壳12导向槽121内的折叠门14也无法在导向槽121内滑动,进而实现折叠门14锁紧;这种锁紧行李箱的方式不需要另外采取锁紧操作,仅仅通过在收缩箱体1体积的过程中自动完成折叠门14的锁紧,因此这种锁紧行李箱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通过解锁限位顶紧机构45,进而实现一号摆动杆42围绕一号摆动杆42的一端与连接板41上端铰接处旋转,二号摆动杆43围绕二号摆动杆43的一端与连接板41下端铰接处旋转,进而使得行走装置4下移;在此过程中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锁定限位顶紧机构45,实现行走装置4的无极可调,进而实现箱体1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调;当需要使用行走装置4时,用户通过推动卡扣52,卡扣52的下端围绕铰接处旋转,进而卡扣52下端在弧形槽412内表面滑动,进而卡扣52离开弧形槽412,进而锁紧装置5解锁;用户提着行李箱上楼梯时,通过行走电机48转动带动行走带400转动,用户可以更加舒适的提着行李箱上楼梯,进而节省了人力与时间;当行走装置4与箱体1之间垂直时,用户站在连接板41上,行走装置4前进进而实现骑行;当不需要行走装置4时,用户通过转动行走装置4,进而连接板41围绕铰接处旋转,进而行走装置4接触并推动卡扣52,使得卡扣52进入弧形槽412内,在扭簧53的力的作用下卡扣52回到初始状态,进而锁紧装置5自动锁紧,进而无需人工进行锁紧,进而行走装置4锁紧快捷方便省时省力。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