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9023发布日期:2020-12-29 12:5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罩机,具体涉及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属于口罩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口罩为卫生用品,用熔喷布、纱布等制成,罩在嘴和鼻子上,防止灰尘和病菌侵入;其中口罩通过口罩机进行生产加工而成;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人们对口罩逐渐重视,通过口罩可进行较好的减少疫情的传播。

现有的口罩机在进行熔喷布、纱布的复合后,进行耳带的焊接,一般焊接的工位较少,不便于一次进行多个口罩耳带的焊接加工,加工效率低,从而会影响整体的加工效率。现在尚没有一种具有多工位耳带焊接结构的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包括:放料架、底座箱、粘鼻梁线及切外形装置、第一防尘罩、平板、支撑板、第二防尘罩、工位转动换料台、升降气缸、第一输送机、第三伺服电机、纵条板、机械手、支撑杆、连接板、超声波焊头和耳带送料铺设机构;其中,所述放料架设置在所述底座箱的右侧,所述底座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防尘罩,所述粘鼻梁线及切外形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防尘罩和所述底座箱之间,所述底座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所述平板,所述平板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杆,所述平板的顶部与所述底座箱的顶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输送机,所述第一输送机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外壳与所述平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平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所述纵条板,所述纵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机械手,所述纵条板的左侧设置有所述工位转动换料台,所述工位转动换料台包括:第一伺服电机、中间板、载料条板、工位框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外壳底部与所述平板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轴与所述中间板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载料条板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载料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板的两端处,所述中间板的两端均固定嵌合连接有所述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载料条板的一端中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载料条板的顶部表面均设置有五个所述工位框;所述平板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防尘罩,所述第二防尘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五个所述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底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所述超声波焊头;所述工位转动换料台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所述耳带送料铺设机构,所述耳带送料铺设机构包括承载板、条板和转轴,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与所述转轴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条板的表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耳带导向通槽,所述耳带导向通槽为波浪线型结构,所述耳带导向通槽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驱动辊,所述驱动辊的端部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条板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箱的正面的开口处铰接有两个第一铰接门,两个所述第一铰接门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搭扣锁,所述底座箱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撑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尘罩的顶部设置有上开口,所述上开口中设置有两个第二铰接门,两个所述第二铰接门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搭扣锁,所述第一防尘罩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中设置有第三铰接门,所述第三铰接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防尘罩通过第三搭扣锁连接,所述第三铰接门的表面均匀安装有三个观察窗。

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手的顶端设置有负压吸盘,所述负压吸盘包括圆盘、竖管、支管和吸嘴,所述圆盘的中部固定连通有所述竖管的开口端,所述竖管的另一端为闭口端,所述支管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竖管固定连通,所述支管的末端固定连通有所述吸嘴,所述圆盘连通安装有气管,所述气管末端与第二负压气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负压气泵固定连接在平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工位转动换料台还包括:第一负压气泵,所述第一负压气泵固定连接在载料条板的底部,所述载料条板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所述载料条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吸孔,若干个所述吸孔均匀分布在工位框的四角处,所述第一负压气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矩形槽连通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尘罩的开口处设置有两个第四铰接门,两个所述第四铰接门之间设置有两个第四搭扣锁。

进一步地,所述平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所述第二输送机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第二输送机位于工位转动换料台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防尘罩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带导向通槽的末端设置有微型测距摄像头,所述微型测距摄像头与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箱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上固定连接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与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一负压气泵、升降气缸、第三伺服电机、机械手、第二负压气泵、第二输送机、超声波焊头、微型测距摄像头以及步进电机电性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靠且具有多工位耳带焊接结构的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工位转动换料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负压吸盘与第二负压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升降气缸与超声波焊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承载板与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载料条板与第二伺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工位转动换料台与耳带送料铺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耳带送料铺设机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驱动辊与步进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00、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101、放料架,102、底座箱,103、支撑脚,104、第一铰接门,105、第一搭扣锁,106、侧板,107、控制柜,108、第一防尘罩,109、第二铰接门,110、第二搭扣锁,111、第三铰接门,112、第三搭扣锁,113、平板,114、支撑板,115、第二防尘罩,116、第四铰接门,117、第四搭扣锁,118、工位转动换料台,1181、第一伺服电机,1182、中间板,1183、载料条板,1184、工位框,1185、吸孔,1186、矩形槽,1187、第二伺服电机,1188、第一负压气泵,119、升降气缸,120、第一输送机,121、第三伺服电机,122、纵条板,123、机械手,124、负压吸盘,1241、圆盘,1242、竖管,1243、支管,1244、吸嘴,125、气管,126、第二负压气泵,127、第二输送机,128、支撑座,129、支撑杆,130、连接板,131、超声波焊头,132、承载板,133、连杆,134、安装板,135、转轴,136、条板,137、耳带导向通槽,138、驱动辊,139、微型测距摄像头,140、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参照图1至图10,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100包括:放料架101、底座箱102、粘鼻梁线及切外形装置、第一防尘罩108、平板113、支撑板114、第二防尘罩115、工位转动换料台118、升降气缸119、第一输送机120、第三伺服电机121、纵条板122、机械手123、支撑杆129、连接板130、超声波焊头131和耳带送料铺设机构。

参照图1,作为具体方案,其中,放料架101设置在底座箱102的右侧,放料架101用于卷料的放置,在进行加工时,卷料可进行放料,进入到粘鼻梁线及切外形装置中,进行复合,底座箱1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尘罩108,粘鼻梁线及切外形装置设置在第一防尘罩108和底座箱102之间,粘鼻梁线及切外形装置用于卷料的复合切割成单个的口罩物料,同时安装上鼻梁筋,底座箱10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平板113,平板113的左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29,平板113的顶部与底座箱10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送机120,第一输送机120的输入端与第三伺服电机1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三伺服电机121的外壳与平板113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三伺服电机121为第一输送机120提供驱动,口罩物料进行加工后,落到第一输送机120的右侧位置,通过第一输送机120可进行口罩物料的输送,口罩物料输送到第一输送机120的左侧。

参照图1至图3,作为具体方案,平板11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纵条板122,纵条板1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械手123,机械手123用于第一输送机120左侧上口罩物料的拾取,机械手123在进行操作后,可将口罩物料放置到载料条板1183上的工位框1184上,纵条板122的左侧设置有工位转动换料台118,工位转动换料台118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181、中间板1182、载料条板1183、工位框1184和第二伺服电机1187,第一伺服电机1181的外壳底部与平板113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1181输出轴与中间板1182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载料条板118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载料条板1183分别设置在中间板1182的两端处,中间板1182的两端均固定嵌合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1187,第二伺服电机1187的输出轴与载料条板1183的一端中部固定连接,两个载料条板1183的顶部表面均设置有五个工位框1184,工位转动换料台118采用双载料条板1183的设计,中部具有第一伺服电机1181,通过第一伺服电机1181提供驱动,可实现整体的转动,每次转动180°,可实现两个载料条板1183位置的对调,从而实现口罩物料的更换,物料更换便捷,速度快,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其中一个载料条板1183为加工过程提供支持的台面,另一个载料条板1183用于加工后口罩物料的下料,以及未加工口罩物料的上料,未加工的口罩物料进行等待加工,两个载料条板1183上的操作时间相互同步,从而避免加工时间的浪费,无需相互等待,其中在进行倾倒口罩物料的下料时,通过借助第二伺服电机1187的驱动作用,通过第二伺服电机1187为载料条板1183提供转动的驱动,即转动90°,可实现下料,下料时,其上的第一负压气泵1188不进行工作,停止吸附口罩物料,下料后,反向转动90°,完成复位的操作。

参照图4,作为具体方案,平板113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4,支撑板1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尘罩115,第二防尘罩1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五个升降气缸119,升降气缸119的输出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0,连接板130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超声波焊头131,升降气缸119用于升降驱动,可带动连接板130和超声波焊头131,一起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通过超声波焊头131实现耳带的焊接加工。

参照图7至图9,作为具体方案,工位转动换料台118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耳带送料铺设机构,耳带送料铺设机构包括承载板132、条板136和转轴135,承载板132与条板136的一端固定连接,承载板132与转轴135的底端转动连接,条板136的表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耳带导向通槽137,耳带导向通槽137为波浪线型结构,耳带导向通槽137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驱动辊138,驱动辊138的端部与步进电机14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步进电机140固定安装在条板136的内部,转轴135上用于安装耳带收卷的转筒,耳带塞入到耳带导向通槽137中,驱动辊138通过步进电机140提供驱动,驱动辊138进行转动时,驱动辊138通过摩擦力可实现耳带的驱动,耳带在耳带导向通槽137中进行移动,使得耳带填充在耳带导向通槽137中,同时耳带根据耳带导向通槽137的形状,形成波浪形结构,同时构成五个u型的结构,同时口罩物料的两侧均具有一根耳带,通过焊接加工,实现一次进行多个口罩的耳带焊接,效率较高。

参照图1,采用这样的方案,底座箱102的正面的开口处铰接有两个第一铰接门104,两个第一铰接门104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搭扣锁105,底座箱102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支撑脚103,底座箱102提供了存储的功能,可用于存放物品,或放置其他的加工设备。

参照图1,作为具体方案,第一防尘罩108的顶部设置有上开口,上开口中设置有两个第二铰接门109,两个第二铰接门109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搭扣锁110,第一防尘罩108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侧开口,侧开口中设置有第三铰接门111,第三铰接门111的一侧与第一防尘罩108通过第三搭扣锁112连接,第三铰接门111的表面均匀安装有三个观察窗,第一防尘罩108用于遮挡,起到防尘的作用,同时第一防尘罩108顶部、正面、背面均采用可打开门的结构,从而实现打开,可进行操作,同时具有观察窗,可便于进行内部的观察。

参照图3,作为具体方案,机械手123的顶端设置有负压吸盘124,负压吸盘124包括圆盘1241、竖管1242、支管1243和吸嘴1244,圆盘1241的中部固定连通有竖管1242的开口端,竖管1242的另一端为闭口端,支管1243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支管1243的一端均与竖管1242固定连通,支管1243的末端固定连通有吸嘴1244,圆盘1241连通安装有气管125,气管125末端与第二负压气泵126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负压气泵126固定连接在平板113的底部,机械手123在进行口罩物料的拾取时,通过负压吸盘124、第二负压气泵126和气管125的作用,可实现口罩物料的负压吸附,其中第二负压气泵126提供抽负压,通过气管125的导流作用,实现负压吸盘124内部的抽负压,而负压吸盘124具有四个吸嘴1244,可为口罩物料的四角位置提供吸附,实现口罩物料的拾取。

参照图6,作为优化的方案,工位转动换料台118还包括:第一负压气泵1188,第一负压气泵1188固定连接在载料条板1183的底部,载料条板1183的内部开设有矩形槽1186,载料条板1183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吸孔1185,若干个吸孔1185均匀分布在工位框1184的四角处,第一负压气泵1188的输出端与矩形槽1186连通安装,工位转动换料台118中的工位框1184为口罩物料提供放置的位置,在进行口罩物料的放置后,通过第一负压气泵提供负压抽气,通过矩形槽1186的导流,通过吸孔1185为口罩物料的四角位置提供负压吸附的作用,从而实现口罩物料的限位,提高了放置的效果。

采用这样的方案,第二防尘罩115的开口处设置有两个第四铰接门116,两个第四铰接门116之间设置有两个第四搭扣锁117,第二防尘罩115起到防尘的作用,其中第二防尘罩115具有两个第四铰接门116,实现开、闭的作用。

参照图1,作为具体方案,平板113的正面设置有第二输送机127,第二输送机127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128,第二输送机127位于工位转动换料台118的底部,通过工位转动换料台118进行加工后口罩物料的下料时,通过第二输送机127用于物料的承接,进行输送离开,提供输送的功能,流到下一工位的位置,通过人工进行折叠,便于后续的保障,本口罩机中还具有消毒装置,为现有技术。

参照图5,作为具体方案,承载板132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杆133,连杆133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34,安装板134与第二防尘罩115的内壁固定连接,为承载板提供了安装的加工,可固定安装在第二防尘罩115的内部中。

参照图8,作为具体方案,耳带导向通槽137的末端设置有微型测距摄像头139,微型测距摄像头139与条板136固定连接,通过末端位置的微型测距摄像头139用于判断耳带导向通槽137中是否具有耳带物料,为整体的加工提供了辅助的功能,便于进行耳带焊接的操作。

参照图10,作为具体方案,底座箱102的一侧壁固定连接有侧板106,侧板106上固定连接有控制柜107,控制柜107与第一伺服电机1181、第二伺服电机1187、第一负压气泵1188、升降气缸119、第三伺服电机121、机械手123、第二负压气泵126、第二输送机127、超声波焊头131、微型测距摄像头139以及步进电机14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柜107起到整体控制的作用,便于进行整体的控制。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整个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100与传统的技术相比较,在耳带的焊接的结构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工位转动换料台118中的工位框1184为口罩物料提供承载的位置,一次可承载五个口罩物料,同时具有两个耳带送料铺设机构,通过对耳带进行驱动,可使承载的五个物料两侧均具有一根耳带,同时满足u型波浪形状,通过五个升降气缸119的驱动,每个升降气缸119均具有四个超声波焊头131,从而可实现口罩物料四角处耳带的焊接,其操作一次完成,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耳带的焊接效率,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

整个自动头挂折叠口罩机100中的工位转动换料台118具有两个载料条板1183,其中一个载料条板1183上的物料进行耳带焊接加工时,另一个载料条板1183可进行上、下料的操作,上、下料的操作,利用耳带焊接加工时的时间进行操作,从而上、下料操作不占据整体的加工时间,一个载物条板136加工完毕后,通过第一伺服电机1181提供转动的驱动,可实现两个载物条板136的更换位置,从而实现快速的换料,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其中增设了机械手123,可提供口罩物料的拾取,可自动放置到载料条板1183上的工位框1184中,实现上料,进行下料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1187进行转动,可带动载料条板1183进行翻转,可进行倾倒下料,通过第二输送机127进行输送、流走,完成口罩的加工。

其中机械手123具有负压吸盘124,负压吸盘124通过气管125和第二负压气泵126的配合作用,实现口罩物料四角的负压吸附,便于进行拾取,同时工位转动换料台118上的两个载物条板136均具有负压吸附的结构,即第一负压气泵1188提供吸力,通过吸孔1185实现物料的吸附,提高放置的稳定性,便于耳带焊接后,耳带与耳带送料铺设机构分离,整体的使用效果较好。

进一步在耳带导向通槽137的末端增设了微型测距摄像头139,可为耳带在耳带导向通槽137中进行驱动后,提供判断测距,从而判断是否完成耳带的上料,为整体的使用提供了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