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光革皮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7442发布日期:2020-10-28 11:4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光革皮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鞋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光革皮鞋。



背景技术:

高光革皮鞋是鞋面为高光革,鞋底为tr、橡胶等材质组合而成的鞋。高光革是指表面有高亮度光泽的一种革,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899910b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光革制作方法,是将高光的透明薄膜转移到压花外侧覆膜而成,故而行业内也有称为覆膜革、移膜革等。

现有技术中,高光革的制造都会使用到油性光亮剂,因高光革自身的涂饰层比较特殊,常见的光亮剂里所含的小分子增塑剂会缓慢移行,逐渐导致含光亮剂的修饰层变硬,一弯折就会脆裂,在后续将革面与鞋底料进行粘合时,常因革面装饰层不耐纯溶剂、自身内聚力不足,导致饰面层与胚皮之间分离而失粘。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在粘合前增加打磨工艺去掉饰面层的保护膜,或者针对不合格皮鞋返工补胶,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和皮鞋成本的增加。

另外,目前市场上的皮鞋鞋底大都由tr、tpr或橡胶等材质制成,阻燃性能、耐穿刺性能普遍偏差,不能保障穿戴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面与鞋底粘接牢固的高光革皮鞋。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光革皮鞋,包括鞋底、鞋帮和鞋跟,所述鞋底和所述鞋帮粘接在一起,所述鞋跟安装在所述鞋底的后脚跟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的主材为高光革,所述高光革从内到外依次由无纺布层、人造革基材层、真皮纹路层和光亮剂层构成;在所述鞋帮的粘接处设有第一预涂胶水层,在所述鞋底的粘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预涂胶水层不同的第二预涂胶水层,所述第一预涂胶水层和所述第二预涂胶水层之间通过胶粘剂层粘接。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预涂胶水层为抑制增塑剂移行的胶水层。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人造革基材层为pvc人造革层或pu人造革层。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鞋底为tr鞋底,所述第二预涂胶水层为tr处理剂层;或,所述鞋底为橡胶底,所述第二预涂胶水层为橡胶处理剂层。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胶粘剂层为pu胶粘剂层。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鞋底包括鞋底层和固定于所述鞋底层上的鞋垫层,所述鞋垫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亲肤层、防刺穿层、隔热层和阻燃层。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防刺穿层和所述阻燃层均为玻璃纤维层。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隔热层为石棉层。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亲肤层为天然皮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通过在鞋帮的粘接处设置第一预涂胶水层,在鞋底的粘接处设置第二预涂胶水层,并利用胶粘剂粘接第一预涂胶水层和第二预涂胶水层;使得高光革鞋面与鞋底的粘接十分牢固,无需针对高光革增加打磨工艺去掉饰面层的保护膜,也避免了高光革皮鞋的返工补胶,生产效率高。

二、第一预涂胶水层采用能抑制增塑剂移行的胶水层,在对增塑剂有亲和作用的同时也与pu体系相容,使用该款胶水对高光革待粘结位置进行预处理后再实施与鞋底的粘合操作,所得制成品的初粘力和剥离强度均明显增强。

三、通过设置专门的鞋垫层,使得高光革皮鞋具有优异的耐火性和防刺穿性,有效提高皮鞋穿着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光革皮鞋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高光革的剖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鞋帮和鞋底粘接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鞋底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鞋底,2:鞋帮,3:鞋跟,4:第一预涂胶水层,5:第二预涂胶水层,6:胶粘剂层。

1-1:鞋底层,1-2:鞋垫层。

1-2-1:亲肤层,1-2-2:防刺穿层,1-2-3:隔热层,1-2-4:阻燃层。

2-1:无纺布层,2-2:人造革基材层,2-3:真皮纹路层,2-4:光亮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高光革皮鞋,包括鞋底1、鞋帮2和鞋跟3,所述鞋底1和所述鞋帮2粘接在一起,所述鞋跟3安装在所述鞋底1的后脚跟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帮2的主材为高光革,所述高光革从内到外依次由无纺布层2-1、人造革基材层2-2、真皮纹路层2-3和光亮剂层2-4构成;在所述鞋帮2的粘接处设有第一预涂胶水层4,在所述鞋底1的粘接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预涂胶水层4不同的第二预涂胶水层5,所述第一预涂胶水层4和所述第二预涂胶水层5之间通过胶粘剂层6粘接。

其中,所述鞋底1为tr鞋底,所述第二预涂胶水层5为tr处理剂层。所述人造革基材层2-2为pu人造革层。所述胶粘剂层6为pu胶粘剂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鞋底为橡胶底,相应地所述第二预涂胶水层为橡胶处理剂层;所述人造革基材层为pvc人造革层;不限于本实施例。

优选地,第一预涂胶水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改性pu胶液8-12%、环己酮5-10%、醋酸乙酯35-45%、消光粉0.1-1%、硫化剂40-50%。制备时,按照配方量向反应釜中加入改性pu胶液、环己酮、醋酸乙酯,搅拌5分钟;按先后顺序加入消光粉、硫化剂,然后以800-1000转/分转速分散混合一段时间(不少于0.5小时),制得成品。上述配方中,消光粉作为体系的增稠剂、触变剂,具有防沉淀、防流挂的特点,通过“高速”分散,可实现配料单中消光粉的充分润湿并使其稳定分散在产品体系中发挥设定作用,在硫化剂外围形成保护层;另一方面,配方中硫化剂和各种溶剂、助剂之间也能通过“高速”达成稳定存在的体系,只有当与后段涂刷的胶粘剂在设定条件下相互作用时,才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产生交联锚固的功效。上述工艺中,分散转速的选择既确保分散效率,又避免生产能耗大、以及分散过程中的发热,避免预聚的pu链段会被重新打断,产生副反应,处理效果变弱。

上述配方中,改性pu胶液为抑制增塑剂移行的胶水。制备步骤如下:在装配150℃温度探头、可调速电机和搅拌分散机、回流冷凝器的反应装置中,投入预先已脱水处理的聚酯多元醇,该多元醇是经马来酸酐改性的多元醇,加热升温至110±2℃,待聚酯多元醇熔融后,加入适量干燥的t-12和1,4-丁二醇,开动搅拌器搅拌均匀,加入所需量的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迅速提高搅拌速度,搅拌数分钟,此时反应物粘度迅速提高,温度上升,当观测到反应物粘度和温度停止上升后,2min内切断加热源,加入可抑制增塑剂移行的树脂(抗移行剂,聚烯烃蜡与马来酸酐熔融接枝反应的一类制品)0.3-1%、冷却降温至60±5℃,以醋酸乙酯、丁酮、丙酮的复配溶剂稀释溶解上述粘稠物并调节固含量为18±2%,得到半透明的pu胶液,将粘度控制在2000±200mpa.s。

上述复配溶剂中,环己酮、醋酸乙酯是改善涂刷性的,与pu胶液里的丁酮、丙酮搭配,获得适合已改性的pu体系的溶解度参数,同时不会对高光革表面造成强腐蚀。

常见的高光革制品,由于面膜与底皮自身贴合不良,剥离时强度会达不到要求,这多数是由于皮坯中加入的助剂过多,表面有油蜡感;有些皮坯填充后经过压光处理,表面非常致密而光滑,如果不打磨,胶粘剂很难向皮坯内渗透形成锚固作用,粘性差。在作为粘接搭桥剂的第一预涂胶水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在氨酯合成反应进程末端引入“抗移行剂”,对增塑剂有亲和作用的同时也与pu体系相容,使用该款胶水对高光革待粘结位置进行预处理后再实施与鞋底的粘合操作,所得制成品的初粘力和剥离强度均明显增强。

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光革皮鞋,具体制作工序如下:

s1:将高光革鞋帮的待粘合面(鞋面边缘)用第一预涂胶水进行表面处理后,自然晾干。

s2:将鞋底材(为预先组合好的鞋底和鞋跟)的待粘合面(底材围边处)用相应的第二预涂胶水进行预处理,自然晾干。

s3:在高光革鞋帮和鞋底材上刷胶粘剂,随后烘干,烘干温度为65±2度,时间为4±1分钟。

s4:将鞋帮和鞋底材在成型机上趁热贴合加压,随后投入气囊机进行二次气压,得到稳固粘合,制得高光革皮鞋成品。

实施例2

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光革皮鞋,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区别在于,所述鞋底1包括鞋底层1-1和固定于所述鞋底层1-1上的鞋垫层1-2,所述鞋垫层1-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亲肤层1-2-1、防刺穿层1-2-2、隔热层1-2-3和阻燃层1-2-4。

优选地,所述防刺穿层1-2-2和所述阻燃层1-2-4均为玻璃纤维层。所述隔热层1-2-3为石棉层。所述亲肤层1-2-1为天然皮革层。

实际制备时,各鞋垫层之间、以及鞋垫层与鞋底层之间均使用sbs类的中底胶粘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各鞋垫层直接放置在鞋底层上,不限于本实施例。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专门的鞋垫层,使得高光革皮鞋具有优异的耐火性和防刺穿性,有效提高皮鞋穿着的安全性能。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项及其等同物限定之。具体实施方式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