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封闭头套上的环形管道通风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0365发布日期:2021-04-27 14:3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全封闭头套上的环形管道通风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生防护中的封闭式防护服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全封闭头套上的环形管道通风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2.全封闭隔离防护服是医疗、化工防护中广泛使用的无尘、洁净工作服,多用于保护医疗人员,减少医疗人员与细菌、病毒的接触,避免传染,起到良好的安全保障作用。现在的密闭型防护隔离服及面罩,在使用中由于没有有效的通风装置,使穿着时隔离服内空气不能流通。在长期使用或外部空气炎热时,使用人员感到呼吸不畅、身体闷热,舒适性极差。
3.当前,全封闭防护服的头套与防护衣之间多为整体式,使用前已经连接在一起。且防护服面部透明面罩由开放组合安装式变成预先安装好透明面罩的封闭式时,防护服的穿戴就变得困难起来,给广大医务人员带来困扰。由于其整体连体特点,使得其在穿戴时头部要先穿进衣服里,这一特征阻碍了后续继续穿戴防护服的视线,使得其余穿戴过程费时费力,需要其他人大力协作,尚未开始工作前,就要消耗很多的体力、浪费很多时间,这是在争分夺秒的医务服务工作中所不允许的。
4.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分体式防护服的全封闭式头套、并在全封闭式头套上设计环形管道送风与出风系统,以达到密闭隔离防护以及通风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全封闭头套上的环形管道通风排气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用于全封闭头套上的环形管道通风排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全封闭头套上的送风机构和出风机构;
8.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送风管和第一通风软管,所述送风管通过第一连通组件分别与全封闭式头套密封连接和与第一通风软管连通,所述送风管为环形软管,且环形软管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与全封闭式头套内部空间相连通的送风孔;所述出风机构包括出风管和第二通风软管,所述出风管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环形管,两个半环形管相互对称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通组件与全封闭式头套密封连接和与第二通风软管连通,两个半环形管相互对称的另一端均与全封闭式头套内部空间连通。
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管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内部上方,所述出风管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内部下方。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全封闭式头套的后侧上、下对称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11.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包括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内部的第一三通接头和设置在全封
闭式头套外部的第一弯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有两个接头对应与送风管连接,另外一个接头设置在第一通孔处并与第一弯头相密封卡接配合;
12.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包括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内部的第二三通接头和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外部的第二弯头,所述第二三通接头有两个接头分别对应与两个半环形管相互对称的一端的两个管口连接,另外一个接头设置在第二通孔处并与第二弯头相密封卡接配合。
13.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与第一弯头相密封卡接配合的接口上和在第二三通接头与第二弯头相密封卡接配合的接口上均设置有卡扣位内槽,在所述第一弯头和第二弯头上均设置卡扣位外凸台;
14.所述第一弯头通过其上设有的卡扣位外凸台对应与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上设有卡扣位内槽的接头相互扣紧连接;
15.所述第二弯头通过其上设有的卡扣位外凸台对应与所述第二三通接头上设有卡扣位内槽的接头相互扣紧连接。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送风管靠近全封闭式头套前侧的部分固定在管道托架上,所述管道托架与头带固定连接,所述头带用于佩戴在头上。
17.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全封闭式头套的面部开窗口处还设有可视的透明面罩,所述透明面罩的四周与全封闭式头套的面部开窗口的四周密封连接。
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通风软管和第二通风软管均连接到外置的进出风循环系统,所述进出风循环系统用于从第一通风软管为全封闭式头套内部提供洁净空气、并从第二通风软管将全封闭式头套内部产生的废气抽排出。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送风机构及出风机构分别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的上下部,位于全封闭式头套内部上方的送风机构的送风管、位于全封闭式头套内部下方的出风机构的出风管分别与一个三通管件连接,并分别通过三通管件同与之相对应的弯头的卡接,上下设置的两个弯头与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外的第一通风软管和第二通风软管连接,从而将全封闭式头套空腔内外分隔,第一通风软管和第二通风软管连接到外置的进出风循环系统,从而形成整个可呼吸的循环系统。
21.2、管道托架通过可松紧头带戴在额头上,且管道托架卡住定位送风管,送风管通过三通及弯头将全封闭式头套布卡扣后内外压紧连接,这样的连接结构起到了支撑全封闭式头套的作用,同时第一通风管道和第二通过管道均通过全封闭式头套后侧进行空气循环,不影响工作视线,有效解决了以往进出风管道在全封闭式头套前面排列和连接时,对作业的空间干涉及设备的干扰,还能有效满足穿戴人员在复杂及紧密的头部空间内的转低头的灵活性和舒适性、各类工作和操作不会影响管路的稳定性。
22.3、通过在全封闭式头套内的上、下部分别设置环形送风管及出风管,在头罩内形成空气可循环交换的空腔;全封闭式头套内下部的出风管分为以下颚左右对称排列的两个半环形管,且两个半环形管相互对称的一端均正对下颚,通过两个半环形管相互对称的一端的两个管口排气,加大了全封闭式头套内的呼出气体的排放速度,保证全封闭式头套内无呼出气体残留,不会使透明面罩形成气雾凝结,保证视物清晰,同时满足人体正常呼吸需求。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送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头带与管道托架的连接示意图;
26.图4为管道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出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第一三通接头或第二三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第一三通接头或第二三通接头的剖视图;
30.图8为第一弯头或第二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第一弯头或第二弯头的剖视图;
32.图10为第一三通接头、第一弯头与全封闭式头套的装配示意图,或者第二三通接头、第二弯头与全封闭式头套的装配示意图;
33.图11为全封闭式头套局部开孔的放大图;
34.图12为本实用新型进行送风、出风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
35.图13为全封闭头套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全封闭式头套;1.1、透明面罩;1.2、第一通孔;1.3、第二通孔;2、送风机构;2.1、送风管;2.11、送风孔;2.2、第一通风软管;2.3、第一连通组件;3、出风机构;3.1、出风管;3.11、半环形管;3.2、第二通风软管;3.3、第二连通组件;2.31、第一三通接头;2.32、第一弯头;3.31、第二三通接头;3.32、第二弯头;a、卡扣位内槽;b、卡扣位外凸台;4、管道托架;5、头带;6、收紧带;6.1、调节扣;6.2、调节绳。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39.参阅图1至图5,一种用于全封闭头套上的环形管道通风排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全封闭头套1上的送风机构2和出风机构3,所述送风机构2包括送风管2.1和第一通风软管2.2,所述送风管2.1通过第一连通组件2.3分别与全封闭式头套1密封连接和与第一通风软管2.2连通,所述送风管2.1为环形软管,且环形软管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与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空间相连通的送风孔2.11;所述出风机构3包括出风管3.1和第二通风软管3.2,所述出风管3.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半环形管3.11,两个半环形管3.11相互对称的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组件3.3分别与全封闭式头套1密封连接和与第二通风软管3.2连通,两个半环形管3.11相互对称的另一端均与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空间连通,当全封闭式头套正确佩戴时,
与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连通的两个半环形管3.11相互对称一端的两个管口正对下颚,加大了全封闭式头套1内的呼出气体的排放速度。
40.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2.1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上方,所述出风管3.1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下方。参阅图2至图4,所述送风管2.1靠近全封闭式头套1前侧的部分固定在管道托架4上,所述管道托架4与头带5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头带5为可松紧头带,管道托架4设有套接送风管的卡口,卡口一侧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槽孔,所述头带5穿过管道托架4的两个槽孔后再缝合成整体,将管道托架4通过可松紧头带戴在额头上,管道托架4用于将环形的送风管2.1卡住定位。
41.参阅图6至图11,所述全封闭式头套1的后侧上、下对称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3,所述第一连通组件2.3包括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的第一三通接头2.31和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1外部的第一弯头2.32,所述第一三通接头2.31有两个接头对应与送风管2.1连接,另外一个接头设置在第一通孔1.2处并与第一弯头2.32相密封卡接配合;
42.所述第二连通组件3.3包括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的第二三通接头3.31和设置在全封闭式头套1外部的第二弯头3.32,所述第二三通接头3.31有两个接头分别对应与两个半环形管3.11相互对称的一端的两个管口连接,另外一个接头设置在第二通孔1.3处并与第二弯头3.32相密封卡接配合。
43.参阅图7、图9和图10,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三通接头2.31与第一弯头2.32相密封卡接配合的接口上和在第二三通接头3.31与第二弯头3.32相密封卡接配合的接口上均设置有卡扣位内槽a,在所述第一弯头2.32和第二弯头3.32上均设置卡扣位外凸台b,所述第一弯头2.32通过其上设有的卡扣位外凸台b对应与所述第一三通接头2.31上设有卡扣位内槽a的接头相互扣紧连接;所述第二弯头3.32通过其上设有的卡扣位外凸台b对应与所述第二三通接头3.31上设有卡扣位内槽a的接头相互扣紧连接。
4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全封闭式头套1的面部开窗口处还设有可视的透明面罩1.1,所述透明面罩1.1的四周与全封闭式头套1的面部开窗口的四周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透明面罩1.1的外周均匀涂布一层相容剂后,与全封闭式头套1的面部开窗口圆周贴合,贴合处通过热压方法将透明面罩1.1外沿与全封闭式头套1的面部开窗口圆周牢固粘接在一起,热压均匀一致、连接强度好、密封耐用;
45.本实用新型中,包括防护衣,所述全封闭式头套1的下部与防护衣1的领部密封固定连接,参阅图13,所述全封闭式头套1的下部设有收紧带6,收紧带6由调节扣6.1和调节绳6.2组成,所述调节绳6.2圈套在全封闭式头套1的下部,所述调节扣6.2连接在调节绳6.1上,调节绳6.1为高弹力橡皮筋或拉绳。
46.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在防护衣1领部固定设置有一个项圈,项圈通过卡扣实现开合,且项圈外壁设有环形槽,当防护衣和全封闭式头套1密封连接时,拉紧收紧带6,使收紧带6的调节绳6.1嵌入项圈外壁的环形槽内,调整调节扣6.1从而实现防护衣1和全封闭式头套2的密封连接。
47.作为其中另一个实施例,在防护衣的领部设置粘贴扣(或魔术贴),通过魔术贴与全封闭式头套下边缘粘贴,同时通过拉紧收紧带6,实现防护衣与全封闭式头套1的密封连接。
4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通风软管2.2和第二通风软管3.2均连接到外置的进出风
循环系统,所述进出风循环系统用于从第一通风软管2.2为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提供洁净空气、并从第二通风软管3.2将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产生的的废气抽排出。进出风循环系统为现有设备,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进出风循环系统包括由第一空气过滤装置、送风扇组成的进风系统和由出风扇、第二空气过滤装置组成的出风系统;送风扇和出风扇通过通气管分别对应与第一通风软管2.2和第二通风软管3.2连通。进一步的,进风系统、出风系统连接成一体,由蓄电池供电,可以随身携带,轻巧灵便,活动范围不受限制。
49.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管道托架4通过可松紧的头带4戴在额头上,调整好位置后,通过管道托架4将环形的送风管2.1卡住并定位,同时支撑全封闭式头套1。如图12所述,通过外置的进出风循环系统送风,空气经由第一通风软管2.2、流经第一弯头2.32及第一三通接头2.31,送入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上方环形的送风管2.1中,经送风管2.1上的若干个通气孔2.11将空气送入密封的全封闭式头套1内,从而提供经过滤的可呼吸的空气;而通过外置的进出风循环系统吸风,通过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下方的左、右设置的两个半环形管3.11吸出全封闭式头套1内废气,经过第二三通接头3.31、第二弯头3.32、第二通风软管3.2,将呼出的气体从全封闭式头套1内排出,从而保证全封闭式头套1内部空腔内持续保持洁净的空气,稳定穿戴人员的呼吸条件。
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