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密封式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0366发布日期:2021-04-27 14:3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囊密封式口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气囊密封式口罩,属于防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口罩是一种日常防护卫生用品,除了在医院广泛使用以外,随着现在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雾霾等天气比较常见,人们对身心健康也越来越关 注,口罩在日常生活中也被人们普遍使用,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保障人类的健康。
3.目前,一般的口罩的结构包括覆盖面颊的鼻孔和口的 口罩主体、以及用于保持该口罩主体的挂耳用的绳带,以及能够使鼻子与口罩本体之间有一个好的贴合曲线的鼻梁条,即一个可弯折的金属条;但是这种结构口罩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
4.1、现有结构的口罩本体不能很好的与使用者的面部贴合,尤其在鼻翼两侧处,由于该处与面颊高点之间有一个凹陷部,使得该凹陷处口罩本体与人的面部贴合不严密,很容易存在缝隙,从而使得外界空气易从该缝隙处进入鼻腔内,影响防尘、防菌防病毒的效果。
5.2、现有结构的口罩,其鼻梁条无法对不同形状的鼻子以及鼻子两侧不同程度的凹陷部位实现良好的密封,实用性差。
6.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气囊密封式口罩,可以提高鼻子及鼻子两侧部位与口罩之间的贴合效果,提高密封性,保证防尘、防菌防病毒的效果;可以对不同形状的鼻子及鼻子两侧不同程度的凹陷部实现良好密封,实用性强。
8.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囊密封式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对应鼻梁的位置设有气囊部件,所述气囊部件内充填有气体;所述气囊部件的两端延伸至人的面颊高点处;所述气囊部件在口罩本体与面部之间形成密封。
9.进一步地,所述气囊部件为具有多个相互连通腔体的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在鼻梁与面颊交界凹陷处的厚度大于第一气囊在鼻梁高点处的厚度;
10.在口罩与面颊之间的压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气囊中气体根据面部贴合的需要在多个气腔内流动分布,实现口罩本体与面部之间的贴合密封。
11.进一步地,所述气囊部件为具有单个腔体的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为长形扁平状;所述口罩本体内对应第二气囊的位置设有鼻梁条;
12.所述鼻梁条与第二气囊配合使用将口罩本体贴合密封在面颊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囊内通过多个熔接线段间隔形成多个相互连通的腔体;所
述熔接线段由第一气囊两侧壁向内凹陷并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
14.进一步地,多个熔接线段沿第一气囊长度方向设置形成一道熔接线;所述熔接线的数量为多道;所述熔接线两端延伸至鼻梁两侧凹陷部与面颊的交汇处。
15.进一步地,所述气囊部件固定连接在口罩本体上。
16.进一步地,所述气囊部件可拆卸连接在口罩本体上。
17.进一步地,所述气囊部件上与口罩本体接触的一面设置有黏贴层,所述气囊部件通过黏贴层粘接在口罩本体上。
18.进一步地,所述鼻梁条的两端延伸至鼻梁与面颊交界凹陷处。
19.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为具有过滤作用的透气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挂绳;所述挂绳具有弹性。
20.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口罩本体内侧设置气囊部件,可以提高鼻子及鼻子两侧部位与口罩之间的贴合效果,提高密封性,保证防尘、防菌防病毒的效果;可以对不同形状的鼻子及鼻子两侧不同程度的凹陷部实现良好密封,实用性强。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实施例1中鼻子处局部剖视图;
25.图3是实施例中第一气囊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图3中a

a剖视图(鼻梁处);
27.图5是图3中b

b剖视图(鼻两侧凹陷处);
28.图6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实施例2中鼻子处局部剖视图;
30.图8是实施例的中第二气囊的展开图;
31.图中,
[0032]1‑
口罩本体,2

挂绳,3

第一气囊,4

黏贴层,5

熔接线,51

熔接线段,6

鼻梁条,7

第二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实施例1
[0035]
如图1

5共同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囊密封式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所述口罩本体1为具有过滤作用的透气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口罩本体覆盖口和鼻子;所述口罩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挂绳2,所述挂绳2用于将口罩本体1保持在面颊处,所述挂绳2具有弹性。
[0036]
所述口罩本体1的内侧对应鼻梁的位置设有气囊部件,所述气囊部件内充填有气体;所述气囊部件的两端延伸至人的面颊高点处;所述气囊部件在口罩本体1与面部之间形
成密封。
[0037]
所述气囊部件可以通过缝制等方法固定在口罩本体1上。
[0038]
所述气囊部件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法可拆卸固定在口罩本体1上;具体地,所述气囊部件上与口罩本体1接触的一面设置有黏贴层4,所述气囊部件通过黏贴层4粘接在口罩本体1上。
[0039]
所述气囊部件为具有多个相互连通腔体的第一气囊3,气体在第一气囊3内能自由流通;为保证第一气囊3在鼻梁与面颊交界凹陷处的气体填充量大于第一气囊3在鼻梁高点处的气体填充量,所述第一气囊3在鼻梁与面颊交界凹陷处的厚度大于第一气囊3在鼻梁高点处的厚度;
[0040]
在口罩与面颊之间的压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气囊3中气体根据面部贴合的需要在多个气腔内流动分布,实现口罩本体1与面部之间的贴合密封。
[0041]
所述第一气囊3内通过多个熔接线段51间隔形成多个相互连通的腔体;所述第一气囊3的两侧壁向内凹陷并热融合连接在一起,形成多个熔接线段51;此处热融合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热合机实现的。
[0042]
所述熔接线段51沿第一气囊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形成一道熔接线5;所述熔接线5的数量为多道;所述熔接线5两端延伸至鼻梁两侧凹陷部与面颊的交汇处;熔接线5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气囊3向侧面过渡膨胀。
[0043]
在鼻梁与面颊交界凹陷处的熔接线5的数量大于鼻梁高点处熔接线5的数量。
[0044]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0045]
使用时,通过挂绳2将口罩本体1保持在面颊上,口罩与面颊之间的压力使第一气囊3中的气体根据面部贴合的需要在第一气囊内流动分布,使鼻子两侧凹陷部气体量大于其他部分,从而使口罩本体1与面部严密贴合。
[0046]
由于第一气囊3中的气体具有流动性,可以适应不同鼻子形状及鼻子两侧不同程度凹陷部,实用性强。
[0047]
实施例2
[0048]
如图6

8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气囊部件还可以为具有单个腔体的第二气囊7,所述第二气囊7为长形扁平状;为了使第二气囊7更好的在口罩本体1与面部之间形成密封,所述口罩本体1内对应第二气囊7的位置设有鼻梁条6;所述鼻梁条6设在口罩本体1内;
[0049]
所述鼻梁条6与第二气囊7配合使用将口罩本体1更好的贴合密封在面颊上。
[0050]
所述鼻梁条6的两端延伸至鼻梁与面颊交界凹陷处。
[0051]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0052]
使用时,通过挂绳2将口罩本体1保持在面颊上,用手按压鼻梁条6,使鼻梁条6夹紧在鼻子两侧,口罩与面颊之间的压力使第二气囊7中的气体根据面部贴合的需要在气囊内流动分布,从而使口罩本体1与面部严密贴合。
[0053]
本实施例通过鼻梁条6与第二气囊7相互配合,使口罩与面部贴合密封效果更好。
[0054]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口罩本体内侧设置气囊部件,可以提高鼻子及鼻子两侧部位与口罩之间的贴合效果,提高密封性,保证防尘、防菌防病毒的效果;可以对不同形状的鼻子及鼻子两侧不同程度的凹陷部实现良好密封,实用性强。
[0055]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不同规格,以适应因人种不同而产生的鼻梁高度的较大差异。
[0056]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