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防龋矿化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314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口腔防龋矿化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保健治疗液体,尤其是一种口腔防龋矿化液,属于口腔用化学反应制成的液体类药品。
龋病的发病机制,人们公认的是60年代初Keyes提出的三联因素论,龋病是细菌、食物(糖)、宿主(即牙齿)三方面因素产生的,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牙齿表面菌斑内环境的改变来反映。
牙菌斑是一种寄居在牙面的以细菌为主要成分,并使细菌赖以生存、代谢、致病的生态环境。这个复杂的微生态系既相对独立,又受口腔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菌斑内的代谢活动相当复杂,总的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菌斑内的微生物的物质代谢活动和菌斑内的矿物质转化。微生物的代谢底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类、尿素、以及无机盐等成分。当我们进食糖后,由于菌斑深处缺乏氧气,糖被细菌酵解,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有机酸,主要是乳酸。这些有机酸有一迅速产生、堆积和缓慢清除的过程。而这些酸通过菌斑基质扩散相当缓慢,需经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扩散到外环境中,于是有机酸堆积于菌斑中使pH下降。当代谢底物耗尽,有机酸清除速度大于其形成速度时,菌斑pH回升。菌斑内酸的清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从菌斑扩散到唾液中;(2)由菌斑代谢形成的碱性物质氨和唾液及菌斑中的缓冲系统缓冲;其中菌斑中的尿素酶能将唾液中的尿素分解成CO2和氨,是菌斑中提供碱性物质的主要途径。(3)强酸转化为弱酸,如某些细菌将乳酸转化为乙酸和丙酸。因此,菌斑基质的扩散特性和菌斑中碱性物质的产生是影响菌斑液pH值的重要因素。
然而,菌斑内pH下降并不一定必然造成菌斑下釉质发生脱矿。过去,有许多学者认为,当菌斑pH降至5.0以下时,釉质开始脱矿,然而,在釉质脱矿的体外实验中,单纯使用低pH溶液并不能模拟出龋样损坏。
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测定饱和度、pH、未解离酸对釉质脱矿的影响,可知pH值对脱矿量的影响不大,只能影响脱矿的速率。他在实验中发现,当条件适宜,即使在pH为6.0时,也能形成釉质表层下病损。
当维持溶液饱和度在0.48时,即使pH降到2.5,144小时后也未发现釉质脱矿。所以,食糖后菌斑液中的pH值和相对于牙齿矿物的饱和度是决定脱矿发生的重要因素。只有当pH值下降到临界pH值时,脱矿才可能发生。临界pH值决定于菌斑液中的钙磷浓度、复合离子浓度、离子强度、以及釉质磷灰石的溶解性。
牙齿羟基磷灰石和氟化磷灰石与菌斑液或唾液之间维持着一个化学平衡,即
或。
菌斑液中与牙齿完整性有关的成分为Ca,P,F和pH值。菌斑中矿物离子的浓度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细菌酵解糖时,磷被微生物所吸收用于糖的磷酸化,氟也被细菌所吸收,pH降低时,菌斑中的钙离子升高。菌斑中存在两种钙源,在中性pH条件下以不溶性形式存在。一种形式与菌斑中的蛋白质和细胞结合,另一种形式以酸溶性无机磷酸盐的形式存在,依据其确切的溶解性,大约在与釉质开始溶解相同的pH条件下开始溶解,从而提高菌斑液的钙磷浓度,以维持菌斑液的饱和度。
近年来,美国波士顿Forsyth牙科研究中心的Moreno和Margolis等人提出用菌斑液的矿物饱和度这一综合指标来反映菌斑的致龋状态,其计算公式为饱和度(DS)=〔(Ca2+)5(PO3-4)3(OH)/Ksp〕1/9
式中分子部分为菌斑液中钙磷和羟基的活度(有效离子浓度)积。分母部分为釉质的溶度积常数。
当DS等于1时,釉质在菌斑液中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出现脱矿;当DS小于1时,菌斑液对于釉质矿物不饱和,釉质可开始脱矿;当DS大于1时,菌斑液对于釉质矿物过饱和,可抑制釉质脱矿,且有利于矿物沉积,促进再矿化。菌斑静止状态时,菌斑饱和度大于1,对于釉质是过饱和的,食糖后,饱和度下降,脱矿容易发生。由此可见,当菌斑产酸pH下降,且菌斑液处于不饱和状态时就会发生脱矿。
从以上脱矿机制不难看出,采用增加菌斑的碱性代谢过程以提高pH值和增加菌斑中矿物离子浓度的手段,是合理的防龋机理。要想阻止脱矿和利于再矿化,菌斑中应有大量矿物离子释放,以使饱和度增加,这是防龋的关键所在。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漱口水其成分基本上是用于杀菌的酒精或洗泌肽,或仅仅是口腔清新剂,对销售群体没有针对性,治疗状况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都已表明,菌斑中高钙磷氟含量与低的龋患率有关。从80年代开始,国际上不少学者曾试图用含氟的无机和有机磷酸盐溶液的方法来增加菌斑中的有效氟和钙磷浓度,但结果都令人失望,原因是这种增加非常短暂,如用120mmol/L中性磷酸钠溶液漱口后,菌斑中磷浓度即刻上升200%,2分钟后,上升只有60%,15分钟后,恢复原来水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口腔防龋矿化液,其组分包括氯化钙(CaCl2)、磷酸钠盐、单氟磷酸钠(Na2PO4F)、尿素(CON2H4)、洗泌肽(C22H30ClN10)和水。
所述磷酸钠盐为磷酸钠(Na3PO4)或磷酸二氢钠(NaH2PO4)或磷酸氢钠(Na2HPO4)。
所述组分的浓度分别为氯化钙(CaCl2) 20±3mmol/L(毫莫尔/升)磷酸钠盐12±2mmol/L单氟磷酸钠(Na2PO4F) 5±1mmol/L尿素(CON2H4) 0.5±0.2mmol/L洗泌肽(C22H30ClN10) 1±0.5mmol/L所述组分的最佳浓度分别为氯化钙(CaCl2) 20mmol/L磷酸钠盐12mmol/L单氟磷酸钠(Na2PO4F) 5mmol/L尿素(CON2H4) 0.5mmol/L洗泌肽(C22H30ClN10) 1mmol/L本发明的效果十分明显利用本发明制成漱口水后,由于本发明中组分尿素的分解,菌斑内pH值升高,Ca+2、PO4-3、F+1离子反应沉积形成氟化磷灰石。
体内原位研究表明用本发明后与对照组相比,菌斑下釉质无脱矿发生,菌斑下釉质早期龋发生明显再矿化;大大提高口内菌斑的钙磷氟含量;减少用葡萄糖漱口后pH和钙磷氟矿物离子的降低;其抗龋作用明显好于含氟牙膏;蔗糖漱口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邻面菌斑中的钙含量,以及提高平滑面菌斑中的钙磷氟含量高达100倍。此矿物离子库的形成在每次进食蔗糖后引起的pH下降时,可起到缓慢释放有效矿物离子的作用,有效防止龋齿的发生。
其中磷酸钠盐可选用磷酸钠(Na3PO4)或磷酸二氢钠(NaH2PO4)或磷酸氢钠(Na2HPO4)。
其中氯化钙(CaCl2)用于产生Ca离子,磷酸钠盐用于产生PO4离子,单氟磷酸钠(Na2PO4F)用于产生F离子,尿素(CON2H4)用于产生NH3离子,洗泌肽(C22H30ClN10)用于抗菌、消炎。
把上述组分进行科学合理地混合,即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口腔防龋矿化液。最终使其中各组分的浓度为氯化钙(CaCl2) 20±3mmol/L(毫莫尔/升)磷酸钠盐 12±2mmol/L单氟磷酸钠(Na2PO4F)5±1mmol/L尿素(CON2H4) 0.5±0.2mmol/L洗泌肽(C22H30ClN10) 1±0.5mmol/L经过实验,矿化液中各组分的最佳浓度为氯化钙(CaCl2) 20mmol/L磷酸钠盐 12mmol/L单氟磷酸钠(Na2PO4F)5mmol/L尿素(CON2H4) 0.5mmol/L洗泌肽(C22H30ClN10) 1mmol/L
权利要求
1.一种口腔防龋矿化液,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包括氯化钙(CaCl2)、磷酸钠盐、单氟磷酸钠(Na2PO4F)、尿素(CON2H4)、洗泌肽(C22H30ClN10)和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口腔防龋矿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钠盐为磷酸钠(Na3PO4)或磷酸二氢钠(NaH2PO4)或磷酸氢钠(Na2HPO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口腔防龋矿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化液组分的浓度为氯化钙(CaCl2) 20±3mmol/L磷酸钠盐 12±2mmol/L单氟磷酸钠(Na2PO4F) 5±1mmol/L尿素(CON2H4) 0.5±0.2mmol/L洗泌肽(C22H30ClN10) 1±0.5mmol/L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口腔防龋矿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的最佳浓度为氯化钙(CaCl2) 20mmol/L磷酸钠盐 12mmol/L单氟磷酸钠(Na2PO4F) 5mmol/L尿素(CON2H4) 0.5mmol/L洗泌肽(C22H30ClN10) 1mmol/L
全文摘要
一种口腔防龋矿化液,其组分包括浓度为20mmol/L的氯化钙(CaCl
文档编号A61P1/02GK1413595SQ01136800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6日
发明者刘欣 申请人:刘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