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肝损伤药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0222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肝损伤药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肝损伤药物的应用。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Angelica Sine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有补血活血、调经止血等功效。当归素有“十方九归”之说,可见其在中药组方中应用的广泛性。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sisPolysaccharides,ASP)为当归根部提取的活性组分,发现它不仅具有免疫活性,还表现出其它非免疫方面的药理学效应。表明对当归多糖有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应用开发性研究价值与意义。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是存在当归及其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之一,我们曾系统地对阿魏酸钠进行研究,结果证实它有明显抗化学性肝损伤作用。与此同时,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类肝脏疾病中,以病毒感染等引起免疫性肝损的危害最严重,在我国感染人数在1亿以上,为此,我们将当归中的组分--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联合应用于免疫性的肝损伤。对免疫性肝损模型的研究因与病毒性肝炎较为接近而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肝损伤药物。
本发明将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肝损伤的药物,即将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胶囊、片剂、颗粒剂以及注射剂。本发明充分发挥中药不同组分的协同作用,体现了当归多糖在免疫方面的作用,并结合阿魏酸钠对肝损伤的保护效应,两者组成的组合物所制备的药物用于制备治疗肝损伤疗效明显增强;不仅能治疗化学性肝损伤,且对以病毒感染等引起免疫性肝损伤可发挥作用。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的这种新用途不仅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而且开拓了其药用价值的新领域,也为多糖类化合物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实施例2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制备治疗肝损伤的药物将50%(重量百分比)的当归多糖和50%(重量百分比)的阿魏酸钠混合加入赋形剂,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
实施例3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制备治疗肝损伤的药物将99%(重量百分比)的当归多糖和1%(重量百分比)的阿魏酸钠混合按1∶1(v/v)加入注射用水,按常规方法制成针剂。1.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合用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1.1生化检测昆明种雄性小鼠,尾静脉注射卡介苗与脂多糖制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以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为阳性药,观察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的肝保护作用,结果见表1、2。表1当归多糖和阿魏酸钠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GST活性的影响x±s(均数±标准差)剂量 sALT sGST分组 n(mg/kg) (U/L)(μmol/L/min)NS8- 205.4±64.6 23.9±8.8Model 10 - 730.0±373.0*100.5±81.7*SF10 100 458.9±199.7□28.1±26.8□ASP 10 250 397.4±103.6□12.1±4.9□ASP+SF8 250+100 234.2±26.5□17.3±5.2□DEX 9 3 501.2±172.0□24.7±19.8□与NS组比较*P<0.05;Model组比较□P<0.05上述结果表明ASP与SF均可使模型的血清ALT、GST降低,特别是两药合用分别使ALT、GST下降68%和88%,效应甚至优于阳性对照药DEX。SF对免疫性肝损所致MDA升高虽无明显作用,但与ASP合用后使MDA含量降至正常水平以下。ASP与SF合用还使GSH-PX和GSH-RE增高。以上结果说明ASP与SF的抗肝损作用与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有关,且两药合用作用更为显著。1.2病理组织学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切片见模型组肝细胞普遍肿大,有片状变性坏死,中央小静脉充血,肝窦内见大量的红细胞淤积;ASP组、SF组与两药合用组的肝损伤都有不同程度减轻,仅见局部细胞肿胀,小面积变性,尤其未见到大量红细胞淤积于肝窦。表2当归多糖和阿魏酸钠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浆MDA和GSH相关酶的影响x±sMDAGSH-Re GSH-Px分组n(nmol/mg) (nmol/min/mg) (nmol/min/mg)NS 9 0.29±0.03 48.2±4.4 35.9±5.2Model 100.53±0.17*43.0±3.6 30.6±7.5SF 100.59±0.35 62.1±5.1□33.8±12.3ASP 100.22±0.16□62.2±11.7□40.7±7.6ASP+SF 8 0.19±0.14□63.5±14.2□45.1±17.8DEX 9 0.75±0.33 47.8±9.0 41.5±18.4与NS组比较*P<0.05;与NS或Model组或DEX组比较□P<0.05;n为动物例数,每2~3例合一个高速离心标本2.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合用对氢化泼尼松所致小鼠肝损的保护作用文献报道,大剂量氢化泼尼松(Pred)在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同时,使肝脏出现膜脂质过氧化损伤。我们观察了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对氢化泼尼松所致小鼠肝损的保护作用,结果见表3。表3当归多糖和阿魏酸钠对氢化泼尼松所致肝损小鼠肝细胞浆MDA、sALT和sGST的影响x±s剂量 sALT sGST MDA分组(mg/kg)(U/L) (μmol/L/min)(nmol/mg)NS- - 130±18 10.0±1.5 0.12±0.03Pred20 465±129**13.5±1.5*0.30±0.03**SF 100 353±152*□8.0±2.5□0.25±0.02*□ASP 250 235±89□10.5±5.1□0.18±0.06□□ASP+SF 250+100 183±45□8.7±4.2□0.15±0.02□□与NS组比较*P<0.05,**P<0.01;与Pred组比较□P<0.05,□□P<0.01;n=5-15.
上述结果表明ASP与SF均可使氢化泼尼松组的血清ALT、GST降低,两药合可使ALT、GST分别下降61%和36%。ASP与SF使Pred组MDA升高分别下降17%与40%,两药合用后使MDA含量下降达50%。3.药品与试剂卡介苗(BCG)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所提供;细菌脂多糖(LPS),血清型SalmonellaTyphimurium,2、4-二硝基氯苯(CDNB),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还原型辅酶□(NADPH)为Sigma公司产品。硫代巴比妥钠(TBA)、5,5′-二巯-2,2′-二硝基苯甲酸(DTNB)、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片、地塞米松(DEX)注射液、氢化泼尼松(Pred)均为市售产品,当归多糖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制药厂提供当归醇沉物,经反复醇沉,洗涤,低温60℃干燥,得到当归多糖粉末,用生理盐水溶解,8磅20min高压灭菌。4.动物及处理4.1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合用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选用5周龄的雄性小鼠(昆明种),体重(12±0.5g),由湖北省医科院提供,分成6组,每组5~10只。每只小鼠尾iv BCG 1mg,12d后再尾iv LPS 4μg以制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制造模型同时给药,阿魏酸钠(SF)组、当归多糖(ASP)组和当归多糖+阿魏酸钠(ASP+SF)组分别ig SF 100mg/kg、sc ASP 250mg/kg及ig SF 100mg/kg+sc ASP 250mg/kg共12d,DEX组在注射LPS 30min前ip DEX 3mg/kg 1次,生理盐水(NS)为对照。注射LPS后6h小鼠断头取血,并摘取肝脏、胸腺和脾脏。2~3个肝脏合为一个标本,在冰NS中剪碎、漂洗后经超速离心105000g×60min(4□)制备细胞浆(S105)。部分小鼠肝脏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4.2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合用对氢化泼尼松所致小鼠肝损的保护作用雄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0±2.0g),由湖北省医科院提供,分成5组,阿魏酸钠(SF)组、当归多糖(ASP)组和当归多糖+阿魏酸钠(ASP+SF)组分别ig SF 100mg/kg、sc ASP 250mg/kg及ig SF 100mg/kg+sc ASP 250mg/kg共10d,上述各组与Pred组均在处死前4天ip Pred 20mg/kg共4d,生理盐水(NS)为对照。5指标及测定方法改良金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按Habing等方法以CDNB为底物测定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TBA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以NADPH为底物,测定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reductase,GSH-Re)活性。以H2O2为底物,用DTNB显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
权利要求
1.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肝损伤药物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是将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胶囊、片剂、颗粒剂以及注射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作为制备治疗肝损伤药物的应用,即将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胶囊、片剂、颗粒剂以及注射剂。本发明充分发挥中药不同组分的协同作用,体现了当归多糖在免疫方面的作用,并结合阿魏酸钠对肝损伤的保护效应,两者组成的组合物所制备的药物用于制备治疗肝损伤疗效明显增强;不仅能治疗化学性肝损伤,且对以病毒感染等引起免疫性肝损伤可发挥作用。当归多糖与阿魏酸钠组合物的这种新用途不仅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而且开拓了其药用价值的新领域,也为多糖类化合物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61P1/16GK1433771SQ0311853
公开日2003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7日
发明者彭仁琇, 李颖, 汪晖, 夏雪雁, 吴东方, 乐江, 孔锐 申请人:武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