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脂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9748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降血脂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血脂中药,特别是由僵蚕、大黄、姜黄、蝉蜕、葛根、泽泻、茵陈、水蛭、山楂、决明子、何首乌、麦芽等药材制成的中药。
近二十年来,在使用中药防治高脂血症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高脂血症的研究开拓了新的前景。结合西医等现代科技手段,在中医辨证基础研究方面,中医理论对高脂血症有了新的认识,目前使用中医药防治高脂血症的报道,已涉及单味药、复方、针灸、气功等多方面,发现已有60多种中草药对高脂血症有治疗作用,在与中西药疗效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有苗头的成方与单方。
然而,即使如此,仍不能满足医药市场的需求。据调查,目前,中国已有八千万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并且每天以一万患者的速度递增。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名符其实地成为危害健康的第一号杀手,而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因而,研制出疗效确切的降(调)脂药物已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当务之需。
目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成药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云南花粉田七口服液由荞麦花粉、田三七、蜂蜜组成。用于高脂血症之瘀血阻络证。
2.新清宁片由大黄组成。用于高脂血症之热毒内积证。
3.脂可清由葶苈、黄芩、山楂、泽泻、大黄、木香组成。用于高脂血症之痰湿内蕴证。
4.首乌片由首乌组成。用于高脂血症之肝肾阴虚证。
5.山楂精降脂片由北山楂组成。用于高脂血症之食瘀内滞证。
6.降脂健身片由泽泻组成。用于高脂血症之脾虚湿盛证。
7.心脉通片由当归、决明子、钩藤、牛膝、丹参、葛根、槐花、毛科青、夏桔草、三七组成。用于高脂血症之瘀血阻络证。
8.降脂灵片由制首乌、决明子、黄精、木香、山楂、金樱子、桑寄生、泽泻组成。用于高脂血症之肝肾阴虚证。
9.丹田降脂丸由丹参、首乌、人参、黄精、田七、川芎、当归、泽泻、淫羊藿、五加皮、肉桂组成。用于高脂血症之阴虚瘀阻证。
以上药物有些属于治标不治本,有些使用价格昂贵的成分,有些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疗效不确切而中断使用。
高脂血症,古代很多文献典籍中有论述,说明古人已对此病有相当的认识。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日“凡治消瘅击仆、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消瘅、击仆、偏枯、气满等证,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相符,这些病症均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甘肥贵人、高梁之疾”是指恣食甘腻、形体肥胖、好逸恶劳之人。肥甘化痰,肥人多痰,由痰而生热、生风。现代医学已证实,高脂血症与高脂的饮食结构以及形体肥胖有直接关系,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这与祖国医学所阐述的机理“饮食厚味—蕴生痰浊—阻涩脉道—消瘅击仆、偏枯痿厥“非常吻合。最早阐明这一机理的是距今已约三千年的《内经》。
高脂血症从典籍的阐述及临床辨证分析来看,虽然临床表现各异,证型不同,但痰浊是主要因素。痰浊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恣食肥甘,形体肥胖,好逸少动;二是人过中年,肝肾已衰,津液代谢失常。
恣食肥甘,形态肥胖;肥甘生痰,肥人多痰,对此,医籍中是已有明确论述,亦为医界之共识。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则饮食不能化生精微,反聚而生湿、生痰。脾主升清,脾主运化,脾主斡旋一身之气机,脾主湿。脾的这些功能皆赖脾之清阳的升发。脾以升为健,只有脾的清阳升发,脾才能运化,才能化湿,才能斡旋一身之气机。东垣以升清健脾立论,而为补土派鼻祖,可见清阳升发的重要意义。清阳升则浊阴降反过来,浊阴不降亦阻遏清阳不得升发,升清降浊相互关碍。头为诸阳之会,清净之府;胸为清阳所居,清旷升清降浊,活血益肾。
根据上述分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纯中药复方药物。
根据中医理论,本证的主要病机是升降失司。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浊阴不降,则清阳亦不得升发,升清降浊两相关碍,故以升清降浊为主要治则。本方升清降浊并重,乃一复方,由君二臣四佐伍使一组成。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肺、肝经。功能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纲目》“散风痰“。《本草图经》“治中风”张元素“气味俱薄,轻浮而升,阳中之阳,升其清阳之气,而浊阴之气自降也。”朱丹溪“取其清升之气,散浊逆结滞之痰也”。时珍日“升阳散火,祛风胜湿,清热解毒”。《温病条辩》“大凡肉体未有死而不腐者,蚕则僵而不腐,得清气之纯粹者也。气味俱薄,升也,阳中之阳也,能化浊湿而使之归清”。因其升清化浊故为君。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善于荡涤胃肠实热,清除燥结积滞,为苦寒攻下要药。《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征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胃肠,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纲目》“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寒温条辨》“气味俱厚,阴中之阴,推陈致新,走而不守。酒浸上下通行,清脏腑蓄热,导土郁壅滞,逐坚癖,涤痰食,导瘀血”。因清阳升则浊阴降,浊阴降才能清阳升,升清降浊互为因果。故僵蚕升清与大黄泄浊共为君药,以复升降之职。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备要》“理血中之气,下气破血,除风消肿,功力烈于郁金”。《寒温条辨》“降阴中之浊阴……祛邪伐恶,行气散郁。下气最捷,破血立通。因其降泄浊阴,祛邪伐恶,行气活血,使内外通合而助大黄之泄浊,使痰瘀消散,以为臣。
蝉蜕味甘咸,性寒,归肺、肝经。疏风散热,透疹止痒,祛风解痉,退翳明目。《纲目》“治头风眩晕,皮肤风痒,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寒温条辨》“得土木余气所化,升也,阳中之阳也。祛见而胜湿,涤热而解毒”。以其升清胜湿,辅僵蚕之升清化浊而为臣。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本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珍珠囊》“升阳生津”。《纲目》“散郁火”。《用药法象》“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以其轻浮升阳,鼓舞胃气上行,辅僵蚕之升清亦为臣。
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本经》“消水”。《别录》“逐膀胱三焦停水”《本草求真》“功专利水除湿”。因其渗湿能辅大黄之降浊而为臣。
茵陈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退黄。《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别录》“通身发黄,小便小利”。《衷中参西录》“秉少阳最初之气,是以凉而能散,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因其秉少阳之气,升发舒郁,又利湿清热,升清降浊,功兼一身,故为佐水蛭辛咸平,归肝经,破血逐瘀。《本经》“治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积聚….利水道“。因升降失司,痰浊内生,阻遏气机,气不帅血,血行瘀滞,致痰瘀搏结为患。升清降浊之时,必辅以活血化瘀之品。故水蛭为佐药。
决明子咸平微寒。归肝、大肠经。清热明目,通便。《本经》“主青盲、目淫、眼赤痛、泪出“。《药性论》”除肝家热“。《本草求真》”除内散热“。痰瘀郁久,则从阳化热,佐草决明之微寒轻清之,为佐药。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纲目》“健胃,行结气,消肉积,征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以其活血消积健胃而为佐。
何首乌甘、苦、涩,微温。归肝、心、肾经。补肝肾,益精血,通便。《纲目》“养血益肝,固精益肾,为滋补良药”。高脂血症多发于中老年人,人过中年,肾气已衰,故辅以首乌之补肝肾、益精血以为佐。
麦芽甘平,归脾胃经。《别录》“消食和中“。《衰中参西录》”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偕其长发之性,比于春气之条达,故舒肝颇效也“。因其入脾胃,且具升发疏达之性,引诸药达脾胃,共建升清降浊之功,故为使。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升清降浊,活血益肾功效,主治升降失司,痰瘀互结之高脂血症。所患症状为形体肥胖,头沉晕眩,胸脘痞闷或兼刺痛,心悸气短、纳呆口粘,腰酸膝软,间有呕恶。舌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腻而黄,脉弦滑或数之患者。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其处方组成为僵蚕 50-200份大黄25-100份姜黄35-140份蝉蜕 20-80份 葛根75-300份泽泻50-200份茵陈 75-300份水蛭35-140份山楂60-240份决明子50-200份何首乌 50-200份麦芽15-60份优选的为僵蚕 75-133份大黄37-66份 姜黄52-93份蝉蜕 30-53份 葛根112-200份 泽泻75-133份茵陈 112-200份 水蛭52-93份 山楂90-160份决明子75-133份何首乌 75-133份麦芽22-40份更优选的为僵蚕 100份 大黄50份姜黄70份 蝉蜕40份葛根 150份 泽泻100份 茵陈室 150份水蛭70份山楂 120份 决明子 100份 何首乌 100份麦芽30份以上组成中,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若以克为单位,该组成可制成药物制剂1000剂,所述1000剂指制成的成品药物制剂,如制成胶囊制剂1000粒,片剂1000片,颗粒剂1000袋,口服液1000安瓿等,作为颗粒剂也可以制成大包装,如100-500袋,具体可以是100袋、125袋、200袋、250袋、500袋等,每袋可作为1次服用剂量。
以上组成,若以克为单位,可制成50-1000次服用剂量的制剂,如作为片剂,制成1000片,每次服用剂量可以是1-20片,共可服用50-1000次。如作为颗粒剂,制成125袋,每次服用1-2袋,共可服用62.5-125次。
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份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毫份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
以上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臣药和佐药,也可以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的中药替换,替换后的中药制剂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成药剂时可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物可接受的载体可以是淀粉、蔗糖、乳糖、甘露糖醇、硅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藻酸盐、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甘油、土温80、琼脂、碳酸钙、碳酸氢钙、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环糊精、β-环糊精、磷脂类材料、高岭土、滑石粉、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以是任何可药用的剂型,这些剂型包括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软膏剂、硬膏剂、霜剂、喷雾剂、滴剂、贴剂。本发明的制剂,优选的是口服剂型,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颗粒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优选的是颗粒剂。
本发明的制剂在使用时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服三次,每次1-20剂,如1-20袋或粒或片。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
1.按处方准确称量僵蚕,低温干燥,粉碎,过100目筛,60Co--r射线辐照灭菌,剂量10Kgy,备用。
2.按处方准确称量姜黄,打成粗粉(粒径5mm),加入75%乙醇1.6倍量,浸润lh,回流提取三次,每次用75%乙醇三倍量,提取lh,提取液合并,减压,低温回收乙醇,浓缩成流浸膏(1g生药/ml),备用。
3.按处方准确称量菌陈,加入6倍量水,浸润lh,水蒸汽蒸馏2.5小时,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药渣及母液加入水煮提取部份一起煮提。)4.按处方量准确称量大黄、蝉蜕,葛根、泽泻、水蛭、山楂、决明子、何首乌、麦芽饮片,加入2倍量水浸泡30分钟,加入提完挥发油的茵陈,加水,煮提3次,分别为2、1、1小时,第一次加水12倍量,(其中1倍量水为(3)项母液)第二、三次各加入12倍量水,合并滤液,低温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65℃)热测)的稠膏,60℃鼓风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备用。
5.将(1)项粉与(4)项粉混合均匀,用(2)项流浸膏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50℃以下干燥,过16目筛整粒,喷洒(3)项挥发油,混匀。进行含量测定及卫生学检查,合格后制成制剂。
以下通过药效实验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验所用药物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药物,称为升降调脂胶囊阳性对照使用一种西药降血脂药物吉非罗齐,实验结果见表1-5。
僵蚕100克大黄50克姜黄70克蝉蜕40克 葛根150克 泽泻100克茵陈室 150克水蛭70克山楂120克决明子 100克首乌100克 麦芽30克以上原料共制成升降调脂胶囊1000粒[制备工艺]1按处方准确称量僵蚕,低温干燥,粉碎,过100目筛,60Co--r射线辐照灭菌,剂量10Kgy备用。2按处方准确称量姜黄,打成粗粉(粒径5mm),加入75%乙醇1.6倍量,浸润lh,回流提取三次,每次用75%乙醇三倍量,提取lh,提取液合并,减压,低温回收乙醇,浓缩成流浸膏(1g生药/ml),备用。3按处方准确称量菌陈,加入6倍量水,浸润lh,水蒸汽蒸馏2.5小时,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药楂及母液加入水煮提取部份一起煮提。)4按处方量准确称量大黄、蝉蜕,葛根、泽泻、水蛭、山楂、决明子、何首乌、麦芽饮片,加入2倍量水浸泡30分钟,加入提完挥发油的茵陈,加水,煮提3次,分别为2、1、1小时,第一次加水12倍量,(其中1倍量水为(3)项母液)第二、三次各加入12倍量水,合并滤液,低温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65℃)热测)的稠膏,60℃鼓风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备用。5将(1)项粉与(4)项粉混合均匀,加入蔗糖100g,用(2)项流浸膏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50℃以下干燥,过16目筛整粒,喷洒(3)项挥发油,混匀。装入袋中,共制成250袋。一.升降调脂胶囊对高脂饲料诱发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表1升降调脂胶囊对大鼠血脂及脂蛋白影响(x±S,n=10)剂量 给药前血脂 给药后血脂(mmol/l)组别 (g/kg)(mmol/l)TC/HDL--TCTC TC LDL-C HDL-C正常对照组- 1.58±0.221.56±0.22 0.58±0.180.99±0.17 0.28±0.126.02±2.53高脂模型组- 1.54±0.2410.03±5.45ΔΔ 0.92±0.45Δ 9.55±5.25ΔΔ 0.22±0.1248.50±27.19ΔΔ升降调脂胶囊 0.31.55±0.203.02±0.98** 0.22±0.04** 2.38±0.91** 0.53±0.31** 6.45±2.49**0.61.58±0.183.02±0.52** 0.27±0.12** 2.40±0.55** 0.49±0.08** 6.26±1.44**吉非罗齐组0.21.53±0.192.49±1.27** 0.34±0.21** 1.26±0.47** 0.73±0.34** 3.62±1.0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ΔP<0.05 ΔΔ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 **P<0.01表2升降调脂胶囊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x±S,n=10)全血粘度组别 剂量 血浆比粘度过 红细胞电泳时间(秒)g/kg高切(200S-1) 低切(40S-1)正常对照组 -- 5.31±1.07 7.77±1.131.63±0.1515.56±1.89高脂模型组 -- 6.04±0.65 8.00±0.922.10±0.0817.82±2.89升降调脂防治组 0.35.99±0.76 7.71±1.152.10±0.2216.5±1.170.65.85±0.71 7.60±1.001.95±0.1817.55±1.22吉非罗齐组 0.25.97±0.60 6.98±2.522.02±0.1916.44±2.00表3升降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含量的影响(x±S,n=10)组别 剂量TC TG(g/kg)(mmol/l) (mmol/l)正常对照组-- 0.11±0.04 0.16±0.07高脂模型组 0.58±0.14ΔΔ 0.44±0.19Δ升降调脂胶0.3 0.31±0.09** 0.26±0.13*囊防治组 0.6 0.39±0.15*0.33±0.16吉非罗齐组0.2 0.31±0.13** 0.14±0.0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ΔP<0.05 ΔΔP<0.01,与模型组相比 *P<0.05**P<0.01二.升降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家兔的治疗作用表4升降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x±S,n=10)全血粘度组别 剂量红细胞电泳时间(秒) 血浆比粘度(g/kg)高切(200S-1)低切(40S-1)正常对照组 4.20±0.82 5.09±1.03 1.59±0.0515.90±1.67高脂模型组 4.36±0.47 5.44±0.52 1.78±0.1917.81±0.95升降调脂胶囊治疗组 0.15 3.98±0.27 4.86±0.73 1.67±0.1116.90±1.080.30 3.77±0.42 4.87±0.66 1.71±0.1216.68±1.22吉非罗齐组 0.13 3.78±0.63 4.67±0.86 1.70±0.1116.07±2.23表5升降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家兔肝脏脂质含量的影响(x±S,n=10)组别剂量 TC TG(g/kg) (mmol/l) (mmol/l)正常对照组 - 0.11±0.08 0.24±0.10高脂模型组 - 1.21±0.16ΔΔ 0.48±0.12ΔΔ升降调脂胶囊治疗组 0.15 0.95±0.31*0.34±0.23*0.30 0.69±0.18** 0.28±0.12**吉非罗齐组 0.13 0.56±0.26** 0.28±0.1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ΔΔP<0.01,与模型组相比 *P<0.05 **P<0.0权利要求
1.一种预防和/或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僵蚕 50-200份大黄25-100份姜黄35-140份蝉蜕 20-80份 葛根75-300份泽泻50-200份茵陈 75-300份水蛭35-140份山楂60-240份决明子50-200份何首乌 50-200份麦芽15-60份。
2.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僵蚕 75-133份大黄37-66份 姜黄52-93份蝉蜕 30-53份 葛根112-200份 泽泻75-133份茵陈 112-200份 水蛭52-93份 山楂90-160份决明子75-133份何首乌 75-133份麦芽22-40份。
3.权利要求2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僵蚕 100份 大黄50份姜黄70份蝉蜕40份葛根 150份 泽泻100份 茵陈150份 水蛭70份山楂 120份 决明子 100份 何首乌 100份 麦芽30份。
4.权利要求1-3的中药制剂,是适合药用的各种剂型。
5.权利要求4的中药制剂是片剂、胶囊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混悬剂、粉剂、溶液剂、滴剂、滴丸剂。
6.权利要求4的中药制剂是胶囊剂。
7.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1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僵蚕,低温干燥,粉碎,过筛,b.姜黄,打成粗粉,加入乙醇浸润,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成流浸膏,c.菌陈,加水浸润,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d.大黄、蝉蜕、葛根、泽泻、水蛭、山楂、决明子、何首乌、麦芽饮片,加水浸泡,加入提完挥发油的茵陈,加水煮提,合并滤液,低温减压浓缩、干燥,粉碎,过筛,e.将(a)项粉与(d)项粉混合均匀,用(b)项流浸膏制软材,过筛制粒,干燥,整粒,喷洒(c)项挥发油,混匀,制成制剂。
9.权利要求8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僵蚕粉碎过筛后用钴60照射灭菌。
10.权利要求8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姜黄加入乙醇后回流,共回流三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血脂中药,特别是由僵蚕、大黄、姜黄、蝉蜕、葛根、泽泻、茵陈、水蛭、山楂、决明子、何首乌、麦芽等药材制成的中药。
文档编号A61P3/00GK1440804SQ03121268
公开日2003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31日
发明者李士懋, 田淑霄, 王鑫国, 王四平 申请人: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