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中药粉碎煎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116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中药粉碎煎煮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草药(饮片)煎煮汤剂的装置,它是在对饮片进行粉碎使饮片颗粒大小近似后再实施煎煮,有利于其有效成分溶入药汤中,然后将药渣中吸入的药汤用较简易方法挤压出利用,以达到节约中药材的目的。既增强了临床疗效,又缩短了煎煮时间,方便病人。
背景技术
现行各种中药煎药机尽管也使用了一些高新技术,如电热能源、自动控制程序等,但其煎煮过程仍沿用的是千余年前的方法,即将大小、密度相差可达数百倍的饮片加水煎煮。煎药机有的型号是密封下煎煮,但无法遵循“先下、后下”等中医传统理论。而有的型号虽为非密封的煎煮机,只是容器材料或能源和自动控制程序有所改变而已,其煎煮方法仍基本等同原始的砂罐煎煮。事实上,数百种饮片大小、密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数百倍),他们不可能用同步煎煮时间达到充分煎透,为使有效成分能理想的溶解入药汤中,故这些煎煮机均需历时1小时煎煮。同时,由于饮片本身具有较大吸水力的差异和各不规则的外形,当置于容器中后必然呈松散状(每例病人所用饮片各不相同),因此加水量均有差异,而使加水多少难以估计。所以在煎煮具体操作中,有时出现加水少而糊锅,招来投诉;或加水过多,造成药汤稀释,引来因煎煮不充分的质疑。因此,许多单位均将多余的药汤排弃入下水道,从而造成浪费。经我们对现行各种煎药机工作人员的了解及观察,加水量正好每付药获得400毫升药汤的机会几乎小于百分之五,而大量的煎煮均或多或少总难以掌握加水量,而要排弃一些药汤,大约平均占总加水量的百分之十五。另外,经我们探索性试验,煎煮后被丢弃的药渣中吸存的药汤平均要占总加水量的百分之三十。实际可以尽量榨出的药汤应在百分之二十,因此造成中药材的极大浪费。尤其是在我国药用植物已面临匮乏危机的情况下的浪费则犹如雪上加霜,严重的影响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从其煎煮的关键方法上克服浪费更是当务之急,不仅使中医药学中的主要领域,也是弘扬祖国医学遗产中的民族责任。目前遍及我国各地的门诊、医院、药厂等部门均使用韩国专利的各代产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各种中药煎煮机的诸多弊端,如浪费中药饮片、有效成分未被充分利用及煎煮时间长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新型中药粉碎煎煮机,该煎煮机为了节约中药饮片并使其有效成分充分利用,在煎煮前将大小、密度差异颇大的饮片粉碎成大小近似的颗粒状,同时或之后加足量水再进行煎煮,使饮片的有效成分更加容易在更短时间内通过煎煮充分融入药汤中,缩短煎煮时间并使药汤获得饮片中更多的有效成分。而药渣在经过简单手工挤压或机器挤压后可将其吸附的一部分药汤挤出,通过盛料器流入药汤罐。如需封装,在药汤罐底部设置排药汤孔,接与本实用新型主体一体或分立的封袋机进行袋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从落料口按医嘱以不同顺序、时间放入水和中药饮片,采用微电脑程序控制在武火煎煮之前或同时采用有内置电机驱动的双专用刀片间歇粉碎大小、密度不同的中药饮片,武火之后自动转入文火程序,并自动完成整个煎煮程序。机内设置了最低水位控制和药汤防溢功能,机外设置了药渣挤压器将残存于药渣中的药汤挤压入药汤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粉碎后的中药饮片的大小、密度接近,便于将药中的有效成分在较短时间内融入药汤中,而使加水量便于控制在所需药汤量接近的范围内,缩短煎煮时间,既避免浪费药材又可提高汤药浓度有利于疗效;采用非压力火锅煎煮,实现中药煎煮自动化且完全遵循煎煮中药在入药方法上传统理论的实现;设有落料口,可随时根据医嘱要求时间顺序下药;微电脑控制武火、文火及报警功能,控制粉碎、煎煮的分离和合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纵剖面图。全机含主机(包括电脑程序控制、电机驱动粉碎、煎煮加热器、报警传感器等机构)、盛料器(盛料、滤渣)和药汤罐(可附加加热器)。
图2是外设药渣挤压器剖面图。
图3是主机外形图。
图4是盛料器剖面图。
图5是药汤罐剖面图。
图6是功能板示意图图7是电路原理图。
图1中1.提手,2.落料盖,3.落料口,4.防溢针,5.把手,6.滤网,7.粉碎刀片,8.盛料器把手,9.药汤罐,10.主机,11.功能板,12.内置电机,13.电加热器,14.过滤网,15.盛料器,16.水位器,17.排药汤孔。
图2中18.药渣挤压器。
图6中19.电源开关按钮,20电源指示灯,21.启动按钮,22.工作指示灯,23.武火程序定时按钮,24.武火定时显示,25.文火定时显示,26.文火程序定时按钮,27.报警指示灯,28.停机按钮。
图7中29.熔断器,30.启动按钮,31.功能板,32.内置电机,33.加热器,34.电源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位于上部的主机(10)内装有具有电脑煎煮程序控制系统的功能板(11)、输出轴带动双粉碎刀片(7)粉碎饮片的内置电机(12)、药汤低水位报警传感器(16)、药汤高水位防溢报警传感器(4)和用于煎煮加热的电加热器(13),主机(10)上部装有与主机壳体采用合页连接可开闭的落料盖(2)和用于放入中草药饮片的落料口(3)。主机下部连接有装有金属筛滤网(6)盛装中草药饮片的盛料器(15)和盛装药汤并通过过滤网(14)或排药汤孔(17)排出药汤的药汤罐(9)。用于移动整机和将主机(10)与药汤罐(9)或盛料器(15)分离的提手(1)和把手(5)与主机(10)为一体。
在图2中,使用与盛料器(15)内壁配套的用以挤出残存药汤的药渣挤压器(18)挤压药渣,将药渣中剩余的汤药经过滤网(6)挤出。

图1所示实施例中,掀开位于主机(10)上部的落料盖(2),从落料口(3)送中药饮片和水入盛料器(15),接通电源。通过位于主机(10)上的具有电脑煎煮程序控制系统的功能板(11)设置控制程序,启动主机(10)内置的电机(12)驱动双粉碎刀片(7)粉碎中药饮片,同时或之后内置电加热器(13)或外置电加热器按控制程序进行武火、文火煎煮中药。若水位低于最低位为警戒线时,水位器(16)传感信号给功能板(11)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当汤药上溢达到防溢针(4)时,防溢针(4)传感信号给功能板(11)实施防溢程序。煎煮程序完成后,自动断开电源。本实用新型大中型机型设置需要利用袋装封口机时,使用药汤罐(9)下部设置的排药汤口(17),使药汤流入封口机内封装;小型或家用机型握住把手(5)从药汤罐(9)中通过过滤网(14)倒出药汤。倒完药汤后,握住提手(1),将主机(10)从药汤罐(9)中移开。拧动盛料器把手(8),将盛料器(15)从主机(10)下部移开。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中药粉碎煎煮机,其特征是主机(10)内装有程序控制功能板(11)、驱动粉碎刀片(7)进行粉碎的内置电机(12)、用于煎煮加热的电加热器(13)、药汤低水位报警传感器(16)、药汤高水位防溢报警传感器(4)和位于主机(10)内上部用于放入中草药饮片的落料口(3),主机下部连接有盛装中草药饮片的盛料器(15)和盛装药汤的药汤罐(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中药粉碎煎煮机,其特征是盛料器(15)中设有与其内壁配套的对药渣挤压以挤出残存药汤的药渣挤压器(18)。
专利摘要一种粉碎中草药(饮片)煎煮汤剂的新型中药粉碎煎煮机。主机内装有程序控制功能板、驱动粉碎刀片进行粉碎的内置电机、用于煎煮加热的电加热器、药汤低水位报警传感器、药汤高水位防溢报警传感器和位于主机内上部用于放入中草药饮片的落料口,主机下部连接有盛装中草药饮片的盛料器和盛装药汤的药汤罐。从主机上部落料口按医嘱放入中药饮片,采用电脑程序控制,先由内置电机驱动的双专用刀片对大小、密度不同的中药饮片粉碎成大小近似的颗粒状,再用武火煎煮之后自动转入文火程序,自动完成整个煎煮程序。煎煮加热根据机型不同可采用内加热也可采用外加热。机外设置了药渣挤压器将残存于药渣中的药汤挤压入药汤罐,以加以利用。
文档编号A61J3/00GK2628039SQ0325694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6日
发明者刘宝华 申请人:刘宝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