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消融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6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肾动脉消融导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以及消融部分;消融电极,固定连接于消融部分的远端,包括电极壳体、电极壳体内的任选的空腔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极壳体上设有供灌注液体流出的液体通路,所述电极壳体近端设有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液体通路之间设有热传导隔离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所处位置的电极壳体厚度为小于0.2mm,所述电极壳体的表面积为大于15平方毫米。本实用新型的肾动脉消融导管能够同时满足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专利说明】肾动脉消融导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肾动脉导管,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冷盐水灌注的肾动脉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0002]肾动脉交感神经激活是高血压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交感神经系统对血压的影响。在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包括利尿剂在内的合理搭配足量的至少3种抗高血压药治疗的措施,仍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时,称为难治性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证明,对这些被顽固性高血压折磨的患者是不能通过药物来很好的控制血压的。
[0003]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catheter-basedmpatheticdenervat1n, RDN)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型介入治疗技术,它可通过局部热损伤,选择性地部分阻断肾动脉交感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在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实验中,包括顽固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肺综合症等,均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4]虽然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在降低患者血压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长期随访缺发现:简单的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的死亡率和术后发病率均较高,并伴有严重的长期并发症,甚至产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
[0005]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肾动脉消融导管。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其
[0007]具有近端,远端和贯穿其中的中心腔室;
[0008]消融部分,包括一段弹性头端管,具有近端、远端和至少一个贯通的
[0009]腔室,其近端与导管主体的远端固定连接;
[0010]消融电极,固定连接于消融部分的远端,包括电极壳体、电极壳体内
[0011]的任选的空腔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极壳体上设有供灌注液体流出的液体通路,所述电极壳体近端设有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液体通路之间设有热传导隔离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所处位置的电极壳体厚度为小于0.2_,所述电极壳体的表面积为大于15平方毫米;
[0012]灌注通道,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远端通过导管主体的中心腔室延伸进
[0013]入消融部分的腔室内,与消融电极的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连通。
[0014]本文所用的术语“任选”(opt1nal)表示“可有可无”或“非必需”的含义。例如,“任选的空腔”是指可以具有该空腔,也可以没有该空腔。这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壳体上设有一通孔,所述
[0016]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通孔内。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壳体的近端设有插件,所述插件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空腔内,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插件上通孔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的通孔内,其近端开口于所述插件的近端,远端开口于所述电极壳体的外表面上,与电极壳体的外表面平齐,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插件上通孔的远端。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壳体的近端设有插件,
[0019]所述插件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空腔内,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插件上通孔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的内表面上,与电极壳体的内表面平齐,或部分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内;所述插件上通孔的近端开口于所述插件的近端,远端为开口或封闭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插件上通孔的远端;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所处位置的电极壳体厚度为小于0.1mm0
[0020]所述灌注通道内设有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管路的远端可以是通过所述
[0021]控制手柄、导管主体的中心腔室延伸到达消融部分的腔室的远端,与消融电极的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相连通;也可以是通过所述控制手柄延伸到达导管主体的中心腔室的远端,与消融部分的至少一个贯通的腔室相连通。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壳体表面上设有若干小孔,所述小孔孔口面积总和小于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中最小截面的面积。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导管远端设有一环形电极,其与消融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5-5mm,优选l_2mm。
[0024]优选的,所述热传导隔离结构为非金属隔热层。
[0025]所述非金属隔热层可以设于所述插件上通孔的内壁和/或外壁;优选的,所述插件上通孔的内壁和/或外壁上部分或全部设有非金属隔热层。
[0026]所述非金属隔热层由高分子材料或陶瓷制成,或者为气体隔热层。
[00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消融电极的电极壳体的表面积大于15平方毫米,这样可以同时满足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环电极与消融电极组成一对电极,用作对肾动脉进行高频电刺激,引起患者的血压变化,依据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程度来判断消融靶点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肾动脉消融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导管主体12的剖视图,表示导管主体12与消融部分13的连接关系;
[0030]图3所示的是沿图1 A-A线的剖视图;
[0031]图4所示的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0032]图5所示的是沿图3中C-C线的剖视图;
[0033]图6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消融电极17中温度传感器33的示意图;
[0034]图7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
[0035]图8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消融电极17的结构图;
[0036]图9所示的是根据图8所示的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
[0037]图10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
[0038]图11所示的是根据图10中的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
[0039]图12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
[0040]图13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
[0041]图14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通过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下面的实施方式。
[0043]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肾动脉消融导管1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导管主体12,其具有远端和近端,在所述导管主体12的远端设有消融部分13,在所述导管主体12的近端设有控制手柄11。
[0044]图2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导管主体12的剖视图,表示导管主体12与消融部分13的连接关系;所述导管主体12包括加强管22和套于其外部的主体管28,所述的主体管28可由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由聚醚嵌段酰胺、聚氨酯或尼龙材料制成,其管壁内优选的包括至少一层金属丝编织层(图中未示出),可以是不锈钢丝编织层,所述金属丝编织层可以是一层、两层或更多;所述加强管22包括中心腔室23,所述加强管22可由任何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由聚醚嵌段酰胺、聚氨酯、聚酰亚胺或尼龙材料挤出成型;所述导管主体优选为细长、可弯曲,但是在其长度方向上通常不可压缩,所述中心腔室23在导管主体12的轴向延伸;导线25、牵引线21和灌注管路26在所述的中心腔室23内延伸。
[0045]所述消融部分13包括弹性头端管31,其可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包括远端、近端以及至少一个腔室,所述腔室可以是中心腔室或偏心腔室。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头端管31包括第一偏心腔室35、第二偏心腔室36和第三偏心腔室37,优选的,所述弹性头端管31的管壁内包括至少一层金属丝编织层(图中未示出),可以是不锈钢丝编织层,所述金属丝编织层可以是一层、两层或更多。
[004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弹性头端管31与所述主体管28连接处设有一段连接管(图中未示出),其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优选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连接管用于所述主体管28与所述弹性头端管31之间的连接,其硬度介于所述主体管28与所述弹性头端管31之间。
[0047]优选的,所述弹性头端管31的近端为磨细端34,如图2所示,其外径与导管主体12的内径相配合,将所述磨细端34插入导管主体12中,其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其它合适的方式进行固定,例如通过紫外线固化胶将其与导管主体12粘接固定。
[0048]图3所示的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所示的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图5所示的是沿图3中C-C线的剖视图,图6所示的是图4和图5中所示温度传感器33的示意图。在所述弹性头端管31的远端设有消融电极17,在沿着弹性头端管31的长度方向上设有环电极16,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同,也可以没有环电极。优选的,在沿着弹性头端管31的长度方向上设有一个环电极16,所述环电极16与消融电极17之间的距离为0.5-5mm,优选l_2mm。环电极16与消融电极17组成一对电极,用作对肾动脉进行高频电刺激,引起患者的血压变化,依据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程度来判断消融靶点的有效性。所述消融电极17包括电极壳体71以及其内部的空腔76。所述电极壳体71上还设有通孔79,所述通孔79的直径小于Imm ;优选的,所述通孔79的直径小于0.5mm。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表面是可以与消融组织接触的部分;所述电极壳体71内部的空腔是不能与组织接触的部分。
[004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不,所述空腔76内设有插件74,所述插件74设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近端,其远端延伸至所述空腔76内。所述插件74可以是圆柱形、圆盘形或其它合适的形状,其至少包括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71的通孔79内。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可以是一体构成,也可以是分体构成,如在所述通孔81内插入中空管,或在所述通孔81的远端连接有管路或其它合适的结构。所述通孔81的近端开口于所述插件74的近端,所述通孔81的远端开口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表面上,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表面平齐。所述通孔81的远端设有温度传感器33,所述温度传感器33通过粘接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33所处位置为电极壳体上的通孔,此处电极壳体厚度为零。所述通孔81的位置可以是靠近所述电极壳体71的轴线位置,也可以是靠近所述电极壳体71的侧壁。所述插件还包括通孔80,所述通孔80是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
[0050]所述温度传感器33的顶端可以与所述电极壳体的外表面平齐,也可以是位于所述电极壳体的外表面附近,如所述温度传感器33的顶端小部分突出至外表面外,或小部分缩至外表面内。
[0051]所述插件74还包括盲孔82,其内固定有牵引线21。所述通孔80,通孔81和盲孔82分别与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第二偏心腔室36和第三偏心腔室37相连通。优选的,可以在所述插件74的三个孔80,81,82上分别焊接或粘接有中空管,其可由合适的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构成,如聚酰亚胺或不锈钢。
[0052]所述温度传感器33与所述液体通路之间设有热传导隔离结构,所述热传导隔离结构为非金属隔热层78,其设于所述通孔81上。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 —体构成时,当所述插件74为金属材料时,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本文中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可以是指在所述空腔中延伸的一段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也可以是指整个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可以是管状隔热层,插入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也可以是在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上涂覆非金属隔热层。所述插件74为非金属材料时,所述通孔81本身即可作为非金属隔热层。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分体构成时,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为金属材料时,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所述插件通孔81的延伸段为非金属材料时,所述通孔81本身即可作为非金属隔热层。
[0053]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可以是全部覆盖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也可以是部分覆盖。当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部分覆盖时,可以对热隔离程度进行调整,以调节温度传感器33所测到的温度。当改变非金属隔热层的材料或其厚度时,也可以对热隔离程度进行调整。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由具有隔热功能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可以是高分子材料制成,也可以是陶瓷制成或由其它合适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也可以为气体隔热层,当采用气体隔热层的时候,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可以是发泡材料构成的隔热层,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由密闭的空气腔室组成的隔热层或其它合适的结构。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可以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由于在所述通孔81上设有非金属隔热层78,使得温度传感器与灌注液体冷却效应相区隔,灌注液体对温度传感器所处部位的冷却效应被削弱,温度传感器将可检测到更多射频电流加热效应产生的温度升高。
[0054]所述插件74可以全部置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空腔内,也可以部分置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空腔内,如图7所示。
[0055]所述温度传感器33可以是热电偶、热敏电阻或其它;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如图4所示,所述温度传感器33的远端通过导管主体12的中心腔室23延伸至弹性头端管31的第二偏心腔室36内,然后延伸进入所述通孔81内,通过粘接固定在所述通孔81的远端。所述温度传感器33的近端通过中心腔室23延伸进入所述控制手柄11,并从所述控制手柄11延伸出来,与温度监测装置相连(图中未示出)。
[0056]灌注通道,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远端通过控制手柄11、导管主体12的中心腔室23延伸进入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内,与消融电极17的液体通路连通。在所述灌注通道内设有灌注管路26,所述的灌注管路26的远端可以是通过所述控制手柄11、导管主体12的中心腔室23延伸到达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的远端,与消融电极17的液体通路相连通;也可以是通过所述控制手柄11延伸到达导管主体12的中心腔室23的远端,与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相连通。
[0057]所述灌注管路26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其远端通过导管主体12的中心腔室23延伸至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内,与所述插件74上的通孔80相贯通。灌注管路26的近端通过导管主体12的中心腔室23延伸至所述控制手柄11内,其固定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何适合的方法进行固定,例如在所述灌注管路26的近端连接一段支管14,如图1所示,其延伸至所述控制手柄11外部,端部与鲁尔接头15连接固定。
[0058]灌注液体,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液体,例如生理盐水,其通过所述支管14进入所述灌注管路26内,并通过所述灌注管路26以及通孔80进入所述消融电极17的空腔76内,通过所述电极壳体上的孔流至所述导管10的外部。
[0059]所述的电极壳体71上设有若干小孔(图中未示出),作为供灌注液体流出的液体通路。所述小孔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设置,可以是采用机械、激光或电加工等方式设置,也可以采用多孔材料制成。所述小孔均匀分布于电极壳体71的表面,所述小孔孔口面积总和小于灌注管路最小截面的面积。该实施方式可以保证冷盐水均匀覆盖消融电极,使得消融电极贴靠的组织可以被灌注液体均匀的冲刷,降低电极所接触组织的接触阻抗,以使电流进入组织内部,有效的消融。所述电极壳体71的表面积大于15平方毫米,这样可以同时满足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效性主要是保证消融的深度,阻断肾动脉外层的交感神经,使得能量的输出功率足够大;安全性是指尽可能降低电流密度,保证与消融电极表面接触的组织温度不高,不会对组织细胞造成损伤;因而增大消融电极的表面积可以实现总功率增加的同时,使得单位面积输出功率保持低水平。
[0060]牵引线21,优选由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制成,如图2和图3和图5所示,其远端通过中心腔室23延伸至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三偏心腔室37内,在导管主体12内延伸的一段牵引线21,优选的,其外部套有弹簧管29,所述弹簧管29优选为带收紧力的紧密结构,其外部套有第二保护套管(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保护套管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优选由聚酰胺材料制成,用于所述弹簧管29在其内延伸;所述第二保护套管的远端和近端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其它合适的方式固定到所述弹簧管29上,例如通过紫外线固化胶粘接到所述弹簧管29上;如图5所示,在所述弹性头端管31内延伸的一段牵引线21,优选的,其外部套有第一保护套管32,所述第一保护套管32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优选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其设于所述弹性头端管31内,用于所述牵弓丨线21在其内延伸。
[0061]如图5所示,所述牵引线21的远端延伸进入所述插件74上的孔82内,其端部通过焊接、粘接或其它合适的方式固定,优选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0062]所述牵引线21的近端固定到所述控制手柄11上,其固定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何适合的方法进行固定。例如已公开的美国专利US6120476中披露的牵引线的固定方法。通过对牵引线21的控制,可以使得所述消融部分发生偏转。
[0063]导线25,如图2和图3和图4所示,其远端通过中心腔室23延伸至弹性头端管31的第二偏心腔室36内,分别与消融电极17、环电极16以及温度传感器33连接,其连接方式为焊接或其它合适的方式,优选通过焊接固定。优选的,在所述导线25的外部设有护线管27。
[0064]导线25的近端固定到所述控制手柄11上,其固定方法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何适合的方法进行固定,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到相应的插头上。
[0065]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所述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所述消融电极17包括电极壳体71及其内部的空腔76,插件74设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近端。所述插件74可以是圆柱形、圆盘形或其它合适的形状,其至少包括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71的通孔79内。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可以是一体构成,也可以是分体构成,如在所述通孔81内插入中空管,或在所述通孔81的远端连接有管路或其它合适的结构。所述通孔81的近端开口于所述插件74的近端,所述通孔81的远端在所述空腔76内转折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71的侧壁上的通孔79内,并开口于侧壁上,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表面平齐,如图8所示。所述通孔81的远端设有温度传感器33,所述温度传感器33通过粘接固定。所述插件74还包括通孔80,所述通孔80为液体通路,供灌注液体流入。所述通孔80和通孔81分别与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和第二偏心腔室36相连通。
[0066]所述通孔81上设有非金属隔热层78,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体构成时,当所述插件74为金属材料时,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所述插件74为非金属材料时,所述通孔81本身即可作为非金属隔热层。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分体构成时,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为金属材料时,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所述插件通孔81的延伸段为非金属材料时,所述通孔81本身即可作为非金属隔热层。
[0067]图8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导管10的其余结构同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
[0068]图9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消融电极17的结构图。所述消融电极17包括圆柱形侧壁面77和圆滑顶面75,所述消融电极17可以是分体形成,也可以是一体形成。所述圆滑顶面75上设有小孔72,供灌注液体流出所述消融电极17。所述圆柱形侧壁面77上设有环形沟槽73,所述环形沟槽73的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设置,例如可以采用美国专利US20080294158中所述的方式进行设置。
[0069]图10所示的是根据图9所示的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所述消融电极17包括一个空腔76,所述电极壳体71的近端设有插件74。所述插件74设于所述消融电极17的近端。所述插件74可以是圆柱形、圆盘形或其它合适的形状,包括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71的通孔79内。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可以是一体构成,也可以是分体构成,如在所述通孔81内插入中空管,或在所述通孔81的远端连接有管路或其它合适的结构。所述通孔81的近端开口于所述插件74的近端,所述通孔81的远端开口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表面上,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表面平齐。所述通孔81的远端设有温度传感器33,所述温度传感器33通过粘接固定。所述插件74还包括通孔80,所述通孔80是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其可以是中心腔室,也可以是偏心腔室。
[0070]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上。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 一体构成时,当所述插件74为金属材料时,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所述插件74为非金属材料时,所述通孔81本身即可作为非金属隔热层。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分体构成时,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为金属材料时,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所述插件通孔81的延伸段为非金属材料时,所述通孔81本身即可作为非金属隔热层。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可以是全部覆盖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也可以是部分覆盖。优选的,所述通孔80内的中空管的远端也可以设有延长管83,其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其它合适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延长管83也可以与所述中空管一体形成。所述插件74可以全部置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空腔内,也可以部分置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空腔内,如图10所示。
[0071]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管10的其余结构可以同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是如美国专利US20080294158中的导管结构。
[0072]图11所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所述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图12所示的是图11中所述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消融电极17包括电极壳体71及其内部的空腔76,插件74设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近端。所述插件74可以是圆环形也可以是其它合适的形状,如圆柱形,圆盘形等。所述插件包括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71的通孔79内。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可以是一体构成,也可以是分体构成,如在所述通孔81内插入中空管,或在所述通孔81的远端连接有管路或其它合适的结构。所述通孔81的近端开口于所述插件74的近端,所述通孔81的远端开口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表面上,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表面平齐。所述通孔81的远端设有温度传感器33,所述温度传感器33通过粘接固定。所述通孔81的内壁还焊接有不锈钢管,牵引线21的远端延伸至所述不锈钢管内,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0073]如图12所示,灌注通道,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远端通过控制手柄11、导管主体12的中心腔室23延伸进入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内,与消融电极17的液体通路连通。在所述灌注通道内设有灌注管路26,所述的灌注管路26的远端通过所述控制手柄11延伸到达导管主体12的中心腔室23的远端,与所述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相连通。所述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内没有灌注管路,灌注液体直接从第一偏心腔室35以及通孔81进入所述电极壳体71的空腔76内。所述弹性头端管31还可以为四腔室或更多腔室结构,这样灌注液体可以通过所述弹性头端管31的至少两个偏心腔室流入所述电极壳体的空腔76内。
[0074]导线25的远端焊接在所述不锈钢管上,并且在所述导线的远端以及所述通孔81的近端填充有密封胶,避免与灌注液体直接接触。
[0075]所述通孔81上设有非金属隔热层78,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体构成时,当所述插件74为金属材料时,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所述插件74为非金属材料时,所述通孔81本身即可作为非金属隔热层。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分体构成时,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为金属材料时,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所述插件通孔81的延伸段为非金属材料时,所述通孔81本身即可作为非金属隔热层。
[0076]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导管10的其余结构同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或图8所示的实施例。
[0077]图13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所述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如图13示,所述消融电极17包括至少一个液体通路80,所述液体通路80在消融电极17的近端有开口,灌注液体可以通过液体通路80流至消融电极17的外表面。灌注液体流过消融电极的途径可以有多种,例如,液体通路有多个分支延伸至并开口于消融电极外表面。
[0078]如图13所示,所述消融电极17还包括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远端开口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表面上,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表面平齐。所述温度传感器33设于所述通孔81远端,通过粘接固定。所述消融电极17还包括一盲孔82,牵引线21固定于所述盲孔82内。所述通孔80、通孔81和盲孔82分别与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第二偏心腔室36和第三偏心腔室37相连通。
[0079]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全部或部分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可以是管状隔热层,插入所述通孔81内,也可以是在所述通孔81内壁上涂覆非金属隔热层。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由隔热功能的材料制成,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制成,如高分子材料制成,也可以是陶瓷或由其它合适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可以采用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液体通路80内也可以全部或部分设有非金属隔热层78。
[0080]图13示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管10的其余结构同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或同中国专利CN201020215408.8中所述的导管结构。
[0081]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所述消融电极17的剖视图。
[0082]如图14所示,所述消融电极17包括电极壳体71及其内部的空腔76,插件74设于所述电极壳体71的近端。所述插件74可以是圆柱形、圆盘形或其它合适的形状,其至少包括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71的通孔79内。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可以是一体构成,也可以是分体构成,如在所述通孔81内插入中空管,或在所述通孔81的远端连接有管路或其它合适的结构。所述通孔81的近端开口于所述插件74的近端,所述通孔81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71的内表面上,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内表面平齐,也可以部分延伸进入所述电极壳体71内。所述通孔81的远端设有温度传感器33,所述温度传感器33通过粘接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件74与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为分体结构时,所述通孔81内可以设有一根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71的内表面上,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内表面平齐,也可以部分延伸进入所述电极壳体71内,所述中空管的远端为封闭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33粘接固定于所述中空管的远端。所述温度传感器所处位置的电极壳体厚度为小于0.2_。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所处位置的电极壳体厚度为小于0.1mm。
[0083]所述插件74还包括通孔80,所述通孔80为液体通路,供灌注液体流入。所述通孔80和通孔81分别与弹性头端管31的第一偏心腔室35和第二偏心腔室36相连通。
[0084]所述通孔81上设有非金属隔热层78,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体构成时,当所述插件74为金属材料时,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所述插件74为非金属材料时,所述通孔81本身即可作为非金属隔热层。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与所述插件74分体构成时,当所述通孔81的延伸段为金属材料时,所述非金属隔热层78设于所述通孔81的内壁和/或外壁。所述插件通孔81的延伸段为非金属材料时,所述通孔81本身即可作为非金属隔热层。
[0085]所述温度传感器33与所述电极壳体未被灌注液体直接冷却的部分之间可以是直接接触,也可以是具有通过金属材料的连接,如焊接,也可以是具有非金属导热材料的连接,如导热胶粘接,还可以存在同时通过金属材料的连接和非金属导热材料的连接或其它合适的连接方法。因此,所述温度传感器33与所述电极壳体71的外壁之间的热传导性要好于所述温度传感器33与所述液体通路之间的热传导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极壳体未被灌注液体直接冷却的部分是指电极壳体上不与灌注液体直接接触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液体通路包括灌注液体在所述消融电极17内流经的部分,包括孔80内、电极壳体17的空腔76内以及电极壳体上供灌注液体流出的部分。
[0086]图14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导管10的其余结构同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或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也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同。
[008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形式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各种改变和改进,均被认为落入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其具有近端,远端和贯穿其中的中心腔室; 消融部分,包括一段弹性头端管,具有近端、远端和至少一个贯通的腔室,其近端与导管主体的远端固定连接; 消融电极,固定连接于消融部分的远端,包括电极壳体、电极壳体内的任选的空腔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极壳体上设有供灌注液体流出的液体通路,所述电极壳体近端设有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液体通路之间设有热传导隔离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所处位置的电极壳体厚度为小于0.2mm,所述电极壳体的表面积为大于15平方毫米; 灌注通道,具有近端和远端,其远端通过导管主体的中心腔室延伸进入消融部分的腔室内,与消融电极的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壳体上设有一通孔,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通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壳体的近端设有插件,所述插件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空腔内,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插件上通孔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的通孔内,其近端开口于所述插件的近端,远端开口于所述电极壳体的外表面上,与电极壳体的外表面平齐,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插件的通孔的远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壳体的近端设有插件,所述插件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空腔内,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插件上通孔的远端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的内表面上,与电极壳体的内表面平齐,或部分延伸至所述电极壳体内;所述插件上通孔的近端开口于所述插件的近端,远端为开口或封闭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插件的通孔的远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处位置的电极壳体厚度为小于0.1mm。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通道内设有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管路的远端通过所述导管主体的中心腔室延伸到达消融部分的腔室的远端,与消融电极的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通道内设有灌注管路,所述灌注管路的远端延伸至所述导管主体的中心腔室的远端,与消融部分的至少一个贯通的腔室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壳体表面上设有若干小孔,所述小孔孔口面积总和小于供灌注液体流入的液体通路中最小截面的面积。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管远端设有一环形电极,其与消融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5-5m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极与消融电极之间的距离为l_2mm。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隔离结构为非金属隔热层。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隔热层设于所述插件上通孔的内壁和/或外壁。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肾动脉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隔热层由高分子材料或陶瓷制成,或者为气体隔热层。
【文档编号】A61B18-12GK204274635SQ201420547387
【发明者】华新, 索菲娅·汉森·王, 冯骥, 郑江山 [申请人]心诺普医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