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毒止痛胶丸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779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解毒止痛胶丸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药方,尤其是指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脾胃胀痛、关节痹痛、咽喉肿痛、午后潮热、肝气郁结的中成药解毒止痛胶丸,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消炎止痛的中西药品种很多,由于所用配方药剂单一,往往只能针对性地治疗某一种疾病,能同时具备治愈多种疾病,缓解多种病病引起的痛楚的中西药尚不多见,且现有的止痛药物多以即时止痛为主要功效,不能从根本上解毒排毒、活血解凝、舒肝解郁,对病症的反复发作没有抑制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脾胃胀痛、关节痹痛、咽喉肿痛等病症多数是由于“情绪紊乱、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滞血淤,淤积凝结”而成,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善消内痛的解毒止痛胶丸,从而通过所用中药配剂间的协同和促进作用,活血通脉,舒肝解郁,达到调理酸碱适度,达到解毒止痛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清热解毒、活血通脉、祛风除湿、善消内痛的解毒止痛胶丸,主治脾胃胀痛、关节痹痛、咽喉肿痛、午后潮热、肝气郁结、急慢性肾炎,从而达到舒解病毒,药毒,食物中毒,舒肝解郁,通络止痛的目的。
本发明一种解毒止痛胶丸配方包括毛冬青、入地金牛、兰香草、臭腥草、蕉头、茯岑、桑寄生及沙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毒止痛胶丸还包括姜汁、盐水及酒配料。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毒止痛胶丸还包括蜜糖。
在一个实施例中,毛冬青∶入地金牛∶兰香草∶臭腥草∶蕉头∶茯岑∶桑寄生∶沙榄的重量比为35∶15∶20∶5∶6∶6∶8∶5。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方的重量比范围可为毛冬青 30%-40% 入地金牛 10%-20%兰香草 15%-25% 臭腥草 2%-8%蕉头 3%-8% 茯岑 3%-8%桑寄生 5%-10%沙榄 2%-8%本发明一种解毒止痛胶丸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用盐水炮制入地金牛,再用酒洗兰香草,同时用姜汁炮制蕉头;然后,将上述配比的毛冬青、入地金牛、臭腥草、兰香草、茯岑、桑寄生、蕉头、沙榄混合后研磨制粉。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上述粉状配方与蜜糖充分混合,并将其配制成丸的步骤。
与现有的解毒止痛药物相比,本发明解毒止痛胶丸选药配方接近病理变化,经临床证明用药量小,疗程短,见效明显,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以中成药调理促进达到清利湿热、祛风通络、消肿止痛、通络止痛、舒肝解郁的功效,且其生产方法简便,适用大量生产,也适用自己配处方自制药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一种解毒止痛胶丸,成品名为“东江冻绿丸”,其方药组成为毛冬青、入地金牛、兰香草、臭腥草、蕉头、茯岑、桑寄生及沙榄,配料为姜汁、盐水和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毒止痛胶丸还包括糖配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毛冬青∶入地金牛∶兰香草∶臭腥草∶蕉头∶茯岑∶桑寄生∶沙榄的重量比为35∶15∶20∶5∶6∶6∶8∶5。
在本发明中,所述配方的重量比范围亦可为毛冬青 30%-40%入地金牛 10%-20%
兰香草 15%-25%臭腥草 2%-8%蕉头 3%-8% 茯岑 3%-8%桑寄生 5%-10% 沙榄 2%-8%下面对各配方的药性及药理等作一描述。
毛冬青(RadixIlicisPubescentis),别名细叶冬青、山冬青、毛披树。其根含有效成分为黄酮甙,还含有酚类、甾醇、鞣质、三萜、氨基酸、糖类等。性味平、寒,味苦涩。清热解毒,活血通脉,内服可用于治瘀血之心痛,肺热喘咳,喉头水肿,扁桃体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柱闭塞性脉管炎等;外用治烧、烫伤,冻疮等。
入地金牛,性味辛、苦、温、有毒。入脾、胃、经。祛风通络,消肿止痛,可用于治风湿骨痛、喉痛、胃痛、牙痛、烫火伤、跌打骨折。
兰香草(Common bluebeard),别名卵叶莸、马蒿、莸、山薄荷。性味微寒,味甘微温,入肺、胃、脾、经。温中止吐,利水消痰,兰香草的根具有行气祛湿的功效,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痛及背痛;其草有祛风除湿、止咳散瘀、行气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发热、风湿骨痛、慢性支气管炎、肝炎、跌打瘀积、月经不调、外伤出血、皮肤搔痒、疮肿和湿疹等病症。
臭腥草(Heartleaf Houttuymia Herb),又名鱼星草、鱼腥草。性温,味辛,入肺经。清热解毒,善消内痛,下气除痰,利湿通淋,可用于治疗肺炎、肺脓疡、脾胃胀痛、午后潮热、肝气郁结等病症。
蕉头,性平,味辛,入三焦经。增加大肠移动,具解毒功效。在本发明中,蕉头可为香蕉头或大蕉头。
茯苓,别名茯菟,茯灵等。性平,无毒,味甘,入心、脾、肺三经。利水行痰,开胃平呕,除虚热、安心神,主要用于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
桑寄生,性平,无毒,味苦作甘。祛风除湿,补肝肾,安胎。主要用于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和血脉而除痹痛,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
沙榄,性平,味苦涩,甘淡。润咽生津消炎。
姜,性温,味辛成,无毒,入心、肺、脾、胃经。能散风祛湿,通络驱痰,定痛止痒,与解毒止痛胶丸的其他配方配合,入肾利水,主要用于敬风寒、止呕吐、散郁。
酒,性大热,味苦、甘辛、有毒,入十二经。原肠胃,通行血脉,荣养肌肤,与解毒止痛胶丸的其他配方配合,加强上行能力,解毒。
本发明解毒止痛胶丸的配方,如毛冬青、入地金牛、兰香草、臭腥草、蕉头、茯岑、桑寄生、沙榄等,均可清热解毒、活血通脉、祛风除湿、善消内痛,用盐、姜汁或酒炮制后,消炎止痛的药用效果更强,能促进各药剂直达病所,调节人体内酸碱适度,进而通络止痛。本发明解毒止痛胶丸主治脾胃胀痛、关节痹痛、咽喉肿痛、午后潮热、肝气郁结、急慢性肾炎,药用效果可舒解病毒,药毒,食物中毒,舒肝解郁,通络止痛。
本发明解毒止痛胶丸的制作方法如下首先,将以上配比的入地金牛用盐水配制15-20分钟,再用酒洗兰香草,接着用姜汁炮制蕉头;然后,将上述毛冬青、入地金牛、臭腥草、兰香草、茯岑、桑寄生、蕉头、沙榄混合后研磨制粉后,配合蜜糖充分混合,按传统的方法将上述配方配制成丸。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粒药丸可制成为约36毫克。用法用量如下成人每日二次,每次约50粒;儿童减半,温水服送。
服药疗程及用量根据病症不同而定,假定每瓶装药丸700粒。根据大量临床试验,各种病症对应的服药量如下病症服用瓶数 病症 服用瓶数咽喉炎1瓶流行性病毒性感冒 2瓶药物、食物中毒2瓶胃炎 2瓶持续性发热2瓶神智病 3瓶忧郁症3瓶膝关节痛 2瓶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解毒止痛胶丸及其制造方法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解毒止痛胶丸,主治脾胃胀痛、关节痹痛、咽喉肿痛、午后潮热、肝气郁结、急慢性肾炎,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括毛冬青、入地金牛、兰香草、臭腥草、蕉头、茯岑、桑寄生、沙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毒止痛胶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毒止痛胶丸还包括姜汁、盐水及酒配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解毒止痛胶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毒止痛胶丸还包括蜜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解毒止痛胶丸,其特征在于毛冬青∶入地金牛∶兰香草∶臭腥草∶蕉头∶茯岑∶桑寄生∶沙榄的重量比为35∶15∶20∶5∶6∶6∶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毒止痛胶丸,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的重量比范围可为毛冬青30%-40%入地金牛10%-20%兰香草15%-25%臭腥草 2%-8%蕉头 3%-8% 茯岑3%-8%桑寄生5%-10% 沙榄2%-8%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解毒止痛胶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蕉头可为香蕉头或大蕉头。
7.一种解毒止痛胶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用盐水炮制入地金牛,再用酒洗兰香草,同时用姜汁炮制蕉头;然后,将毛冬青、入地金牛、臭腥草、兰香草、茯岑、桑寄生、蕉头、沙榄混合后按一定配比的研磨制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解毒止痛胶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上述粉状配方与蜜糖充分混合,并将其配制成丸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解毒止痛胶丸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比为毛冬青∶入地金牛∶兰香草∶臭腥草∶蕉头∶茯岑∶桑寄生∶沙榄的重量比为35∶15∶20∶5∶6∶6∶8∶5。
全文摘要
一种解毒止痛胶丸(东江冻绿丸),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活血通脉、祛风除湿、善消内痛,采用毛冬青、入地金牛、兰香草、臭腥草、蕉头、茯岑、桑寄生及沙榄等科学配方,制成药丸。本解毒止痛胶丸用药量小,疗程短,见效明显,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以中成药调理达到清利湿热、肝气郁结、通络止痛的功效。
文档编号A61P19/02GK1778364SQ200410052340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3日
发明者张小茜 申请人:张小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