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治疗方法

文档序号:109033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治疗方法
技术领域
总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设计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当发生原发于或继发于主动脉疾病的主动脉瓣回流时,用于恢复主动脉瓣的正常功能,所述原发于或继发于主动脉的疾病例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壁夹层形成或风湿性主动脉病导致的主动脉瓣环扩张等。
背景技术
心脏具有四组瓣膜,其保证进入心脏的血液向前流动进入全身循环。位于心脏左部的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前者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后者位于左心室流出道和主动脉根部的结合部。所述两组瓣膜的功能是保证使从肺部来的含氧血液通过心脏的左部,并继续向前流入主动脉根部。心脏右部具有两组类似的瓣膜,称为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所述四组瓣膜是纯粹的被动性结构,其既不消耗能量也不进行动态收缩。所述瓣膜具有一些小叶,该小叶在不同的压力下被动地打开或关闭。由于二尖瓣和三尖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因此二者被称为房室瓣。二尖瓣具有两片小叶,而三尖瓣具有三片小叶。由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小叶呈半月状,因此二者被称为半月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均具有三个瓣膜尖端。
心脏瓣膜可能受到异常瓣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所述异常由先天遗传或后天获得的瓣膜疾病引起。遗传性瓣膜异常可能在出生时就威胁生命,也可能一直潜伏至中年甚至晚年威胁生命。获得性瓣膜异常通常由某些特定疾病引起,所述疾病例如风湿热、退行性疾病、感染或创伤。
严重的主动脉回流可由主动脉壁夹层形成引起,这种情况通常需要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此外,严重的主动脉回流也可由风湿性或退行性瓣膜疾病引起。在主动脉瓣疾病中使用的主要人工瓣膜是所谓的机械瓣膜和组织瓣膜,所述两种瓣膜均是支架型的。机械瓣膜的小叶由包在钛金属外壳中的热解碳构成。构成组织瓣膜的物质来源于动物组织。通常将组织瓣膜构建在外部具有缝合边的钛金属支架上,所述缝合边有利于在植入时进行缝合。瓣膜物质本身既可来自于牛的心包膜,也可来自于经戊二醛处理的猪主动脉瓣。在切除病变主动脉瓣小叶后,将所述假体装置植入患者的主动脉瓣环中。
为了预防植入机械瓣膜后发生血栓性并发症,必须终身进行抗凝治疗。但是即使进行了抗凝治疗,患者依然可能出现出血性或血栓性并发症。与之相反,组织瓣膜通常没有所述并发症,因而也就无需进行抗凝治疗,但是与机械瓣膜相比,组织瓣膜的持久性相对有限。因此,植入组织瓣膜的患者将来需要再次进行手术。为了克服所述不同类型人工瓣膜的缺陷,需要一种疗效持久的能够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理想方法。然而,目前仅在某些选定的情况下,才认为所述修复主动脉瓣的方法是可行的。
主动脉根部不仅仅是简单地作为血流的通道,而且也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弹性结构。根据心跳循环节律的改变,所述主动脉根部结构的环形扩张直径可达基础主动脉根部直径的30%。因为在血压很高的情况下持续保持所述结构的扩张状态,所以大部分已有的主动脉瓣修复方法无法承受相关的机械应力,从而可能导致修复失败和疾病复发。
保持主动脉瓣功能的三个主要因素包括维持窦管连接(STJ)和主动脉瓣环的适当直径,和维持小叶自身的状态。仅当所述三个因素的功能完全复原,主动脉瓣的功能才有可能成功恢复。目前已有的修复主动脉瓣的方法中还没有完全符合所述要求的。例如,在人造血管中重悬浮主动脉瓣小叶可作为治疗马方综合征导致的升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在所述主动脉瘤中,主动脉瓣小叶具有正常形态(David T.E.《在马方综合征和升主动脉瘤的患者中修复由退行性疾病导致的病变主动脉瓣(Aortic valve repair in patients with Marfan syndrome andascending aorta aneurysms due to degenerative disease)J.Card.Surg.1994;9(增刊2)182-7)。然而,所述方法仅适用于一些有限的情况。其中一个缺陷是必需切除主动脉根部近端的窦部。而且,在治疗主动脉壁夹层形成时,由于缝合线穿过的是易碎的水肿组织,所以所述方法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性并发症。
另一个适用于马方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方法是使用合适形状的人造血管片段来置换发生动脉瘤的升主动脉组织(Sndro Gelsomino等,《对不实施升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动脉瘤手术治疗的Tirone David I瓣膜的短期体验(A short-term experience with the Tirone David I valvesparing ope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neurysm of the ascendingaorta and aortic root)),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0311(3)189-194;Kallenbach K.等,《在158名连续患者中进行不涉及瓣膜的主动脉根部重建的结果(Results of valve-sparing aortic rootreconstruction in 158 consecutive patients)),Ann.Thorac.Surg.2002;74(6)2026-32)。然而,在接受所述方法治疗的患者中也可能发生严重的出血,该出血来自于形成的主动脉壁夹层,或甚至来自于单纯动脉瘤。而且,所述方法也同样具有丧失天然瓦耳萨耳瓦窦的功能的缺陷。
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是,使用戊二醛固定的自体心包膜来置换功能异常的瓣膜小叶的方法,似乎可能解决主动脉回流的问题(Riyadh CardiacCentre,Armed Forces Hospital,沙特阿拉伯王国,《为了使瓣膜尖端伸展而采用牛的心包膜修复主动脉瓣(Aortic valve repair usingbovine pericardium for cusp extension)),J.Thorac.Cardiovasc.Surg.1988;96(5)760-4;Cosgrove D.M.等,《为治疗主动脉功能不全而进行的瓣膜成形术(Valvuloplasty for aortic insufficiency)》,J.Thorac.Cardiovasc.Surg.1991;102(4)571-6;Haydar H.S.等,《为治疗主动脉功能不全而进行的瓣膜修复手术分类及技术(Valverepair for aotic insufficiencysurgical classification andtechniques)》,Eur.J.Cardiothorac.Surg.1997;11(2)258-65),但从长期疗效来看,接合瓣膜小叶的方法最终将会失败,这是因为逐渐增加的窦管连接和主动脉瓣环的直径决定瓣膜小叶将无法行使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同时通过影响主动脉瓣小叶和组成主动脉根部的周围结构来恢复主动脉瓣的正常功能。
为了完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由以下固定器组成(1)带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某些情况下是环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将其植入到主动脉腔的内侧以固定主动脉瓣环的直径,和(2)主动脉瓣环外侧缠缚固定器(annulus outer felt stabilizer),将其植入到主动脉的外表面以支撑所述内侧固定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升主动脉的窦管连接(STJ)的装置,该装置由以下固定器组成(1)环状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将其植入到升主动脉的窦管连接处,和(2)环状窦管连接外侧缠缚固定器,将其植入到窦管连接的外表面以支撑所述内侧固定器。


图1A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带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的透视图。
图1B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环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的透视图。
图1C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带状或环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的断面图。
图2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带状主动脉瓣环外侧缠缚固定器的透视图。
图3A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环状窦管连接(STJ)内侧固定器的透视图。
图3B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环状窦管连接(STJ)内侧固定器的断面图。
图4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环状窦管连接(STJ)外侧缠缚固定器的透视图及内视图。
图5A为植入本发明所述装置的手术技术示意图。
图5B为在主动脉瓣环水平植入带状固定器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C为在窦管连接水平植入环状固定器的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用于治疗单纯性主动脉回流或主动脉壁夹层形成引起的主动脉回流,或者伴随升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瓣环扩张等疾病的主动脉回流。通过固定主动脉瓣环和窦管连接的直径,本发明所述的装置能够有效地治疗主动脉回流。
引起主动脉回流的因素包括窦管连接(STJ)的直径的增加、主动脉瓣环的直径的增加和主动脉瓣小叶的变性。在主动脉回流是由主动脉瓣环和窦管连接的直径增大引起的情况下,可通过使主动脉瓣环和窦管连接的直径恢复正常的方法有效地纠正主动脉回流。
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所述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图1a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带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的透视图;图1b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环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的透视图;图1c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带状或环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的断面图;图2a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带状主动脉瓣环外侧缠缚固定器的透视图;图3a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环状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的透视图;图3b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环状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的断面图;图4显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环状窦管连接外侧缠缚固定器的透视图及内视图。
本发明所述的修复主动脉瓣的装置包括(1)维持主动脉瓣环的直径恒定的一个组件,和(2)维持窦管连接的直径恒定的另一个组件。每个所述组件由以下固定器组成(1)从内部维持主动脉腔直径的内侧固定器,和(2)从主动脉腔外部支撑内侧固定器的外侧固定器。
根据图1和图2,修复主动脉瓣环的装置由带状或环状的内侧固定器12和带状外侧缠缚固定器14组成,前者有效地固定主动脉腔面的主动脉瓣环直径,后者从主动脉外膜表面支撑内侧固定器。
上述设计用于维持恒定的主动脉瓣环直径的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12是一种可弯曲的带状结构体,该结构体的目的在于仅固定主动脉瓣环的纤维部分,而不固定其肌性部分。然而,随着主动脉瓣环肌性部分的增大,需要采用环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以圆周形式固定主动脉瓣环。
而且,为了便于缝合线穿过,也为了使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和主动脉壁内腔表面接合得更为紧密,将固定器中缝合线穿过的部分制作得比周围部分薄,且在所述缝合线穿过的部分中央标注虚线(图1c,3b)。在环状固定器圆周上的每1/3处均有标记10,以便于确定方向(图1b,3a)。因为将带状固定器仅设计用于固定主动脉瓣环的纤维部分,而允许肌性部分自由运动,所以该带状固定器两端(图1a)均比主动脉瓣环纤维部分的长度多出约2mm(毫米),在多出的部分处做有标记,以便于植入。
置于主动脉壁外表面的主动脉瓣环外侧缠缚固定器14与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12成对地用于维持主动脉瓣环的直径的恒定,同时所述外侧缠缚固定器还起到支撑内侧固定器的作用。在距离主动脉瓣环外侧固定器的两端各约2mm处垂直地标注标记(图2)。
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12和外侧缠缚固定器14可由任何生物学惰性物质制得,所述物质可以是例如聚酯、聚四氟乙烯和其他类型的合成纤维,所述合成纤维包括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氨酯和聚丙烯等。
根据图3和图4,修复窦管连接的装置由环状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22和环状窦管连接外侧缠缚固定器24组成,将前者设计用于从主动脉的内腔表面固定窦管连接的直径,后者从升主动脉的窦管连接外侧支撑所述内侧固定器。修复窦管连接的装置仅在环状时是可用的,并提供了在窦管连接水平同时从主动脉壁的内侧和外侧支撑主动脉的结构。
窦管连接固定器22可由任何具有弹性的合成纤维或生物学物质制得。与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12类似,将环状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中缝合针穿过的部分制作得比周围部分薄,以确保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与主动脉壁紧密接合(图3b)。在上述薄的部分的中央标有虚线,以便于轻松缝合和正确缝合。此外,在环状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圆周上的每1/3处均垂直标注清晰的标记10(图3a)。
将修复窦管连接的装置的外侧缠缚固定器24与内侧固定器22成对地设计用于恒定地固定窦管连接的直径。将所述外侧缠缚固定器植入到主动脉壁外侧的窦管连接部位。与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类似,将所述外侧缠缚固定器圆周上的每1/3处以与内侧固定器同样的方式标注标记10(图4)。所述窦管连接外侧缠缚固定器可由任何其他种类的合成纤维或生物学物质制成,以防止其与周围组织发生严重粘连。
使用本发明所述修复主动脉瓣的装置的手术技术如下为了纠正继发于主动脉瓣环直径增大的主动脉回流,将作为内侧固定器12的环状或带状固定器植入到主动脉瓣环中,所述固定器旨在将主动脉瓣环直径缩小到理想尺寸。将带状主动脉瓣环外侧固定器置于相应的主动脉壁外侧,所述外侧固定器起结构上的支撑作用。将所述两种固定器分别植入到主动脉瓣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使主动脉瓣环直径缩小到理想尺寸,从而有效地纠正主动脉回流。
以类似的方式,将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22植入到升主动脉窦管连接处的内腔中。将窦管连接外侧固定器24植入到主动脉窦管连接处的外表面上,以稳固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22。通过将窦管连接处的主动脉直径恢复到正常水平,植入所述两种窦管连接固定器可以有效地纠正主动脉回流。
当主动脉瓣环水平和窦管连接水平均发生异常增大时,可以通过修复主动脉根部来纠正主动脉回流。而且,在所述两种水平下固定主动脉根部的修复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由未固定部分的扩张引起的主动脉回流的再次发生。
可由下文描述的保护主动脉瓣及主动脉根部的方法来纠正由多种疾病导致的主动脉回流。根据主动脉回流的成因,本发明所述的纠正步骤可有变化。在发生升主动脉瘤而无主动脉瓣环扩张或主动脉壁夹层形成的情况下,所述纠正步骤为仅在升主动脉窦管连接水平植入一对环状主动脉固定器。
然而,在发生主动脉瓣环扩张(例如马方综合征)并伴有升主动脉瘤和严重主动脉回流的情况下,所述纠正步骤不但包括在升主动脉窦管连接水平植入一对环状固定器,而且包括同时在主动脉瓣环水平植入另一对带状固定器。
根据上述描述,所述纠正步骤可分为两个部分(图5a)在主动脉瓣环水平植入带状固定器的手术技术,和在窦管连接水平植入环状固定器的手术技术。
A.手术技术-在主动脉瓣环水平植入带状固定器的步骤(图5b)修复主动脉瓣环的装置由具有一定弹性的内侧和外侧带状固定器组成。将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植入到左心室流出道的纤维部分上,该纤维部分恰好在主动脉瓣小叶的下方。将主动脉瓣环外侧固定器植入到相应的主动脉瓣环外侧壁上,由此,所述两种固定器之间的主动脉壁被夹在二者的环状条带之间。
带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的理想尺寸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1)左心室流出道肌性部分长度的测量值,该值相对稳定,和(2)主动脉瓣实际表面积的测量值。所述长度约为主动脉瓣环周长的一半。然后将选定的主动脉瓣环内侧带状固定器植入到主动脉瓣环的纤维部分上,所述过程如上所述。将长约17mm的双臂#3-0聚丙烯缝合线的一条臂穿过主动脉内侧固定器的一端。然后将该缝合线穿过位于左冠状动脉窦下方的主动脉瓣环纤维肌肉接合部。聚丙烯缝合线的另一条臂穿过在水平方向相距约5mm的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继而所述缝合线以相同方式穿过固定器和主动脉瓣环,最终完成水平褥式缝合。
如果需要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进行额外的4或5次水平褥式缝合,以将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完全固定在主动脉瓣环纤维部分的内腔表面上。一旦上述缝合全部完成,就植入外侧带状固定器。根据主动脉瓣环的外表面来测量相应的外侧带状固定器,然后用聚丙烯缝合线以水平褥式缝合的方式将其固定。水平褥式缝合的聚丙烯缝合线的各臂分别穿过主动脉瓣环外侧带状固定器的相应位置。一旦缝合线的所有臂均已穿过,就剪断缝合针上的缝合线并打结,从而将内侧和外侧固定器固定在主动脉瓣环和主动脉壁上。
B.手术技术-在窦管连接水平植入环状固定器的步骤(图5c)
固定窦管连接的装置由内侧和外侧环状固定器组成。将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设计用于使窦管连接水平的主动脉直径恢复正常。根据主动脉瓣环肌性部分的长度和主动脉瓣的表面积来确定理想尺寸的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由于正常主动脉根部的形状是圆锥形的,因此窦管连接处的直径大约比基底部小10%-20%。
在环状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的圆周上每1/3处均具有清晰的标记10,以便于辨认方向。为简便起见,假设主动脉瓣小叶的各个接合处分别分布于主动脉圆周的1/3处,因此主动脉瓣小叶各个接合处与所述各个标记10对应。在植入步骤之初,先将双臂#4-0聚丙烯缝合线以水平褥式缝合的方式穿过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的各个标记处,完成三处等距的水平褥式缝合。再将穿过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的缝合线的每一臂继续穿过位于瓣膜小叶接合处的主动脉壁。重复所述操作,将缝合线穿过剩余瓣膜小叶接合处的主动脉壁。
穿过瓣膜小叶接合处的主动脉壁的三对缝合线的各臂再穿过窦管连接外侧环状固定器。在各个瓣膜小叶接合处,将聚丙烯缝合线的两臂打结,但不剪下缝合针。
一旦所述打结完成,就将位于所述三个位置的窦管连接内侧和外侧环状固定器分别并列置于主动脉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从主动脉非冠状动脉窦和左冠状动脉窦之间的瓣膜接合处开始,聚丙烯缝合线的一臂继续沿整个主动脉圆周进行水平褥式缝合。所述缝合方法使缝合针穿过由外侧环状固定器、主动脉壁和内侧环状固定器组成的所有三层复合体。
在连续的水平褥式缝合环绕整个主动脉圆周之后,将聚丙烯缝合线的两臂再次打结。将所述缝合线打结意味着植入窦管连接固定器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打结后,仅将用于完成水平褥式缝合的聚丙烯缝合线这条臂上的缝合针剪下,而未用于水平褥式缝合的缝合线臂上的缝合针则留在原处。从打结处开始利用所述留于原处的聚丙烯缝合线的臂进行连续反复缝合,以加强最初的水平褥式缝合。用于巩固止血作用和稳固最初固定器相对位置的所述连续缝合环绕了整个主动脉的圆周。
一旦完成所述连续缝合,用于所述连续缝合的缝合线的这条臂就与先前最初用于水平褥式缝合的聚丙烯缝合线的那条臂打结。上述修复操作完成后,在窦管连接水平的升主动脉处形成了加强的稳固切缘。应仔细检查植入的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的内腔面,确保该固定器没有明显阻挡冠状动脉的入口。然后,利用聚丙烯缝合线的常用连续缝合方式将升主动脉的远端缝合在近端修复后的窦管连接末端上。在用移植物代替远端升主动脉的情况下,将移植物(例如人造血管)缝合在上述修复后的近端主动脉末端上。
以所述方式保留主动脉瓣功能的优点包括使上述手术技术的标准化。由于主动脉窦的结构得以保留,所以使瓣膜小叶功能及其压力分布最优化。因而预期可以产生良好的长期疗效,所述疗效例如将对天然主动脉瓣小叶的损伤降至最小。保留天然主动脉窦的进一步优点包括,当血液流过主动脉瓣及其各自的主动脉窦时,血流畅通程度增加、湍急程度减轻。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该装置用于纠正由主动脉瓣环的直径增大和/或主动脉窦管连接的直径增大引起的主动脉瓣回流,其中,所述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由带状或环状的修复主动脉瓣环的装置和环状的修复窦管连接的装置组成,所述修复主动脉瓣环的装置使主动脉瓣环的直径固定不变,所述修复窦管连接的装置使窦管连接的直径固定不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所述修复主动脉瓣环的装置由内侧固定器(12)和外侧缠缚固定器(14)构成,所述内侧固定器(12)从主动脉腔的内侧固定主动脉瓣环的直径,所述外侧缠缚固定器(14)从主动脉腔的外侧支撑主动脉瓣环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内侧固定器(12)和外侧缠缚固定器(14)为带状或环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内侧固定器(12)上缝合线穿过的部分比周围部分薄,从而使所述内侧固定器紧密地固定在主动脉的内腔壁上。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环状内侧固定器(12)和环状外侧缠缚固定器(14)的圆周具有三个等距的标记(10),该标记能够确定固定器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带状内侧固定器(12)和带状外侧缠缚固定器(14)的两端均具有垂直标记,以便仅固定主动脉瓣环的纤维部分,并且在所述垂直标记线的外侧具有约2mm的边缘,该边缘使固定操作更为简易。
7.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内侧固定器(12)和外侧缠缚固定器(14)由任何对人体无害的合成纤维或生物学物质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修复窦管连接的装置由环状内侧固定器(22)和环状外侧缠缚固定器(24)组成,所述环状内侧固定器(22)固定主动脉窦管连接的直径,所述环状外侧缠缚固定器(24)从窦管连接外侧支撑所述窦管连接的直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内侧固定器(22)和外侧缠缚固定器(24)为环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所述内侧固定器(22)上缝合线穿过的部分比周围部分薄,从而使所述内侧固定器紧密地固定在其周围主动脉窦管连接的内壁上。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环状内侧固定器(22)和环状外侧缠缚固定器(24)的圆周上均具有三个等距的标记(10),该标记用于确定固定器的方向。
12.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内侧固定器(22)和外侧缠缚固定器(24)由任何对人体无害的合成纤维或生物学物质制成。
13.一种用于治疗主动脉瓣回流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将带状或环状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12)植入到主动脉腔的内侧,将主动脉瓣环外侧缠缚固定器(14)植入到主动脉腔的外侧,该外侧缠缚固定器用于支撑所述主动脉瓣环内侧固定器,从而使主动脉瓣环的直径恢复正常,所述方法是治疗主动脉瓣回流的有效治疗方法。
14.一种用于治疗主动脉瓣回流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或8-12任一项所述的恢复主动脉瓣功能的装置,其中,将环状主动脉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植入到主动脉窦管连接的内壁上,将主动脉窦管连接外侧缠缚固定器植入到主动脉窦管连接的外壁上,该外侧缠缚固定器用于支撑所述窦管连接内侧固定器,从而使窦管连接的直径恢复正常。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当发生原发于或继发于主动脉疾病的主动脉瓣回流时,设计用于有效恢复主动脉瓣正常功能的装置,所述原发于或继发于主动脉的疾病例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壁夹层形成或风湿性主动脉病导致的主动脉瓣环扩张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主动脉瓣环的装置,该装置由以下固定器构成(1)带状内侧固定器(某些情况下是环状内侧固定器),将其植入到主动脉腔的内侧以固定主动脉瓣环直径,和(2)外侧缠缚固定器,将其植入到主动脉的外表面以支撑上述内侧固定器。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升主动脉窦管连接的装置,该装置由以下固定器组成(1)环状内侧固定器,将其植入到升主动脉的窦管连接处,和(2)外侧缠缚固定器,将其植入到窦管连接的外表面以支撑所述内侧固定器。
文档编号A61F2/24GK1697632SQ200480000066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8日
发明者宋明根 申请人:科学城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