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去活性物品与维持此物品于去活性状态的方法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22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去活性物品与维持此物品于去活性状态的方法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医疗、牙科、药学、兽医或丧葬仪器或装置的消毒或杀菌,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以将物品去活性并使其保持在去活性状态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牙科、药学、兽医或丧葬仪器与装置经常暴露在血液或其它体液的下,因而于每次使用前后均需彻底清洁与抗微生物去活性。液态微生物去活性系统目前已广泛地用于将无法承受蒸气去活性系统的高温的仪器与装置清洁与去活性,而液态微生物去活性系统通常的运作方式是将医疗仪器或装置暴露在液态杀菌或去活性合成物中,例如过氧乙酸或其它强氧化剂。
于此类的系统中,被清洁的仪器或装置通常乃放置在液态微生物去活性系统的去活性室中,或者放置在此去活性室内的容器中。于去活性循环时,消毒液将被循环穿过包含此去活性室(以及其中的容器)的液态循环系统。
在传统再处理器中的去活性循环完成后,已去活性的物品将人工地由此再处理器中移出,或者于去活性循环时人工地由再处理器中承载物品的托盘或容器中取出。已去活性的物品通常将移至储存盒中,或者密封在防护抗菌包装中以避免逾移出再处理器后在此受到污染。然而,无论如何谨慎地将物品由再处理器中移出,一旦接触到周遭的空气,将不免暴露在风中传播的生物污染物之下,因此假使将物品储存一段稍长的时间,于下次使用于手术室等场合的前,生物污染物便早已于储存盒或抗菌包装中大量孳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上述与其它问题,提供一种将物品去活性的方法与装置,以及储存已去活性物品的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物品微生物地去活性并储存该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将该物品放置于一可密封容器的空腔中,其中该可密封容器具有流体通道部分,且该流体通道部分具有一平常的关闭位置并可移动为一开启位置;将于该空腔中装有该物品的该容器放置于一再处理器内,该再处理器具有一循环系统以于去活性循环时循环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其中该再处理器的一驱动装置并将该容器中的该流体通道部分移动为开启位置使其与该循环系统流体相通;将该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循环穿过该容器的该空腔;以及于去活性循环结束后将该容器由该再处理器中移出,并同时使该流体通道部分回复为平常的关闭位置。
其步骤还包含将装有已去活性的该物品于其中的该容器储存一段时间。
其步骤还包含将该容器放置于一加热室中以烘干该容器内的水分。
本发明一种将物品微生物地去活性并储存该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将欲去活性的物品放置于一可密封容器的空腔中,其中该可密封容器具有一可控制的流体通道部分使流体得以进入该空腔;将装有欲去活性的该物品于其中的该容器放置于一再处理器内,其中该再处理器具有一循环系统,用以使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循环穿过该空腔;将该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循环穿过该空腔;于去活性循环完成后将该容器移出;以及储存装有已去活性的该物品的该容器。
其中该微生物去活性流体为一流质溶液。
其步骤还包含将该容器内的该物品加热以去除水分。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将医疗仪器或物品去活性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用以于微生物去活性程序中承载医疗仪器或物品的容器,且此容器可使仪器于移出之后一段时间仍维持在已去活性的环境中。
本发明的又一优点在于上述的容器可作为储存装置以于下次使用前存放已微生物地去活性的仪器。


上述与其它优点将透过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与附图及详细说明而更加明显,其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用以将仪器或微生物地去活性的自动再处理器的上方透视图。
图2为图1呈现的再处理器的概要图。
图3为图1呈现的再处理器中用以装载欲微生物地去活性的容器的展开图。
图4为沿着图1的直线4-4的截面图。
图5为沿着图1的直线4-4的截面图。
图6为容器的平面俯视图,呈现盖子打开的状态。
图7为容器一部份的放大仰视图。
图8为图3呈现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9为图3呈现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10为容器与盖子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呈现关闭位置下的关闭配置。
图11为图10所呈现的盖子与容器部分的放大图,其中呈现开启位置下的关闭位置。
图12为一放大图,呈现容器的出口阀与再处理器外壳上的凸出口连接器分开的状态。
图13为截面放大图,呈现容器的出口阀与再处理器外壳上的凸出口连接器连接的状态。
图14为用以承载去活性物品的托盘配件的透视图,其中并呈现装载于其上的医疗仪器。
图15为图14所呈现的托盘配件的基座部分,其中呈现固定物展开的状态。
图16为用以承载欲微生物地去活性的物品的固定物配件的放大图。
图17为图14呈现的托盘上方部分的透视图。
图18为一平面俯视图,呈现于容器中的医疗仪器,以及连接至医疗仪器的冲洗管。
图19为一放大透视图,呈现内腔冲洗管一端的连接器,以及将此内腔冲洗管附着至容器上的连接组件。
图20为一截面图,呈现用以将内腔冲洗管连接至仪器上接头的连接组件,以及接头上的内部阀门配置。
图21为沿着图20的直线21-21的截面图。
图22为图20所呈现的接头的截面图,此接头并附着于医疗仪器的一部分。
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的平面俯视图,且其中并概略呈现一监控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本发明的图式,其所呈现的内容仅为例式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用,而非用以限缩本发明。图1显示装置10的上半部,其中装置10乃用以将医疗设备或其它仪器微生物地去活性,图1并呈现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
装置10包含一外壳结构(housing structure)12,此外壳结构具有定义一凹陷处或空腔(cavity)16的嵌版(panel)14。此空腔16的大小乃设计成可承接容器(container)200,而容器200乃用以承接欲被去活性的仪器或设备。如图1所示,容器200乃设计成可放置于凹陷处或空腔16之中。一井(well)32(概要地呈现在图2中)是邻接于空腔16,此井32乃设计来接收一化学物释放容器(chemical delivery container)34,而化学物释放容器34包含干燥的化学试剂,当其与水混合时可形成使用在装置10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
手动的盖子(lid)42可在开启位置与关闭位置间移动,于开启位置时(如图1所示)可接通空腔16,而于关闭位置时则可关闭或覆盖空腔16。密封组件(seal element)44围绕空腔16,当盖子42于关闭位置时可在盖子42与嵌版14间形成紧闭流体的密封。闩装置(未呈现于图中)乃用以于去活性循环中闩上或关紧盖子42,且当盖子42位在关闭位置时,空腔基本上乃定义一去活性室(deactivationchamber)50。
图2呈现简要的装置10的管道图。流体循环系统(fluidcirculation system)60将微生物去活性流体提供至去活性室50,并使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循环穿过去活性室50以及容器200。流体循环系统60包含一进水管线(water inletline)62连接至热水来源(未呈现于图上),且亦提供一对微型过滤器(macro filters)63、66于进水管线62中,以过滤可能存在于水分中的较大污染物,并且于进水管线62中最好能提供一个用以将水源中的有机体去活性的紫外线处理装置(ultraviolet treatment device)68。水阀(watervalve)72控制由进水管线62进入系统供应管线(systemfeeder line)82中的水流,此系统供应管线82包含两个串联的过滤器(filter)84、86,其可过滤进水中微小的有机体,以提供无菌的水分予流体循环系统60。加热装置(heating device)88乃配置在系统供应管线82中过滤器84、86的下游处。如图2所概略显示,系统供应管线82分流为第一分支供应管线(branch feeder line)92以及第二分支供应管线94,而第一与第二分支供应管线92、94与去活性室50内的容器200相通,并且亦透过流体进入组件(fluidinlet assembly)340、360连接至容器200。流体进入组件340、360乃与阀驱动连接器(valveactuating connector)410相互运作并安装于嵌版14上,其将于下文中作详细的叙述。第三分支供应管线96乃连接至去活性室50本身。
补充分支供应管线(supplemental branch feeder line)98是分流自第二分支供应管线93并且导引至化学物释放容器34的入口部份,而化学物释放容器34包含干燥的化学试剂,可形成使用在装置10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阀(valve)102乃控制穿过补充分支供应管线98至化学物释放容器34以及经过管线94连接至容器200的水流,并且水流限制器(flow restrictors)74乃提供在第三分支供应管线96以及补充分支供应管线98中,以限制其穿过的流量。化学物释放容器33则配置在形成于外壳结构12的嵌版14内的井32中。
分支返回管线(branch fluid return line)103自化学物释放容器34中延伸,并连接至系统返回管线(systemreturn line)112。同样地,分支返回管线(branch fluidreturn line)106、108各别自容器200与去活性室50向外延伸,并连接至系统返回管线112。容器200上的流体排出组件(fluid outlet assembly)280乃经由嵌版14上的阀驱动连接器410连接至分支返回管线106,其将于下文中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2所示,系统返回管线112向后连接至进水管线62以及流体供应管线82。唧筒(pump)116配置在系统返回管线112内,用以将流体(亦即水与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循环穿过流体循环系统60。排水管线(drain line)118连接至系统返回管线112,且排水阀(drain valve)122将控制流过排水管线118的流体。方向确认阀(directional check valve)124配置在系统供应管线82中,并介于进水管线62与唧筒116之间。过滤器分流管线(filter bypass line)76位在过滤器84、86的对面并与流体系统供应管线82相通,而分流管线76的一端还连接至系统供应管线82上,并介于唧筒116与方向确认阀124之间。分流管线76的另一端乃连接至系统供应管线82上过滤器84、86与加热装置88后方以及第一、第二与第三分支供应管线92、94与96前方的位置,并且于过滤器分流管线76中并具有水流限制器78以限制通过的流量。
系统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未呈现于图上)可控制此循环系统的运作,其细节将详述于下文。循环系统的运作包含补充阶段、循环阶段以及排水阶段,其细节将详述于下文。为促进补充阶段、循环阶段以及排水阶段的运作,本较佳实施例乃提供空气进入/流体溢出组件(air inlet/fluid overflowassembly)132位在去活性室50的最上方,并与之流体地连接。空气进入/流体溢出组件132包含溢出排水管(overflow drain)134,可排出去活性室50与循环系统60中过多的流体,且还包含空气入口以供应空气进入去活性室50来帮助其排水。此外,过滤器(filter)136乃位在空气入口以过滤进入的空气。
图3至图7呈现容器200,其一般而言包含托盘(tray)202以及盖子(lid)550附着于其上,托盘202通常为杯状并具有底墙204与在底墙204周围并延伸至其一端的连续边墙206。底墙204与边墙206定义空腔208,可用以放置欲进行去活性的仪器或其它物品。虽然在呈现的实施例中,托盘202通常为椭圆形,但本发明亦可包含其它的形状。
如图8与图9所示,边墙206的上方边缘的形状乃设计以定义密封组件的一部分。在呈现的实施例中,边墙206的上方边缘乃形成为具有两个彼此分隔的围栏(rail)212、214,沿着边墙206上方边缘连续延伸。如图11所示,围栏212、214乃定义沟渠216,亦沿着边墙206上方边缘连续延伸。托盘202上的围栏212、214乃设计来接合其于盖子550上的对应部分,其细节将详述于下文中。
底墙204具有上表面204a,并且两个大致成凹面且互相分隔的安装垫222、224自底墙204的上表面204a延伸,而每一个安装垫222、224均包含一拱型沟槽或凹陷处226形成在其中。安装垫222具有一凹陷处或起伏处232形成于其中,一双相互分隔的连接器接头(connector fittings)234、236乃位在安装垫222的凹陷处或起伏处232上。底墙204的表面204a包含复数个凹陷处242、244、246与248并与其大致相符,上述凹陷处乃设计以承接欲进行生物地去活性的设备或物品,以使其能将设备或物品保持在托盘202的空腔208内。两凹陷处252、254乃形成在安装垫222、224的端点间,并且包含定向喷嘴(directional spray nozzle)256、258。
在呈现的实施例中,三个流体组件280、340、360,两个流体进入组件340、360,以及一个流体排出组件280乃形成在托盘202上以使微生物去活性流体流进、穿过并流出容器200。一般而言,第一流体进入组件340可促进微生物去活性流体通过喷嘴256、258进入托盘202与边墙206的上方边缘,其细节将详述于下文。
第二流体入口组件360可促进流体进入安装垫222中凹陷处232内的连接器接头234、236,此两接头接着可藉由弹性连接器712(如图18与图19所示)来连接至某些医疗设备或仪器,以使微生物去活性流体穿过此设备中的内腔与通道。
流体排出组件280乃用以排出容器200内的流体。
每一个上述的流体组件280、340、360均包含许多相同的组件,参照图12便可得到此三个流体组件的一般细节,其中呈现托盘202上的流体排出组件80。一排水开口(drain opening)292形成在靠近边墙206的托盘202上的底墙204,当容器200位在去活性室内时,此排水开口292最好处于容器200的最底部。放大的反凹陷开口(counter-sunk opening)294形成在底墙204的底部表面以承接一固定板(mounting plate)296,此固定版296形状为圆筒状并具有一圆筒主体部分(cylindrical bodyportion)296a,其乃设计以适合位在托盘202中的反凹陷开口294内。一圆筒状、管状套筒(sleeve)296b自固定板296向下延伸,此套筒296b定义一圆筒状开口(cylindrical opening)302,延伸进入一形成在固定板296的主体部份296b内的大致呈杯子形状的空腔内。一开放架(opening grill)或类格子状(lattice-like)的结构304配置在圆筒状开口302内,如图7所示,其乃由管状套筒296b所定义。一弹性阀组件(flexible valveelement)312由固定板296而安装在托盘202上。
阀组件312包含一圆筒状的中心主体部分312a,其由复数个定义开口312d的放射状延伸的臂状部分(armportion)312c而连接至一外部、环纹状、具有凸缘的环形部份(ring portion)312b。阀组件312最好以一有弹力、弹性的聚合物材质构成,并铸造为一整合的单位。一圆筒状凹陷处乃形成在中心主体部分312a的底部以承接一由坚固、结实且耐用的聚合物材质所构成的圆形或半球形的盖子组件314。如图12所示,盖子314由一已知的紧固物(fastener)316固定在阀组件312的中心主体部分312a上。阀组件312中具有凸缘的环形部份312b乃可被固定板296中的凹陷处所固定,且固定板296乃由已知的紧固物322而附着在反凹陷开口294内的托盘202上。
如图12所示,阀组件312是被铸造或形成为一第一、普通的位置,其中阀组件312的中心主体部分312a自身咬合或“座落”依靠于围绕圆筒状内膛(cylindrical bore)302的固定板296的内部边缘,因而可有效地透过托盘202的底墙204关闭此开口。如图13所示,阀组件312可移动为第二位置,其中阀组件312的中心主体部分312a可自固定板296移开至一开启位置,其中一连续的流体通道将穿过排水开口292、穿过介于阀组件312的臂状物312c之间的开口312d以及穿过固定板296的套筒部份296b而形成。
参照图5与图7,其显示第一与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40、360。于呈现的实施例中,流体进入组件340、360是配置在一形成暂托盘202的底墙上相对宽大的空腔或凹陷处322内。空腔322包含一宽大区域322a,其位在脱盘202的底部表面的大致中央位置,以及一部分322b延伸至拖盘202的一边。空腔322的底部乃由一大致平坦的表面所定义。第一与第二定义通路(passage-defining)空腔334、336(如图7所示)乃形成在定义凹陷处322的平坦表面上。第一定义通路空腔332为大致的V形,并具有一圆形部份334a以及两个向外延伸的臂状部份334b。如图5所示,第一定义通路空腔334的臂状部份334b与位在底墙204的相对边的喷嘴256、258相通。
第二定义通路空腔336具有一宽大、圆形的部分336a与两个与其相切(tangent)的较小的圆形部分336b相通。第二定义通路空腔336的两个较小的圆形部分336b与连接器接头234、236相通,其中此连接器接头乃配置在底墙204的相对边上固定板222中的凹陷处或起伏处232内。
如图3所示,一固定板342被设计以附着在托盘202的底墙204上,并覆盖第一定义通路空腔334。在此观点下,固定板342为大致的V形并具有瘦长的臂状物342b以覆盖第一定义通路空腔334的臂状部份334b。固定板342大致平坦,具有向下延伸的套种342a(如图4与图5所示)。固定板342乃设计以捉住并且固定的前文中所描述的类型的阀组件342。在此观点下,固定板342是由复数个已知的紧固物342而附着于凹陷处322内的托盘202上。一套筒342a自固定板342延伸,并且定义与阀组件312相通的开口,此阀组件312是配置于托盘202与固定板342之间。固定板342覆盖第一定义通路空腔334的开放侧,因而定义一连接阀组件312(其被固定板342捉住)至底墙204另一边上的喷嘴254、256的流体通路(如图5所示)。在呈现的实施例中,一瘦长的U形围栏或钥匙346乃形成在固定板342的每一个支脚部份342b的上方表面上,以将固定板342定位并且锁在配对的沟槽中,其中此沟槽是形成在托盘202的凹陷处322内。如图7所示,一管状物或水管352是附着于固定板342的一端上,以使其与固定板342所定义的流体通路以及托盘202内的定义流体空腔334相通。管状物或水管352的另一端乃连接至沟渠(channel)354(如图3与图8所示),此沟渠354与沿着边墙206的上缘的沟渠216相通。
参照图3,其中呈现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60。就如第一流体进入组件340般,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60包含一固定板362,此固定板362乃设计以捉住并且如前文中所述种类的固定阀组件312。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60的固定板362乃由已知的紧固物而附着于凹陷处322的延伸部分322b内。固定板362是放置以契合以及覆盖凹陷处322内的第二定义通路空腔336。就如第一流体进入组件340中的固定板342,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60的固定板362包含一钥匙或围栏364,此围栏364沿着固定板362的外围延伸以将固定板362定位以及锁在托盘202的底墙204内的凹陷处322中的位置。固定板362实质上覆盖第二定义通路空腔336以定义一介于由固定板362支撑的阀组件312以及连接至底墙204的相对一侧的连接器接头234、236的开口366之间的流体通路。
总而言之,流体排出组件280以及第一与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40、360各别均包含类似阀组件312的部分,其可用以固定至托盘202的底部。流体排出组件280的阀组件312与分支返回管线106相通,而第一流体进入组件340的阀组件312乃将供应管线连接至托盘202的空腔208内的喷嘴256、258,且亦连接至边墙206的上方边缘。所有的阀组件312均有一正常关闭位置可防止流体穿过。如上所述,上述流体组件280、340、360的阀组件312均设计为与装置外壳12的嵌版14上的阀驱动连接器410进行互动运作。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流体组件280、340、360的阀驱动连接器410均完全相同。因此,仅须详细说明一个阀驱动连接器410,而可以理解者为此说明可相同地应用在其它阀驱动连接器410上。
参照图12与13,其中显示与流体排出组件280相关联的阀驱动连接器410。根据本发明的一观点,阀驱动连接器410乃安装于装置10的外壳12的嵌版上,以让阀驱动连接器410可「浮动」,以及相对于面版14来移动。在呈现的实施例中,阀驱动连接器410具有一定义一穿过其中的流体通路414的圆筒形、管状的连接器主体412。连接器主体412具有一向外延伸、环状的凸缘416形成在其自由的一端。凸缘416具有一面向下的环状沟槽418被设计以承接一O形环422。连接器主体412包含一螺纹部分412a,且介于凸缘416与螺纹部分412a之间为一圆筒主体部分412b,此圆筒主体部分412b是设计以被承接在嵌版14内的圆形开口424内。嵌版14中开口424的直径乃大于连接器主体412的圆筒主体部分412b的直径。一环形沟槽426围绕在嵌版14内的开口424而形成。如图12与图13所述,一螺纹轴环432乃被提供以将连接器主体412连接至嵌版13。轴环432包含一环形沟槽434于其中,且此轴环432中的沟槽434乃设计以配合嵌版14内的环形沟槽426。一偏心组件(biasingelement)442,形式为螺旋状的弹簧,是配置于形成在嵌版14与螺纹轴环432内的环状沟槽426、434中。螺纹轴环432由一配置于形成在连接器主体412内的环状狭缝内的保持环(retaining ring)444而固定在连接器主体412的定位上。此螺旋状弹簧442的偏心组件使管状连接器主体412的凸缘416迫使O形环422与嵌版14的上表面接触。阀驱动连接器410因此可有限度地自由移动于嵌版14的圆筒状开口424中。开口424将一直被O形环所密封,此O形环乃由螺旋弹簧442的偏心作用而被迫与嵌版14接合。
盖子452乃插入一形成在连接器主体412的自由上端的反钻孔(counter-bored)中,且盖子452为圆筒状并包含一放射延伸的管脚(pin)454位在其末端。开口456并形成穿过盖子452的末端以相通于管状连接器主体412所定义的流体通路414。一环状沟槽462形成在盖子452内以承接O形环464。盖子452是设计以被承接在对应流体组件280、340、360上的套筒所定义的开口302内,其中O形环464紧密地契合于此套筒的内部表面302。如图12与13所示,连接器主体412的下端乃连接至图2所示的流体循环系统60的分支返回管线106,或形成其中的一部份。在此观点下,如图2所示,另外两个阀驱动组件410乃附着于嵌版14以契合第一与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40、360。关联于第一流体进入组件340的阀驱动连接器410的连接器主体412乃连接至第一分支供应管线92,或形成其中的一部分。而关联于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60的阀驱动连接器410的连接器主体412乃连接至第二分支供应管线94,或形成其中的一部分。
参照图3、图10与图11,显示柄状组件(handleassembly)510乃提供于托盘202的末端。每一个柄状组件510均包含一柄状托架512,如图所示,此托架512具有一固定部分512a用以被已知的紧固物514附着于托盘202的边墙206上,并且一柄状或拑状部分512b延伸自固定部分512a。如图3所示,一共平面、分隔的狭缝522沿着柄状部分512b的侧边末端形成以承接一大致平坦的闩(latch)组件524,此闩组件524乃被设计以滑入柄状部分512b的沟槽522内。管脚或紧固物528延伸穿过柄状部分512b以进入闩组件524中瘦长的开口526,以让柄状物524的限定部分滑入柄状部分512b。闩组件524包含一凸块(bump)或酒窝(dimple)532形成在其中一端的上表面,以及一凸出部(tab)534形成在闩组件524的相对边缘的底部表面上。闩组件524包含一隙缝(aperture)536与柄状部分512b中的隙缝排成一直线。闩组件524被提供来将盖子550锁在托盘202之上。
如图3所示,盖子550为一大致平坦的组件,其形状可关闭开启的托盘202上端,此盖子550还包含一双向下延伸且大致为连续围栏或墙壁段落(wall section)552、554,沿着盖子550的外围延伸。如图10与图11所示,墙壁段落552、554乃设计配置以配对接触托盘202的边墙206的上方边缘上的围栏212、214,并且盖子550上的墙壁段落552、554稍微短于延伸自边墙206上方边缘的围栏212、214,其中盖子550实质地依靠在托盘202的边墙206上方边缘的围栏212、214。一U形的空隙或空间562乃定义在盖子550与围栏212、214的向下延伸的墙壁区段552、554以及边墙206的上方表面。盖子550与托盘202间的连结可定义密封组件的新颖形态,其将于下文中详细说明。
盖子550包含一延伸部分572,其被设计以覆盖托盘202上的柄状组件510,而一架状凸出物(ledge)或唇状物(lip)574形成在此延伸部分572的上。唇状物或架状凸出物574乃设计可与柄状组件510的柄状部分512b大致成一直线,其中闩组件524可被移动为一死锁位置,而闩组件524乃配置于唇状物或架状凸出物574的上方。在此位置下,闩组件524捉住介于闩组件524与柄状组件510间的架状凸出物574,因而将盖子550锁在托盘202上的位置。盖子550的延伸部分572亦包含一隙缝576,此隙缝576乃被放置为与柄状组件510的柄状部份512b内的隙缝542成一直线,以及当闩组件524位在一死锁或闩上的位置时,亦与闩组件524中的隙缝536成一直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一锁定装置590乃提供以固定盖子550或托盘202,并且包含一主体部份592以及一自其中延伸出的瘦长、弹性的臂状部分594。此臂状部份594是设计为可以与传统紧锁的橡皮圈(tie-lock bands)相似的方式延伸穿过盖子550、架状凸出物524以及柄状部份512b的隙缝576、536以及542,并可插入主体592中。在此观点下,主体部分592以及瘦长的臂状部份594最好整合地以一可塑造的塑料材料制成,其中臂状部份594可被插入主体部分592的一开口中,而一旦插入后便不可移出。臂状部份594最好设计为可因闩组件524移开闩上位置的移动而相对轻易被破坏,此将于下文中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4至图18,显示一设备支撑器(instrumentholder)610乃用以使用在容器200内以组织与定位进行微生物的去活性的物品,例如医疗设备。在呈现的实施例中,设备支撑器610基本上包含一基底部分612(如图15所示)以及一上方部分652(如图17所示)。基底部分612基本上包含一缆线框架(wire frame)614,其乃形成以支撑一穿孔的嵌板616,此嵌板616乃配置在框架614的一端。嵌板616被一大致为U形的围栏618围绕。框架614包含两平行分隔的框架部件622、624。一朝上的阻碍器(upturned stop)626形成在框架的一端。框架614包含设备支撑器630,其乃设计以被附着于框架部件622、624之上。每一个设备支撑器630均包含一设备固定物(instrument mounting block)632以及一薄板634附着于此固定物632上。如图16所示,固定物632包含沿着其中底部边缘形成的圆筒状沟槽636,其中基底部分612的框架部件622、624可陷于固定物632与设备支撑器630之间。如图16所示,可使用已知的紧固物638将薄板634附着在固定物632上,并且将设备支撑器630固定在框架部件622、624上。
固定物632最好以一大致坚固的聚合物材料所形成,并包含复数个具有预设轮廓的狭缝642。狭缝642一般由复数个一个接一个成一直线并互相重叠的圆形区域所定义,并且具有一开启的上端、关闭的下端以及自开启端向关闭端向彼此聚集的边墙。如图16所示,圆型区域644最好设计为可承接各式各样不同直径的物体,亦即医疗设备的管状部份。
参照图17,图中显示上方部份652。上方部分652基本上为一金属线、架子或托盘,其具有一环状支撑区域654以及一矩形支撑区域656。如图14所示,上方部分652乃设计以承接下方基底部分612。
参照图18,呈现一用以将医疗设备中的内腔以及通路去活性的系统。图18显示有一支气管窥镜(bronchoscope)位在仪器支撑器630内的托盘(如隐线所示)。一可弯曲连接器712的一端附着于固定物222的起伏处或凹陷处232中连接器接头234,而其另一端乃附着于医疗设备B的接头。可弯曲连接器712乃附着于托盘202上的连接器接头234以定义一流至医疗设备B的内腔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路径。可弯曲连接器712包含一段医疗等级的管线713,此管线714于一端具有一公接头722(如图19所示),以及一连接组件810(如图20至22所示)在另一端以附着于医疗设备B。
参照图19,呈现用以将可弯曲连接器712附着于托盘202的公接头722,而接头722包含一圆筒部份724以插入附着于固定物222的连接器接头233。圆筒部份724包含一O形环726固定在一沟槽中,并且此沟槽形成在可进圆筒部份724自由的一端上。一环形狭缝728形成在O形环726上的圆筒部份724中。一内腔或通路(未呈现于图中)形成穿过圆筒状部份724以及公接头722以连通管线714所定义的通路。
附着于固定物222的连接器接头234基本上为一具有螺纹部份732的母连接器,以由螺纹旋转进入一内腔固定垫(bore mounting pad)222。连接器接头234具有一主体部分734,此主体部分734有一开口736延伸穿过连接器接头234,以连通托盘202的底墙204中的开口366。一狭缝738穿过连接器主体734的上端以承接一滑动形式的锁组件742。锁组件742具有一平坦部份742a,此平坦部份742a乃设计为被承接在形成于连接器主体734中的狭缝738内,并且一圆形开口744形成在锁组件742的平坦部份742a中。锁组件742亦包含一拇指部份(thumb portion)742b配置为垂直于锁组件742的平坦部份742a。一偏心组件746,在此实施例中为一螺旋弹簧,被配置在锁组件742的拇指部份742b以及连接器主体734之间。偏心组件746可作用以施加偏离连接器主体733的压力于姆指部分732b。锁组件742由一盖状螺钉(cap crew)752而固定于连接器主体734上,而此盖状螺钉752延伸穿过锁组件742的平坦部份742a中的狭缝754。如图19所示,锁组件742的平坦部份742a中的狭缝754与圆形开口744相通。锁组件742可由压下拇指部份742b而移动至第一位置,其中锁组件742中的圆形开口744可与连接器主体734中的孔736排成一直线。由于锁组件742位于此位置,公接头722的圆筒部份724将穿过锁组件742中的圆形开口744而进入连接器主体734的孔736中。而由于接头722的圆筒部份724位在连接器主体734的孔736内,姆指部分742b的释放将使锁组件742滑入形成在圆筒部份724的环形狭缝728中,因此使得公接头722进入连接器主体734。在呈现的实施例中,连接器接头234为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St.Paul,Minnesota)的ColderProducts Company所生产的接头。
图20呈现连接组件810。此连接组件810乃用以将可弯曲连接器712附着至接头802,如图22中欲被去活化的医疗设备B所示。连接组件810包含一肘接头812,此肘接头812具有一设计以承接管道714的第一端812a,而一水管或管线夹拑814将管道714固定在肘接头812的第一端812a上。肘接头812的第二端812b是附着于套筒822上,此套筒822大致为圆筒形,并具有一向内延伸的环形墙822a。一向外延伸的环形凸缘816形成在肘接头812的第二端812b上,而肘接头812上的凸缘816由一保持环(retaining ring)824而被固定依靠在套筒822的环形墙822a上。套筒822的向内延伸的环形墙822a定义与穿过肘接头812的开口相通的开口826,并且如图所示,环形墙822a的内缘以及肘接头812的开口最好被除去菱角。
圆筒轴环832牢固地附着在套筒822的一端,而轴环832具有内部螺纹832a,此螺纹832a乃设计以配合医疗设备B上的接头802的外部螺纹。一管状阀组件842是配置在套筒822与轴环832之间,而阀组件842定义穿过其中的通路842a。阀组件842具有一大致呈L形的环形墙844自其中间部分向外延伸。一偏心组件848,为一螺旋弹簧,乃配置在一介于阀组件842的L形环形墙以及套筒822的向内延伸的环形墙822a之间的凹陷处846,此偏心组件848可使阀组件842偏离套筒822中的开口822。一嵌入于阀组件842中的管脚852延伸进入一沿着套筒822的内部表面形成的狭缝854之中,而管脚852与狭缝854维持阀组件842对于套筒822的相对位置,并且让阀组件842保持在套筒822内。凹口或开口862形成在阀组件842的L形环形墙844上,且与穿过套筒822形成的开口864排成一直线。
当未附着至医疗设备时,如图20所示,连接组件810为一预设的第一位置,其中阀组件842乃偏离肘接头812以及穿过其中的通路。在此观点下,任何穿过可弯曲连接器712的流体的一部份将流过阀组件842中的通路842a,而另一部分将分流至阀组件842并且流过L形环形墙844以及套筒822的凹口862以及开口864。
当适当地附着至医疗设备B的接头802时,阀组件842将位于第二位置,其中阀组件842的一端依靠着肘接头812,而另一端是依靠着医疗设备B上的接头802。因此流过可弯曲连接器712的流体将直接穿过阀组件842的通路842a并且进入医疗设备B上的接头802内,所以可流过医疗设备B中的内腔以及通道。
装置10将参照其运作而详细说明。一个或以上欲去活性的物品,例如医疗、牙科、药学、兽医或丧葬的设备或其它装置,将被放置在容器200的中。如图13所示,某些物品可被放置在摄备支撑物610内,而其它物品可放在托盘202的底部,安置于其中的表面凹陷处242、244、246以及248。
在此观点下,容器200可容纳数种类型的医疗设备以及其它对象。某些设备具有延身穿过期本身的内腔,亦即通道。如支气管窥镜以及内诊镜等设备最好安装入设备支撑物610,如图14所示,其中此装置上的瘦长、可弯曲的管道可置入上方部分652的环状支撑区域654中。可弯曲连接器712乃用以将托盘202上的流体通道366连接至医疗设备的内腔。可弯曲连接器712乃特别地设计以使连接组件810适合进入医疗设备上的接头,而让微生物去活性流体被迫穿过医疗设备的内腔。医疗设备乃放置于设备支撑物610以及可弯曲连接器712的连接组件810内,其中可弯曲连接器712乃使用连接器接头234、236而附着于托盘202,并且可弯曲连接器712上的连接器组件810接着附着至医疗设备上的接口,亦即接头。如下文中所详述,假使公接头组件附着至母接头组件,除非可弯曲连接器712上的连接组件810适当地连接至医疗设备上的接头,否则将不进行去活性循环。
一旦可弯曲连接器712已经附着于托盘202以及医疗设备上,盖子550将置于托盘202的上。如图8至图11所示,托盘202的边墙206的向上延伸的围栏212、214是与图8至图10所示的盖子550上的分隔墙552、554相互作用。如图8至图10所示,盖子550实质上乃置于边墙206上的围栏212、214的上端。在此观点下,如图所示,盖子550的墙壁部件552、554稍短于边墙206的围栏212、214,使得一大致U形的通路562如图10所示围绕容器200延伸,并介于盖子550的配对周边以及边墙206之间。一回旋且蜿蜒的通路因而被定义在盖子550以及边墙206的上方边缘间,而此蜿蜒的通路由容器200的内部延伸至其外部。
当盖子550适当地置于托盘202上时,如图10所示,盖子550将由于盖子550上的架状凸出物574滑动柄状组件510上的闩组件524而固定其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旦欲进行微生物去活性的设备或物品被放置在托盘202内,并且盖子550被附着或闩于其上,如图10所示,锁定装置590便附着于盖子550的延伸部分572以及柄状组件510上,以避免盖子550移开托盘202。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锁定装置590最好为一可锁于自身的上的带状聚合物。一受污染的设备于容器200内,并且一锁定装置590附着于其上,容器200乃接着放置于去活性室50之内。于此观点下,第一与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40、360以及流体排出组件280与在嵌板14上的阀驱动连接器410排成一线,如图2所示,以将容器200与其中的流体通路连接至流体循环系统60的第一与第二分支供应管线92、94以及分支返回管线106。接着将化学物释放容器33放置于装置10的承接井32中。装置10的唇状物42接着关闭并闩上以将去活性室50密封。
图12与图13呈现嵌板14上的阀驱动连接器410如何与流体进入组件340、360以及流体排出组件280互动以使容器200的内部各别与分支供应管线92、94以及返回管线106流体相通。驱动连接器410上的管脚454将关联的流体组件280、340、360上的阀组件312由密封位置推开至开启位置。换句话说,一旦容器200就定位并且与对应的驱动连接器410开始互动,分支进入管线92、94将与容器200的内部相通,并且分支返回管线106亦会与容器200的内部相通。
此物品将以微生物去活性的流体,例如过乙酸流体,进行生物地去活性,而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此流体乃由将化学物释放容器34内的干燥化学试剂暴露在进入的水分中并与的混合而形成。在此观点下,于去活性作用开始之初,流体循环系统60的排水阀122为关闭状态,并且进水管线62乃开启以使加热过的水进入流体循环系统60中。进入的水将被过滤组件64、66先行过滤,以移去水中特定大小的颗粒,例如大于一微米的颗粒。过滤组件64、66可规划以接着滤掉尺寸更小的颗粒。进入的水接着由一紫外线处里装置68以施加紫外线于其中以减少病毒的数量。此进入的水接着被系统供应管线82中的微过滤组件84、86进行过滤,并且接着充满循环系统60、去活性室50以及容器200。所有进入的水最好均穿过过滤组件84、86,因而可确保进入装置10的水质。
进入的水乃承受外部源头的水压,并且使流体循环系统60、去活性室50以及容器200内的空气位于装置10的最高点。因此水进入装置10将使系统内的空气移向空气进入/流体溢出组件132。
水流过空气进入/流体溢出组件132的发生即表示装置已被充满,系统控制器便关闭水阀72以停止水流入装置10,亦即流入流体循环系统60、去活性室50以及容器200。
上述的内容基本上乃形容装置10的满水状态。
一旦装置10充满水,系统控制器将起始一运作的产生与暴露阶段,其中唧筒116将使水循环穿过流体循环系统60、去活性室50以及容器200。第二分支供应管线94内的阀102将开启以产生一水流穿过化学物释放容器34。化学物释放容器34内的水与干燥的化学试剂将产生一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在如上所述的较佳实施例中即为过乙酸。自干燥化学试剂产生的去活性流体便流入流体循环系统60,其将由唧筒16的运作而循环穿过流体循环系统60、去活性室50以及容器200。如图所示,微生物去活性流体的一部份流入围绕容器200的去活性室50,且其一部分亦流入且穿过其中的物品。流过分支供应管线92进入第一流体进入组件340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将如图5所示直接穿过容器200内的通路而引导至喷嘴256、258。微生物去活性溶液因而被迫进入并充满容器200中空腔208的内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流入第一流体进入组件340的部分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将穿过边墙206中通路354以引导进入定义于容器200与盖子550间的U形空隙562。在此观点下,如图8所示,微生物去活性流体流入容器200的部分将穿过管道352并透过穿越边墙206的通路354以引导进入盖子550与托盘220间的表面。此微生物去活性流体穿过盖子550以及边墙206的上缘间的U形空隙562而流入托盘202的对边,如图9所示,其亦可穿过定义在边墙206上最内侧围栏212的开口218以进入托盘202的内部空腔208中。基本上,微生物去活性流体乃被迫使进入密封的区域,而将定义在容器200与盖子550间的回旋且蜿蜒的通道进行去活化。
如上所述,流入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60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将穿过可弯曲的连接器712而导入医疗设备的内腔。流过容器200的微生物去活性液体便透过分支流体返回管线108以及系统返回管线112而进入唧筒116,并且流过化学物释放容器34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乃透过分支流体返回管线104以及系统返回管线112而回到唧筒116。此唧筒116连续地将穿过流体循环系统60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反复循环一段时间而足以让容器200内的物品以及流体循环系统60的组件以及流体管路完成消毒。
经过一段预设的暴露时间后,系统控制器将开始一排出阶段,其中排水阀122将打开而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因而被排出流体循环系统60、去活性室50以及容器200。
在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完全由装置10排出后,将执行一个或以上的清洗阶段以除去任何残留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以及任何来自容器200内的去活性物品的残渣。在此观点下,将开启进水阀72以让清水进入装置10,其方式相似于前述的补充阶段。在清洗完成后,清洗水将如前述的方式排出装置10,而唧筒116可驱动以使清洗水循环穿过装置10。在补充、循环以及排出阶段时,可使用流体溢出/空气排出组件132以防止生物污染物进入装置10的内部环境。
于呈现的实施例中,循环的去活性流体将穿过过滤组件84、86。穿过系统各别部份的流体数量可由配置在流体循环系统60内控制阀进行调整。穿过供应管线82以及过滤器组件84、86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乃用以确保过滤组件84、86的洁净。在此观点下,流过过滤组件84、86的去活性流体将使其去活性,并且将任何于补充阶段时进入过滤组件84、86的生物污染物去除。因此,再装置10的每一个阶段,过滤组件84、86均暴露于微生物去活性流体中并被其去活性。分流管线76,如图2所示,控制流过过滤组件84、86的化学物流量。如上所述,由于微生物去活性流体于去活性阶段中将流过封闭循环的流体循环系统60,因此可将流体循环系统60以及其中的组件与流体管道去活性。换句话说,将在消毒循环中彻底消毒流体循环系统。
一旦去活性阶段完成,装置10的盖子42将开启,并且其中带有欲去活性设备的容器200便可移出。当容器移出装置10时,流体组件280、340以及360将移至一关闭位置,因而避免容器200的内部遭微生物地污染。
根据本发明,欲去活性的设备可保持在容器200中以作为一种去活性完成的包装,并且可长时间储存在架子上,其中的设备将因为没有暴露在外而维持在完成微生物地去活性的环境。在此观点下,空气进入容器200的唯一方法便是透过围栏212、214与托盘202的墙壁部分552、554个别所定义的迂回通道,此设计可避免细菌或有机物沿蜿蜒的U形空隙侵入而维持其中完成微生物去活性的状态。
再者,尽管空气吹出阶段可迫使流体离开容器200,其内部仍多少有些潮湿。容器200的潮湿内部可由一低温烤炉烘干,以使水气在一段时间后离开其中。盖子550上的锁定装置590以及托盘202可指出当锁定装置590上完整时,亦即容器200尚未被打开,其中的设备乃已进行微生物地去活性。
当需要使用一完成微生物地去活性的设备时,盖子500可简单地由将闩组件524滑开其锁定位置而开启。
参照图23,呈现一监控系统910的方块图,此监控系统910乃用以确保连接组件810与医疗设备B之间的适当连接。监控系统910大致包含一压力传感器912、一控制器914、一警报器916、一显示单元918以及一输入单元922。
压力传感器912乃用以测量穿过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60流至可弯曲连接器712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的流量,并输出一感测流体压力阀的电子信号的指示,而如下所述,此电子信号将被控制器914接收。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912的形式为压力电能转换器。
控制器914最好为控制其它系统运作或组件的系统微处里器或微控制器,并且此控制器914乃程序化以确认每一个可弯曲连接器712上的连接组件810是否均适当地连接在容器200内,其判断乃基于感测流体压力阀的电子信号的指示,其将于下文中详细说明。一警报器916用以警告操作者错误状况的发生,亦即管路未接妥,其形式最好为一声音产生装置(例如一扬声器)以产生一声音信号。
一显示单元918提供可与操作者作可视通讯的途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显示单元918为一LCD或LED显示器。
输入单元922提供操作者输入数据至控制器914的途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输入单元922为一传统的键盘或小键盘。
监控系统910的操作将详述如下。如上所述,压力传感器912测量穿过第二流体进入组件360进入可弯曲连接器712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的压力,并且输出一感测流体压力阀的电子信号指示至控制器913,而控制器914乃程序化以确认感测压力值是否为可弯曲连接器712上的可流动连接组件810与医疗设备B上的接头802适当连接时的预设压力值。例如,控制器914可比较感测压力值以及预设压力值,假使比较的结果偏差过大,控制器914便判定于容器200内医疗设备B并未接妥。其原因可能为连接组件810并未适当地连接至医疗设备上的接头802。图22呈现连接组件810适当地连接至医疗设备上的相配接头802(医疗设备并未呈现于图22)。当连接组件810连接至所呈现的医疗装置时,阀组件832将依靠着肘接头812以及接头802。所有穿过可弯曲连接器712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均被迫进入医疗设备的内腔并且产生预设的压力值。
假使连接组件810并未安全地连接至接头802,或者假使连接组件810并未吻合医疗设备上的接头802,阀组件842将不会适当的依靠在肘接头812或接头802上,因此让流体穿过套筒822中的开口864而围绕阀组件842,或者介于接头802以及套筒822间。此情形将使压力传感器912所得的压力低于默认值,并指示可弯曲连接器712以及医疗设备间未连接妥当。同样地,假使系统控制器确认以产生连接,而低于预期值的压力乃意指可弯曲连接器712上的公接头722并未适当地附着至托盘202上的连接器接头234或236。
再者,不适当的连接可能的原因为当两个可弯曲连接器712必须连接至一个或以上医疗设备的两个接口时,却仅有一个或两个可流通的可弯曲连接器712连接至一医疗设备。可以理解者为当不适当的可流通连接存在时,将会感测到较低的压力。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不适当连接的测定将使控制器914驱动警报器916以产生一声音警告信号予操作者,并且使显示器单元918(一)显示不适当连接产生于装置10内的位置,尤其是容器200内的位置,以及(二)提供一可见以及/或文字的指示以告知如何改正不适当的连接。而亦可询问操作者是否欲继续进行去活性循环,或者取消目前的去活性循环。
可理解者为可采用超过一个的压力传感器912,而在此情形下,压力传感器912可关联于每一个可弯曲连接器712。
上述的内容为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应可理解者为此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以描述本发明,依此熟知本发明一般技术的人应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与领域下实施各种替换或修改。尤其是虽然本发明已由利用微生物去活性流体的再处理器的观点所描述,本发明仍可应用于使用气态或蒸气状态的微生物去活性流体的再处理系统中。所有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其同等物的范围下所为的修改与替换均应包含于本发明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将物品微生物地去活性并储存该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将该物品放置于一可密封容器的空腔中,其中该可密封容器具有流体通道部分,且该流体通道部分具有一平常的关闭位置并可移动为一开启位置;将于该空腔中装有该物品的该容器放置于一再处理器内,该再处理器具有一循环系统以于去活性循环时循环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其中该再处理器的一驱动装置并将该容器中的该流体通道部分移动为开启位置使其与该循环系统流体相通;将该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循环穿过该容器的该空腔;以及于去活性循环结束后将该容器由该再处理器中移出,并同时使该流体通道部分回复为平常的关闭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物品微生物地去活性并储存该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还包含将装有已去活性的该物品于其中的该容器储存一段时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将物品微生物地去活性并储存该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还包含将该容器放置于一加热室中以烘干该容器内的水分。
4.一种将物品微生物地去活性并储存该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含将欲去活性的物品放置于一可密封容器的空腔中,其中该可密封容器具有一可控制的流体通道部分使流体得以进入该空腔;将装有欲去活性的该物品于其中的该容器放置于一再处理器内,其中该再处理器具有一循环系统,用以使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循环穿过该空腔;将该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循环穿过该空腔;于去活性循环完成后将该容器移出;以及储存装有已去活性的该物品的该容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将物品微生物地去活性并储存该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微生物去活性流体为一流质溶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将物品微生物地去活性并储存该物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还包含将该容器内的该物品加热以去除水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物品微生物地去活性并将其储存的方法,其步骤包含将物品放置于可密封容器的空腔中,其中此可密封容器具有流体通道部分,且此流体通道部分具有平常的关闭位置并可移动为开启位置;将于空腔中装有欲微生物地去活性的物品的容器放置于再处理器内,此再处理器具有循环系统以于去活性循环时循环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其中此再处理器的驱动装置并将容器中的流体通道部分移动为开启位置使其与循环系统流体相通;将微生物去活性流体循环穿过容器的空腔;以及于去活性循环结束后将容器由再处理器中移出,并同时使流体通道部分回复为平常的关闭位置。
文档编号A61L2/18GK1832782SQ200480021914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日
发明者维多瑟利, 卡尔F·劳得威, 朱德A·克瑞尔, 克里斯多夫·A·杰思罗, 杰弗里贺瑞斯科, 唐纳德A·萨郡 申请人:美商史戴瑞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