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面状搭扣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94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面状搭扣的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面状搭扣的吸收性物品,该面状搭扣具有阴构件、和与阴构 件结合的阳构件。
背景技术
纸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为了能穿在身体上以及从身体上取下,用面状搭扣进行 展开。面状搭扣是利用阳构件和阴构件的结合及脱开,进行相互的接合和分离。在阳构件 上,形成有由多个突起群(钩)构成的结合面。另一方面,阴构件是采用能与上述突起群结 合的无纺布、编织物。专利文献1 3中,公开了已往的面状搭扣中的阴构件。专利文献1中,使用由长度为30 IOOmm的主体纤维构成的热风无纺布,对该无 纺布的全宽实施与MD方向交叉的压花处理,形成CD方向的2N/25mm加载时的伸长率为 175%以下、厚度为0.4mm以上的阴构件。构成热风无纺布的纤维,基本上是平面排列的层 状构造,是各纤维间相互熔接连结的构造。即,与排列着众多纤维的MD方向交叉地、用压花 图案进行压花处理,这样,使得纤维层熔接成一体,强化各纤维间的连结,减少起毛。专利文献2中,将纺粘型无纺布叠置在可热收缩的纤维网片(web)上,使其一体 化,然后实施热处理,使纤维网片收缩,这样,在纺粘型无纺布上,形成了每平方厘米2 40 个深度为0. 2 3mm的皱褶,成为阴构件。纺粘型无纺布,通过热压花等方式,牢固地熔接 了排列成平面状的圈状纤维,所以,具有不容易起毛的特征。通过使在该纺粘型无纺布的下 层侧一体化了的热收缩性纤维网片加热收缩,在纺粘型无纺布上产生许多皱褶,借助该皱 褶来确保与阳构件的结合性。专利文献3中,将热收缩性纤维层与非热收缩性纤维层叠置,向该叠层体喷射高 压流体流,使纤维相互交叉缠结,同时,使纤维重新排列,成为开孔无纺布。然后,实施加热 处理,使热收缩性纤维层收缩,在非热收缩性纤维层上形成纤维束的圈。经过该处理,形成 了朝任意方向隆起的毛圈状物。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33596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6-3335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11_15沈6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上述阴构件利用热熔接,使各纤维的连结向无纺布平面的全方向 延伸,并且,借助压花而更牢固地一体化,所以,与阳构件结合的结合力大,而且起毛少。但 是,另一方面,无纺布在结合脱开方向上的弹性丧失。因此,在尿布等的使用中,因面状搭扣 会变形、或者作用有瞬间的冲击式剥离力时,不能保持结合状态,很容易从阳构件上剥离。专利文献2中,也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状况,存在同样的课题。专利文献3中,形成有纤维束的圈,而且,借助纤维交叉缠结,整个无纺布的纤维 间结合成为松的连结状态,所以,不存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2中的问题。但是,由于纤维交叉 缠结,形成了松的纤维间结合,所以,从结合状态剥离阳构件时,纤维被简单地拔出而起毛。 因此,如果加强纤维交叉缠结的程度,则整个无纺布过于紧密,不容易由热收缩产生纤维束的圈,所以阳构件不容易结合。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使用面状搭扣的吸收性物品。上述面状搭扣,即 使面状搭扣局部变形、或者作用有瞬间的冲击式剥离力,也不会被从阳构件上简单地剥离, 而且,在剥离阳构件时,不会因纤维质材料被拔出而起毛。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由外部构件和吸收体形成,该外部 构件由前身部、后身部及裆下部构成,该吸收体一体地设在上述裆下部,其特征是,具有面 状搭扣,该面状搭扣包括阳构件和阴构件,上述阳构件设在上述前身部和上述后身部的任 一方上,具有由多个突起群构成的结合面;上述阴构件由纤维质材料形成,用于与上述阳构 件结合。上述阴构件具有多列纤维密部、多列纤维疏部、和挤压部,上述纤维密部的纤维质 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上述纤维疏部设在多列上述纤维密部之间,其纤维质材料的单位 面积重量比上述纤维密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上述挤压部与多列的上述纤维密部及多列的 上述纤维疏部交叉。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使用面状搭扣的吸收性物品。上述面状搭扣,即使面状搭 扣局部变形、或者作用有瞬间的冲击式剥离力,也不会简单地被从阳构件上剥离,而且,在 剥离阳构件时,不会因纤维质材料被拔出而起毛。

[0015]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阴构件的剖视图。[0016]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阴构件的表面的俯视图。[0017]图3是表示阴构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表面的俯视图。[0018]图4是用于制造阴构件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0019]图5是图4的制造装置中的、热风喷嘴部分的剖视图。[0020]图6是表示压花辊构造的立体图。[0021]图7的(a)、(b)是说明用压花辊形成在加工网片上的压花图案的图。[0022]图8是说明用压花辊形成在加工网片上的压花图案的示意图。[0023]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0024]图10是表示使面状搭扣处于分离开状态的立体图。[0025]图11是说明将阴构件安装在吸收性物品上时,热熔性粘接材的涂敷位置的图[0026]图12是说明热熔性粘接材的、在开口部附近的涂敷状态的图。[0027]图1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阴构件与阳构件的结合状态的示意图。[0028]图14是135°剥离(peel)试验机的主视图。[0029]图15是保持力试验机的主视图。[0030]图16是表示剥离试验机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吸收性物品的面状搭扣的实施方式。在以 下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以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比例等与实物有差别。因此,对于具体的尺寸等,应参照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当然在附图相互间也 包含了相互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相同作用效果的构 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其详细说明从略。图1、图2表示面状搭扣的阴构件1。阴构件1是以许多纤维质材料作为构成要素 的热风无纺布,用热风使纤维质材料相互熔接而形成。如图1所示,阴构件1具有纤维密部 2和纤维疏部3。纤维密部2是纤维质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大的部分。纤维疏部3是纤维质材料的 单位面积重量小的部分。单位面积重量是指每单位面积的纤维质材料的重量(量),例如 用单位g/m2表示。纤维密部2和纤维疏部3呈沿MD方向(制造时的输送方向)延伸的带 状。此外,纤维密部2和纤维疏部3呈在⑶方向(与制造时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 列的多个列状,纤维疏部3的列位于2列纤维密部2之间。即,纤维密部2和纤维疏部3沿 CD方向交替配置。另外,将纤维密部2和纤维疏部3交替配置时,也包含了纤维密部、纤维 疏部、纤维疏部、纤维密部、或者纤维疏部、纤维密部、纤维密部、纤维疏部这样的配置。如后所述,纤维密部2是利用热风使纤维质材料堆积而形成的部分,形成凸状的 隆起部4。纤维疏部3是利用热风将纤维质材料排除掉的部分,形成凹状的槽部5。这些隆 起部4和槽部5在MD方向是连续的,在CD方向交替地配置。构成隆起部4的纤维质材料 在该隆起部4内形成纤维集合体。另外,构成一个隆起部4的纤维质材料的大部分与相邻 的隆起部4之间是独立的。另外,在基层部7上堆积纤维质材料形成隆起部4,该基层部7 由在槽部5和隆起部4的下部的、相当于上述槽部5下部的纤维质材料厚度的纤维质材料 构成,堆积在基层部7上的纤维质材料的体积等于槽部5内的容积。即,形成槽部5下部侧 的纤维疏部3时,被热风排除掉的纤维质材料堆积在槽部5的两侧,形成了作为隆起部4的 纤维密部2。如图2所示,面状搭扣的阴构件1具有挤压部81。该挤压部81与多列纤维密部 2 (隆起部4)和多列纤维疏部3 (槽部幻交叉。本实施方式中,挤压部81是用压花辊通过 热熔接而形成的。另外,挤压部81并不限定于通过热熔接形成,只要将厚度形成为比除了 挤压部81以外的区域薄即可。也可以进行不加热的挤压处理。另外,如图1、图2所示,一个隆起部4中的一些纤维质材料在隆起部4的底部分 (基层部7)与相邻的隆起部4连结。通过该连结,阴构件1能够保持为无纺布片的形态。如图2所示,在槽部5(纤维疏部3)形成有开口部6。开口部6贯穿阴构件1的正 反面。开口部6是利用热风将纤维质材料排除掉而形成的。在槽部5形成开口部6,能够 将开口部6部分的纤维质材料挤到隆起部4侧,所以,可提高隆起部4的单位面积重量。这 样,可以加大隆起部4与未图示的阳构件的结合力,稳定地与阳构件结合。另外,如图3所 示,开口部6周边的纤维质材料倾向于CD方向,所以,提高了片材朝CD方向的拉伸度。另 外,可以形成开口部6,也可以不形成开口部6。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正面侧形成隆起部4,背面侧是平坦的。但是,也可 以在正反两侧都形成隆起部4。另外,上述实施例中,被热风排除了的纤维质材料堆积在槽部5的两侧,形成了隆 起部4。但是,也可以用梳状物在表面形成凹凸,排除掉纤维质材料,形成槽部5,使从槽部5排除掉的纤维质材料移动到槽部5的两侧,形成隆起部4。图3表示面状搭扣的阴构件1的另一实施方式。图3所示的面状搭扣的阴构件1 中,挤压部82与隆起部4及槽部5正交。下面,说明阴构件1的尺寸、材料等的条件。构成阴构件1的无纺布整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是15 100g/m2,更优选是20 40g/m2。单位面积重量不足15g/m2时,如果不减小隆起部4与槽部5之间的单位面积重量 之差,则槽部5的纤维质材料过少,CD方向的强度不足。另一方面,如果单位面积重量超过 了 100g/m2,则成本增加,所以不好。隆起部4的各列的间距Pl (见图2和图3)是1. 5 15mm,更优选是3 8mm。间 距Pl不足1. 5mm时,在上述单位面积重量内不能均勻地形成隆起部4。这是因为要将纤维 质材料排除掉来形成隆起部4。另一方面,间距Pl超过了 15mm时,减小槽部5的宽度时 (例如1 2mm),隆起部4变大,而隆起部4的高度减少,所以,不能顺利地与阳构件结合。 另外,加大了槽部5的宽度时(例如5 6mm),阴构件与阳构件结合的面积减少,结合力不 足。隆起部4的宽度Wl是Imm 10mm,优选是2mm 6mm。隆起部4的宽度Wl不足 Imm时,在制造方法上不容易稳定地制作。如果超过了 10mm,则隆起部4过大,虽然结合力 高,但是不容易剥离。槽部5的宽度W2是0. 5mm 5mm。槽部5的宽度如果超过了 5mm,则槽部相对于 隆起部来说过大,结合力降低,在使用中容易剥离。隆起部4的厚度Hl (见图1)、即无纺布的厚度是0. 2mm 5mm。厚度Hl小于0. 2mm 时,与阳构件的结合状态差,并且,得不到隆起部4的弹性变形效果(见图13)。如果厚度 Hl超过了 5mm,则阴构件1过于膨松,使用不便。作为阴构件1的无纺布中使用的纤维质材料,可以选择具有芯皮构造的复合纤 维。该复合纤维的包皮成分是由熔点比构成芯成分的树脂低的树脂构成。这些树脂的配合 比例优选是50%以上,更优选是100%。另外,如果混合了熔点比包皮成分高的其它纤维, 则无纺布的整体强度降低,并且容易起毛,所以不可取。但是,为了提高膨松度,可以混入高 卷曲型的纤维,或者混入使隆起部4能弹性变形的伸缩弹性丝。作为纤维质材料,芯成分/包皮成分例如可以使用PP (聚丙烯)/PE (聚乙烯)、PP/ 低熔点PP、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低熔点PET、PET/PE的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作 为混入到纤维质材料中的纤维,可以选择与纤维质材料的包皮成分树脂相溶性好的纤维。 例如,能够选择人造纤维、PET、PP、尼龙等的聚酰胺、丙烯、聚氨酯(urethane)、棉等的纤维。 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选择与纤维质材料混合可形成网片的材料。纤维质材料的粗细是1 15dtex,优选是1. 5 9dtex。小于Idtex时,单丝强度 过低,与阳构件结合时,纤维容易断,而且不容易用梳理法(card)形成网片,生产率低。如 果超过了 15dtex,则手感差,而且每单位重量的纤维根数减少,与阳构件结合的结合强度大 大降低。所用的纤维质材料的长度是25mm 100mm,优选是30mm 60mm。长度小于25mm 时,纤维过短,容易起毛,如果长度超过了 100mm,则不容易用梳理法形成网片,生产率低。上述构造的阴构件1中,由于槽部5的纤维质材料堆积到隆起部4(纤维密部2)上,所以,隆起部4的纤维质材料多,而且膨松。因此,与阳构件的结合性好。另外,隆起部 4的纤维质材料是通过喷射空气将位于槽部5的纤维质材料吹跑而构成隆起部4的,所以, 构成隆起部4的纤维质材料,其纤维取向在MD方向、CD方向以及厚度方向是任意的。面状搭扣的阴构件1的隆起部4 (纤维密部2、和槽部5 (纤维疏部幻被挤压部8 适度地挤压。由于与隆起部4和槽部5交叉地形成了压花图案,所以,可抑制起毛。另外, 剥离阳构件时,隆起部4的纤维被适度拉伸。因此,能经得住穿着时瞬间的剥离力,并且,由 于不过度强力地接合,想要重新结合时,剥离容易,可防止起毛。因此,面状搭扣的阴构件1的结合粘接力大,结合性好,并且起毛少。而只通过加 热熔接使纤维质材料相互接合的已往构造中,即便能抑制起毛,但由于结合粘接力小,所以 结合性低。图4表示用于制造该实施方式的阴构件1的装置。图5表示图4所示装置中的、 用于形成隆起部4和槽部5的部分。图4中,附图标记12是作为阴构件1的原料的纤维网片。在纤维网片12的移动路 径上,从上游侧往下游侧配置有热风喷嘴13、开孔板筒(plate drum) 14、和热风加热炉15。 在热风加热炉15内设有吸引装置17。附图标记16是形成纤维网片12的梳理机。使用梳理机16,用通常的方法形成了 纤维网片12后,使纤维网片12与开孔板筒14接触。开孔板筒14如图5所示,开有许多孔 部14a,从孔部1 朝箭头18所示方向吸引纤维网片12。热风喷嘴13位于开孔板筒14上, 从在CD方向以规定间距并排着的多个喷嘴13a向纤维网片12喷射热风气流。在该开孔板 筒14中,一边从下表面吸引纤维网片12,一边对纤维网片12的上表面,从喷嘴13a喷射相 对于纤维质材料熔点+50°C _50°C的热风气流。被喷射热风气流的部分中的纤维质材料被排除到两侧,在排除部分形成了槽部5, 被排除了的纤维质材料在相邻的喷嘴13a之间堆积成半圆柱状,形成了隆起部4。这样,使纤维网片12通过热风喷嘴13,在纤维网片12上形成有隆起部4和槽部 5,成为加工网片19。该加工网片19在其纤维质材料呈半熔接的状态被导入热风加热炉15 内,与通常的热风无纺布同样地,被喷射130°C 150°C的热风20。这样,纤维质材料成为充 分熔接的状态。阴构件1的制造装置具有压花辊22、23。该压花辊22、23实施在加工网片19上形 成挤压部81、82的挤压加工。挤压部81、82称为压花图案。压花图案可由一般的压花辊形 成。加工网片19 一边通过压花辊22、23之间,一边被压花辊22、23挤压。这样,在加工网 片19上形成有规定的压花图案。压花辊22、23之中,至少在一个辊上形成压花图案即可。另外,如本实施方式所 示,要在正面侧、背面侧形成不同的压花图案时,使用分别形成有不同图案的压花辊22、23。在压花辊22、23实施的挤压加工中,在挤压时进行70°C 130°C的热处理,可以在 加工网片19上形成压花图案。挤压的条件并不限定于上述条件,可以变更。例如,也可以 不提高用辊挤压加工网片19的压力,而是降低处理温度。作为压花辊22、23的构造,例如压花图案的凸部与凹部的高度差为2mm,凸部的线 宽为0. 9mm,辊温度为110°C,辊间挤压力是IMpa。压花辊22、23的间隙优选是0mm。加工网片19被压花辊22、23挤压加工后,被卷绕在辊21上。但是,也不一定要设置辊21。将图4所示装置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途中时,将加工网片19输送到后续工 序,而不使用辊21。图7是说明形成在加工网片19上的压花图案之一例的图。图7的(a)所示的压 花图案中,挤压部8在与加工网片19的MD方向正交的⑶方向上连续。挤压部8以等间隔 形成在加工网片19上。图7的(a)所示的压花图案中,作为一例,压花间距P2(相当于列 间的间距Pl)是4 15mm。图7的(b)是说明形成在加工网片19上的压花图案的一例的图。图7的(b)所 示的压花图案中,挤压部8a在与加工网片19的MD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连续。另外,形成有 在与挤压部8a正交的方向上连续的挤压部Sb。挤压部8a、8b在加工网片19上形成为格子 状。图7的(b)所示的压花图案中,格子的一边11、12的长度优选是5 15mm。压花图案并不限定于上述图7的形状。例如,压花图案也可以是曲线。另外,图7 中,压花图案形成为连续的线状,但是也可以不连续。例如也可以是点状、花纹等,只要能形 成挤压隆起部4而成的挤压部即可。另外,压花图案至少形成在阴构件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即可。图8所示的变形例 中,在阴构件1(与后述图10中的阴构件38对应)的、除了长度方向两端部A、B以外的中 央部C,没有压花图案,而形成了表示此处是中央部的记号9。记号9也可以是压花图案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是透过阴构件的材料能显示印 刷在阴构件1下的花纹的记号。记号9例如优选是花纹那样的、能提高美感的形状。这样, 在相当于阴构件1中央部的位置配置记号9,可容易地使阳构件与阴构件对准位置。因此, 可以防止阳构件和阴构件相互错开地被固定住。上述制造装置中,通过在开孔板筒14的⑶方向上形成与热风喷嘴13同步的波浪 形状,能够在网片的两面形成隆起部4和槽部5。另外,在槽部5形成开口部6 (见图2和图 3)时,在开孔板筒14中的喷射有热风气流的线上,可以按规定间隔设置没有孔部14a的部 分,这样,在没有孔部14a的部分形成开口部6。图9表示吸收性物品31的一实施例,该吸收性物品31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 式的面状搭扣。吸收性物品31是所谓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由前身部32、后身部33、和前 身部与后身部之间的裆下部;34形成了外部构件35。在裆下部34的内部一体地设有吸收体 (图9中未示)。在吸收体的靠肌肤一侧,配设着透液性表面片材。外部构件35是不透液 性的。后身部33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重叠在前身部32上。在后身部33的宽度方 向两侧边缘部安装有阳构件37。相对于此,在前身部32的上部外表面沿宽度方向安装有带 状的阴构件38。阴构件38的纤维密部2 (隆起部4)和纤维疏部3 (槽部5)在吸收性物品 31的长度方向L上是连续的。吸收性物品31的长度方向是使用状态时的上下方向。通过 使阳构件37与阴构件38结合,成为尿布的使用状态。这时,也可以将阴构件38覆盖整个 前身部32。作为该吸收性物品31中的阴构件38,使用图1 图3所示的阴构件1时,阴构件 38可以很好地与阳构件37结合。即使尿布变形时、或作用有瞬间的冲击力时,结合也不会 脱开。另外,吸收性物品31中,阴构件38的隆起部4和槽部5沿着吸收性物品31的长度方向L连续地配置,这样,即使沿腰围方向作用有剥离力时,由于隆起部4的纤维被适度 地拉伸,所以,能经受住作用在吸收性物品31上的瞬间的剥离力。另外,想要改变阳构件37 的结合位置时,剥离也容易,可防止因反复的结合、剥离而起毛。图10表示另一吸收性物品41。对与图9中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在前 身部32和后身部33,在宽度方向安装有由阴构件和阳构件构成的面状搭扣。借助面状搭扣 的结合,整体成为裤衩形状。在前身部32的缘部外表面安装有阳构件37。在后身部33的缘部内表面安装有 阴构件38。借助阴构件37与阳构件38的结合,保持为裤衩形状。阴构件38的纤维密部 2 (隆起部4)和纤维疏部3 (槽部幻在吸收性物品41的长度方向L上是连续的。在该吸收 性物品41中也同样地,作为阴构件38,是使用图1 图3所示的阴构件1,这样,可以防止 意外地与阳构件37脱开。另外,即使沿腰围方向作用有剥离力时,由于被适度拉伸,所以,能承受作用在吸 收性物品41上的瞬间的剥离力。另外,想要改变阳构件37的结合位置时,剥离也容易,可 防止因反复的结合、剥离而起毛。另外,该构造的吸收性物品41中,阴构件38是位于靠使用者身体的一侧,阴构件 38具有隆起部4和槽部5,并且由于柔软且透气性好,配置在该位置也不会弄伤使用者。另 外,吸收性物品31、41的表面片材和阴构件1可用相同的材料形成。将形成阴构件1的无纺布作为吸收性物品31、41的表面片材使用时,形成在阴构 件1上的多列纤维密部2 (隆起部4)和多列纤维疏部3 (槽部幻相连的方向,优选与吸收 性物品31、41的长度方向一致。将阴构件1作为表面片材使用时,由于在表面片材上形成 了隆起部4和槽部5,所以,至少隆起部4与使用者肌肤接触,在槽部5与肌肤之间形成有空 间。这样,槽部5作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气路发挥作用,通过该槽部5,吸收性物品内的湿 气可散放出到吸收性物品的外侧。另外,至少隆起部4与使用者的肌肤接触,由于在槽部5与肌肤之间形成有空间。 而已往的表面片材是表面片材的整个面与肌肤接触的。因此,与已往的表面片材相比,可以 减少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因此,例如可以减轻因表面片材与肌肤摩擦而造成的肌肤损伤。将形成阴构件1的无纺布作为吸收性物品31、41的表面片材使用时,该表面片材 和吸收体由热熔性粘接材等的接合部件(相当于第1接合材)相互接合。接合部件能够是 沿吸收性物品31、41的表面片材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分开地形成多条。接合 部件的涂敷宽度W3(见图11)优选比隆起部4的宽度Wl小。另外,接合部件的宽度方向的 涂敷间距比隆起部的列间间距Pl大。或者,接合部件的宽度方向的分开尺寸优选比隆起部 4大。例如,隆起部4的宽度Wl为3mm、槽部的宽度W2为Imm时,作为接合部件的热熔性粘 接材的涂敷宽度W3是0. 5mm,涂敷间距P3是5mm。尿等的体液与隆起部4接触后被吸收,但是,在接合部件与隆起部4重叠的部分, 尿等液体的流动受到接合部件的阻碍,所以,接合部件优选不与隆起部4重叠。另外,在表 面片材与吸收体之间,也可以具有由薄卫生纸(tissue)等形成的、具有吸收性的其它片 材。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次性尿布、即吸收性物品31、41的一部分上使用了阴 构件38,但是,也可以用上述阴构件38形成前身部32、后身部33的至少一方。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外部构件是前身部、后身部、裆下部连续的一次性尿布,但是,也可以将由独立 的构件成形的前身部、后身部、裆下部相互粘合,形成为一体的尿布。下面,参照图11、图12,说明将阴构件38安装在吸收性物品31、41上的安装方法。 说明将图10所示的阴构件38安装在吸收性物品41上的安装方法。图11是说明热熔性粘 接材40在阴构件38上的涂敷图案的图。热熔性粘接材40与隆起部4和槽部5平行地、沿 着MD方向涂敷成线状。可使用涂敷机等涂敷热熔性粘接材。本实施方式中,热熔性粘接材40 (相当于第2接合材)涂敷在阴构件38的隆起部 4背面侧与吸收性物品31、41之间。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与隆起部4的宽度Wl对应区域 的50%以上的区域,涂敷有热熔性粘接材40。这样,可得到将阴构件38接合在吸收性物品 31、41上的充分的粘接力。另一方面,如果热熔性粘接材40的涂敷区域是与阴构件38背面侧隆起部4的宽 度Wl对应区域的50%以下,则不能得到充够的粘接力,从阴构件38上剥离阳构件37时,有 时阴构件38与阳构件37 —起被从吸收性物品31、41上剥离下来。本实施方式中,热熔性粘接材的涂敷宽度W3是0. 5mm以上,特别优选是Imm以上。 图11所示的一例中,W3 = 1. 0mm。W3在0. 5mm以下时,粘接力弱,当作用有剪切力和剥离 力时,会从产品上剥离来。例如,在隆起部4的宽度为3mm、槽部的宽度为1. 5mm的阴构件 上,以涂敷宽度W3 = 3mm、距相邻涂敷部分的距离(分开尺寸)=1. 5mm(即涂敷间距P3为 4. 5mm)涂敷热熔性粘接材。这里,如果热熔性粘接材40的涂敷宽度W3与隆起部4的宽度相同、热熔性粘接材 40的涂敷间距P3与隆起部4及槽部5的列间间距Pl大致相同时,热熔性粘接材40必然涂 敷在隆起部4上,所以是理想的。但是,考虑到在制造上热熔性粘接材的涂敷位置的错动, 热熔性粘接材40的涂敷间距P3也可以设定得比隆起部4与槽部5的列间间距Pl稍大一些。如果热熔性粘接材40的涂敷间距P3比隆起部与槽部的间距Pl大得多,则会产生 未涂敷有热熔性粘接材40的隆起部4。这时,应力集中到与未涂敷热熔性粘接材40的隆起 部4相邻的、涂敷有热熔性粘接材40的隆起部4上,隆起部4和吸收性物品41被剥离开。 一个部位被剥离开时,应力集中的部位依次移到相邻的隆起部,逐一地被剥离开。因此,热 熔性粘接材40的涂敷间距P3优选大致等于或小于隆起部4与槽部5的列间间距Pl。例 如,列间间距Pl = 4mm、涂敷间距P3 = 4. 5mm。如果不改变涂敷宽度,使涂敷间距P3过窄 时,由于热熔性粘接材40之间宽度方向的分开尺寸变小,所以,热熔性粘接材的量增多,不 经济。另外,阴构件中有折皱的状态容易接合。热熔性粘接材40的涂敷宽度W3相对于隆起部4的宽度,具有50%以上的涂敷宽 度,并且,如果比隆起部4的宽度窄,可以减少热熔性粘接材40的量,比较经济。另外,在槽部5 (纤维疏部幻形成开口部6时,热熔性粘接材40的涂敷宽度W3比 槽部5的宽度大,这样,即使热熔性粘接材40错位地被涂敷在槽部5上,如果热熔性粘接材 40的宽度比槽部5的宽度大,则从槽中溢出部分的热熔性粘接材被涂敷在隆起部4上。另 外,用与网片直接接触的涂敷机等部件涂敷热熔性粘接材40时,热熔性粘接材40不会被涂 敷到开口部6,而涂敷到隆起部4和没有开口部6的槽部5上。图12是说明用涂敷机将热熔性粘接材40涂敷在阴构件1 (隆起部5和槽部5)的表面上的实际状态的图。避开开口部6涂敷热熔性粘接材40。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阴构件与阳构件的结合状态。作为一例,用图10的阴构 件38和阳构件37说明。图13的(a)是表示阴构件38与阳构件37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3的(b)是阴构件38的俯视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图13的(b)中未示出阳构件37。例如,在阴构件38弯折、或者因使用者活动、腹压等原因,对阴构件38作用有瞬间 的冲击力(冲击剥离力图中箭头F)时,顶点部分被朝箭头a方向拉,产生了弹性变形,各 个隆起部4的宽度沿箭头a方向变窄。这样,借助隆起部4的弹性变形,可以吸收冲击剥离 力。另外,隆起部4被经过压花处理的挤压部8挤压,所以,以与挤压部8的交叉点为 起点,隆起部4朝着拉伸方向箭头a凸起地弯曲变形。这样,可以更加缓冲冲击剥离力。[实施例](制造方法)将表1的配合比例的纤维供给到图4和图5所示的制造装置,制成面状搭扣的阴 构件(无纺布)。该制造是这样进行的将孔径1.0mm、间距为50mm的喷嘴13a配置成4列。 从热风喷嘴13喷射温度150°C、风量0. 12m3/分钟/m2的热风气流,然后,在热风加热炉15 内,持续约10秒钟地喷射温度150°C、风量15m3/分钟/m2的热风20。这样,得到实施例1 的热风无纺布。该热风无纺布具有单位面积重量是27g/m2,表面具有隆起部和槽部的构造, 隆起部4的间距为4mm、槽部5的宽度为1. 1mm。这时,在槽部5,沿着MD方向形成有5mm间 距的开口部6。另一方面,用后述(表1)的配合比例,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制造了比较例1 和比较例2的热风无纺布。比较例1中,将实施例1中的热风喷射的风量条件变更为IOm3/ 分钟/m2,制成了无纺布。比较例2中,不进行从热风喷嘴13喷射热风气流的处理,但是,实 施了压花处理。另外,比较例3中,热风喷射处理和压花处理都不实施。(评价)对用实施例1、比较例1和比较例2得到的无纺布,使相同构造的阳构件从MD方向 结合,评价了剥离强度、起毛、保持力、结合粘接力。所用的试验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厚度等 如表1所示。表权利要求1.一种吸收性物品,由外部构件和吸收体形成,上述外部构件由前身部、后身部和裆下 部构成,上述吸收体一体地设在上述裆下部,其特征在于,具有面状搭扣,该面状搭扣具有阳构件和阴构件,上述阳构件设在上述前身部和后身 部中的任一方上,具有由多个突起群构成的结合面;上述阴构件由纤维质材料形成,用于与 上述阳构件结合;上述阴构件具有多列纤维密部、多列纤维疏部、和挤压部;上述纤维密部的上述纤维质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上述纤维疏部设在多列的上述纤维密部之间,该纤维疏部的纤维质材料的单位面积重 量比上述纤维密部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上述挤压部与多列上述纤维密部和多列上述纤维疏部相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阴构件是矩形,且配置在上述 前身部;至少在上述阴构件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挤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阴构件的除了长度方向两 端部以外的中央部形成有表示此处是中央部的记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材和上 述阴构件是用相同的材料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在用与上述阴构件相同材料形成的表面片材与上述吸收体之间,配置有将上述表面片 材与上述吸收体接合的第1接合材;在上述阴构件的上述纤维密部背面侧与上述吸收性物品之间,配置有将上述阴构件与 上述吸收性物品接合的第2接合材;上述第1接合材的涂敷宽度比形成在上述表面片材上的上述纤维密部的宽度窄,并且 比上述第2接合材的涂敷宽度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接合材在上述阴构件的背 面侧,配置在与上述纤维密部的宽度对应区域的50%以上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密部和上述纤维疏部在 上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是连续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使用面状搭扣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即使面状搭扣局部变形、或作用有瞬间的冲击剥离力,也能防止从阳构件上脱开,并且可抑制因阳构件的剥离而引起阴构件起毛。面状搭扣的阴构件(1)由纤维质材料形成,能与相配的阳构件结合。该阴构件具有纤维质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大的多列纤维密部(2)(隆起部(4))、设在多列纤维密部之间并且纤维质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比纤维密部小的多列纤维疏部(3)(槽部(5))、和与纤维密部及纤维疏部交叉的挤压部(8)。在被挤压部挤压的状态下纤维密部朝拉伸方向弹性变形,并且以隆起部与挤压部交叉的点为起点,隆起部朝拉伸方向弹性变形,由此可防止被冲击剥离力剥离。
文档编号A61F13/58GK201870821SQ20102025237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9日
发明者坂口智, 奥友美, 松岛秀树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