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肿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30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肿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癌症患者近100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近700万人。最近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发现癌症患者约2000万人,近15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1/5。因此防癌、治癌,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艰苦任务。
祖国医学认为肿瘤是在全身性疾病基础上的局部表现,外因多为邪气、邪毒,内因多为脏腑蓄毒、情志不畅、饮食偏嗜和正气虚弱。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使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相互交结,以至造成肿瘤的发生,其中以正虚、痰凝、血瘀、热毒为主要方面。正气虚弱,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低下,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导致疾病。
癌症病人,大多数就诊时已属晚期,加以病变占位,病人身体虚弱,免疫功能差,采用手术治疗,复发率高,所以目前非手术治疗方案中,西医采用化疗为主要方法,来抑制癌肿病灶的生长。由于化疗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故有一定的缺点。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厌食、贫血、脱发、血小板减少等现象。
从中医观点分析,肺癌的发生是由于外邪如湿热毒邪侵袭,蕴结日久,气血阻滞、毒瘀互结、情志不畅、气滞久则血瘀而症积;胃癌的发生系饮食失节、忧思过度、胃受损,运化失常,气结痰凝,气痰瘀毒互结而成;大肠癌的发生是由于素体功能不足,胃不和,或饮食不节致脾胃虚弱,因热毒蕴结,火热湿毒下注肠道,日久积结而成。三者均与瘀毒气虚有关。《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金代张元《治法机要》论积症时亦指出“壮人无疾,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季有时受感,皆能成疾”。说明气虚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内因之一,也是其他致病因素导致癌症的前提条件之一。传统中医采用托毒消痈汤进行治疗,但用药面窄,病理复杂,体内吸收率低,造成效果差、治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作而成禹白附9-15、三棱9-12、人参6-9、黄芪15-30、山豆根6-12、重楼9-12、元胡6-9、益母草9-15、山茨菇6-12、半枝莲15-30、金银花9-12、穿山甲3-6、蜈蚣3-6、麝香0.1-0.2、泽漆6-9和木鳖子2-3。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对于肿瘤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合理组方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宝贵经验。方中纯中药组合,符合并按照中国药典及药理配伍。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结晶。组方中药材,经多次炮制、提纯、精炼,使其药物的渗透性能更为良好,充分加大了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其疗效更为快捷。结合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采用经皮渗入外吸拔毒原理使药物迅速对肿瘤病变部位产生作用,具有消肿、止痛、逐瘀排水、软坚散结、祛疾扶正之功效。
本发明具有如下临床效果1、药物通过人体毛孔进入微循环,快速渗入病灶局部,抑制癌细胞、消除毒素、缩小病灶。
2、止痛快。20分钟即产生明显的止痛效果,连续使用可消除癌痛。
3、消癌肿。本发明药物对恶性、良性肿瘤有明显的消肿作用,使用初期肿块皆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可有效治愈良性肿瘤,并可消除部分恶性肿瘤。
4、逐水消胀快速。对肝癌、肺癌引发的腹水(积水)、胸腔积液、淋巴水肿,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连续使用可完全消除积水。
5、适用范围广。适于肝癌、肺癌、乳腺癌、胃癌、骨肉癌、淋巴癌、胸水、腹水等的治疗。
6、治愈率高。本发明对肿瘤的完全缓解率达3%,总缓解率达70%。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禹白附,解毒、散瘀结、含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和肌醇,有抗癌活性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皮肤癌、乳腺癌、肺癌等。
2、人参,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含人参皂、人参三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可治疗多种肿瘤,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改善肿瘤病人气短、乏力等气虚症状。
3、三棱,破血祛瘀、行气消积、通络止痛。对于血瘀气滞可治疗一切瘀积凝结有形之坚积。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凝和血栓形成作用,可直接破坏癌细胞,用于癌症胸腹疼痛等。
4、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托毒生机、利水消肿。含黄芪皂苷。黄芪多糖等。具有提升白细胞、调节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用于肿瘤有气虚表现者。
5、山豆根,清热、解毒止痛、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山槐素等。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小鼠S180、大鼠VS(AS、SC)HCA和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临床可治疗呼吸道和消化道肿瘤。
6、重楼,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消肿止痛,含有甾体皂苷,生物碱及氨基酸等,对小鼠S180、S37、HCS、大鼠W256有明显抑制作用,可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
7、元胡,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含20多种生物碱,包括延胡索、甲素、乙素及延胡索胺碱等,活血、止痛力强。即能治瘀血疼痛,又能治气滞疼痛,对癌症病人癌肿压迫引发的疼痛效果较好。
8、益母草,活血通经络、祛瘀生新、利水消肿,含多种生物碱,对小鼠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腹腔肿瘤引发的疼痛有良效9、山茨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咳化痰、平喘、散寒止痛、抗癌、可用于治疗乳腺癌、白血病、皮肤癌、宫颈癌等。
10、半枝莲,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含黄芩苷、红花素、异红花生素等。对小鼠S180、HCS、ECS、ECA、脑瘤B22、大鼠W256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可用于消化道肿瘤及其它脏器肿瘤。
11、金银花,清热解毒。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具有广谱抑制作用,可用于各种癌症的感染。
12、木鳖子,消肿散结、祛毒、含齐墩果酸、木鳖子酸等。临床外用拨毒、消肿,对肝癌、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脑癌等有抑制作用。
13、穿山甲,消肿溃痈、排毒、透肌肤、搜风活络、通络脉,用于癌症的软坚散结,透皮开窍,引药入经。
14、麝香,开窍、辟秽、通络、散瘀。含灰粉、胆甾醇、粗纤维、麝香酮等。主要成份为麝香酮,用于各种肿瘤、散瘀、开窍、通络、定痛等。
15、蜈蚣,攻毒、散结、疮疡、肿毒、症积瘤块。含二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份,即组胺术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各种氨酸。临床用于淋巴癌、肝癌、前列腺癌、食道癌、胃癌等。
16、泽漆,逐水、消痰、解毒、治水气肿满。含槲皮素-5-3-二D、半乳糖、泽漆皂甙、蛋白质。主含脂肪油,是干性油,有酸泻作用,临床用于淋巴癌、食道癌、骨癌、乳腺癌、肝癌等。
方中选用了抗癌活性较强的药物配伍。配方中,禹白附入肝胃经,用于祛风痰、定惊止痛、通瘀祛滞。禹白附与人参配伍,为君药,通血脉补元气,破坚积,即可扶正固本又祛邪,又可使祛邪药攻邪不伤正。配三棱破血祛瘀,消积症止痛,则软坚散结之力更大;配黄芪益脾补气,扶正固本,增强抗痛祛邪之功;配山豆根、重楼,即清经络郁热,消肿止痛,又可免禹白附、黄芪助火之弊;以上四味为臣药。气滞易致血瘀、血循环不利则易成症结,故配元胡理气止痛、活血散瘀、益脾活血利水;山茨茹甘寒消肿,助禹白附散结、化痰、解毒;半枝莲、金银花配山豆根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以上五味共为佐药。穿山甲、蜈蚣、麝香、泽漆和木鳖子均为开窍,入经络为使药,全方逐瘀、拨毒、消肿、止痛、软坚散结、扶正固本。
本发明药物,具有通窍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是一种活性较强的抗肿瘤药物,适用通窍、拨毒,渗入人体传入经络,直达病灶,先拨其毒,毒已解、肿自消,同时减轻肿瘤对神经系统压迫而消除疾痛。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取禹白附15克、三棱10克、人参9克、黄芪15克、山豆根6克、重楼12克、元胡8克、益母草12克、山茨菇10克、半枝莲15克、金银花9克、穿山甲6克、蜈蚣6克、麝香0.1克、泽漆6克和木鳖子3克,放入麻油内,浸泡数日,再通过煎熬、提炼、过滤、浓缩,制作成膏药,每贴含药物30克。使用时,每周2贴,30天为一疗程,贴于上腹处或肿瘤局部,可有效治疗肺癌、胃肠癌等。
实施例2。取禹白附9克、三棱9克、人参6克、黄芪30克、山豆根12克、重楼9克、元胡9克、益母草15克、山茨菇12克、半枝莲30克、金银花12克、穿山甲6克、蜈蚣3克、麝香0.1克、泽漆9克和木鳖子3克,制作及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可有效治疗肺癌、胃肠癌等。
对比试验为验证本发明药物,于1997年-2001年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如下临床试验一、基本情况1、分组选择病理确诊为肺癌、胃肠癌,未手术或手术后复发,或手术时已有癌转移患者43例,全部病理均符合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诊断标准及细胞学病理学诊断。随机分为二组,一组33例为治疗组,另一组10例为对照组。
2、性别、年龄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2例。治疗组年龄在40岁以下5例,40-49岁6例,50-59岁11例,60-69岁7例,70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53岁。对照组年龄在40岁以下1例,40-49岁2例,50-59岁5例,60-69岁1例,70岁以上1例,平均年龄53.1岁。
3、癌症分期治疗组肺癌10例、胃癌10例、大肠癌13例;参照组肺癌、大肠癌各5例。
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临床分期及国际抗癌协会病期分类标准,治疗组II期6例、III期11例、IV期16例,对照组III期6例、IV期4例。
二、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本发明药物加化疗治疗,每周2贴,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ELF或FAM化疗方案,每3周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三、疗效标准1、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灶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2、部分缓解(PR)肿瘤总量估计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3、稳定(MR)至少经2周期(6周)治疗后,病灶无明显变化,包括病灶稳定,估计肿瘤减少<50%,估计肿瘤增加<25%;4、恶化(PD)出现新病灶,或原有病灶估计增加>25%。
四、治疗结果1、治疗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2例,稳定(MR)9例,恶化(PD)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3,稳定(MR)6例,恶化(PD)1例。
表一、治疗前

表二、治疗后

五、不良反应对照组的白血球与血小板治疗后有明显下降,这与化疗方案中ADM与MMC的骨髓抑制副作用有关。治疗组在治疗后虽也有白血球与血小板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不大。测试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对血象无抑制的毒副作用。
六、结论与化疗合用观察其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结果癌灶的完全缓解率为3%,总缓解率达70%,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的30%,二者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恶化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证明本发明药物对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
七、具体病例病例1。李某,男,39岁,1997年2月16日无明诱因,发现约4×3mm大小,质硬、活动差,无红肿、热痛,边缘不齐。经聊城市人民医院CT示右颈部肿物为转移癌,经针吸病理化验确诊淋巴腺癌。放疗6个周期加化疗5个周期,肿物缩小。停止放疗后3个月,肿物又出现增大,经抗炎治疗1个月,肿物未见缩小同时伴有面部浮肿。于97年7月12日改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治疗前经针吸病理化验,查到癌细胞。治疗二周面部浮肿消失,肿块缩小。病人自我感觉良好,精神佳,食欲增加。经连续治疗3个月,肿块基本消失。经针吸病理化验未查到癌细胞。2001年2月18日随访,患者已参加劳动3年。未见肿物复发。
病例2。武某,男,71岁,于1997年3月20日,无明诱因,晨起头晕、呕吐、厌食、胸闷、吐痰,在聊城市人民医院经胸部拍片,片示右肺占份性病变,经CT示右中心型肺部,右腋窝淋巴结肿大,穿刺针吸淋巴结病理化验,为转移低分化癌。经化疗5个周期,病情未见好转,停止治疗2个月,查CT示右肺占位增大。于97年8月17日改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病人精神佳,食欲好转,胸闷、吐痰、头晕消失,治疗6个月后,右腋窝肿大的淋巴结消失,肺CT示右肺肿块缩小1/2。2004年12月29日随访,病人可参加轻体力劳动。
权利要求
1.治疗肿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作而成禹白附9-15、三棱9-12、人参6-9、黄芪15-30、山豆根6-12、重楼9-12、元胡6-9、益母草9-15、山茨菇6-12、半枝莲15-30、金银花9-12、穿山甲3-6、蜈蚣3-6、麝香0.1-0.2、泽漆6-9和木鳖子2-3。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肿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份的重量配比为禹白附9、三棱9、人参6、黄芪30、山豆根12、重楼9、元胡9、益母草15、山茨菇12、半枝莲30、金银花12、穿山甲6、蜈蚣3、麝香0.1、泽漆9和木鳖子3。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治疗肿瘤的药物,属于中药领域,是由禹白附、三棱、人参、黄芪、山豆根、重楼、元胡、益母草、山茨菇、半枝莲、金银花、穿山甲、蜈蚣、麝香、泽漆和木鳖子按一定重量配比而成,结合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采用经皮渗入外吸拔毒原理使药物迅速对肿瘤病变部位产生作用,具有消肿、止痛、逐淤排水、软坚散结、祛疾扶正之功效。适于肝癌、肺癌、乳腺癌、胃癌、骨肉癌、淋巴癌、胸水、腹水等的治疗,治愈率高。
文档编号A61P35/00GK1723949SQ20051004391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9日
发明者马宝瑜 申请人:马宝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