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支架置放辅助通道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11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肠镜支架置放辅助通道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肠镜支架置放辅助通道管,属于医疗器械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前列。其中约有8%~29%并发肠梗阻,其中75%在降结肠以下。过去,由于病人术前无法准备肠道,主要靠急症肠造瘘术先解除梗阻,再择期行第二次手术,若失去手术条件者则终生用人工肛门。手术病死率达10%,术后感染率达25%~60%。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结肠支架放置术,先期解除梗阻,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待情况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这样就避免了造瘘术带来的风险和痛苦,也避免了一期姑息治疗者的人工肛门带来的不便。但是该项技术发展一直缓慢,主要是存在着一个技术上的原因,即不能在结肠镜直视下行支架放置术。现行的结肠支架放置术的操作过程是结肠镜直视下放置并留置导丝及交换导管于肠道狭窄部位,然后退出结肠镜;再在X线下由交换导管造影确立狭窄的具体位置和长度,并在体表做好标记;由交换导管送入软头超硬导丝超过狭窄部位,并在X线监视下沿硬导丝送入扩张器或支架放置器,进行狭窄部位的扩张或释放支架于狭窄部位;X线造影或再进结肠镜观察支架的位置。
其缺点在于1、病人和医生长时间暴露于X线照射下对人体损伤大;2、很少有医院在内镜检查室配置X光设备,需要来回搬动病人和设备,给病人和医生带来不便,易损坏仪器或设备,降低了工作效率;3、由于是在X线监视下而非结肠镜直视下操作超硬导丝、扩张器或支架放置器,容易致肠穿孔或支架放送失败,即成功率低并发症多。

发明内容鉴于现行的结肠支架放置术的操作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减轻病人痛苦、提供成功率、降低费用的结肠镜支架置放辅助治疗通道管及应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完成的。
该结肠镜支架置放辅助通道管是由一个双腔体的通道管组成,所述的双腔体通道管其截面呈非对称性椭圆形。
所述的双腔体通道管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在进镜前先套于结肠镜镜身外,待结肠镜进入一定深度或见到病变时,以镜身为引导物将套管式通道滑入肠腔,使其前端到达结肠镜先端处,再经该通道的治疗辅助通道将软头超硬导丝、扩张器或支架放置器分别送达狭窄部位,进行狭窄部位的扩张或释放支架于狭窄部位。操作完成后先以镜身为引导物将套管式通道退出肠腔,再退出结肠镜。
其优点为1、拉直肠道,轻送操作该辅助通道的送入可将结肠镜操作时存在的弯曲纠正,有拉直肠道的作用,经该通道的治疗辅助通道可轻送地将软头超硬导丝、扩张器或支架放置器送达狭窄部位,进行狭窄部位的扩张或释放支架于狭窄部位;2、进镜一次,直视操作软头超硬导丝、扩张器或支架放置器经过该通道的治疗辅助通道依次进出狭窄部位,并不需要反复进退结肠镜;在狭窄扩张成功或支架放送完毕后结肠镜均可直接进入狭窄段到达梗阻近端肠道,确定或评价支架放置的长度和位置及膨胀程度。所有这些操作均在结肠镜直视下进行,而无需在X线下监视,且进镜一次就足矣。可明显减少设备和病人的搬动和占用,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费用;3、建立通道,方便操作梗阻解除时,梗阻近端肠道内的大量潴留物涌出引起结肠镜本身的器械通道的堵塞、视野不清及工作间的污染;4、远离射线,减少损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结肠镜通道,2、治疗辅助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构如图1、图2所示,由一个结肠镜通道1和治疗辅助通道2的双腔体通道管组成。所述的双腔体通道管其截面呈非对称性椭圆形,双腔体通道管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结肠镜支架置放辅助通道管,其特征在于,是由一个双腔体的通道管组成,所述的双腔体通道管其截面呈非对称性椭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肠镜支架置放辅助通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腔体通道管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肠镜支架置放辅助通道管,属于医疗器械产品技术领域。该结肠镜支架置放辅助通道管是由一个双腔体的通道管组成,所述的双腔体通道管其截面呈非对称性椭圆形。所述的双腔体通道管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在进镜前先套于结肠镜镜身外,待结肠镜进入一定深度或见到病变时,以镜身为引导物将套管式通道滑入肠腔,使其前端到达结肠镜先端处,再经该通道的治疗辅助通道将软头超硬导丝、扩张器或支架放置器分别送达狭窄部位,进行狭窄部位的扩张或释放支架于狭窄部位。操作完成后先以镜身为引导物将套管式通道退出肠腔,再退出结肠镜。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有效减轻病人痛苦、提供成功率、降低费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M39/00GK2785631SQ20052008018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9日
发明者刘希双 申请人:刘希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