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034阅读:10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醉穿刺针,具体地说是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
背景技术
目前,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集中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起效快、肌松完全,近十余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穿刺针均为“针内针”型,其麻醉顺序为先以硬膜外穿刺针刺入硬膜外腔后,再将腰麻针(腰椎穿刺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腔刺入蛛网膜下腔施行腰麻,然后退出腰麻针再进行硬膜外置管,翻身调节腰麻平面。此过程可因病人硬膜外腔的解剖变异或麻醉医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而需1~5分钟,如遇到置管困难时可达5分钟以上,甚至不得不放弃置管。这样麻醉医生就失去了调控腰麻平面的最佳时期,易出现平面过高、过低或偏于一侧等情况;此时如病人体位不当以至药物头向过多,致使平面过高,可致严重循环呼吸抑制。
另外,目前还有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穿刺针,为双腔体设计,如专利号为CN99232811.X和CN200420002594.1的穿刺针,但这种设计也存在缺陷。由于前述穿刺针硬膜外针均设计为双腔体通道,虽然其操作上较之“针内针”型穿刺针方便,节省时间,但其双腔体通道设计必然使硬膜外针针体增粗,这样必然增大患者的创伤程度,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其次,其双腔体设计是在针体内部设置一隔离层把针体隔离为两个腔道,这种设计增加了腰椎穿刺针与硬膜外针的摩擦,在两针体摩擦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金属碎屑,在施行腰硬联合麻醉时,金属碎屑滞留于患者体内严重威胁了患者的健康。第三这种双腔体穿刺针制作难度加大,不易工程实现。
以上这些问题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目前使用方便、效果理想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重点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使用方便、效果理想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腰硬联合穿刺针,其主要包括一硬膜外针,其包括一横截面为非圆形的管状针体和一针座,针体端头部略微上扬,且其上壁设有硬膜外导管开口,下壁对应设有腰椎穿刺针开口,此种结构设计可使硬膜外导管穿入针体后通过针体端头时遇到一定阻力自然由上壁开口穿出;腰椎穿刺针为金属直针体具有一定韧性和强度,硬膜外针针体端头上扬的设计使腰椎穿刺针在穿入到硬膜外针针体端头时必然会从下壁开口穿出。硬膜外针针体另一端与针座固接,针座尾部设有锥孔,其上延设有一支管与针座连通,硬膜外导管可通过此管状开口结构穿入硬膜外针内并由硬膜外针端头的硬膜外导管开口穿出,此种结构设计使硬膜外针和腰椎穿刺针分别由不同的位置穿入硬膜外针,两者不相干扰,且硬膜外针针体端头的特殊设计使其二者可以自然的分别从其指定的开口穿出,操作上更为简便。
一腰椎穿刺针,其是由针体、针座、针芯、针芯座构成,该针体的端头设有侧孔且其可由硬膜外针针座尾部锥孔穿入硬膜外针针体内并由上述腰椎穿刺针开口穿出,其另一端与针座固接,该针座尾部设有锥孔,锥孔根据光学原理设计,有一定的放大功能,可以使医务人员更早的观察到脑脊液回流,有效地避免了由于脑脊液回流过多造成的后遗症;该针座前部与硬膜外针针座尾部医用锥孔相匹配,二者可相互套接固定,且该针座前部上还设有一卡槽;针芯一端与针芯座连接,另一端由针座尾部锥孔穿入针体内,以封闭上述侧孔。
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中,所述的硬膜外针针座和腰椎穿刺针针座均采用高透明医用塑料制成。
所述的支管与硬膜外针针座之间呈30度角,支管管口为喇叭型,方便硬膜外导管置入。
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中,所述的硬膜外针针体截面形状最佳为1/2椭圆形。
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中,所述的硬膜外针针体外壁上均设有刻度线,可以准确的测量、判断穿刺深度。
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还包括一助推器可卡制于腰椎穿刺针针座上的卡槽中;还包括一针套套于硬膜外针针座前部,用以保护硬膜外针和腰椎穿刺针针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的使用方法如下1、先以硬膜外针刺入硬膜外腔,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最后将腰椎穿刺针置入硬膜外针内的同时刺入蛛网膜下腔;2、通过腰椎穿刺针给药进行腰麻;3、退出腰椎穿刺针,迅速翻身平卧调整腰麻平面;4、通过硬膜外导管给药进行硬膜外麻醉;5、给药完毕后拔除硬膜外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快捷,节省了调控腰麻平面的时间,有效地解决“针内针”法从注药完毕到翻身平卧时间过长这一“危险的时间差”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硬膜外针针座的独特设计使腰椎穿刺针和硬膜外导管分别从不同开口置入,避免了置入后二者相互影响,同时该针体端部的特殊设计是利用腰椎穿刺针和硬膜外导管的软硬成度,使其二者可自然的顺势从各自开口穿出,不会产生摩擦、碰撞或相互影响的情况,克服了现有腰硬联合双通道穿刺针的缺陷,有效的避免了由于针体之间摩擦产生的金属碎屑遗留于人体内的危险,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制作工艺相对于双通道麻醉穿刺针简单很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硬膜外针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腰椎穿刺针座俯视图;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5本实用新型助推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腰硬联合穿刺针,其主要包括一硬膜外针1,其包括一横截面为非圆形的管状针体11和一针座12,针体11端头部略微上扬,且其上壁设有硬膜外导管开口111,下壁对应设有腰椎穿刺针开口112,针体11另一端与针座12固接,针座12尾部设有锥孔,其上延设有一支管121与针座12连通,支管121与针座12之间呈30度角,支管121管口为喇叭型。硬膜外导管6通过该支管121置入硬膜外针1内并由硬膜外导管开口111穿出,针座12尾部设有锥孔。
一腰椎穿刺针2,其是由针体21、针座22、针芯23、针芯座24构成,该针体21的端头设有侧孔211且其由硬膜外针针座12尾部锥孔穿入硬膜外针针体11内并由腰椎穿刺针开口112穿出,其另一端与针座22固接,该针座22尾部设有锥孔222,其前部与硬膜外针针座12尾部锥孔相匹配,二者可相互套接固定,且该针座22前部上还设有一卡槽221;针芯23一端与针芯座24连接,另一端由针座22尾部锥孔穿入针体21内,以封闭上述侧孔211;还包括一针套5套于硬膜外针针座12前部。所述的针座12和针座22均采用高透明医用塑料制成。
如图5所示,还包括一助推器4可卡制于腰椎穿刺针针座22上的卡槽221中。
如图2、3所示,所述的硬膜外针针体11上壁均设有刻度线113,所述的硬膜外针针体11截面为1/2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参考图1所示1、先以硬膜外针1刺入硬膜外腔,然后由管状开口结构121置入材质柔软的硬膜外导管6,等其到硬膜外针针体11端部时,其上扬设计使硬膜外导管6碰到一定阻力后自然上行从硬膜外导管开口111穿出;最后将腰椎穿刺针2由硬膜外针针座12尾部锥孔穿入硬膜外针针体11内并由腰椎穿刺针开口112穿出,置入硬膜外针1内的同时刺入蛛网膜下腔;2、通过腰椎穿刺针2给药进行腰麻;3、退出腰椎穿刺针2,迅速翻身平卧调整腰麻平面;4、通过硬膜外导管6给药进行硬膜外麻醉;5、给药完毕后拔除硬膜外针1。
权利要求1.一种腰硬联合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一硬膜外针(1),其包括一横截面为非圆形的管状针体(11)和一针座(12),针体(11)端头部略微上扬,且其上壁设有硬膜外导管开口(111),下壁对应设有腰椎穿刺针开口(112),针体(11)另一端与针座(12)固接,针座(12)尾部设有锥孔,其上延设有一支管(121)与针座(12)连通。一腰椎穿刺针(2),其是由针体(21)、针座(22)、针芯(23)、针芯座(24)构成,该针体(21)的端头设有侧孔(211)且其由硬膜外针针座(12)尾部锥孔穿入硬膜外针针体(11)内并由腰椎穿刺针开口(112)穿出,其另一端与针座(22)固接,该针座(22)尾部设有锥孔(222),其前部与硬膜外针针座(12)尾部锥孔相匹配,二者可相互套接固定,且该针座(22)前部上还设有一卡槽(221);针芯(23)一端与针芯座(24)连接,另一端由针座(22)尾部锥孔穿入针体(21)内,以封闭上述侧孔(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座(12)和针座(22)均采用高透明医用塑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121)与针座(12)之间呈30度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121)管口为喇叭型。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膜外针针体(11)截面为1/2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膜外针针体(11)外壁上均设有刻度线(1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助推器(4)可卡制于腰椎穿刺针针座(22)上的卡槽(221)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针套(5)套于硬膜外针针座(12)前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主要包括一硬膜外针,其包括横截面为非圆形的管状针体和针座,针体上壁设有硬膜外导管开口,下壁对应设有腰椎穿刺针开口,针体另一端与针座固接,针座尾部设有锥孔,其上延设有一支管与针座连通。一腰椎穿刺针,其由针体、针座、针芯、针芯座构成,该针体端头设有侧孔其由硬膜外针针座尾部锥孔穿入硬膜外针针体内并由腰椎穿刺针开口穿出,其另一端与针座固接,该针座尾部设有锥孔,该针座前部上设有卡槽;针芯一端与针芯座连接,另一端由针座尾部锥孔穿入针体内,以封闭侧孔。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操作简单,节省了调控腰麻平面的时间,并有效避免了由于针体之间摩擦产生的金属碎屑遗留于人体内的危险。
文档编号A61B17/34GK2912542SQ20062011559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3日
发明者孙东 申请人:孙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